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太长不看的人:
1.明清战争是内战,但同时也是民族征服战争。
2.清朝是中国王朝,但不是纯粹的古典意义上的华夏政权,它是一个多元性的征服王朝。
3.清朝的统治是一种融合了内亚和传统中国(汉族)意识形态的新的统治方式,这种新的统治方式是清朝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清朝征服了从农耕区(汉地十八省)到游牧区(蒙古、新疆、藏区)的广大疆土,并且维持了长达两个世纪的稳定统治。其成就至今仍体现在中国的版图上。
4.清朝的征服王朝本质决定了它的统治阶层(八旗贵族)无法彻底信任汉族。历代清朝统治者在表面上反复宣扬满汉一体的政治口号,但实际上采用的却是“首崇满洲”的政策方针。这些都造成旗人和汉人根深蒂固的猜忌和互不信任,为清帝国的统治埋下了暗雷,剩下就只等近代化浪潮的临门一脚。
大家知道什么人最希望这个世界支离破碎吗?
是资本家。只有这个世界支离破碎了,资本家才能依靠垄断生产资料对无产阶级肆无忌惮的剥削。
资本家最怕的是什么?
他们最怕大家幡然醒悟,原来这个世界上一切矛盾的根源只是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并且对其进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而中国是当今世界所有无产者的灯塔,自然也就成了这些资本家的眼中钉、肉中刺。
他们不但在正面战场攻击中国,而且试图在我们的后方分化瓦解中国。看看他们对美国人民做的事吧?他们把无产者分化成了种族,又在种族中划分出了弱势群体,在弱势群体中又划分出了LGBT,结果呢?黑人游行的时候华裔冷眼旁观,同性恋游行的时候变性人冷眼旁观,资本家就这样将他们分割包围,逐个歼灭。
资本家尝到了甜头,他们希望对中国如法炮制,割裂中国社会。首先就是民族割裂,同时还有地域割裂、年龄割裂、性别割裂……把群体割裂得越小越好,变成一盘散沙,这样就可以逐一收割了,不是吗?
他们首当其冲要割裂的就是“中国”这个概念?从哪下手呢?当然从他们最熟悉的“种族”下手,如果人种没有差异,退而求其次就用“民族”吧。
于是很多人着了道,开始掉进了他们的圈套,开始叫嚣清朝不是中国,为什么不是中国呢?
有人说看民族?可清朝的主体民族不是汉族吗?
有人说看统治阶级的民族?可清朝的汉族官吏不比满族官吏多多了吗?
有人说看皇权的民族?爱新觉罗才多少人,凭什么代表几亿中国人?
如果非要看皇室的话,英国王室还是德国血统呢?美国总统还一堆徳裔、爱尔兰裔、非洲裔呢?这不是一团乱麻了吗?还讨论什么?
再说,什么叫民族?是血缘概念?怎么确定血缘?靠分子生物学?要是看基因的话,满族和东北汉族的基因差异还不如东北汉族跟南方汉族的基因差异大吧?怎么分?
看到了吗,所有这些划分方式都存在着致命缺陷,一眼就能看出问题。
那么资本家是傻吗?为什么编故事都编不圆呢?
其实,这正是人家的高明之处,故事编圆了还怎么产生人民内部矛盾呢?人家之所以漏洞百出,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争得势不两立,对不对?现在看来,起码对很多人已经奏效了,有些人开始割裂中国的历史,迫不及待地要把清朝割让出去。下一步是什么呢?他们会割裂民族,满蒙回藏都是他们的目标,对吧?最后,他们连汉族也不会放过,一定会出现杂种汉族和纯种汉族之分。幕后的资本家们估计已经乐不可支,去年卖拐,今年卖车,被骗了他还得谢谢哈。
其实,如果我们跳出他们设的这个套,仔细想一想,究竟什么才是中国,其实答案一直就摆在那里,自古以来所谓的“华夷之辨”强调的只是“礼”,也就是文化,中国是一个文明,是否属于这文明,从来只取决于这个人所具有的文化,跟血统、基因统统没有关系。
而文化的载体是语言文字,具体表现是价值认同,所以什么叫中国人?
熟练掌握汉语,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他就是中国人。相反的,不熟练掌握汉语或者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那他就不是中国人。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正是因为简单,所以几千年来历经无数次民族大融合,中华文明依然绵延不绝。
套用这个标准回答你这个问题。
明清战争是不是内战确实不好说,因为当时的满人确实不说汉语,也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但是即便是入关之前,清朝的占主要人口的民族仍然是汉族,他们仍然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所以这里可以存疑。
但是,至迟到雍正(说康熙基本也没问题)的时候,清朝已经毫无疑问的是中国了,从上到下都说汉语、用汉字,你敢问雍正是不是中国的皇帝?信不信他把你凌迟了?
