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断,匈奴王刘渊立志光复汉室。羯人王石勒自比刘秀,还说如果遇到刘邦马上要投降。氐人王苻坚一看,好嘛,汉的大旗都被你们举了,我就搞个大秦压你们一头吧,我凡事都听汉人王猛的。四下一看,谁是乱臣贼子,我们都看东晋司马家像。对了我们还得防止少数民族鲜卑和羌人入侵呢。
大家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吧,很多人就是分析花木兰的里可汗大点兵,就是胡人汉化政权,也比较符合当年情况。北方几个胡人政权可能比我们都怕断了中华文明。那他的正统性就没了。
顺便提一嘴,满清灭亡前最后一战是调动汉人镇压东北八旗起义。
文明程度不够嘛。
譬如,如果羝语有更强大的表达能力,语法、发音、书写也更容易掌握群众,在商业或者文艺方面有独到之处,那么汉语就会很快消亡,进而全国各族人民也会欣然接受羝发、羝服、羝币、羝制,不一而足。
那么,现在考古学家发现王羲之的永和元年,就会觉得这写的啥呀,乱七八糟的,谋篇布局和结字哪里赶得上用牛粪笔书写的弯弯绕的羝诗呢?
大众以为的五胡乱华:五个胡族欺凌汉人,将汉人在北方杀得十室九空,两脚羊,汉人差点灭族。
实际的五胡乱华:因为永嘉之乱,我大晋诸王征伐了十几年,汉人和胡族都受到了大量人口损失。ps:几个知识,赵石勒原本就是一个羯人奴隶,当初在某晋王手下的手下的手下。而石勒在羯人部落里地位不低,可见当时五胡在大晋的地位。
作为五胡第一棒竖起旗帜,灭掉西晋的前赵(刘汉)匈奴刘渊在大晋当了很多年质子,史书记载是汉学大家,写得一首好字。
用得起兵理由是相当的大汉:我是大汉子孙,兴复汉室,讨伐暴晋。
刘渊可以作为五胡乱华的开始,可从他起的这个头来看,匈奴刘渊并没有把自己当外人。
当然,由于时代和传统,也不能否定刘渊的小心思。
等到刘渊的儿子往后,那是终于漏出了匈奴的传统习俗,弟杀兄,可谓是乱了好一阵。而胡人对于如何传承一个国家,始终不得要领,因此这种事贯穿了整个五胡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南朝进入四朝时代后,皇室也学习了胡人的这种传统。
等到前赵灭掉西晋,刘渊的儿子孙子们折腾的更厉害了,大臣靳准作乱,把前赵的皇帝宰了,然后在国都平阳乱杀。
这是一次改变五胡时代格局的事件,因为在靳准叛乱前。
前赵已经基本平定了北方,其中后来赵匡胤的老师,改国号汉为赵的皇帝刘曜在讨伐靳准的路上就称了帝。
至于我们的黄瓜名称起源,羯人石勒同志则在这次平阳之乱事件中,找到了契机,带着自己打下的河北地盘,也称帝了,并且他前期始终活在被祖逖暴打的阴影中。
接下来就是惯例的争霸戏份。
刘曜是个啥人,从他改国号就看得出来,并不怎么认同汉人文化,而且喜好征伐,贯穿整个五胡乱华时代的,胡汉民族问题他也没解决一点。
相反石勒这个羯人一开始并没有让羯人残暴的性子漏出来,反而是做了很多明君的事,结果就是他灭掉了匈奴刘氏,开始了后赵对于北方的统一。
相比较后赵后面的君主,石勒确实有雄才大略,北地在他汤统一后,也过了几年安生日子,他自比刘秀也不算吹牛。
但可悲的是他是人,再厉害,总得死。
不过这一次登上历史舞台的则有,如下几方:
他的侄子石虎:杀了石勒的子孙,实际称帝,行为类比前面的刘老师,而且更凶,于是北方百姓更可怜了。
石虎的养孙冉闵同学,武悼天王,在石虎死后出了著名的杀胡令,自此,北地陷入更大的混乱,而曾经的羯人也成为了杀胡令的牺牲品。
基本上羯人自此以后不见踪影。
这次大乱的根本起因,就是日益加剧的胡汉民族矛盾,恐怖的后果也给了后来的胡族政权很大的提醒。
最后一台戏的主人就是氐人苻氏,身为石虎手下大将的苻氏趁乱夺取了关中,奠定了成语大师苻坚同学霸业的开始。
至于灭掉了冉闵,继承了河东之地的前燕慕容氏,我觉得他们值得说得就是长得很好看,都是大眼睛双眼皮。
五胡时代的五胡,匈奴人,羯人,氐人,鲜卑在此集结,可惜的是羯人没了。
至于羌人,存在感太低,不提也罢。
氐人其实是五胡中最可惜的,因为他们难得出了苻坚这个猛男,先是治好了胡人政权犯残暴病的毛病,然后又彻底统一了北方。
此时前秦在淝水之战前,疆域面积和曹魏差不多,也是控甲百万,投鞭断流。ps:再次感谢苻坚同志创造出了如此之多的成语。
可惜苻坚同志也犯了病,和曹丞相一样的病,历史奇迹般的再次重现。
可相比曹丞相,苻坚就惨了很多,最后的结局就是被羌人手下勒死,自己的美丽男玩伴和收复的将领慕容垂造了后燕。(感谢评论区指正,但我没怎么了解前后,东西燕,因为他们一直都是争霸失败的一方,这点应该是准确的。)
苻坚同志可能想过自己失败的后果,但是他没想过自己面临的问题远比曹丞相复杂。
人家有汉献帝在手 ,汉族本身的身份认同,甚至曹丞相的基本盘也比他稳当很多。
前秦看似强大了一时,但它在苻坚手上只是一个强行捏好的散装政权,唯一的核心力量氐人数量实际相当少。
值得一提的是苻坚手下的汉臣王猛,王猛先生绝对是奇人,大家要是感兴趣一定要了解一下。
在我看来,王猛绝对是前秦的商鞅➕吕不韦的综合体。
治国,打仗,都是历史上一等一的人才,前秦能统一北方,王猛的贡献要比苻坚大。
但苻坚并没有听从王猛的遗言,依旧开启了自己的末路。
一代人就该有一代人的使命,想要去做超出时代的事情,就会有很大的代价。
总之,五胡时代在苻坚死后再一次回到了战乱时代。
而我们五胡的最终赢家,鲜卑拓拔氏也开始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最后的结果自然不用多说。
而拓拔氏也是能人辈出,总结出得结果就是我们胡族倒向汉人的力度还不够大。
我们胡人虽说基本盘少,但只要我们也变成汉人,那想必定能坐稳江山!
