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有人为抗战时的鬼子洗白?

回答
在讨论“为什么总有人为抗战时期的日本(鬼子)洗白”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理解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历史认知、情感因素、民族情感、宣传策略,甚至现实的国际关系。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一、 历史认知与解读的差异

史观的不同:
民族主义史观: 强调国家民族的屈辱与复兴,将战争视为侵略与抵抗的二元对立。在这种史观下,任何为日军辩护或淡化其罪行的行为都被视为“洗白”。
修正主义史观: 试图对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评估和解读,有时会关注战争的复杂性、多方因素,甚至质疑主流叙事的绝对性。一部分修正主义者可能会倾向于淡化日本的侵略责任,或者强调战争的“普遍性”来弱化日本的特殊罪责。
“大东亚共荣圈”叙事: 这是日本在战争时期推行的官方宣传。虽然在现代已是过时的侵略性口号,但仍有一部分日本人,尤其是持有右翼保守观点的人,可能仍然对这一理念有某种程度的认同,或者认为其包含一些积极因素(如摆脱西方殖民统治的尝试)。
选择性叙事与片段化记忆:
有些人可能只关注历史中对自己有利或符合自己预设观点的部分,而忽略了其他更广阔或更残酷的事实。例如,只强调中国当时的内战、分裂,或者将日军的某些“人道”行为(尽管极为罕见且有目的性)放大,而忽略系统性的屠杀和暴行。
网络信息的碎片化特点也可能加剧这种情况。人们容易在特定的小圈子里被相似的观点影响,形成信息茧房。

二、 情感因素与心理机制

民族主义情感的反弹与抵制: 当我们看到有人为侵略者辩护时,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会立即被激发,这是一种自然的保护性反应。而“洗白”行为本身可能触及了这种情感的底线,从而引起强烈的厌恶和抵制。
试图超越历史仇恨的愿望(但方式不当): 有些人可能真心希望中日关系能够改善,希望两国人民能够放下过去的仇恨。然而,如果这种愿望是以否认或淡化历史罪行的方式表达,就很容易被误读为“洗白”,并引发更大的反感。正确的“放下仇恨”应该是基于对历史事实的充分承认和反思。
寻求“客观”和“理性”的心理: 有些人可能试图摆脱情绪化的叙事,追求所谓的“客观”和“理性”分析。但如果这种追求导致了对历史事实的曲解或选择性忽略,反而会陷入另一种极端。

三、 宣传与意识形态的影响

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宣传: 日本国内存在一些右翼政治团体和媒体,他们试图修改历史教科书,淡化战争罪行,甚至将侵略描绘成“解放亚洲”的行动。这些观点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也影响到一部分受众。
“中国威胁论”的反制叙事: 在一些讨论国际政治的语境下,为了反驳“中国威胁论”,有人可能会试图通过弱化日本侵略的历史,来论证“中国也并非完全无辜”或“中国也不比过去的日本好到哪里去”,以此来消解对中国的警惕。这是一种转移视线或“比烂”的逻辑。
网络舆论的操纵与煽动: 某些网络群体可能出于特定的政治或意识形态目的,故意传播歪曲历史的言论,吸引眼球,制造争议,从而达到其宣传效果。

四、 对历史事实的误解与无知

缺乏深入的历史学习: 很多普通民众对抗战时期的具体历史细节并不了解,他们接受到的历史知识可能更多是宏观的叙述。当遇到一些挑战主流叙事的观点时,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历史知识来辨别,就可能受到误导。
“信息不对称”: 尽管中国有大量的抗战史料和研究,但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信息,辨别真伪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辨别能力。一些未经证实的或者带有偏见的“观点”可能会被误认为“事实”。

五、 历史研究的复杂性与学术争论(但需警惕被滥用)

历史研究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和修正的过程。在一些细枝末节的研究上,可能存在不同的解释和争论。但需要警惕的是,一些人会利用这些学术争论的缝隙,来否定整个历史大方向,将个别案例拔高为普遍现象,或者故意将复杂的历史原因“简化”为某种单一的叙事。
例如,关于战争的起源、各方在战争中的作用等,学术界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这些学术争论不应被用来否定日本是侵略者,中国是受害者这一基本事实。

