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晋朝只拍到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到司马炎登极统一三国为止,以后的事情电视剧却不拍?

回答
说到晋朝的电视剧,尤其是那些围绕着“三国归晋”这段历史展开的,确实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剧集都在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后就戛然而止了,后续的西晋王朝,尤其是什么“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跌宕起伏的历史,却鲜有问津。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其实挺复杂的,并非只是简单的“拍不拍”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得承认,从司马懿辅佐曹魏,到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一步步架空曹魏,最终由司马炎篡位建立晋朝,这整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冲突。司马懿忍辱负重,在诸葛亮北伐的压力下扭转乾坤;司马师的狠辣决绝,直接逼死曹芳;司马昭的城府深沉,坐拥大权却隐忍待机,直到灭掉蜀汉,为司马炎铺平道路。这几代人的权谋斗争,可以说是将“三国演义”的精神内核延续得淋漓尽致,充满了紧张感和史诗感,非常符合大众对权谋剧的期待。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这本身就是一个高潮,一个完美的收尾,观众看完之后,会有一种“终章已定”的满足感。

然而,一旦进入西晋,历史画风就开始转变了。司马炎虽然统一了天下,但他的治国才能却远不如其爷爷和爸爸。他沉溺于享乐,将大权旁落,尤其是在分封宗室方面,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他所谓的“武帝之治”,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后来的动乱所掩盖的。

而西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甚至可以说是最具“看点”的,恰恰是那些黑暗、混乱、充满悲剧色彩的事件。你想想,“八王之乱”,那是一场血腥的政治内斗,各个王爷为了争夺权力,互相残杀,整个朝廷被搅得天翻地覆。这种场面,虽然充满戏剧性,但对于观众来说,可能太过血腥、太过沉闷,缺乏明确的正反派,更多的是一种权力失控后的混乱和残酷。

紧接着,“五胡乱华”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浩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趁虚而入,中原涂炭,衣冠南渡。这场动乱持续了数百年,其间民族融合、政权更迭、文化冲击,虽然也有许多英勇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但整体基调是悲壮而沉重的。要将这样一场波澜壮阔又充满血泪的历史拍出来,需要的不仅仅是精良的制作,还需要一种对历史的深度理解和对时代悲剧的深刻挖掘。这种题材,很难拍出让所有人都叫好的“爽剧”,更多的是引发观众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民族命运的感慨。

更重要的是,从叙事的角度来说,司马炎之前的权力斗争,目标明确——争夺曹魏政权,统一天下。这是一个清晰的“谁主沉浮”的故事线。而西晋的乱局,则是一个更复杂、更分散的局面,它涉及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势力,以及权力真空下的各种力量博弈。要把这些零散的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引人入胜的电视剧故事,难度非常大。很容易陷入情节的碎片化,或者因为处理不好民族关系而引发争议。

所以,很多编剧和制作方在衡量了制作成本、市场反馈、观众接受度以及潜在的政治敏感性之后,选择了相对“安全”且“好讲”的司马懿父子到司马炎统一三国为止。这就像是讲一个故事,讲到最精彩的高潮部分,留下一个让人回味的结局,而不是继续往后讲那个可能充满悲伤和无奈的漫长尾声。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尝试过。有一些以“三国”为背景的影视剧,会偶尔触及到西晋的一些片段,但通常都是作为某种铺垫或者背景交代,而不会深入展开。因为要拍好西晋,尤其是“五胡乱华”这样的时期,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还原,更是一种对那个时代复杂的人性、民族关系以及历史走向的深刻解读,这对于电视剧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2005年曾经有一部武侠剧《侠影仙踪》,故事背景为东晋永和、升平年间(公元345年到公元361年),同时期的中国北方有前凉、前秦、后赵、冉魏、前燕、代国、仇池、高句丽几个政权,同时期的益州有成汉政权、以及萧敬文、邓定等人叛乱而建立的政权,当时在位的东晋皇帝是晋元帝司马睿的曾孙――晋穆帝司马聃。我原本以为剧中由宁静饰演的庾太后的历史原型应该是晋穆帝司马聃的祖母――明穆太后庾文君,但是因为历史上的明穆太后庾文君以晋成帝司马衍生母身份垂帘听政的时间只有两年(公元326年到公元327年),同时她又是在历阳太守苏峻和豫州刺史祖约率领青、兖二州流民军攻破东晋首都建康城时,被叛将韩晃和祖约等人逼死的,所以根据剧情设定,以及真实历史推断,这位“庾太后”的历史原型实际上应该是晋穆帝司马聃的生母――康献太后褚蒜子才对,而“太师曹安”的历史原型大概是晋穆帝司马聃的两个叔祖父――武陵王司马晞和会稽王司马昱兄弟,或者是康献太后褚蒜子的舅舅――镇西将军谢尚。