最后到溥仪退位的时候,他连满语都不会了……再看看《逊位诏书》怎么写的,你说人家不是中国人?
真是看不下去,有些回答打着唯物史观的旗号,却丝毫没有唯物史观的精神……
什么是内战?内战这个概念又是何时产生的?
不玩文字游戏的话,题主所说的内战,应当指的是近现代以来,为了区分民族/国家内部和外部战争而创造的概念(所以不要拿古文献里的“内战”二字来杠了),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近现代人强加的概念。所以用这个概念强行去套明清战争,当然会产生争议,并且根本争不出结果来……
明清战争就是两个民族,两个古代政权之间的战争,根本不存在所谓内战还是外战的问题,因为当时并没有出现我们今天所说的“内战”这个明确而具体的概念,如果一定要按照民族属性来划分内外,那明朝内部也有南方少数民族起义,这个算不算内战怕是又得吵起来……
要谈唯物史观,就不要硬拿近现代概念去套古代的事,然后强行得出某个结论,这一点也不历史唯物主义……
如果你觉得一个人总是没事找事,最好仔细想想人家背后究竟有什么目的。
在我国历史教科书中,对清朝的定性是非常明确的,它是“三座大山”的组成部分,代表了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对人民的残酷压迫,辛亥革命是推翻反动的清朝统治者的进步革命。清政府是旧社会的反动政府,是要被人民埋葬的。当然要被埋葬的反动政权不止清政府一个。
正如 @项天鹰 所说,区别“内战”和“外战”毫无意义。难道因为把它定性为“内战”,清朝的恶就降级了?难道定性为“外战”,清朝的恶就自动扩大十倍?爱新觉罗氏、清政府招仇恨不是因为出身,而是因为行为。
这本来是一个非常清晰的历史观,清廷的反动属性已经被钉死了,辛亥革命都被刻在纪念碑浮雕上了。清廷的反动,根本不需要用一个“外”来盖章。
正相反,故意挑起“内战”和“外战”的争论,反而容易给民众一种误解:“内战”的恶远比“外战”为小,好像同一个事件,被扣上了“外”的帽子就十恶不赦,而被说成“内”就尚可接受似的。——事实上“恶”的大小和“内”、“外”根本没有任何关联,譬如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对中国民众的态度,比近代大多数军阀都算客气的了。“茅草过火,石头过刀,人要换种”,比八国联军更残酷。
至于当代满族,是一个汉化程度非常高的民族,满语已经几乎没人会说,也没有自治区,满族已经几乎完全成为身份证民族,某高赞所谓的“满洲民族始终挤压汉民族的生存空间”,更是无稽之谈。——真正存在“挤压”的,根本不是满族,只不过不能说而已。
那为什么某些人还是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在网络上拼命引导网民争论明清战争是“内战”还是“外战”呢?
因为身份政治,永远是煽动仇恨、收割粉丝、掩盖阶级矛盾的最佳利器。
这和民主党老是玩弄一些什么无性别厕所、政治正确的黑模特、无脑鼓吹女权的把戏没什么区别。
往深层次说,这也是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民众对平等越来越失去希望,血统论沉渣泛起的结果。民众嘴上痛恨血统论,内心却越来越向血统论投降。故而,对清朝的评价,从阶级史观,转向了民族史观。封建主义的固有压迫属性被刻意弱化,身份政治则被刻意鼓吹,因为这恰好迎合了阶级固化背景下缺乏希望的民众的潜意识而已。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太阳底下无新事罢了。
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采访一下明朝万历皇帝。
历史记者:你好,朱翊钧同志,现在有许多皇汉明粉同志认为满清也就是建州卫指挥使努尔哈赤与贵明之间的战争是国对国的战争,而不是内战,您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万历皇帝大怒:建州叛贼建立的那个破国家是什么合法国家,朕承认了吗???谁说建州是个和大明朝平起平坐的一个“外国”,谁就是汉奸!!!可恶!
《明神宗实录》五百九十五卷:
○奴贼招降榜文一纸内称后金国汗,自称曰朕。皆僣号也。谕中外臣工曰:逆贼出榜招降,横肆诟侮,朕心深切愤恨!中外当事诸臣,尚励同讐之义,恊力同心,亟图殄灭,以雪国耻!
历史记者:那有人说日本不也是接受过明朝册封的嘛,和建州同理,日本与大明的战争就也是“内战”了?
