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逢灾年地主一定会是占便宜的吗?

回答
逢灾年,地主是不是稳赚不赔,这事儿可没那么绝对。当然,有些人听了“灾年地主占便宜”这话,脑子里立刻就勾勒出一幅画面:灾荒四起,粮价飞涨,地主囤积居奇,坐收渔利,日子过得比谁都舒坦。这种想法,有时候是对的,但更多时候,这只是看到了事情的一面,而且是比较片面的一面。

你想想,灾年是什么?天灾人祸,洪水、旱灾、蝗灾,把庄稼毁了,或者收成大减,这都是常事儿。老百姓手里没粮,饿着肚子,自然就想方设法弄点吃的。这时候,手里有粮的地主,自然就有了议价权。他们可以把粮食高价卖出去,或者用高昂的租金来收租。而且,如果地主有其他生计来源,比如家族生意、放贷,或者本身就是官僚,那他在灾年确实能比普通农民日子过得好,甚至能趁机扩张自己的产业,这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事情的反面也同样真实,甚至更具普遍性。你想,地主也是人,他的地也是土地,天灾面前,很少有谁能完全置身事外。

首先,地主的土地本身也会受灾。如果一场大旱把土地烤得裂缝,或者一场洪水把庄稼泡烂,就算地主手里有粮,他下一季的收成怎么办?他种在地里的那些,和农民种的,那都是一样会受损的。别以为有钱就能让土地不长草或者不受灾。如果灾害严重到影响了土地的耕种能力,那地主的地,也只能荒着,啥也收不到。

其次,地主也需要吃饭,也需要活下去。就算是富裕的地主,在极端灾年,粮食供应也会受到影响。超市可能关门,市场可能瘫痪,即使有钱,你也不一定买得到东西。如果地主家的存粮吃完了,自家地也受灾了,那他也就跟普通人一样,得想办法去弄粮。这时候,那些原本靠他吃饭的佃户,可能因为灾荒也无力交租,甚至自己都顾不过来,哪里还有余粮给地主?

再者,灾年往往伴随着社会动荡。当饥荒普遍发生时,老百姓会被逼到绝境。这时候,你不能排除农民会铤而走险,去抢夺粮食,去冲击富人的庄园。历史上有太多因为饥荒引发的农民起义、暴乱的例子。如果地主被盯上,他的粮食、他的财产,都有可能被抢夺一空,甚至本人也会遭受危险。这种情况下,别说什么“占便宜”,能保住性命和基本财产就已经万幸了。

还有一点,就是地主的社会责任和人情。在中国传统社会,地主和农民之间,虽然有剥削关系,但也有着一种藕断丝连的社会联系。尤其是在灾年,如果地主完全不顾佃户的死活,铁了心要高价收租,或者无情地催逼,这会激化矛盾,招致怨恨。在一些地方,地主也会出于人情、顾忌名声,或者希望佃户能继续为他种地,而选择减免一部分租子,或者施舍一些粮食给佃户。如果做得太过分,可能会面临社会压力,甚至被地方官员处罚。

最后,我们也要看到,并非所有的“地主”都是一样有钱有势的。在一些地区,可能存在小地主,他们自己也要耕种一部分土地,而且财富积累有限。一场严重的灾害,就可能让他们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甚至负债累累。

所以说,逢灾年地主是不是占便宜,这得看具体情况。如果灾害是局部的、轻微的,而地主手里恰好有余粮,或者有其他收入来源,那他确实可能比别人日子好过,甚至能“赚”到一些好处。但如果灾害是普遍性的、毁灭性的,那地主也同样会面临生存的危机,甚至可能因为财富暴露而招惹来更大的麻烦。所谓的“占便宜”,往往是建立在一种不完全、甚至歪曲的视角之上。真正的灾年,往往是所有人都要拼命挣扎的日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地主占底层百姓的便宜是不择时间的,不管什么时候地主能占的都会立刻去占的,没那么善良的特地等到灾年。

