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奥斯卡 40 年内首次推迟颁奖时间,至 2021 年 4 月 25 日举行,会产生哪些影响?

回答
奥斯卡颁奖典礼,这个每年一度的电影盛会,在2021年迎来了它40年来的首次延期,最终将日期定在了4月25日。这一调整,看似只是日历上一个小小的变动,却在整个电影行业,乃至更广阔的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层层涟漪,其影响之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显著的影响,便是对影片上映档期和竞争格局的重塑。要知道,奥斯卡奖的评选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影片在当年(或跨年)的上映表现。往年,许多影片会选择在年底集中上映,试图在颁奖季初期就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而这次的延期,意味着影片的“窗口期”被拉长了。这意味着:

年末冲刺的格局被打破。 那些原本精心安排在12月、1月上映的影片,现在有了更多的时间让观众接触和讨论。一些本来可能被年末上映的热片“淹没”的作品,有了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
影片的生命周期被拉长。 在过去,许多影片在奥斯卡季结束后,其热度便迅速下降。但延长至4月,意味着影片有机会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话题度和观众的关注度,尤其是在线上流媒体平台日益重要的今天,这种影响会更加明显。
“陪跑”影片的战略调整。 对于一些旨在冲击奥斯卡但可能不太可能获奖的影片,制片方需要重新评估其宣传策略。是将重心继续放在奥斯卡季,还是在更早的时间点进行大规模宣传,以抓住黄金档期?这都是需要仔细权衡的。
竞争的“疲劳度”增加。 尽管有更多时间,但长时间的竞争也可能导致评委和观众的“审美疲劳”。哪些影片能在这场漫长的马拉松中保持新鲜感和话题度,将成为关键。

其次,对于电影制作和发行的流程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制作周期的压力可能缓解,但也可能增加。 一方面,延期给了制作团队更多的时间进行后期制作,确保影片达到最佳状态。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的制作环境,这种缓冲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如果延期是为了等待更多符合条件的影片上映,那么这可能会给尚未完成制作的团队带来额外的压力,他们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挤进“合格影片”的行列。
颁奖礼的制作和内容需要调整。 无论是主持人、表演嘉宾的选择,还是颁奖环节的设计,都需要根据新的日期进行调整。原本为特定日期准备的节目和惊喜,可能需要重新策划。此外,考虑到疫情的持续影响,颁奖礼的形式本身也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是继续沿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还是会尝试更具创新性的呈现?这都考验着主办方的应变能力。
宣传和营销的节奏需要重新规划。 电影公司和宣传团队需要根据新的颁奖日期,调整他们的营销策略。传统的线下活动可能被推迟或取消,线上宣传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对电影行业整体生态和文化观念的触动。

“奥斯卡效应”的变化。 奥斯卡奖通常被视为电影质量和市场潜力的重要风向标。这次延期,可能会暂时模糊这个风向标的指向,使得观众在选择影片时,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其他评价体系,例如影评人的推荐、口碑传播,以及流媒体平台的算法推荐。
对其他奖项的连锁反应。 奥斯卡作为行业顶端的存在,其时间调整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电影奖项(如金球奖、英国学院奖等)的日程安排,以及它们与奥斯卡奖之间的联动关系。整个颁奖季的“化学反应”会因此而改变。
对“电影”本身的定义和期待产生影响。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观众对电影的期待也在发生变化。人们或许会更加关注那些能够提供慰藉、引发思考、或者仅仅是带来逃避现实的影片。延期至4月,意味着奥斯卡奖将评选的是经过了更长时间考验的、能够在这个动荡时期依然保持生命力的作品,这或许能更好地反映时代的精神。
对电影从业者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 对于那些为奥斯卡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导演、演员、编剧、幕后工作者来说,这次延期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一定波动。他们需要更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来面对这一变化。

总而言之,奥斯卡颁奖典礼延期至2021年4月25日,这不仅仅是一个日期上的挪动,更是一次对整个电影行业的系统性调整。它迫使从业者重新审视过往的经验,拥抱新的挑战,并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新的机遇。这次延期,注定会在奥斯卡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我们观察电影行业的演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觉这个问题被问小了,我觉得应该是新冠疫情对美国电影业或娱乐产业的打击和影响有多大,而不单单只是一个奥斯卡奖。