万历皇帝:这又什么歪理?建州反贼努尔哈赤在造反之前,能亲自多次朝拜朕,日本的平秀吉能亲自入朝?何况日本封贡事件早就查清楚,根本就是沈惟敬欺上瞒下的闹剧。
明朝人眼中的日本:
《明太祖实录》三十九卷:
○○辛未遣吴用、颜宗鲁、杨载等使占城、爪哇、日本等国:朕主中国,天下方安,恐四夷未知,故遣使以报诸国。
明朝人眼中的建州女真:
《明太宗实录》二十五卷:
○女直野人头目呵哈出等来朝。设建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阿哈出为指挥使,馀为千百户所镇抚,赐诰印、冠带、袭衣及钞币有差。
一个是早就脱离“中国”的外国“日本”,一个是来投靠我大明的女真头目,我大明为加强管理而设置行政管理单位“建州卫”。
把这俩货混为一谈的人别有用心吧?
最后再说句,努尔哈赤及其后代要求汉人剃发易服的心思可能是暴发户心态,他们当年老老实实跪拜我大明的时候,主动干过要求穿大明汉服的事情。。。。这种恭顺态度比日本平秀吉强多了都
《明神宗实录》二百五十一卷:
○建州衞都督奴儿哈赤等奏文四道,乞陞赏职衔冠服。
当然了,也会有人说清朝对于中国则相当于英国对于印度,我就呵呵了,初中世界历史都没学好是吧?
清朝明明更像印度历史的“莫卧儿帝国”好吧,英国侵印则更应该对照的是日本侵华。
莫卧儿帝国(波斯语: Shāhān-e Gūrkānī;乌尔都语: ;英文:Mughal Empire,1526年—1857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 [1] 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
帖木儿帝国崩溃后,其皇室后裔巴布尔率军入侵南亚次大陆建立莫卧儿帝国。
莫卧儿帝国倒比老祖宗曾经给明朝做官的清朝更像个赤裸裸的外来入侵政权。
结果印度人把这个外来政权的遗物当做他们民族国家的宝贝:
泰姬陵(Taj Mahal),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泰姬陵全称为“泰姬·玛哈拉”,是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其妃子于1631年至1653年在阿格拉而建的。位于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是世界遗产中的经典杰作之一,被誉为“完美建筑”,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誉。
事实上,所谓满洲、满族的本质就是个人为创造出来的一个团体。
清人所著的《满洲实录》对清朝老祖宗的神话描写很显然是抄袭商朝历史的作品:
《满洲实录》:
滿洲源流:滿洲原起於長白山之東,北布庫哩山下一泊名布勒瑚里。初天降三仙女,浴於泊。長名恩古倫、次名正古倫、三名佛庫倫。浴畢上岸。有神鵲銜一朱果,置佛庫倫衣上,色甚鮮妍,佛庫倫愛之不忍釋手,遂銜口中。甫著衣,其果入腹中,即感而成孕。告二姊曰:吾覺腹重,不能同昇,奈何?二姊曰:吾等曾服丹藥,諒無死理,此乃天意!俟爾身輕,上昇未晚。遂別去。佛庫倫後生一男,生而能言,焂爾長成,母告子曰:天生汝,實令汝以定亂國,可往彼處,將所生緣由一 一詳說。……布庫哩雍順為主,以百里女妻之,其國定號滿洲,乃其始祖也。南朝誤名建州。
《史记 商本纪》: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为啥偏偏抄商朝历史?
因为商朝和清朝可以说算得上中国古代传统文明的“东夷”分支系统。
在夏代,还有一支从东夷中分化出来加入了华夏雏形形成行列的,就是商部落。他们从燕山地区南下,兴起于河济之间,终于造成了代夏而建立中国第二个王朝的基础。
这是出于一种中国古代很常见的地域认亲的套路,也说明了一点,清朝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明朝的臣属事实,但却承认自己是中华文明的分支之一东夷文明的后人。
清朝人对于自己曾经是明朝臣属和受明朝管理的事情是忌讳得很,特别是就忌讳民间说这事。
著名文字狱的《明史》案爆发原因就是这一点:
庄廷鑨明史案发生后,《明史辑略》书板遭到焚毁,原书不可复得。雍正朝文字狱中惨遭剖棺戮尸的吕留良后代吕葆中,保留了一份节录钞本,在1932年被张元济等人发现,遂付石印。张元济定名为《明史钞略》,并与章炳麟先后为其题跋。钞本保留了原书的《显皇帝本纪》《贞皇帝本纪》(后附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哲皇帝本纪》《李成梁、戚继光、刘綎、杜松传》以及《开国以后释教传》等篇。保留篇目中“奴酋”、“夷寇”诸辞未加删改,特别是《李成梁传》中提及清太祖努尔哈赤为成梁豢养一事,尤为清廷忌讳,可见确为庄氏《明史辑略》之原书钞本。
所以说,某汉某粉为了所谓汉民族主义否认了清朝前身就是明朝的类似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事实,莫名其妙和清朝官方宣传一个口径,真是啼笑皆非,黑幽默的事情。。。。
难道怕因为承认内战就洗白了清朝在夺取天下的丑恶了?