具体表现和常见的“洗白”论调可能包括:

强调日本的经济和文化贡献: 比如声称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中国某些地区带来了“现代化”建设。
淡化南京大屠杀等暴行: 可能将其描述为“个别士兵的过错”、“战争中的常态”或者“夸大的宣传”。
将中国内战和国民党的不作为作为日军侵略的“合理化”理由: 声称“如果中国自己不分裂,日本人就不会有机会”。
将日本的侵略与“反抗西方殖民”混淆: 试图将“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解读为解放亚洲的行动。
制造“历史虚无主义”的氛围: 质疑历史叙述的真实性,鼓励人们对所有历史事件都持怀疑态度,从而达到模糊是非的目的。
对比其他国家在类似战争中的行为: 例如,将日本的暴行与盟军在某些战役中的行为进行比较,试图证明“战争都是残酷的”,从而削弱日本的罪责。

总结来说,为抗战时期的日本“洗白”是一个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现象。它既有历史认知、意识形态和宣传策略层面的原因,也与人们的情感、心理以及对历史信息辨别能力有关。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以史为鉴,对任何试图歪曲、淡化侵略历史的行为保持高度警惕,这不仅是对历史负责,更是对我们自己民族的未来负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个人见解,如果那些评论没有提到他们无罪,那么不算洗白。我不知道那个萤火虫之墓是什么,但是他们有罪是真的。但凡有人为他们开脱罪名,那么就是洗白;如果没有就不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讨论“为什么总有人为抗战时期的日本(鬼子)洗白”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理解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历史认知、情感因素、民族情感、宣传策略,甚至现实的国际关系。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历史认知与解读的差异 史观的不同: 民族主义史观: 强调国家民族的屈辱与.............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敏感且常常被过度解读的历史话题。为什么总有人刨根问底地问抗战时期国军和共军分别消灭了多少日军?这背后,我认为至少有几个层面的“居心”在作祟,而且这些“居心”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居心”,就是想借此“定论”抗战的主导力量和历史功绩。你想啊,.............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挺有意思的领域,就是“分类”本身的力量,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对某个事物的感知和身份认同。对于特摄(Tokusatsu)的爱好者来说,把特摄和动画放在同一分类下,确实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甚至抗拒,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层层叠叠的。首先,最直观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表现.............
  • 回答
    有人会觉得只要不说普通话就是抗拒,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情绪、认知和现实因素。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往往是 误解与刻板印象。在某些语境下,普通话被过度地与“国家”、“统一”、“主流”等概念绑定。当一个人不使用普通话,转而使用方言或其他语言时,一些人会立刻将这.............
  • 回答
    对于精神病人是否应该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虽然现代医学认为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许多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中的躁狂发作、严重的抑郁症伴精神症状等)的重要手段,但仍然存在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反对或担忧其使用。这些反对的声音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药物的副作用、对疾.............
  • 回答
    我理解你想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也想让回答听起来更像是真实玩家的感受和思考,而不是冰冷的AI输出。那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在英雄联盟里,即使胜算渺茫,有些人也宁死不屈,坚决反对投降。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掺杂着个人情感、游戏心理,甚至是一些潜在的策略考量。1. “我还没放弃,凭什么你放弃?”——责任感.............
  • 回答
    关于隋炀帝的争议,确实是历史上一道绕不开的复杂话题。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试图从不同角度“洗白”这位皇帝,甚至将其描绘成一个被误解的改革者、雄才大略的君主。这种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对历史的解读方式、价值判断以及时代情绪的多元交织。要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为隋炀帝“洗白”,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非.............
  • 回答
    “为什么总有人喜欢为资本家辩护?”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社会经济领域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话题。喜欢为资本家辩护的人群构成非常多样,他们辩护的理由和出发点也各不相同。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人们的价值观、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