奥斯卡奖的延期并没有什么问题,在美国很多人早已对奥斯卡颁奖典礼不感冒了。原因多种多样,一些人批评电影公司正在为了获奖而制作电影,而并不是为了照顾观众的喜好,还有一些一哄而起的商业大片依靠高成本的“公式化制作”和骄人的收益,成为强势的大赢家。但对于老百姓尤其是美国白人来说主要原因便是过于“政治正确”(这次弗洛伊德案很可能会加剧奥斯卡的“政治正确”),包括今年初懂王都在自己的造势大会上调侃奥斯卡:

如某大年三十节目或者维多利亚的秘密时尚秀一样,过于秉持政治正确而忽视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并不是什么好事。事实上美国普通老百姓更加喜欢看诸如超级碗中场表演的大秀,因为就四个字:简单粗暴。

再如同之前一位答主所说,在历史上奥斯卡的颁奖典礼曾推迟过三次。1938年,颁奖典礼因洛杉矶洪水而推迟一周举行;1968年,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颁奖典礼也因此推迟;1981年,在原定播出计划之前,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在华盛顿遇刺,颁奖典礼推迟了24个小时。所以也不是头一回了。

同时这次受新冠影响的还有第74届托尼奖被无限期延期;第78届金球奖尚未宣布颁奖日期;第72届艾美奖将延期至9月20日举行颁奖典礼。

所以对奥斯卡的影响并没有多大,但对于美国电影业的打击可不是一般的小。众所周知美国的电影或娱乐行业是世界龙头地位,业界标杆同样也是美国意识形态输出的一个大环节。根据2017年的数据,美国文化与娱乐产业产值60016亿美元,占GDP比重31%,占世界文化与娱乐产业产值的43%。2017全球电影票房406亿美元,好莱坞电影公司贡献占比超8成。在文化旅游这一板块仅迪士尼一家2017年营收就达到551.37亿美元(含电影,但占比低于20%)。

但由于疫情,以上傲人成绩的延续在今年上半年戛然而止了。《Variety》(美国综艺杂志)制作了一份名单,记录了超过 100 部因疫情而停止制作的作品。这份名单上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剧版《指环王》、《洛基》、《蝙蝠侠》、《阿凡达》、《神奇动物在哪里 3》、《侏罗纪世界:统治》、《巫师》、《行尸走肉》等等。还有很多像《007》和《花木兰》这样虽然已经制作完毕且投入了大量资金做宣发,但暂时无缘荧幕的作品。

以《007》为例。据《好莱坞记者》报道,《007》撤档造成的直接损失可能在 3000 万到 5000 万美元之间。米高梅影业已经为它在超级碗广告上投入了 450 万美元,由于NFL赛事也停摆,等到 11 月电影再上映时,要么重新掏钱做宣发,要么静悄悄回归,无论哪一种都会大受损失。

直到在今年2月底为止,美国电影协会估计影视行业直接雇用了892,000名员工。根据美国联邦数据,其中大约有125,000名员工是电影院引座员和特许经营者——几乎所有这些人都被休假或解雇。另外有170,000名演员,导演,摄像机操作员,照明技术员,布景设计师和其他生产工人,其中大部分人到现在也没有工作。搞笑的是好莱坞的狗仔队收入在此刻也暴跌96%。

在一篇《Variety》的报道中提到了一位叫Mac Brandt的演员,过去六年一直演戏的他现在却在申请失业补助,并同时申请获得抵押和汽车租赁付款的延期。 他还无法还清信用卡,因为他需要足够的钱购买必需品。像这样的好莱坞演员其实很多,大多数人不是全职员工,而是自由职业者,在过去的工作状态是接一个又一个工作,现在只能听天由命了。

现在六月份本应该是美国大片季( The blockbuster season),但现在彻底蒸发了。不过某些片场已经重新开拍了,但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1. 所有作品的拍摄必须保持封闭,不允许访客进入。

2. 每日拍摄时间限制为10小时,以便有时间进行所需的额外准备工作,也确保演职人员保持健康,得到充分的休息。

3. 拍摄某些电影片段时,比如亲密戏、吻戏,尽量缩短拍摄时间。

4. 尽可能减少用纸,并最好使用电子剧本等替代品。如果无法完全避免纸质剧本,工作组建议分发给特定的个人,清楚地做好标记,“不要与人分享”。

5. 演员最好自己化妆,所以对那些需要和演员近距离工作的手艺人的饭碗打击最大:服装设计师、化妆师、发型师。

不过无论怎样,他们预期制片费会比疫情前多出一大笔。额外的设备、新增检疫人员、更高的保险费,以及对替代亲自拍摄的特效和其他技术的依赖增加,这些都会增加拍摄费用。

在疫情泛滥时刻,科技的重要性便显得尤为突出。大部分场景包括非科幻类电影都用特效给描绘出来了,特效公司赚了一大笔钱啊!不得不说在疫情中,无论是在什么国家,最辛苦也是最危险的还是蓝领或前线工人,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的白领反而从某种角度来说变得轻松起来。

