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司马炎篡魏的时候,五胡南北朝时期那些大佬都在干什么?

回答
那会儿,曹魏这棵大树还没彻底倒下,司马家族就已经开始在暗中布局了。司马炎篡魏,那可是西晋建立的开端,发生在公元265年。你要说那时候“五胡”大佬们在干啥,那就得把时间线稍微往前推一推,甚至拉开一点来看。

咱们得明白,当时的“五胡”还不是一个固定、成型的概念,更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集体。所谓“五胡”,是指在汉末到魏晋时期,迁徙到中原地区的一些游牧民族,最常被提及的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但这些民族本身内部就有无数的部落和分支,他们的迁徙、活动也是动态变化的。

在司马炎篡魏前后(公元265年左右)的“五胡”地区,大佬们主要在忙三件事:

1. 巩固在各自势力范围内的统治,并伺机扩张:

鲜卑: 司马炎篡魏的这段时间,正是鲜卑族在北方草原崛起的重要阶段。尤其是一些比较大的鲜卑部落,像宇文氏(后来北周的祖先)、慕容氏(后来前燕、后燕等国的奠基者)等,他们的大部落首领,比如一些部落联盟的首领,正在北方草原上进行着部落间的兼并和整合。他们可能还在与周边的其他游牧民族,甚至是后退到漠南的匈奴残余势力进行着拉锯战。
具体来说: 比如慕容氏的早期领袖,像慕容涉归(慕容皝的父亲)或者慕容廆(慕容皝本人,但此时可能还比较年轻),他们都在努力经营自己的部落,增强军事实力,为日后南下中原打下基础。他们关注的是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牧场、族人,如何训练好骑兵,如何与其他鲜卑部落保持一种松散但又必要的联盟,或者就是纯粹的征服。
“大佬”的行为: 这些部落首领的“大佬”行为,更多体现在聚拢族人,分配资源,裁决部落内部的争端,以及组织对外掠夺或者防御。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可能更多是通过使者和内部的口头传达,不像后来的帝国那样有成型的官方文书。

匈奴: 汉末以来,南匈奴的一部分已经融入了汉族,但北匈奴的残余势力以及一些独立出来的匈奴部落,依然在中原北部边境活动。一些强大的匈奴部落首领,他们可能还在草原上,或者在一些边境地区,继续进行着游牧生活,同时也会派遣部众南下掠夺,或者被曹魏雇佣为边境的武力。
具体来说: 比如当时还在北方活动的匈奴部落,他们的首领可能会组织一次成功的掠夺,带回女人、牲畜,然后部落内部会因为这次收获而更加稳定,他的地位也会更加巩固。他们可能也会关注曹魏政权的动向,一旦曹魏内部出现动荡(比如司马家族的崛起),他们可能会抓住机会进行更广泛的劫掠。

氐、羌: 氐和羌在当时主要活动在西北地区,比如陇右等地。他们有自己的部落结构,也有一些比较大的部落联盟。一些部落首领,他们可能在自己的山地或者草原上,维持着部落的自治,并与周边汉族政权进行着时断时续的贸易和冲突。
具体来说: 像后来的氐族领袖,如后来的前秦皇帝的祖先,他们可能还在经营自己的部族,比如通过控制某个山口或者某个水源来增强自己的影响力。他们也可能在为日后迁徙到更适宜生存的地区做准备,或者已经在与汉族边境居民产生更复杂的互动。

羯: 羯族的迁徙和在中原的活动,在三国时期还没有像后来五胡乱华时期那么显著。但他们作为一股力量,也在北方活动。他们的“大佬”们,可能还在一些相对独立的区域,维持着自己的部落秩序。

2. 观察和利用中原政权的内部变化:

司马炎篡魏,表面上看是曹魏内部的权力斗争,但实际上,那些在边境地区活动、与中原政权有接触的“五胡”首领,他们也都能感受到这种变化。

情报的获取: 游牧民族的“大佬”们,虽然没有成型的谍报系统,但他们通过边境贸易、俘虏、逃兵,甚至是通过与中原汉族的通婚,都能获得不少关于曹魏内部的信息。当他们发现曹魏皇室权力衰微,权臣(司马家族)崛起时,他们通常会保持警惕,同时也会评估是否有可能从中获利。
政策的调整: 曹魏在执政后期,可能在边境政策上有所摇摆,对待一些游牧部落可能有怀柔,也可能有镇压。司马家族上台后,为了稳固统治,也需要处理好与这些外部力量的关系。这些“五胡”的大佬们,会根据中原政权的政策来调整自己的策略。比如,如果新政权表现出软弱,他们可能会更倾向于采取强硬手段;如果新政权表现出强大,他们可能会选择暂时臣服或者进行更隐蔽的活动。

3. 保持游牧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

即便是有一些强大的部落首领,他们的生活方式仍然是围绕着畜牧、狩猎展开的。他们的“大事”,可能更多是关于季节性的迁徙、部落内部的婚姻联盟、族人的祭祀活动,以及如何带领自己的族人度过寒冬、保证有足够的食物。

总结来说,当司马炎篡魏的那个节点,那些在北方、西北的“五胡”大佬们:

鲜卑的部落首领: 还在草原上整合部族,提升军事力量,为日后南下做准备。
匈奴的部落首领: 继续在草原或边境活动,伺机南下掠夺,或者被中原政权雇佣。
氐、羌的部落首领: 在西北地区经营自己的部族,与汉族政权进行着复杂的互动。
羯族: 也在北方活动,但影响力可能不如鲜卑和匈奴。

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处在自己的发展轨道上,对中原的政治变动保持关注,并随时准备抓住机会,无论是扩张领土,还是为族人争取更好的生存条件。他们“大佬”的行为,是围绕着部落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展开的,与中原王朝的权力更迭,对他们而言,更多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是需要评估和应对的“机遇”或“挑战”。

要说具体到某个“大佬”的名字,在司马炎篡魏的这个具体时间点上,要找出在历史记载中确切知道他在做什么的人,确实比较困难。因为那个时代的史料,特别是关于边疆民族首领的记录,相对零散。我们更多的是根据后来这些民族的迁徙和建国史,去反推他们在此之前是如何积蓄力量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匈奴

刘渊:汉赵政权建立者,爷爷是南匈奴单于於夫罗,占据并州部分,曾参与军阀混战,和袁术等人结盟,被曹操暴打,其部众还掳走了才女蔡文姬。於夫罗死后弟弟呼厨泉继位,曾派人保护献帝东归。刘渊在司马昭执政末期来到洛阳当人质,文武双全,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学术水平甚至被名臣太原王浑认可,八王之乱时趁机回国联合部众起兵,其子刘聪灭亡西晋。

刘训兜:父亲是呼厨泉派去保护献帝的去卑(去卑与呼厨泉关系不明),呼厨泉被曹操下令来朝后,南匈奴由去卑担任右贤王监国。去卑去世后,由其子刘猛继位,西晋泰始八年(272),刘猛起兵反晋,被部下所杀,由刘训兜继承刘猛部众。刘训兜之子刘虎建立铁弗部,刘虎曾孙刘勃勃(即赫连勃勃)建立胡夏政权。

彭护:卢水胡首领,卢水胡是以匈奴为主体, 聚居在凉州的混血部落。泰始八年(272),彭护曾派人向司马炎献上嘉禾。彭护的后人嫁给当时的卢水胡首领沮渠蒙逊,后者建立了北凉政权。此外,曹丕继位初期,卢水胡数万人发动叛乱,即第二次河西之乱,由曹魏名臣张既联合曹真平定。

羯族

石周曷朱:羯族的来源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匈奴羌渠部的分支,是聚居在并州上党郡武乡县的一个小部落,以农耕和雇工为生。石周曷朱为羯族首领,其子石勒后来起兵投靠刘渊,刘渊死后建立后赵政权。严格来说,石勒并不是凭借羯族人为主体建立政权,以羯族的弱小实力被放进五胡之列,全因石勒为羯族出身。