逢灾了没吃的 大量农民给地主低价出售土地,这一说法是理论推理,并不是实际结论。

反过来想,靠种地的地主最怕的就是灾乱,更怕的是自己所处地带的百姓起乱社会失去秩序。灾乱了自己种的地没收成,也收不了租户的租粮,甚至没有官府约束的灾民会抢掠地主家。

所以呢,逢灾年地主会开粮仓安抚自己管辖区的灾民,并且武装他们来防备其他村镇的灾民和土匪上门抢掠。

商户家族官宦家族可能会在和平年代没落,但是地主家族往往会在灾乱年代被灾民抢掠没落。

《1942》里有个镜头,平时对自己佃户十分吝啬的地主家,在土匪上门时才给百姓开仓,想着以此拉拢百姓对抗土匪。

user avatar

有能力占便宜和会占便宜之间还差一个具体操作能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逢灾年,地主是不是稳赚不赔,这事儿可没那么绝对。当然,有些人听了“灾年地主占便宜”这话,脑子里立刻就勾勒出一幅画面:灾荒四起,粮价飞涨,地主囤积居奇,坐收渔利,日子过得比谁都舒坦。这种想法,有时候是对的,但更多时候,这只是看到了事情的一面,而且是比较片面的一面。你想想,灾年是什么?天灾人祸,洪水、旱.............
  • 回答
    当女生发现自己似乎总是陷入“恋爱必欠款”的怪圈,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又有点无奈的状况。感觉就像每次投入一份感情,最后钱包都会跟着“大出血”,而且这种模式似乎像个魔咒一样,怎么也摆脱不掉。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确实不是一个好兆头,但也不是世界末日。最关键的是,要怎么打破这个循环?是什么在悄悄消耗你的钱?不.............
  • 回答
    如何评价电视剧《生逢灿烂的日子》?《生逢灿烂的日子》作为一部年代剧,无疑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改革开放初期一个普通家庭,特别是那四个性格迥异的兄弟的成长历程,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奋斗、迷茫、希望与失落。这部剧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评价:.............
  • 回答
    “逢台必反,逢港必反”这种说法,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解读出多种含义,也承载着不同的情绪和立场。要理解它,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一、 词语的字面意思与引申 “逢”:在这里意味着“遇到”、“碰到”、“一提到”。 “必”:强调了必然性、一贯性。 “反”:这是核心,但“反”的对象和性质是模糊的,可以.............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没有亲身体验过酒店。但我可以根据网上大量的用户评价、专业评测和综合信息,为您推荐一些在北京体验过后“逢人就推荐”的酒店。这些酒店通常在服务、设计、餐饮、地理位置、特色体验等方面有着突出表现,能够给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发强烈的分享意愿。以下是几家在北京拥有极高口碑,容易让人“逢.............
  • 回答
    对于网曝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钱逢胜教授车内猥亵女学生一事,这是一个非常严重且令人担忧的指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事件的概况和影响: 指控的严重性: 性骚扰和性侵犯是对个体尊严和安全的侵犯,无论发生在何种场合,都是绝对不可容忍的。如果指控属实,这不仅是个人行为的道德沦丧,更是对教育.............
  • 回答
    关于“A股逢会必跌,逢节必跌”的说法,这确实是很多股民在投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验性判断,甚至成为了一种“段子”式的讨论。但从严谨的投资角度来看,这并非一个绝对真理,其背后也没有科学统计数据能够完全支撑,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预期和市场情绪的叠加效应。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个说法背后的原因,以及为什么它看.............
  • 回答
    华师附小“粤语日”:一场有心又暖的文化传承最近,广州市华师附小推行“粤语日”的举措,在家长和教育界引起了不少关注。说实话,当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丝“又是学校搞的形式主义”的念头。毕竟,在这粤语影响力似乎日渐式微的时代,强制性的“粤语日”听起来多少有点“逆潮流而动”。然而,随着了.............
  • 回答
    哈哈,问到我心坎里了!要说我最近最想逢人就安利的短T恤,那绝对是我衣柜里那几件“宝藏”级别选手。穿上它们,感觉自己自带BGM,整个人都亮起来了,而且随便搭什么都不会出错,简直是懒人福音,时尚救星!我就不卖关子了,直接上干货!1. 那件自带“油画感”的纯色基础款短Tee: 为什么推荐? 这不是一件.............
