问题

怎么看美国军事异动大规模征兵?

回答
关于“美国军事异动大规模征兵”的说法,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目前的美国军队并非采用强制征兵制,而是实行志愿兵役制度。 所以,当人们谈论“大规模征兵”时,通常不是指像二战那样通过抽签来强制公民入伍,而是指美军在特定时期内,为了满足兵力需求而加大招募力度,或者调整招募策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分析这种“大规模征兵”的现象,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军事异动”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力求剥去机器痕迹,呈现一个更贴近现实的分析:

一、 理解“大规模征兵”在志愿兵役制下的含义:

首先,我们要区分“征兵”和“招募”。在志愿兵役制下,美军通过各种方式“招募”公民加入军队。当提到“大规模征兵”时,它往往意味着:

提高招募目标和数量: 军方可能会设定比平时更高的年度招募目标,需要招募更多的士兵来填补各军种的空缺。
加大招募宣传和投入: 投入更多资源在广告、校园招聘、社区活动等方面,以吸引更多适龄青年。
调整招募政策和激励措施: 可能会放宽一些入伍条件(比如在某些专业领域),或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福利,如学费援助、奖金、职业培训机会等。
应对兵力缺口: 这通常是由于退役人数增加、退役率上升、经济环境变化(吸引力降低)或者新的军事任务需求等原因造成的。

二、 何时会观察到所谓的“大规模征兵”迹象?

这种“大规模征兵”的现象并非常态,而通常伴随着特定的外部环境或内部需求:

1. 地缘政治紧张加剧或军事冲突爆发:
逻辑: 当国际局势变得严峻,例如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或者美国卷入了新的军事行动,需要大量兵力去部署和维持作战能力时,军方就需要快速增加兵员数量。
表现: 媒体上可能会出现更多关于军队招募的信息,军队招募站的热度会上升,新闻报道中也会提及军队扩大招募规模。例如,如果与某个大国关系恶化,或者有区域冲突需要兵力支援,招募力度就会加大。

2. 军事战略调整或新的军事力量建设:
逻辑: 如果美国战略重心发生转移,例如更加重视印太地区,或者需要组建新的军事单位(如网络战部队、太空军),这就需要招募特定技能的士兵。
表现: 招募宣传可能会更侧重于某些新兴技术领域,或者强调海外部署的机会。新闻报道中可能会出现关于军队现代化、新武器系统列装以及相应兵力需求的内容。

3. 退役潮或招募困难时期:
逻辑: 即使没有外部压力,军队也需要定期补充兵员。当大量士兵达到服役年限退役,或者由于经济繁荣、社会对军旅生涯吸引力下降等原因导致招募困难时,军队也会采取措施吸引更多人参军。
表现: 媒体可能会报道军队招募未达标的情况,或者军队会推出更慷慨的福利政策来吸引人才。

4. 国内经济和社会因素:
逻辑: 在经济不景气、就业机会减少的时期,军旅生涯的稳定性和福利待遇可能会更具吸引力,从而提高招募成功率。反之,如果经济非常好,人们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招募难度就会加大。
表现: 媒体会分析经济形势对招募的影响,军方也会根据经济环境调整招募策略。

三、 如何观察和分析美国的军事异动与招募之间的联系:

要判断是否存在“大规模征兵”以及它是否与“军事异动”相关,需要多方面的信息渠道和分析能力:

1. 关注官方信息渠道:
美国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的官方网站和新闻发布会: 这是最直接的信息来源。国防部会发布关于军队规模、人员补充计划、招募目标以及战略调整的官方声明。
各军种(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太空军)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 它们会发布具体的招募活动、宣传片、征兵信息以及对新兵的吸引点。
国会听证会和国防授权法案: 国会负责批准国防预算,相关听证会和法案会透露军队的兵力需求和战略规划。

2. 观察媒体报道和分析:
主流新闻媒体(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CNN、Fox News等): 这些媒体会报道军队的招募情况、军事部署和相关政策。需要辨别报道的角度和信息来源。
军事专业媒体和智库(如Defense News, Breaking Defense, RAND Corporation, CSIS等): 这些机构提供更深入的军事分析和评论,会从战略、战术、技术和人员等多个角度探讨军事动态。
国际媒体: 国际媒体对美国军事动向的报道也能提供不同的视角,有助于形成更全面的认知。

3. 分析数据和趋势:
招募数据: 关注官方公布的季度或年度招募数据,与往年同期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招募额度大幅提升的情况。
兵员结构变化: 分析军队各兵种、各专业的人员构成比例,是否有特定领域(如技术兵种)的招募力度明显加大。
军事部署信息: 关注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事部署情况,是否有新的军事区域出现或现有区域的兵力显著增强。这往往是判断军事意图的重要依据。
退役率和保留率: 分析士兵的退役率和留任率,这直接影响到军队的人员补充压力。