胡人终于聪明了一些,但可惜还是没那么聪明。
或者说这种民族的天生割裂感和矛盾,远不是拓拔一家能改变的。
后面的故事当然也精彩,但五胡乱华的时代从拓拔氏破釜沉舟的全盘汉化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综上所述,五胡乱华的实际的局面更类似汉末三国时期,北地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百姓自然而然得跑向南方。
而你若是看完这篇文章对这段历史感了兴趣,再去查找资料,更会发现一个神奇的事情。
那就是隋唐的五姓七望开始繁盛的时期,就是从五胡乱华开始的。
所有五胡政权中,五姓七望这群纯种汉人,在胡人政权下做大官的比例是越来越大。
而大晋皇帝跑了,这几家拥有如此权势,是从哪里来的?
也许在清河崔氏的眼中,所谓王谢,不过三流而已。
不然,白袍神将陈庆之也不会在看到北地风貌后,大呼衣冠风度尽在北朝了。
————
居然火了 ,感谢大家点赞。
这篇是前天中午偶尔翻到这个问题时,实在按捺写得,接近两千个字,匆匆忙忙用手机打成,有些错别字还请见谅。
这几日若有空闲,会订正一下(已完成,也欢迎大家继续指正。)。
首先声明一点,我只是个爱好者,尤其再了解很多五胡乱华的历史后,觉得这段历史实在有另一种磅礴,只是可惜众人了解不多。
全篇大概讲了下五胡乱华的大致过程,其实也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我一向觉得只有大致了解清楚某段历史之后,再做出自己的评价才会公正些。
通篇我都没有解释‘为何五胡乱华没有断绝中华文明’。
因为将我这一篇看完,就很能清楚一个问题——
五胡乱华已经成为了我中华文明的一段历史,甚至那些胡族政权都在本族和汉族之间左右摇摆不断尝试,最终只有推行完全汉化的鲜卑拓拔氏才建立了比较长的北魏朝。
其中,我稍微点了一下那时候隐藏在胡人政权里的五望七姓。
但其实仔细看过后,其实那段历史中,华夏文明是很危险的。
作为华夏文化的主要代表,儒学在五胡乱战中其实是趋于衰落的。
比较幸运的是,大儒那时候都在凉(河西地区)传承起来了,后来北方统一,就被‘请’回去了。
儒学虽然有弊端,但作为统治工具中的一种,确实是中华文明的代表。
我们的历史传承极其迷人,但我始终觉得,看待历史还是要以唯物史观来看,更要避免代入过深。
五胡是我们中华的历史,只此一句话,就能说明很多。
实际上,中华文明最危险的时候是清末
那时候是外面的文明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文明
其他的时候不管是五胡乱华还是崖山还是明末
进来的都是只能开科举,然后用儒家治国的,都是要学习中国文化的,因为他们没有,元朝因为攻打的地方多,还有点别的文化。
比如西夏的仁宗皇帝,开了科举,被大儒上谥号仁宗
元朝的仁宗皇帝,开了科举,被大儒上谥号仁宗
而清末的时候,不管是东洋还是西洋,都有自己稳固的统治系统,没必要学你的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文明也已经发展起来了
对你的文明,更多的也就是好奇,说难听点,在他们眼里,也就是玛雅文明和黑非洲文明的水平
黄仁宇就回忆过,说开始的时候,中华文明就是欧美沙龙里边的谈资,是抗美援朝以后,地位才上来的。
而到了清朝中期以后,那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那时候欧美日本几乎都普及了小学教育,甚至中学教育
中国还有80%的文盲,剩下的20%大部分还是半文盲
用毛主席的话说,这几百年中国对世界没啥贡献,要被开除球籍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