这个东西再过个五百年也许可以做个历史问题讨论。现在这是一个现实的政治问题。不过这几天美国发生的那些形同政变的操作之后,也许时间会被加快。
甭管怎么讨论,现在的世界秩序是建立在二战的基础上的,只要这条不掀桌破坏掉,清朝就必须是中国。掀桌之后再说掀桌后的情况。
都不说太复杂的问题,就问一个问题:“认为清朝不是中国的人,你们支持台独吗?”这问题是不是看着挺胡搅蛮缠的?“清朝不是中国”和“支持台独”实际上在二战之后的世界秩序里,只要不是做人太双标,这是一回事。
台湾是中国领土,这东西的底子是清朝通过不平等条约割让台湾,二战后不平等条约割让的土地要还回去,也就是还给清朝,民国继承清朝,新中国继承民国,所以台湾是新中国的国土。如果不承认清朝是中国,那台湾无国可还,根据殖民地自决原则,台湾可以建国了。
不服这个规则?把鹰酱烧给毛熊,重塑世界游戏规则之后,这东西可以直接扔掉,问题是这事干完了吗?
这问题真是体现了某些所谓的民科历史爱好者的政治常识有多烂。
“内战”、“侵略”是典型的西式词汇,是主权国家概念形成,近代国际法体系诞生以后才有的东西。在同一主权体系内的战争称为内战,不同主权体系之间的战争则为侵略和反侵略。
古典中国的政治伦理根本不是用主权国家语境进行定义的,所以问出“明清战争是不是内战”这个问题,还一本正经地回答本身就是历史盲的表现,这相当于问秦始皇有没有违反国际法,说难听点和无脑区别不大。
古典中国遵循的是以“王道”为核心的朝贡体系,中国皇帝受命于天,是唯一的正统,普天之下皆为王土,率土之滨皆为王臣,只要是违抗“正统”的人就是逆贼。后金/清在入关之前被定位为不服“王化”的夷狄,是不遵既有臣属之分而造反的叛臣。故以中国古典政治伦理,努尔哈赤反明是叛乱,是对中华正统的挑战和争夺。
晚清朝贡体系瓦解之后,中国进入了近代国际法伦理体系之中,才有“内战”和“侵略”之说。
--------------------------
至于清朝是不是中国: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民国-共和国是在法理上具有继承性的主权国家。共和国建国后的外交语言是“废除列强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截止当今,清朝对西沙、台湾、西藏和新疆的主权宣称也反复被我国援引为这些领土隶属于中国的法理依据,清朝和外国签订的条约依然作为国际谈判的根据。所以至少在近代史范畴内,无论是共和国还是国际社会,都认为清朝是中国。
而入关到鸦片战争为止清朝是否属于古典政治伦理中的“正朔”,问问史学界主流是怎么认定的就行了。
--------------------------
顺便提一嘴,很多新网友可能不知道“明清战争是否内战”这个梗当初是怎么冒出来的。
以前公知盛行的时代,明粉、皇汉群体和果粉有高度的重叠(这和当今民族主义者与小粉红高度重叠的现象截然不同),“明清战争不是内战”之论就是由他们挑起来的。在网络舆论上讽刺共和国为“后清”也是这帮人干的。他们使用的手段也很狡猾:
高调宣称明清战争不是“内战”,应该是“侵略”,并且抛出这样一个子虚乌有的理由:有人用“明清战争是中华民族内战”来论证抗清义士们是破坏民族团结的罪人,所以他们要“拨乱反正”、“以正视听”,“为民族英雄正名”(但史学界和官方舆论从来就没有这么说过,这完全是故意捏造出来用以虚空打靶的稻草人)。
其背后隐藏的逻辑链条是:“内战”=破坏团结=自己人杀自己人=非正义,而解放战争是内战,不具有正义性。——真实目的在于借古讽今,否定共和国立国的合法性罢了。
历史的分析方法,就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把有关史料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进行分析的方法。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你只需要看一下当时人自己的观念是什么就行了。
最近在读《熊廷弼集》,那就拿熊廷弼奏疏来举例好了:
奴儿哈赤的原话:“天心佑我,不佑中国”
明廷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对建州的称呼一直都是“东虏”“东夷”,奴儿哈赤崛起后更是直接称“奴”。熊廷弼在万历三十七年的奏疏中就说“今日制奴如制虎”,指出奴儿哈赤必为中国患
双方的意识一直都很清晰:不是一家人,明朝是“中国”,满洲是“东夷”。
所以,你这个问题应该这么问:“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清朝是中国?”人家自己都不觉得自己是中国,你凭什么认为他是?