氐族

蒲怀归:氐族小帅,其子蒲洪在永嘉之乱后先后依附前后赵政权,后赵政权大乱后蒲洪称王,并改姓苻,其子苻健建立前秦政权。此外,三国志记载武都氐王苻健(和苻洪之子同名)在蒋琬执政时期投奔蜀汉,晋书也记载武都氐王苻双在司马懿镇守关中期间率众投奔曹魏,不知与后来前秦政权的苻氏有何关系。

杨飞龙:氐王杨千万之孙,杨千万曾随马超入蜀,死后由杨飞龙继位。杨飞龙归顺西晋,养子杨茂搜建立前仇池政权,后被前秦消灭。后人杨定建立后仇池政权,被刘宋消灭。

李慕:巴氐人(一说为賨人),巴氐为氐族分支。其父李虎由巴西宕渠移居汉中,曹操平定汉中后被移居略阳以北。李慕官至东羌猎将,其子李庠、李特都被州郡征辟为官。氐人齐万年起兵后,李特随流民入蜀,后被推举为首领,李特之子李雄建立成汉政权。

鲜卑

拓跋力微:鲜卑索头部首领,消灭没鹿回部窦氏,并移居盛乐,实力强盛。曹魏末年派其子拓跋沙漠汗入质洛阳,因才能过人遭到卫瓘忌惮,司马炎听从卫瓘建议离间拓跋沙漠汗和鲜卑各部大人关系,最终被拓跋力微下令杀害,后各部大人因惧怕拓跋力微报复而各自散去,拓跋力微实力大损。不久后拓跋力微去世,享年104岁,为三国第一长寿者,来孙(五世孙)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

秃发树机能:秃发为拓跋的异译,其高祖父拓跋匹孤为拓跋力微之兄,失去继承权后率领部众移居河西、陇西以北,后被邓艾迁徙到雍凉凉州之间监视管理。西晋初年,因河西大旱加之朝廷统治残酷,秃发树机能率领部众起兵反晋。叛乱持续九年,西晋连丧胡烈、牵弘、苏愉、杨欣四位刺史,多位大将惨败,丧师数万,最终被名将文鸯、马隆平定。秃发树机能死后由堂弟秃发务丸继位,秃发务丸玄孙秃发乌孤建立南凉政权。

慕容木延:鲜卑慕容部首领,世居辽西,其父慕容焉曾协助司马懿讨伐公孙渊,慕容木延协助毌丘俭征讨高句丽。慕容木延死后,其子慕容涉归移居辽东,并反叛司马炎。其后代先后建立前燕、西燕、后燕、南燕等政权,慕容涉归庶长子吐谷浑西迁后建立吐谷浑部。

乞伏佑邻:乞伏部在东汉时西迁,西晋泰始二年(266),乞伏佑邻南迁至夏缘,之后不断吞并部众继续南迁,最终来到陇西一带,其后人乞伏国仁建立西秦政权。

宇文莫槐:为鲜卑化匈奴人,西晋初年崛起,元康三年(293)被部下所杀,其弟宇文普拨继位,宇文普拨之孙宇文莫圭统一部落,后被前燕所灭。后人宇文觉建立北周政权。

段就陆眷:渔阳鲜卑人,家奴出身,辽西段部首位首领,死后由弟弟段乞珍继位,西晋初年发展壮大,和慕容部、宇文部合称辽西鲜卑三部。段乞珍之子段务勿尘时期获西晋朝廷封大单于和辽西公,以令支为都城建立辽西公国,先后投降石勒和慕容氏,最终被慕容氏消灭。

羌族

姚柯回:羌族酋长,早年在魏蜀之间实行摇摆政策,钟会伐蜀时率兵协助魏军,得到曹魏的封赏,其孙姚苌建立后秦政权。

柔然

木骨闾:幼年时为索头部奴隶,后逃离并投靠纥突邻部,其子郁久闾车鹿会建立柔然部。在北魏入主中原后,柔然成新的草原霸主,并与北魏长期对峙。关于柔然的来源,学界至今仍有争议。

