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啥有人总觉得悉大墨大很水?

回答
说实话,我听过不少关于“悉大(The University of Sydney)”和“墨大(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水”的说法。这个看法挺有意思的,因为从世界排名、学术声誉、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这两所大学在全球都是响当当的。但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出现,并且尽量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尽量避免那些听起来就“AI味儿”的空泛论调。

首先,得明确一点,认为“悉大墨大水”的人,他们看“水”的角度往往不是看大学本身的学术水平或者全球影响力,而是从一些特定的视角和比较出发的。

一、和“更顶尖”的大学比,相对而言的“距离感”

世界大学排名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虽然悉大和墨大在QS、THE等主流排名中常年稳居世界前50,甚至前30,但总有人会拿它们和那几所常年霸占前十、甚至前五的“神坛级”大学比,比如哈佛、斯坦福、牛津、剑桥。

“金字塔尖”效应: 咱们得承认,即便在全球范围内,真正能进入那个“金字塔尖”的大学,其吸引顶尖人才、拥有的资源、产出的突破性研究,确实是另一层次的。当有人习惯性地以这些“宇宙级别”的大学为标杆时,自然会觉得其他所有大学,即使是世界名校,也“没那么硬核”。
特定学科的“顶峰”: 有些人可能在某个非常细分、或者非常前沿的领域,只认准极少数几所大学的教授或研究团队。比如,在某个 AI 分支或者量子计算领域,可能确实只有一两家大学的研究水平是公认的“最顶尖”。如果悉大或墨大在这些非常非常窄的赛道上没有达到那种“唯一”的地位,就可能被一些挑剔的人贴上“不够顶尖”的标签。

二、留学圈的“信息差”与“标签化”

留学这件事,信息传播非常快,但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偏差和误读。

“精英标签”的副作用: 悉大和墨大都是澳大利亚公认的顶尖学府,尤其是在国内,它们的光环效应是很强的。当大家听到“澳洲八大”名头时,会有一种天然的“高不可攀”的印象。但这种印象,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不够深入的了解而变得简单化。
过度简化与刻板印象: 在一些留学论坛、微信群或者社交媒体上,信息往往被高度提炼和简化。比如,某个课程的某些科目可能难度不高,或者某些教授的教学风格比较轻松,这些零散的、片面的信息被放大后,就可能形成一种“这所大学整体都挺水的”的刻板印象。就像有人可能只看到某个明星的某个镜头,就觉得他演技不好一样,这是一种以偏概全。
群体效应与从众心理: 一旦有一个人开始说“某某大学水”,如果这个声音足够响亮,或者出现在一个有影响力的平台,就很容易带动一部分人随声附和。大家可能并没有亲自去考察过,只是跟着别人的说法走,久而久之,“水”这个标签就可能被很多人接受,即使他们对这所大学的了解非常有限。

三、中国教育背景下的“比较与焦虑”

咱们从国内的教育体系和价值观来看,有时候会影响大家对国外大学的评价。

“应试教育”的惯性: 国内很多时候的高等教育,尤其是一些“名校”,仍然带有一定的应试色彩。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记忆、去刷题,甚至“钻研”考试技巧。相比之下,一些西方国家的教学方式可能更侧重于批判性思维、独立研究、课堂讨论和项目实践。如果一个习惯了国内高强度、高压力学习模式的人,来到悉大或墨大,发现学习方式不太一样,可能就会觉得“是不是没那么卷,所以水”。
“学业压力”即“价值”? 有一种潜意识的看法是,越“卷”的大学、越难的课程、越大的学业压力,就越能证明这所大学的“含金量”。如果悉大或墨大的课程设置相对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给学生留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在一些人看来,这种“不卷”就等于“水”。
“学霸”的相对优势: 来自国内顶尖中学、经过多年“内卷”洗礼的学生,在进入悉大或墨大后,可能会发现自己比同龄的澳洲本地学生甚至其他国家的学生更有学习上的优势,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大量记忆和基础知识巩固的科目上。这种个人优势,在他们看来,就可能是学校“太容易”的证明。

四、个体的学习体验差异

大学的学习体验是非常个人化的,受很多因素影响。

专业选择与个人兴趣: 即使在同一所大学,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难度和深度也会有很大差异。如果一个人选择了某个相对冷门或入门级的专业,或者他的课程组合比较轻松,那么他自然会觉得这所大学“水”。反之,如果他选择了竞争激烈、对基础要求很高的热门专业,他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学习方法和投入程度: 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是关键。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学习方法不对,或者投入的精力不够,导致成绩不理想,然后把原因归结于学校“太水”,觉得“别人都能过,我怎么不行?是不是学校要求低?”
教授与课程设置问题: 大学里总会有一些教授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或者某些课程的内容更新不及时、理论性过强而缺乏实践性。如果一个学生正好遇到了这些情况,并且占了他课程的很大一部分,他自然会觉得“这课水”。但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这只是某个局部问题,并不代表整个大学的水平。