另外,唐朝是唐朝,明朝是明朝,两个朝代的政策和思想完全不同。明朝是一个标准的汉民族主义国家,明太祖朱元璋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就严厉的批评了唐朝的民族政策:
2021.8.5更新
很久没上知乎,让评论区一些人蹦的挺欢是吧。这上面白纸黑字还在那装傻充愣,说什么“中国”就是中原之类乱七八糟的。好,那就继续贴干货
万历朝礼部侍郎余继登在《皇明典故纪闻·卷十四》讨论云南地理时写了这么一段话:
“宁远州本中国地,国初,属云南布政司。宣德初,黎利叛,朝廷予之故地,乃并宁远州及广西太平府之禄州为所占。当时有司失于检察,至今遂陷于夷。 ”
云南越南的交接地,在明代人眼中都是“中国”。“中国”一词在明代的含义,够不够清楚?嗯?够不够清楚??
为了防止一些人理解能力不够,还要强行胡说八道,那就再贴一个猛的。
《杨文弱先生集·卷二十七》是杨嗣昌在崇祯十一年制定对清军作战方案的奏疏。杨嗣昌认为招降清军中的汉人是头等大事,而汉人不肯回归是害怕明军杀良冒功。于是杨嗣昌在《二十八审机宜疏》里给崇祯帝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我当豫砍木标,大书‘中国人来归不许杀’,执此标告投字样插之道旁。虏不识汉字,中国人见而识之。纵不大散,亦必大疑。’”
懂?不多说了
评论区清粉给我看乐了,你拿朱元璋举例子,那我就跟你好好聊聊。你大清入关干啥了?好,屠杀。清粉逻辑就是老朱搞屠杀所以我搞屠杀就是对的,那我就跟你掰一掰。朱元璋搞屠杀,就俩原因,支持敌对军阀的,跟造自己反的,很明显,典型的阶级矛盾阶级仇恨,如果要清算,那也得李自成们来,咋也轮不到你满洲人。更何况,你清不仅制造阶级仇恨,还以满洲人的身份制造了以剃发易服为首的民族仇恨,你清粉有什么资格拿这个跟朱元璋比啊,要不要脸,老朱家汉人封建主必须由汉人亲自清算,这叫内部矛盾。你满洲人杀汉人老百姓还逼着汉人剃发易服,不仅没有解决阶级矛盾还给加了一个民族矛盾还嚷嚷着让汉人认你们大清当祖宗,我呸!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民族压迫如果脱离了阶级压迫,是没有生存的土壤的,这也是为什么狭隘的民族史观永远解释不了清朝的问题。
民族压迫在清朝268年的统治中是客观存在的,这点是无法否认的,但是它这套民族压迫又必须依靠吸纳了大量汉人统治阶级以运转的阶级统治来实现;即便爱新觉罗没有实行民族压迫的政策,他们的阶级统治也必须建立在吸纳汉人统治阶级的基础上来实行,然而一旦脱离了汉人统治阶级,他们的民族压迫则会失去阶级统治的基础,被汉人统治阶级推翻。这就是为什么清朝的民族压迫是建立在阶级压迫基础上的民族压迫。
对体量上处于绝对地位的汉人统治阶级的吸纳,以及对其他民族统治阶级的吸纳,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形成了当代中华民族的基础。后来反清的革命者里也不乏满族人,他们救的是民族融合的中国,而不是爱新觉罗的阶级统治,这也是为什么旧三民主义变成了新三民主义。
从狭隘的汉民族主义,到五族共和,再到今天的五十六个民族,清朝作为这一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主观和客观上的推动者,其作用是无法否认的。如果一边强调今天的民族团结,一边又否认清朝在这一过程中主观和客观上的推动,就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
因此,对于大明这个汉民族处于主导地位的中国来说,后金作为臣,是中国,清作为满族主导的国家,不是中国;而对当代民族平等的中国来说,清朝毫无疑问是中国。
闲下来扯淡几句,就当给大家提供一个不太一样的角度
在国际上提到19世纪前的战争事件,会被冠以“civil war”的一般都是专属名词,比如古罗马的内战,17世纪的英国内战,19世纪以后当然还有美国内战
基本上你在”历史“这个标签下用civil war去检索书名,得出结果大概率是上面这三个内容
当然如果放在民间的键盘史圈的话,civil war这个词就可以用套用得比较广泛了
https:// en.wikipedia.org/wiki/L ist_of_civil_wars
以喂鸡的这个词条为例,如果我们把1800年以前的”civil war“筛选出来,基本上可以看到,符合一般人心目中“内战“的定义无外乎三种情况