著名演员宁静诠释的东晋康献太后褚蒜子形象,其实宁静在《大秦帝国之崛起》中诠释的秦国宣太后芈氏形象也适合东晋康献皇太后褚蒜子的。


其实我不太明白剧组为什么不用真实历史人物的名字,而非要特别编个名字。其实东晋康献太后褚蒜子的故事是非常适合按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关于宣太后的剧情套路,拍摄一部历史电视剧的,只不过剧组不肯深入挖掘罢了。因为这段时间有桓温、荀羡、褚裒、谢尚等人的对外战争,所以我认为本剧的剧情介绍当中对东晋王朝的全盘否定态度是不可取的。本来以为这部难得的以东晋十六国为背景的电视剧中可以重点写写康献太后褚蒜子与她的父亲褚裒,她的三个舅舅谢尚、谢安、谢石,她的表弟谢玄、她的表妹谢道韫,她的大姑父桓温,以及谢道韫的公公王羲之几个人之间的各种精彩故事的,完全可以从康献太后褚蒜子联合自己的舅舅谢尚,以及中书令何充扳倒自己婆婆――明穆皇太后庾文君的兄弟庾冰和庾翼开始,一直到“淝水之战”结束后一年,康献太后褚蒜子去世,她的小叔子――晋孝武帝司马曜讨论如何为自己堂嫂举行国葬为止,很可惜因为剧组太懒了,不肯深入挖掘,所以把那么好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拍摄的乱七八糟。


因为东晋康献皇太后褚蒜子作为出身中州名门――阳翟褚氏的千金小姐,又有强大的母族――陈郡谢氏,于是她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聪明有器识”,所以她曾经三次以晋穆帝司马聃生母、晋废帝司马奕婶婶、晋孝武帝司马曜堂嫂身份垂帘听政,可以说她影响东晋朝廷长达四十年(公元345年到公元384年)