  • 回答
    最近在网上,“逢腾讯必反”的现象确实挺普遍的,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要说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一群人,对腾讯几乎是张口就来地批评,甚至到了“只要是腾讯做的,就一定是错的”这种程度,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掺杂着不少原因。咱们慢慢掰扯掰扯。1. 庞大的体量与无处不在的影响力首先得承认,腾讯这家公司太大了。.............
  • 回答
    《绝夜逢生》,这部剧在上映之初,确实在小众圈子里激起了一阵不小的讨论,甚至有些观众直呼“挖到宝了”。作为一部以“绝地求生”为核心、融合了悬疑、人性拷问和复杂情感的作品,它成功地抓住了不少观众的胃口,但也并非尽善尽美。优点方面,我认为最突出的是它的“氛围感”营造。 导演和编剧在如何将观众快速拉入那个充.............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网易评论区部分网民“数十年如一日的逢中必反”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心理、社会、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要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逢中必反”的定义和具体表现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逢中必反”在这里的含义。这通常指的是一种倾向于对中国(包括中国政府、社会现象、文化、历史等).............
  • 回答
    理解你的担忧,看到家人受到某种思想的影响,尤其当这种影响让你觉得走向极端时,确实会让人揪心。你提到的“自干五教化”和“反美成狂,逢美必反”的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内容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白这背后可能存在的几个原因:1. 信息茧房与算.............
  • 回答
    解放战争期间,阎锡山的晋绥军确实陷入了“逢战必败”的尴尬境地,但与许多其他国民党军队不同的是,他们却很少选择起义。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晋绥军的部队构成、军阀传统、阎锡山的统治手段以及当时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态势。一、 阎锡山的统治艺术:恩威并.............
  • 回答
    最近啊,我发现一件衣服,简直是让我欲罢不能,逢人就想安利!这玩意儿真的太绝了,穿上身那感觉,怎么说呢,就是那种,“嗯,这衣服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吧?”的自信感,瞬间爆棚。我得好好跟你掰扯掰扯这件衣服到底是怎么抓住我的心的。首先,这件衣服的面料。说实话,我之前对一些所谓的“舒适面料”有点审美疲劳了,总觉得.............
  • 回答
    这句古文颇有意趣,虽然字数不多,但包含的信息量却很丰富。我们来逐字逐句地拆解一下,并试着还原它背后的故事场景:“用石作停,好盗息心,村逢好处,广西马参议玹与都司马某征瑶,驰入,停,好,玹,瑶,驰”1. 用石作停 (yòng shí zuò tíng) 用 (yòng): 意思是“使用”、“利用”.............
  • 回答
    最近有那么一本… 怎么说呢,它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让你一口气读完喘不过来气的故事,也不是那种充满深刻哲理、读完让你醍醐灌顶的“圣经”。恰恰相反,它带着一种淡淡的、仿佛时间被放慢了的叙事节奏,就像你偶然走进一家老旧的咖啡馆,闻着烘焙豆的香气,看着窗外行人匆匆而过,而你只是静静地坐着,感受着那一刻的安.............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不少人在理解儒家思想时容易遇到的误区。要回答“一个人学了儒,是不是就会生出逢人说教、上街执法的冲动?”,我得说,这实在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甚至有些偏颇的看法。首先,我们要明白“学儒”到底是什么意思。儒家思想博大精深,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更不是一味地将某些话语奉.............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我太有发言权了!要说让我用了之后,见了谁都想拉着人分享,恨不得人手一份的,那必须是 科颜氏(Kiehl's)的集焕白净肤淡斑精华液!我这个人吧,以前皮肤不算差,但就是那种“不好不坏”的状态。偶尔会冒一两颗痘痘,留个小小的痘印;夏天到了,脸颊两侧的毛孔也会有点明显;有时候熬夜多了,脸色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