1. 同一王朝不同家族成员之间的战争
2. 各种臣属或者领民向主君发起的下克上运动
3. 在基本上是同一种文化下,并且至少名义上承认同一个regime框架下的家族/地域/宗派间的冲突
如我们所见,明清战争并没有出现在这个清单里
很显然明清战争难以通过1和3来认定为”内战“,至于2的话也很模糊,一个原本在中原王朝朝贡羁縻体系下的一个属夷起兵自立,算不算是一种下克上呢?这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了
外国学者有没有把明清战争视为内战的?当然有,比如魏斐德在《洪业》里就认为明清战争可以被视为一种内战,但他的思路显然跟一般国人认定为“内战”的标准不同。他认为以吴桥兵变和大凌河之役为分界线,随着三矿徒的叛明降清,原本是汉-满之间的战争逐渐演变成了”辽东军事集团“依附外来政权向明廷发动的下克上,自然也能够往一般人印象中的”内战“上去靠。
当然个人认为这个结论是非常迫真的,对于今天任何一个比较熟悉明末的历史票友来说恐怕都能看出其中的不少槽点,这也算是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历史中很难摆脱的一种独特情怀,这里就不展开去讲了。但至少这种试图从具体的情势变化上去分析战争性质的努力,比起单纯带着”啊,满汉迟早都是一家人,所以他们之间是内战“这种朴素的观念去倒推解经的做法,还是要具有说服力得多
教员:"我们不准备评论成吉思汗的历史作用,也不准备评论蒙古、俄罗斯、中国等民族发展和国家形成的过程。我们只提醒苏共领导一下,当你们造这种谣言的时候,温习一下历史还是必要的。成吉思汗是当时蒙古的汗,中国和俄国,都是遭受侵略的。成吉思汗在一二一五年侵入中国的西北和北方的一部分,一二二三年侵入俄罗斯。成吉思汗死了以后,他的继承者在一二四○年征服了俄罗斯,过了三十几年以后,一二七九年征服了全中国。”
教员:我们的敌人大概还在那里做元朝灭宋、清朝灭明、英占北美和印度、拉丁系国家占中南美等等的好梦。
回顾抗战史,恰恰是人民群众主张“元清非中国”,用抗元抗清以古喻今,而日本侵略者则相反。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周信芳与尤金圭等夜以继日地编写连台本戏《满清三百年》,整理出《明末遗恨》、《洪承畴》、《董小宛》三个戏。其中《明末遗恨》演出达个半年之久,场场爆满,颇为轰动。上海沦陷后,周信芳还坚持排了《徽钦二帝》。他扮演宋徽宗,高唱“只要万众心不死,复兴中华总有期”。为此受到日本特务的死亡威胁。后来日伪政权还禁了《请清兵》《陆文龙》《岳母刺字》《杨家将》《史可法》等戏,这是禁戏禁得最悲壮的一个时期。
郭沫若在重庆描写夏完淳抗清的《南冠草》,都是以抗金抗清为主题鼓励抗战士气。这些都是以宋金战争、宋元战争、明清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拟的实例。抗日志士都是唱着《满江红》走上战场的。
1944年是明亡三百周年。中共在重庆所领导的《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组织了郭沫若、柳亚子、翦伯赞等文化名人撰写了一批纪念文章。
柳亚子说:“甲申虽然不是明亡之岁,但对于朱明的政权,当然是受着大打击的一年。不但朱明,满洲入关,连中华民族也整整地做了二百六十八年异族的奴隶,这当然是非常重大的惨剧。”
郭沫若先生的《甲申年三百年祭》列为我党整风文件,他说:“使自成陷于绝地。假使免掉了这些错误,在种族方面岂不也就可以免掉了二百六十年间为清朝所宰治的命运了吗?就这样,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了种族的悲剧,这意义不能说是不够深刻的。”。“从种族的立场上来说,崇祯帝和牛金星所犯的过失最大,他们都可以说是两位种族的罪人。”“要就中国来说吧,就在清朝统治的二百六十年间一直都没有亡,抗清的民族解放斗争一直都是没有停止过的。 ”
当时《新华日报》指出:“野蛮部族的入侵,旧统治政权的崩溃,农民大众的起义,这三方面交互错杂,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形势,使得在三百年以后还值得我们来重加分析和认识。甲申三百周年祭的意义本不是在于抒发思古之幽情而已的啊!”