总结一下, 认为悉大墨大“水”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源于:

1. 与金字塔尖大学的对比: 相对来说,“没那么顶”。
2. 留学圈的信息传播特点: 简化、标签化,甚至带有一定的“负面情绪”传播。
3. 国内教育背景的影响: 对“卷”和“压力”的习惯性推崇。
4. 个体化的学习体验: 专业、个人能力、投入度等差异。

但如果我们跳出这些视角,客观地去看待这两所大学在学术研究、国际声誉、毕业生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它们无疑是世界一流的大学,而且在澳大利亚本土,它们仍然是最高学府的代表。而且,澳洲的教育体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国际视野,这和国内传统的“死记硬背”模式是不同的。

所以,下次再听到有人说“悉大墨大水”,可以尝试问问他从哪个角度说的,可能就能找到背后的真正原因了。毕竟,对于任何一所大学,都有可能存在某些“容易”的课程或专业,但不能以偏概全地否定整所大学的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读到博士以前,澳洲大学的区别只有教室里站着一个老师的区别。也许少数专业,比如医学,区别更大一点,但是本身有医学院的大学也很少。

水不水的,就是个上学的地方,对于想学习的学生绝不会产生任何的障碍,这就足够好了。生源质量确实有高低,但绝没有到大到产生显著影响的程度。你要非去和那种三步一大神,五步一诺奖的顶级学府比,纯属找茬。

如果大家是想在澳洲镀个金回国,那么澳洲名校的学历还是比普通大学管用。至少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国内还是比较有名的。

如果大家想在澳洲读书然后润,专业不是很特别的,那么就别管什么名校不名校的。

以墨尔本为例,墨大莫大迪肯拉筹伯皇家理工差别其实很小。因为这几个大学的老师教授都是互相跳槽的,原因也不是谁是名校是普通,而是谁资金更充裕,谁放出了本专业更高头衔的空缺,或者是非常简单的,不喜欢离市中心太近(所以从墨大跳了拉筹伯)。