同时还有一些娱乐明星因为新冠而去世:


相信在明年的奥斯卡典礼上会有一个专题纪念这些人们的。

见微知著,可见新冠病毒对美国娱乐业的打击是有多大,同时影响着未来美国甚至世界娱乐业包括娱乐明星的发展方向与习惯。如今很多美国明星开通了如抖音,Twitch账号直接变身网红,职业播客与粉丝隔空交流。

除此之外,包括Netflix,,Hulu,Amazon prime等流媒体平台也大受追捧,很多人宅家追剧看片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打发时间的好方法。疫情期间,Netflix成为最受美国用户青睐的流媒体平台。调研机构Piper Sandler采访了440名消费者后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疫情期间,Netflix用户每日平均使用该平台的时长超过3个小时;在选择最为依赖的流媒体平台时,65%的受访者勾选了Netflix,44%选择亚马逊Prime,只有38%钟情于有线电视。

当然最滑稽的还是看着美国脱口秀明星在家里背对着客厅沙发或厨房冰箱、穿着很随意的衣服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正襟危坐、西装革履地在舞台上主持节目:

以美国现在的疫情发展,估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将是一个新常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奥斯卡颁奖典礼,这个每年一度的电影盛会,在2021年迎来了它40年来的首次延期,最终将日期定在了4月25日。这一调整,看似只是日历上一个小小的变动,却在整个电影行业,乃至更广阔的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层层涟漪,其影响之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显著的影响,便是对影片上映档期和竞争格局的重.............
  • 回答
    好家伙,这脑洞可够大的。要是把崩坏世界的奥托脑子和战锤40K的帝皇给互换了,那可真是一出好戏,而且绝对不是什么温情脉脉的剧本。咱就来掰扯掰扯,这得是怎样一番景象。首先,得明白这俩人的核心特质。崩坏世界的奥托,那叫一个目的性强到邪乎,为了复活卡莲,他能跨越几万年,不择手段,冷酷、算计、掌控欲爆棚,甚至.............
  • 回答
    说实话,当听到有人愿意花四十万块钱买一副奥菲斯2代耳机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哇,真有钱”,而是“嗯,这耳机到底有什么魔力,值得这么多钱?” 毕竟,这可不是一辆不错的车,或者一套全下来不错的房子的首付了。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四十万可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但你要站在那些真正能负担得起这个价格.............
  • 回答
    要评判哪一届奥斯卡含金量最高,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因为“含金量”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 影片质量和影响力: 哪些影片在上映后仍然保持着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对后世电影产生了深远影响? 奖项的竞争激烈程度: 哪些奖项的几位提名者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胜负难料, winner 众望所归或出人.............
  • 回答
    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这可不是一个简单搬个奖杯就算了的奖项。它授予的是电影制作背后那些最幕后却也最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艺术指导(Production Designer)以及他们的团队。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电影的世界。那个世界是瑰丽奇幻的太空站?是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古代皇宫?还是压抑、破败的末日废土?.............
  • 回答
    奥斯卡奖转眼间就走过了九十载春秋,这期间涌现了无数闪耀影坛的面孔,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两位,他们用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魅力,在光影的世界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要说我最喜欢哪位演员,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毕竟很多艺术家都太出色了。但如果一定要选,我会把票投给那位总是能用眼神诉说故事的—— 梅丽尔·.............
  • 回答
    人们对于奥斯卡·罗伯特森(Oscar Robertson)职业生涯成就的评价,常常会围绕着一个核心的“困惑”:为什么这位以“大O”之名闻名于世、手握无数三双纪录的球员,职业生涯的MVP数量和总冠军数相形见绌,但却依然稳稳地占据着历史前五的讨论席位?这背后的原因,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堆砌,而是需要我们.............
  • 回答
    2021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至今仍让不少影迷记忆犹新,原因无他,这场盛会确实承载了太多不同寻常的印记,让人不禁要问:它是不是史上最“惨淡”的一届?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从几个维度掰扯掰扯。首先,是疫情的阴影笼罩。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2021年的奥斯卡,是在新冠疫情最严峻的时期举办的。全球.............
  • 回答
    2022年奥斯卡“粉丝最喜爱影片奖”结果揭晓,扎克·施耐德执导的《活死人军团》拔得头筹,这无疑是今年奥斯卡颁奖季中最令人意想不到,也可能是最具争议的“爆冷”结果之一。这个奖项本身就带有一些“非传统”的意味,它并非由学院成员投票产生,而是通过社交媒体的公开投票来决定,这使得它更能反映大众的喜好,而非仅.............