翦伯赞论抗清时说:“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摆在新政府之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政府军力,团结全国人民,组织统一政府,执行全国抗战,尤其是要客服内在的矛盾,以迎击共同的敌人。”
翦伯赞、范文澜、何干之、吕振羽等都是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运用唯物史观去分析历史问题和解释现实政治。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等著作初步确立了新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范文澜最新版《中国通史简编》仍是这么写“满族人口少,文化低不能灭亡中国,可是中国竟被灭亡了,其主要原因显然是抗满力量不能团结,小人排斥正人,争权夺利。汉奸的穷凶极恶。”
日本侵略中国也是延续其军国主义史观,即蒙满日征服中国是输血给中国以活力生路,他们一直在宣称元清是改朝换代。宣称元清入主中国为正统。比如内藤湖南就认为文明发展到高度烂熟的时候,会产生毒素,需要外来文化的冲击来“解毒”。当汉帝国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就会有五胡乱华,由此催生出了灿烂的隋唐文明。蒙元对于宋,满清对于明,也同样如此。中华文明能够长存不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每当衰相显露的时候,都有塞外民族帮忙“解毒”。因此中国经常被游牧民族侵略,其实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宫崎市定在大作《东洋朴素主义的民族和文明主义的社会》中写道:“明朝已经衰老了。数千年的文明社会既已没落,则三百年的历史更使明的朝廷走向了衰亡。于是中原的文明社会便不得不在以六万满洲八旗为骨干的清朝统治下,重新接受朴素主义的教育。”
汉奸文学《狼图腾》和《东洋朴素主义的民族和文明主义的社会》如出一辙:“一旦华夏民族在农耕环境中软弱下去严厉而慈爱的腾格里天父,就会派狼性的游牧民族冲进中原,给羊性化的农耕民族输血,让华夏族一次一次重新振作起来。”可见现在那些说“没有满清就没有中国”的都是继承的什么观点。怀念元清来“输血”,美化元清的侵略,其实是盼新的侵略者来给中国“输血”,下一个“输血者”是谁呢?是他们的西方主子。再看《狼图腾》的片段:“日本和汉人学了1000多年,在世界上默默无闻,而和西方海洋狼学了30多年,就一飞冲天。 ”、“西方的游牧民族本来就强悍,所以一下海就如虎添翼。现在世界上领先的民族大都是从草原游牧再发展为海洋游牧的民族。”
英属印度是印度,同理元清是中国。是沦陷史、屈辱史、血泪史。
还有汉人认为蒙古鞑虏不是侵略?看看宋、顺是怎么改朝换代的,图了几个城?汉人是如何抗击宋、顺的?就会明白为什么蒙古鞑虏必然是侵略。蒙古鞑虏如此大范围大规模图城绝对称得上zhong族mie绝。
辽东大屠杀、畿南大屠杀、潼关大屠杀、扬州大屠杀、江阴大屠杀、嘉定大屠杀、昆山大屠杀、金华大屠杀、泾县大屠杀、赣州大屠杀、平海大屠杀、韶武大屠杀、同安大屠杀、南昌大屠杀、信丰大屠杀、曹州大屠杀、大同大屠杀、汾州大屠杀、蒲城大屠杀、湘潭大屠杀、南雄大屠杀、四川大屠杀、广州大屠杀,潮州大屠杀、永昌大屠杀、迁海令大屠杀。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强制金钱鼠尾、灭绝汉人衣冠、全民推广鸦、前期抓汉人做奴li,后期卖汉人奴li给欧美。 鞑虏乳华二百多年。 很多汉人却歌颂美化侵略者。 到处旗袍马褂辫子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明太祖承认元朝正统、修元史而贬低陈友谅、张士诚等抗元有功的人,本该大力揭发批判蒙元暴行的时候却选择了闭口沉默,只考虑到一时的政治意图,而忽略了华夷之辨的春秋大义,后来满清入关后汉奸带路党如潮,与承认元朝正统有很大关系。
欲打造nu性最强汉族,必宣扬元清正统论。岳飞、文天祥、郑成功、李定国被淡化,而范文程、洪承畴、曾剃头成了英雄。
看看元清正统论历史观的后果:明末汉奸辈出、日本侵华带路党如潮。 汉人历史观畸形,nu性十足,谁侵略成功就是爷。 比正视历史彻底否定蒙古统治的俄国人血性是天壤之别。 俄国境内也有蒙古族,俄国人就能正视历史,彻底否定蒙古帝国的统治,俄国不照样拥有原来蒙古帝国的土地?