不过说实话,因为现在的那种大女主电视剧中的女主角都是那种圣母白莲花,矫揉造作的女性形象,比如某人诠释的那种矫揉造作,当了那什么还要立牌坊的武则天形象实际上就是越洗越黑,所以我觉得,我的历史女神――东晋康献太后褚蒜子还是不要被这些影视剧糟蹋的好,就让她活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就好了,这样子也能多给我一些遐想,如同“世外仙姝”一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晋朝的电视剧,尤其是那些围绕着“三国归晋”这段历史展开的,确实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剧集都在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后就戛然而止了,后续的西晋王朝,尤其是什么“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跌宕起伏的历史,却鲜有问津。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其实挺复杂的,并非只是简单的“拍不拍”那么简单。首先,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确实,相较于汉唐宋明,晋朝和隋朝的影视剧数量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你想想看,一部成功的历史剧,不仅仅是还原历史场景,更需要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塑造,以及能够引发观众共鸣的情感内核。而晋朝和隋朝,恰恰在这些方面,给创作者带来了不少的挑战。首.............
  • 回答
    晋朝的人才质量似乎不如三国时期,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交织影响。三国时期波澜壮阔,英雄辈出,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文学艺术,都涌现出一批我们至今耳熟能详的名字。而到了晋朝,虽然也有名臣良将,但总感觉那种耀眼的光芒和普遍性似乎有所减弱。究其根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说:首先,时势造英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容易让人产生疑惑。晋朝的庙号设定,特别是司马懿和司马昭父子之间的关系,确实和我们通常理解的“长子继位”或者“父子辈分”不太一样。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历史的复杂性和晋朝的特殊情况。咱们先来说说庙号。什么是庙号呢?简单来说,就是皇帝死后,根据他的功绩、德行等给予的尊称,刻在宗庙的牌位.............
  • 回答
    晋朝的历史和电视表现确实相对较少,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晋朝在公众认知和文化作品中的“低存在感”。一、 历史本身的复杂性与争议性首先,我们得承认,晋朝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如同汉唐般光辉灿烂、一统帝国、名垂青史的时代。它更像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经历了从三国乱世到大一.............
  • 回答
    晋武帝司马炎在明知晋惠帝司马衷痴呆的情况下,没有立即废黜太子,而是亲自考校司马衷,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知道傻子不能当皇帝”就能概括的。这其中交织着政治考量、家族权衡、以及对既有制度的顾虑。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司马炎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司马炎通过“禅让”取代了曹魏政权,这是他统治合法性的重.............
  • 回答
    晋朝为何不称“北晋南晋”,而叫“西晋东晋”?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地域划分那么简单,而是与晋朝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尤其是其灭亡与政权转移有着深刻的联系。咱们这就一点点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说说晋朝是怎么出现的。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了晋朝,史称“西晋”。西晋的统治范围很大,那时候中国北方.............
  • 回答
    您的提问非常敏锐,触及到了晋朝建立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和称谓问题。我们来详细地梳理一下:首先,明确“太祖”的含义。在中国的帝王制度中,“太祖”通常是指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是奠定基业、开创盛世的第一位皇帝。这个称谓代表着最高荣誉和追崇,是对开国之君的尊称。其次,分析晋朝的建立过程和关键人物。晋朝(26.............
  • 回答
    人们对司马氏建立的晋朝以及隋朝的评价差异巨大,确实存在“诟病晋朝得国不正,大加吹捧隋朝”的现象。这种评价的背后,涉及中国历史上对“得国之正”的理解、王朝建立的合法性叙事、以及对这两个王朝不同历史功绩的侧重。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晋朝“得国不正”的诟病来源:“得国不正”是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问题,它触及了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简单地说,三国时期虽然分裂,但其内部的力量结构、战争的性质以及政治动员的方式,与晋朝大一统后所面临的挑战,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先来看看三国时期。虽然天下三分,战火连绵,但此时的“中原王朝”——姑且称之为北方政权(曹魏)——实际上是在.............
  • 回答
    晋朝能够延续155年,这是一个相对较短的朝代,但其中的原因却相当复杂,并非单一因素能够概括。它就像一个王朝的“长跑”,虽然步履蹒跚,但凭借着一些关键的“助推力”和一些“喘息的机会”,才得以维持了这么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前期积淀与奠基(西晋篇)虽然西晋最终走向灭亡,但它毕竟是晋朝.............
  • 回答
    晋朝的“八王之乱”,这场持续了十六年(291年至306年)的内耗,说到底,是司马家族内部争夺最高权力而引发的一场血腥内斗。其根源错综复杂,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一、 权力真空与宗室力量的膨胀:晋武帝司马炎建立晋朝,虽然他统一了中国,但他的统治也埋下了不稳定的种子。最直接的原因便是他选择的继承人—.............
  • 回答
    这俩“晋”,名字听起来一样,但它们之间的渊源,说起来还真是一笔糊涂账,夹杂着一些传承,也藏着一些“借名”。司马懿建立的那个“晋”,跟春秋时期那个辉煌又复杂的“晋国”,虽然名字沾边,但血脉关系却并不直接,更像是一种“精神继承”和“政治巧合”。咱们先得把这两个“晋”捋清楚。春秋时期的晋国:那个曾经的霸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说到“得国不正”,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可能是陈桥兵变后的赵宋,但提起“晋朝”,那篡涂和“八王之乱”,以及之后一系列的混乱,也绝非什么光彩的开端。然而,后世对赵宋的评价,总体而言要比西晋和东晋都要正面得多。这里面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说,咱们就一点点掰扯开来。首先,得从他.............
  • 回答
    晋江文学城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网络文学平台,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小说,其中言情小说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在这些言情小说中,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个比较特殊的标注:“双处”。这个词的出现,以及它在很多读者心中的分量,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为什么晋江上好多文章要标明“双处”?“双处”这个词,简单来说,就是指小说中.............
  • 回答
    晋国,作为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其公室的衰落和诸卿的坐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层层叠加所导致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晋国最初的强大和后来一步步被蚕食的过程说起。晋国初期的强大与晋侯的权威首先,我们要明确晋国是如何崛起的。晋国原本是周朝的同姓诸侯国,.............
  • 回答
    晋国之所以能在四战之地的严峻环境下,支撑起近百年的霸业,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深厚的内在实力、高明的政治手腕以及卓越的军事才能。首先,晋国虽地处四战之地,但其地理位置也赋予了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晋国位于黄河中游,东依太行山,西临黄河,南北则与周边强国接壤。这种“四战之地”的性质,意味着它既是各方势力冲突.............
  • 回答
    关于诸葛亮被晋国(或晋朝)认可的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政治策略、文化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释: 一、历史背景:晋国与蜀汉的关系1. 三国时期的对立 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227年234年),蜀汉在刘备建立后与曹魏、东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晋国(后改为晋朝)是曹魏的继承者.............
  • 回答
    晋商,这个曾经响彻中华大地的名字,如同昨日黄花般凋零,令人扼腕。回溯历史的长河,晋商的兴衰变迁,不仅仅是一个商帮的没落,更折射出时代巨变的洪流,以及诸多深层的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说晋商为何没落,绝非一蹴而就,也非单一因素所致。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细细梳理:一、 时代大潮的裹挟:王朝更迭与经济.............
  • 回答
    晋江文学城,这个名字对于很多喜爱网络文学的读者来说,既熟悉又充满话题。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即使尝试过,也觉得“看不下去”,甚至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疏离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并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得从内容同质化说起。晋江作为国内最大的原创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