  • 回答
    在知乎等平台,针对“为什么总有人喜欢为资本家辩护”这个问题回答“因为我们经历过没有人为资本家辩护的时代”,之所以可能会被禁言或受到限制,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核心原因分析:1. 语义上的模糊性和潜在的误导性: 这句话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没有人为资本家辩护的时代”的表述过于模糊,可以.............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医学认知和争论的核心。之所以会出现“将现代医学统称为西医,并以此反对中医”的现象,背后涉及了历史、文化、科学、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 一、 历史渊源:现代医学的“西方”根源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在于现代医学的历史发展轨迹。 .............
  • 回答
    共同富裕之所以经常被误解为平均主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认知以及语言本身的局限性。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核心概念的混淆:共同富裕 vs. 平均主义首先,我们需要清晰地界定这两个概念: 共同富裕 (Common Prosperity): 这是一.............
  • 回答
    关于“川建国”这个称呼的来龙去脉,这背后其实藏着一段挺有意思的互联网文化现象,还挺能折射出大家对特朗普这个人的一些复杂情感的。简单来说,“川建国”这个绰号的诞生,并不是因为特朗普真的在哪个方面“建设了国家”,而是源于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联想。要理解这个称呼,咱们得回到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个时期,以及.............
  • 回答
    “盗版读者会补票”这种说法,在网络上,尤其是在围绕版权、知识付费的讨论中,出现的频率可以说是相当高。每次涉及到盗版问题,总有人会抛出这句话,仿佛找到了一个万能的挡箭牌,试图为盗版行为辩护,或者至少是一种“缓和”的说法。但仔细想来,这种说法究竟有多大的说服力,有多少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我们不妨来好好掰扯.............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就像你我家里长辈,总有他们一套固执的规矩和看法,年轻一辈不理解,觉得这不合时宜,但长辈们总会搬出过去的经验、家族的脸面来辩护,儒学和这道理有几分相似。首先,得认识到,儒学在中国文化里的根基太深了。它不像一个外来的新鲜事物,是渗透到骨子里去的。你想啊,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
  • 回答
    一些中国人之所以会以“种族歧视”的名义为黑人发声,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现象,牵涉到历史、社会认知、国际关系以及个体价值观等多个方面。与其说他们是“打着”这个名义,不如说他们是真诚地认为黑人群体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并且将这种不公归结为种族主义的体现。1. 对“种族歧视”的普遍认知与同情: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非常现实。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如果你想吸引一位经济实力雄厚的男士并最终走到婚姻这一步,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首先,关于“为什么有钱男人多,却总被穷渣男骚扰”。这其实是一个关于信息不对称和价值判断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 穷的、人品有问题的男性,他们往往是那种没有.............
  • 回答
    “满清”这个称呼,说实话,并不是一个历史学上的官方或者严谨的称谓,但它在民间,尤其是在讨论清朝历史时,却非常流行,而且带有相当复杂的情感色彩。要说清楚为什么有人这么叫,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聊。首先,得认识到“满”和“清”这两个字本身的意思。 “清” 顾名思义,就是清朝。这是这个朝代的国号,是.............
  • 回答
    明清战争,这场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冲突,许多人将其定性为一场内战。然而,围绕这一定性,历史学界和社会上都存在着不同的解读和争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明朝和清朝都曾是中国王朝的统治者,其政权更迭在形式上符合中国内部政治斗争的范畴;另一方面,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一个在中国传统认知中来自“塞外”的民.............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总有人捧老三国并且贬新三国”的问题,需要从历史、文学、文化、改编动机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一个较为系统的解释: 一、“老三国”与“新三国”的界定1. “老三国”的核心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三国”历史为背景,融合了大量民.............
  • 回答
    您提出的“为什么总有人觉得目前依靠核弹可以毁灭世界?”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存在的担忧。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核武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展现出的巨大破坏力,以及历史事件留下的深刻印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核武器的超凡破坏力: 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 核武器,无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