4. 理解志愿兵役制的运作机制:
吸引力而非强制: 美国军队吸引人参军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国家荣誉感、职业发展、技能培训、教育福利(如GI Bill)、医疗保障、稳定的收入和生活等。当这些吸引力因素发生变化,或者需要吸引更多有特定技能的人时,招募政策就会调整。
市场化招聘: 军队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大型雇主,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招聘人才。

四、 要警惕的几个点:

区分真实的大规模招募和媒体的渲染: 有时候,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可能会将正常的军事活动或招募宣传夸大为“大规模征兵”。
“异动”的定义: “异动”是一个相对宽泛的词。需要具体分析是战略层面的调整,还是战术层面的应对,或者仅仅是例行的部队轮换。
信息噪音: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真伪、去伪存真的能力非常重要。要避免被片面的信息误导。
志愿兵役制下的灵活性: 志愿兵役制本身就赋予了军队在人员补充上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求快速调整招募力度。

总结来说,要看美国军事异动与大规模征兵的联系,需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多渠道收集信息,并结合逻辑分析。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可以认为存在“大规模征兵”的迹象,并且可能与军事意图相关联:

国防部公开宣布提高年度招募目标,且幅度显著。
军队大幅增加招募广告投入,尤其是在特定专业领域。
媒体大量报道军队招募困难,以及为吸引人才推出的新福利政策。
同时伴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加剧,或美国官方透露有新的军事行动计划。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将这些信息置于宏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局势中去理解,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一个招募数字。真正的“大规模征兵”是战略需求驱动下的结果,而非无缘无故的行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咋滴?美国也要爆动员兵了咩?


for mother rua……骚瑞,for mother 阿美莉卡!




但是还是请大家先别慌:美军任何一个司令部都无权发出战争动员令。不要激动,不要听风就是雨。

urges,urges,urges,最关键的词必须要强调三次:敦促,敦促,敦促


发动100万人规模的预备役动员令,这个权力在美国只有国会有,总统都没有。川建国同志也只有在得到国会授权以后才能发布征兆令,而我没搜到任何国会给他授权的消息。美军任何一级司令部当然也没有这个权力,在网上也没有搜到关于征兆预备役的一手新闻消息来源,能够找到的只有川建国同志发布的一个命令,这个命令也不是“立刻征兆动员预备役”,而是为这个事情提供了可能性。


能找到的大部分中文报道中的用语,非常模棱两可,一看就不符合国防动员的一般规则。

所以这条消息我存疑。


我的看法是这多半又是川建国同志放的嘴炮,离实际实施还差得远。当然考虑到军事行动的保密性质,也不是完全没有已经开始征兆预备役的可能,只是外国媒体拿不到一手消息而已。不管怎么说,在缺乏准确消息来源的前提下,谈论这件事情就只有一些原则性的东西了。




以下讨论都是基于“美国真的征兆100万预备役”的前提下。


100万预备役看起来很多,实际上嘛……


洒洒水啦。


中国的预备役动员能力至少是100000000,一亿。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是权威渠道透露的数据。现在的动员能力是个高等级机密,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说。不过就这次疫情应对情况来看,要远超这个数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18-60周岁的男性中国公民、18-55岁的女性中国公民,都承担有依法担负国防勤务的法律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平时公民18-35周岁服士兵预备役,军官的预备役则是根据职务等级来,战时还可以征召36-45周岁的男性公民转入现役。


这样算,我国可以动员用于国防勤务(在后方)的人口高达8亿人,可以动员用于战斗勤务(前线)的人口高达3亿。真要开动战争机器全力运行,就是灭球级别的,直接投入前线的兵员总数比美国总人口还要多


要命的是,这个动员基数还不是纸面上的虚数,而是真的能达到的数字。我国的公民平均受教育程度、战争自觉性、国防培训程度都在世界上排的上号,像印度那种社会结构你是不可能动员的,民众很难动员起来;而像美国这种社会结构,你可以动员起来,但是总动员基数又不够大。


100万?嘿嘿嘿。




所以就算美国真的爆动员兵,也不是什么要命的事情,论爆动员兵,不是我说,跟中国比起来,在座的都是渣渣。


同样的动员力度下,美国只能是渣渣。


因此美国的战争策略永远、永远、永远都不可能是爆兵,田忌赛马的道理美国人也是懂的,他们的策略永远是精兵巧用,在有限战场上用有限的高配兵力取得局部性胜利。


你仔细看美军的战史:美军有史以来在没有盟国的情况下,单独对外发动的战争,其对手都没有超过中国一个省那么大的规模


南联盟,人口1230万级别,面积10万平方公里;