  • 回答
    2022年奥斯卡颁发的“最燃瞬间奖”(Fan Favorite Award)的消息传来,着实让不少影迷,尤其是DC粉丝和《黑客帝国》的拥趸们议论纷纷。特别是《扎克·施耐德版正义联盟》(以下简称“Snyder Cut”)荣登榜首,《黑客帝国4》(以下简称“黑4”)位列第五,这样的结果,怎么看都有点意思.............
  • 回答
    特朗普对《寄生虫》摘得奥斯卡最佳影片表示不满,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折射出不少东西。要说看法,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从特朗普个人的角度看,他的反应其实并不意外。回顾他以往的言行,对于任何他认为“不符合美国利益”或“不主流”的事物,他常常会直接且毫不掩饰地表达批评。这次《寄生虫》的成功,是一部韩国.............
  • 回答
    成龙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无疑是中国电影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华人影坛的里程碑式成就。这个奖项的意义和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 奖项本身的意义与分量: 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地位: 奥斯卡终身成就奖(Academy Honorary Award)并非每年都有,而是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特别.............
  • 回答
    《海王》与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十强失之交臂,这事儿,怎么说呢?老实讲,挺让人意外,但也并非完全不能理解。首先,咱们得承认,《海王》的视觉效果绝对是“大场面”的代表。从亚特兰蒂斯这座海底都市的宏伟壮丽,到各种奇形怪状的海洋生物,再到海王那标志性的三叉戟激起的水流特效,以及后期高潮戏那惊心动魄的海底大战,.............
  • 回答
    2016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Spotlight),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作品。它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惊心动魄的动作场面,甚至连我们惯常期待的英雄主义叙事都显得相当克制。然而,正是这种朴实无华,却让它力量十足,直击人心。电影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它真实地呈现了“聚焦”这个词的含义。它不是要拍.............
  • 回答
    《阿甘正传》能够一举摘下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桂冠,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影片自身多方面的卓越之处,以及恰逢其时的时代背景和观众的情感共鸣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故事本身的力量是它最坚实的基石。很多人觉得阿甘是个智商不高的人,但正是他那颗纯粹、善良的心,以及“傻人有傻福”的经历,.............
  • 回答
    关于《千与千寻》是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中唯一一部2D动画,以及这是否意味着2D动画竞争力低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有趣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跳出非黑即白的简单二分法,去理解动画制作、电影评奖以及市场趋势背后的多重因素。为什么《千与千寻》在奥斯卡舞台上独树一帜?首先,让我们承认,《千与.............
  • 回答
    奥斯卡·王尔德,这个名字本身就如同他笔下的人物一样,充满了色彩、智慧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要评价他,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他那句句珠玑的妙语警句,或是他那风格独特的戏剧和小说。他的伟大,更在于他作为一个时代的异类,如何以他的艺术和人生,挑战了维多利亚时代森严的道德礼教,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他的个.............
  • 回答
    月光男孩(Moonlight)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殊荣,无疑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这引发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份荣耀,究竟更多地应该归功于影片本身的艺术价值,还是当时盛行的“政治正确”风潮?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艺术评价、社会语境以及奥斯卡奖的运作机制,并非一概而论能够解决。首先,我们.............
  • 回答
    要评价89届奥斯卡主持人 Jimmy Kimmel 在主持时多次谈论政治话题,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判断,而是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意图、效果以及引发的争议。首先,我们要看 Kimmel 谈论政治话题的“为何”。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正值特朗普政府上任初期,社会政治氛围高度.............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影迷,最近对西恩·潘在科幻剧《火星先驱》中的表现,我可是大为赞赏,简直可以用“惊艳”来形容。这哪里是简单的客串,分明是把整部剧的格调都给拔高了一个层次。首先,得说说他饰演的“火星第一人”这个角色。这可不是那种脸谱化的英雄,也不是什么冷酷无情的征服者。西恩·潘赋予了这个角色的是一种沉甸甸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