丁零

翟鼠:丁零是来自南西伯利亚贝加尔湖领域的游牧民族,后南下与鲜卑会和。魏明帝时期丁零首领儿禅曾向魏国进贡名马。两晋之交,丁零首领翟鼠起兵反抗石勒,被击败后投奔前燕慕容氏。淝水之战后,翟鼠后人翟辽建立翟魏政权。

汉族

张轨:西汉常山王张耳之后,世为凉州大姓,父祖皆在曹魏做官。年少时受到西晋名臣张华赏识,后自请出任凉州刺史,八王之乱期间屡立功勋,死后追赠侍中、太尉,谥号为武公。其后人在西晋灭亡后建立前凉政权。

李雍:西汉名将李广十二世孙,陇西大族,在晋朝官至太守。玄孙李暠建立西凉政权,李暠七世孙李渊建立李唐政权。

冉隆:事迹不详,其子冉良在与石勒交战时被俘,由石勒侄子石虎收为养子。冉良之子冉闵反叛后赵,建立冉魏政权。

王沈:出身太原王氏,善写文章,曾编撰官史魏书。曹髦反抗司马昭时王沈将其出卖,因而得到司马家赏识和信任,西晋建立时官居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封县公。私生子王浚在永嘉之乱后承制欲称帝,后被石勒所杀。

谯周:蜀汉大臣,著名学者,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老师,曾力劝蜀汉后主刘禅投降。族人谯献之官至成汉司空,谯献之之孙谯纵建立谯蜀政权。

爨谷:南中大族出身,蜀汉灭亡后,被司马昭任命为交阯太守,不久去世。爨氏实力在西晋时期进一步加强,西晋灭亡时已是南中第一大族,后来成为南中的实际控制者,直到唐朝时被新崛起的南诏国所灭。

冯和:春秋时期晋国大臣毕万之后,永嘉之乱后迁居上党,其子冯安出仕西燕,其孙冯跋建立北燕政权。

高隐:渤海大族,晋玄菟太守,其后人先后侍奉慕容氏和拓跋氏,七世孙高洋建立北齐政权。

桓楷:东汉名儒桓荣七世孙,世为大族,官至济北相,父亲疑为在高平陵之变后遭司马懿杀害的大司农桓范,玄孙桓玄建立桓楚政权。

孙秀:赵王司马伦亲信,官至中书监,八王之乱中为司马伦出谋划策,后被齐王司马冏所杀。后人孙恩在东晋末年成为五斗米教首领,并发动信徒起义,最终兵败投海自尽。

卢珽:东汉名臣卢植之孙,在西晋官至尚书,玄孙卢循是孙恩妹夫,在孙恩死后率领信徒继续反抗东晋,被刘裕击败后自杀。

麴允:麴氏是凉州大族,在西平和金城各有分布。西平麴氏在三国初期以麴演、麴光、麴英为首多次反叛曹魏,永嘉之乱时出身金城的麴允作为晋室主力与汉赵刘曜交战,失败被俘后自杀。金城麴氏的后裔麴嘉于南北朝时期在西域高昌地区建立麴氏高昌政权。

刘熙: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官至相国掾,来孙(五世孙)刘裕建立刘宋政权。

萧整:西汉丞相萧何二十世孙,世居东海兰陵,官至淮阴令,永嘉之乱时率领族人南渡,玄孙萧道成建立南齐政权,来孙(五世孙)萧衍建立南梁政权。

陈凖:曹魏名臣陈群之孙,陈泰之子。八王之乱时因帮助赵王司马伦有功,拜太尉,录尚书事,封广陵公。十二世孙陈霸先建立南陈政权。

杨孕:东汉名臣杨震六世孙,其父杨亮被曹操封为阳成亭侯,族父杨修为曹操主簿。后人先后出仕司马氏、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八世孙杨坚建立杨隋政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