伊拉克,人口3800万级别,面积44万平方公里;


越南,人口9270万级别,面积33万平方公里;


朝鲜,人口2500万级别,面积12万平方公里;


墨西哥,人口 1.23亿,面积196万平方公里。


美国的战争潜力远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厚,说到这个问题总有人要提到“自由轮”,5年造2700多艘,好像这就是地球上最恐怖的战争动员潜力了。其实不是的,这个还差得远。

我们国家还非常穷非常落后的时候,既没有成规模成体系的工业能力,又没有武装到牙齿的军队,面对苏联百万大军压境,领导人想到的办法就是全民动员、人民战争,大家一股脑冲到敌军的国土上去。这个策略的基础就是恐怖的战争动员能力。


现在中国是全世界第一的工业国,生产能力早就不可同日而语,跟中国拼战争动员能力?莫非美国领导层集体脑子被驴踢了。





所以大家还是稍安勿躁,别急着激动,就算美国真的动员了100万预备役力量,那也真的就是他们自己宣称的那样,用来应对疫情的。


这也反映出美国的实际疫情,远远比他们公布的要严重。


至于启封坦克这个事情,你是没见过真的大规模军事调动而已。区区“列车望不到头”的那点坦克真的不算多,一个旅的装备,一趟火车就别想拉下。货运火车的基本单位是“换长”,军事计算里常用的概念,一个换长就是一个货运平车,有些大型装备是1.5个换长,也就是要一节半火车来拉。一个轻型步兵旅,装满好几列45个换长的火车简直不要太轻松。


我国著名的煤炭专用重载铁路,大秦线,一列重载火车也才100来个换长而已,一个旅都拉不下。真的要进行大规模战争准备,区区几列“一眼望不到头”的火车是不够看的,怎么也要弄得鸡飞狗跳。


希望大家还是不要被某些外行媒体耸人听闻的标题给骗了,现有迹象并不能说明美国在“异常大规模征兵”,更没有进行大规模对外战争的迹象。


就算真的有,你怕啥


解放军是整个欧亚大陆上现存唯一的“钢铁洪流”,是地球上陆地之王,这还是完全没有进行任何战争动员的情况下。真要玩儿全面战争动员,我敢保证,从海参崴一路向西到达英吉利海峡和直布罗陀,并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


美国靠战争动员、启封坦克,跑来跟中国打全面战争,我直播穿女装一个月。

user avatar

我觉得大家想多了,美国这是拿的大宋的剧本,以征代赈。失业率上天,把失业青年人口抓到兵营里关着,省的他们在外面造反。大送已经证明了这种由流氓无产者组成的军队不可能有什么战斗力。

美国即使真要发动战争,也不可能登陆中国,中国也不可能登陆美国,肯定是以海空军高技术兵种为主,搞这么多低级贼配军没卵用。。。

user avatar

打中国用不到坦克,打沙特用不到那么多人,所以只能是美国国内出问题了。

当然,准备是一定要做好准备的。谁知道它国内出问题以后会不会在国外搞事情呢?只是坦克这种玩意,除了本土作战之外还能干啥,总不能真的学人家空投坦克车吧…

user avatar

这集还是看过

大萌以募代赈,和叛军抢兵源

PS:下面有另外一些看过的剧情

如何看待特朗普提出 2 万亿基建议案? 会推动经济复苏吗? - 山月刀岚月刀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3841

user avatar

对外战争压制国内防疫矛盾?

他敢?

我倾向于美国为了国内问题做准备。

美国再拖一段,就很难救了。

建方仓都来不及了。

要挽救,只能强行把感染者拉出来,和健康人分开,不让疫情蔓延,拉出来的很可能无力治疗安排到集中营自愈等死。

而美国被感染者也是有枪的。

真要那种生存选择一定乱,一定有不去集中营,拿枪反抗的。

只能国内武力镇压,真得用M1A2。

特朗普不知道,军方很早就有模型,知道最坏情况。

美国的飞机有可能断航。

货物运输不会断,客机可能断。

飞机不断,人员流动,传染流动。

所以要国外的都回来,除非你打算很久待在国外(待在中国的美国人很可能就不回去。)

我个人认为,军方不排除有把特朗普废掉,自己接管政府防疫的方案。

真是为了拯救美国。

美国现在这个嘴炮强,干事慢,措施不得力的风格,真是群体免疫的节奏。

说句难听的。

现在换鑫上去,管理防疫,都一定比特朗普这么折腾死人少。

军方可能看不下去了。

user avatar

从来只听说瘟疫结束战争,没听过战争结束瘟疫,坐等美国创造历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