元清打断了了汉人的脊梁,到现在都直不起来。侵略者曾经对汉人实施种族灭绝,然而现在很多汉人精神辫子nu认贼作父,歌颂美化侵略者、甚至污蔑汉人祖先。畸形历史观和nu性无出其右。
战乱难免误伤平民,评论区还有人拿汉末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死部分人(大多为无法生产饿死)和蒙古鞑虏全国范围大规模图城zhong族mie绝混为一谈,企图混淆视听。
1.女真攻明不为内战。努尔哈赤虽然有明朝的封号,但是实际上不受明朝管辖,建州女真是独立的藩国。直到满清毁灭明朝建立清朝,继承明朝大统为止,都属于敌国对明朝的战争。
2.清朝对南明和郑明属于内战。努尔哈赤家族已经承认且继承明朝法统,虽然在风俗习惯以及财富划分上有很多不利于汉人改变,甚至是赤裸裸的抢劫和屠杀。但是无法改变的是满人继承了汉人的法统和文化,这个时候清朝已经是中国的一部分了。这个时候南明和郑明只是地方割据军阀势力。
3.抗日战争毫无疑问是对外战争。但是假设日本当时能够打败国民党并且占领大部分中国,那么剩下的地下抵抗组织和日本人的战斗算是内战吗?答案是否。因为日本一直实行天皇制,他们有独立的年号和纪元。而且当时日本已经明治维新,开始施行西方的内阁制,政府架构和清朝迥然不同。也就是说即使日本人和平的占领了中国并且对中国人非常非常非常好,也不能说日本朝是中国的延续,因为他延续的是日本的道统而不是中国的。
有人认为清朝非中国,一部分人是分不清满清和日本人的区别,单纯的把他们并列为外族侵略者。另一部分人则是别有用心,妄图斩断中华民族传承的历史,造成民族分裂。下一步就是用同样的理由分裂除了两河流域其他的中国。因为在清朝不是中国这种理论之下,那些地方也不应属于中国。
满清是中国历史,满清非中国
”内战“在《辞海》第七版中的释意为:”国内战争“
而我查阅”国内战争“的涵义,得到的结果如下:
所以,争论点自然的落在”国内“一词上
但是问题可能并非题主所说的:”为何总有人认为清朝非中国“
而是”清朝非的那个中国是哪种中国?“
你可以说绿罗也是罗,神罗也是罗,但总有人不承认,这涉及到一个概念问题
中国和罗马一样,本身就是多概念的
所以我在以前的回答多次强调这一点,如果要说它是不是”中国“麻烦给出你所指向中国的定义
文化概念?地理概念?
或者中国是政权政治法理的一部分?
我之前在这个回答里简单的阐述了一个观点,清以前”中国“不具有政治体概念的特征
你认为历史上中国最大领土是什么时候? - 贺六浑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8729136/answer/1966101776
所以你更不可能把明末的明清战争放在”中国“这个国家政权概念之内进行讨论
如果要这么做,金国汗第一个不干:
你是中国,我是建州国
(当然最早女真的”国伦“其实相当于”部“或”族“)
下次在这个问题上争吵之前,先给明朝人解释清楚华夷都是中国人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制夷 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治天下者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 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元时任官但贵本族,轻中国之士。南人至不 得入风宪,岂是公道。”
最好先把说上面那些话的淮右老汉给说服了
最后还是强调一下,别挥民族大棒,也别给我扣分裂主义、民族主义的帽子
在清是不是中国这个问题上,只要你上纲上线,我就跟党走
衩不多德了,你要是嫌我宣统皇帝纳的鞋底子不够厚就直说,老拐弯抹角的敲打谁呢?人家也是诚实劳动的好公民,不比你差啥。
如果元清正统论能成立,那外人来侵略咱也别反抗了,不反抗会增加我们的法理领土。元清正统论的本质是“认为中国是地理概念”,谁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谁就是中国。那么不论是美国人、日本人还是外星人,如果他们把这片土地上的人都鲨光了,他们自己住在这里了,按照元清正统论,他们就是中国人了。
把“中国人”变成了“罗马人”的概念,变成了蛮族谁都可以用的荣誉称号。目的就是害怕汉族团结起来产生民族意识,所以要虚无化中国,讓群众跪拜征服者,还要自觉为征服者的赫赫武功感到自豪。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同盟会誓词
邹容《革命军》:“满洲人率八旗精锐之兵,入山海关定鼎北京之一日,此固我皇汉人种亡国之一大纪念日也!。”
雷铁崖的《中国已亡之铁案说》“故夫中国之亡非亡,定于汉人之为主与否。历朝易姓而汉人不易,故中国不亡,若中国之君为异族,则中国决定为亡国,次直截了当之言,一见而解,无须援拒法理。”
章太炎《革命军约法回答》一文对此曾有透彻的说明:“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稍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
看到外人就投诚,那是法国人,不是中国人
跟安史之乱没差
大明建州卫龙虎将军,正二品,女真人,也是明朝人。
大唐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粟特人,也是唐朝人。
不是内战,是侵略战争,满清侵略明朝的战争,虽然先前东北三大女真是明朝的羁縻藩属,但是努尔哈赤起兵割据,就不是内战性质了,而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侵略国和防卫国之间的战争,建奴企图以这种手段来混淆视听和掩人耳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