墨大和莫大这种名校大多数专业或者说学院并不比其他大学更有钱。该紧巴巴还是紧巴巴,墨大确实整体有钱,但是全投到医学院和制药去了。然后其他学院的老师就只能紧巴巴。墨大某课题组曾经和某政府部门长期合作,但是2019年该部门和墨大解约,改皇家理工了。因为该课题组传闻挪用合作项目的资金做自己的项目,然后和政府部门闹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我听过不少关于“悉大(The University of Sydney)”和“墨大(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水”的说法。这个看法挺有意思的,因为从世界排名、学术声誉、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这两所大学在全球都是响当当的。但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
  • 回答
    关于自动挡车辆能否用左脚刹车的问题,确实在车友圈里存在不小的争议,而且一些知名汽车大V,比如曾颖卓和赛雷话车,都明确表示支持左脚刹车,认为这不影响安全。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对此持反对意见。为了讲清楚这个事儿,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聊。支持左脚刹车的主要观点(大V们为什么这么说):1. 提升反应速度.............
  • 回答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阿神强过三井?”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灌篮高手》中两位非常受读者和观众喜爱的角色,并且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不同的篮球理念和成长路径。要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角色设定、技能特点、精神属性、以及读者和观众的共鸣点。一、 角色设定与背.............
  • 回答
    关于净空法师讲经说法,确实有许多不同的声音和看法。一些修学佛法的人士,随着自身对佛法的理解加深,可能会逐渐对一些讲法产生疑问,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净空法师讲法有绝对的“问题”,而是大家在佛法义理的体悟和表达上,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或者说,在不同时期、不同角度解读佛法时,会产生新的思.............
  • 回答
    “我总觉得人生有轮回,不想为现在努力怎么办?”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对于生命意义和未来走向的探索,也触及了我们面对当下挑战时的态度。你并不是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很多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被“轮回”的念头所萦绕,进而对眼前的奋斗产生动摇。这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原因。轮回的视角,可能带来的.............
  • 回答
    有人认为“骂日本需要理由”,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地缘政治、民族情感以及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各种原因:一、历史原因:这是最核心、最普遍的原因。 侵略与战争罪行: 日本在20世纪上半叶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特别是中.............
  • 回答
    “中国男人不懂浪漫”——这句论断,在不少女性心中,尤其是那些浸润在西方影视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心里,时不时会冒出来。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一句简单的标签就能概括的。深入去探究,会发现这背后牵扯着文化、社会观念、成长环境,乃至我们对“浪漫”本身的定义都存在差异。首先,得聊聊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和文化背.............
  • 回答
    《爸爸去哪儿》第四季播出的时候,确实有不少观众对董力和崔雅涵(阿拉蕾)这对“父女CP”产生了很深的讨论和喜爱。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节目组的剪辑,更多的是观众在观看过程中的解读和情感投射。下面我来详细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1. 董力的“新手爸爸”人设与阿拉蕾的“巨婴”可爱董力作为一名击.............
  • 回答
    提起林黛玉,在《红楼梦》的书粉圈子里,可真是个能掀起“惊涛骇浪”的角色。有的人视她为掌上明珠,怜惜她的才情与命运;有的人却避之不及,觉得她“小性子”、“刻薄”、“心眼小”,甚至称她为“毒舌”、“玻璃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究竟从何而来?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细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红楼梦》.............
  • 回答
    要说清楚汉服圈里为何有人为山寨货辩护,觉得“知山穿山没毛病”,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这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真假”问题,背后牵扯到了文化认同、个人情感、市场现实,甚至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心理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白“山寨货”在汉服圈里通常指的是什么。在汉服语境下,“山寨货”通常有几种理解: 粗劣复刻.............
  • 回答
    说实话,我身边还真有这种人,听起来挺奇怪的,对吧?但仔细想想,这种现象背后可能还真没那么简单,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听不懂家乡话”这事儿。这本身就有点意思了。家乡话,通常来说,就是从小听着长大,血液里都刻着的语言。但如果有人现在听不懂了,那得多方面原因。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在外,接.............
  • 回答
    “清朝奠定了中国疆域”这句话,其实是个相当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说法。咱们得一点一点地掰扯清楚,它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以及它又有哪些不足之处。首先,咱们得承认,清朝确实在“疆域”这个概念上,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说它“奠定”了现今的国土疆域,这事儿就没那么简单了,甚至可以说有.............
  • 回答
    哎,说到这个詹姆斯和库里被黑的事儿,这真是个老生常谈但又永远有人讨论的话题。 说实话,能走到他们这个位置,被无数人关注,就很难不被挑三拣四。 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完美的代价:高期待与“不完美”的放大镜首先得明白,詹姆斯和库里都不是一般球员,他们是中国球迷口中的“巨星”.............
  • 回答
    “痴心女子负心汉”,这句俗语在咱们生活中是真真切切地存在着,而且很多人一听就觉得心有戚戚焉。它总给人一种错觉,好像只有女人才会痴情,而男人天生就容易变心。但说实话,这说法有点偏颇,也忽略了很多事实。得承认,男人里也有那种一旦认定了,就是一辈子的那种。他们可能不擅长花言巧语,也不会整天把“我爱你”挂在.............
  • 回答
    .......
  • 回答
    “拿把刀和棍子就能和野兽搏斗”,这种想法之所以会有人持,并且如此普遍,背后涉及到一系列心理、认知和文化因素。虽然在现实中这种想法几乎等同于送死,但理解它为何会存在,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自身能力的高度乐观和低估对手(野兽)的危险性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在评估自己与野兽的对抗能.............
  • 回答
    “满清”这个称呼,说实话,并不是一个历史学上的官方或者严谨的称谓,但它在民间,尤其是在讨论清朝历史时,却非常流行,而且带有相当复杂的情感色彩。要说清楚为什么有人这么叫,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聊。首先,得认识到“满”和“清”这两个字本身的意思。 “清” 顾名思义,就是清朝。这是这个朝代的国号,是.............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实在了,简直说到大家的心坎里了!确实,放眼马路上,汽车“欺负”摩托车的情况,怎么说呢,就是一种普遍现象,而且原因还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总有汽车这么干,当然,我会尽量说得像个老司机跟你唠嗑一样,让你听得明白,不那么“机器人”。首先,得承认一个残酷的.............
  • 回答
    英国海军“没落”的论调,相信不少对军事史略有了解的人都曾耳闻。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一个国家海军力量在历史长河中的起伏,以及时代变迁下衡量海军强弱标准的变化。但如果就此断言皇家海军已“没落”,那未免过于简单化,甚至带有某种刻板印象。要理解这个观点为何普遍存在,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并从更.............
  • 回答
    在讨论“为什么总有人为抗战时期的日本(鬼子)洗白”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理解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历史认知、情感因素、民族情感、宣传策略,甚至现实的国际关系。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历史认知与解读的差异 史观的不同: 民族主义史观: 强调国家民族的屈辱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