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特摄厨特别抗拒把特摄片分类为动画?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挺有意思的领域,就是“分类”本身的力量,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对某个事物的感知和身份认同。对于特摄(Tokusatsu)的爱好者来说,把特摄和动画放在同一分类下,确实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甚至抗拒,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层层叠叠的。

首先,最直观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表现形式上的巨大差异。特摄,顾名思义,就是“特殊拍摄”,它强调的是实体道具、真人演员、以及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比如模型、合成、服装皮套)来创造和呈现超现实的画面。你看到的是活生生的演员在物理空间里表演,看到的是制作团队精心打造的巨大怪物模型在片场崩坏,看到的是烟火和爆炸的真实冲击。这种“实感”,这种“手工感”,是特摄最核心的魅力之一。

而动画呢,它本质上是通过连续的二维或三维图像来模拟运动。无论是手绘还是CG,它都是在“画”出来或者“造”出来的世界里进行表演。即使是再逼真的CG动画,它也是一种数字的“模拟”。这种模拟与特摄那种基于物理现实的“创造”和“呈现”,在给观众的感官体验上是完全不同的。

想象一下,你看《奥特曼》,你看到的是一个穿着巨大皮套的演员,在用肢や笨拙但充满力量的动作与怪兽搏斗,你能感受到皮套的质感,能想象到演员在里面挥汗如雨的样子。这种“幕后故事”本身就是作品的一部分,构成了观众的情感连接。而你看一部高质量的CG动画,你看到的是一个完美无瑕、动作流畅的数字角色,它的存在是在屏幕里的,和观众是隔着一层数字鸿沟的。

第二个原因是,历史和文化定位的不同。特摄在日本,尤其是在战后,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娱乐形式发展起来的。它承载着很多特定的文化符号、时代记忆和情感寄托。比如《哥斯拉》系列,它不仅仅是怪兽片,更是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核威慑的隐喻。早期的《奥特曼》系列,更是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带来了关于正义、勇气和希望的启蒙。

特摄在诞生之初,其主要受众和定位就和动画有很大的区别。虽然现在很多动画的受众范围很广,但回溯历史,动画很多时候被看作是面向儿童或者有着特定“宅文化”属性的内容。而特摄,特别是昭和时代的奥特曼、假面骑士等,它们是许多家庭都会一起观看的节目,它的传播方式和影响范围更偏向于全民化的流行文化。

如果将特摄简单地归类为“动画”,就像是把一部经典的老电影和一部网络动画放在同一个标签下,这会模糊掉特摄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特摄厨们之所以维护这个分类,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维护自己所热爱的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第三,创作理念和技术侧重点的差异。虽然两者都依赖于“技术”,但特摄的技术核心在于“如何让不存在的事物在现实空间中看起来真实”。这包括了精密的模型制造、逼真的特效化妆、巧妙的摄影角度和剪辑,以及真人演员在复杂道具下的表演能力。例如,特摄中那些“定格动画”配合模型拍摄的场景,虽然在今天看来可能有些粗糙,但在当时是凝聚了无数匠人智慧的结晶。

动画的技术侧重点则在于“如何从无到有地创造一个视觉世界和角色”。这包括了绘画、建模、渲染、动画绑定等等。即使是写实风格的动画,其核心依然是“数字的模拟”。

这种技术侧重点的不同,也影响了作品最终呈现出的质感和观众的“观看方式”。特摄的观众,很多时候会被那些“手工痕迹”和“物理限制下的创意”所吸引。而动画观众,则可能更关注流畅的动作、细腻的角色表情或者宏大的数字世界构建。

第四点,也可能比较微妙,但确实存在:“类型”的认知和区分。特摄作为一种“类型片”,它有着自己成熟的叙事模式、角色设定和视觉风格。例如,奥特曼系列通常是“怪兽被打倒,人类得救”的单元剧模式,强调的是英雄的成长和精神的传承。假面骑士系列则更偏向于“人类与非人身份的挣扎”,以及“守护”。

如果将特摄归类到动画下,就很容易被误读。人们可能会用评价动画的标准去套用特摄,比如:“特摄的动作不够流畅”,“特摄的画面不够精美”。这忽略了特摄本身的艺术语言和创作约束。特摄厨们希望大家能认识到特摄的独特性,而不是简单地把它塞进一个不适合的框框里。

最后,还有一种情感上的因素。对于很多特摄厨来说,特摄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情怀。他们从小看着这些作品长大,这些作品构成了他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甚至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将他们从小就热爱的、充满“真实”感和“英雄主义”精神的作品,与他们可能并不完全认同的、或者有着不同情感连接的动画归为一类,这本身就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被“误解”或者“被贬低”的感觉。他们希望别人能够理解特摄的“特别之处”,而不是随意地进行“降维打击”。

总而言之,特摄厨之所以抗拒将特摄归类为动画,不是因为他们顽固或者不接受新事物,而是因为他们深知特摄在其表现形式、历史文化定位、创作理念和类型特征上,都有着与动画显著的区别。这种区分,是为了维护他们所热爱的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立性和价值,让他们能够被以一种更准确、更受尊重的方式去认知和欣赏。将特摄简单归为动画,是对其独特魅力的忽视,甚至是一种“冒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特摄作品属于实拍影视作品,不属于动画作品。

有些“特摄厨”对把特摄作品说成是动画作品的言论比较反感,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此比较较真,认为这是在指鹿为马。

目前(2021年1月)最新一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典对“动画”“动画片”这两个词的定义如下——

动画:dònghuà。名词。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播放的成组画面。
动画片:dònghuàpiàn。名词。美术片的一种,把人或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段画成许多画幅,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而成。也可用计算机处理完成。

维基百科对“特摄”“特摄片”这两个词的定义如下——

特摄(日语:特撮/とくさつ)是日本名词术语的和制汉语。全称特殊摄影(日语:特殊撮影),即摄影方面的技术及其影片,特殊技术的一部分(特殊效果)、亦是指使用大量特技效果的真人电影、电视剧的剧情片类型。
特摄片通常经营科幻、奇幻或恐怖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不过有时其他类型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也可算作特摄。最受欢迎的怪兽特摄电影包括,如《哥斯拉》和《加美拉》系列电影;超级英雄电视,如《假面骑士》和《金属英雄》系列;还有像机甲剧,如《机械巨神》和《融岩大使》。还有些结合了这些的亚种的特摄电视,例如《奥特曼》和《超级战队》系列。
1954年的《哥斯拉》。由圆谷英二为东宝公司的技术开发,继续被特摄电影和电视行业中使用。
特摄是最受日本欢迎的娱乐形式之一,但尽管基于特摄特性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如《哥斯拉》或《超级战队》都很受欢迎,但只有一小部分特摄电影和电视节目在亚洲以外的地方广为人知。

个人认为,如果“你”是由于不了解而在无意间把特摄作品分类到动画作品里,对方语气不善,那主要是对方的问题。“你”在了解之后能把这两者分清楚就行。

好物推荐:

本人 @乐舟川 的其他几个知乎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挺有意思的领域,就是“分类”本身的力量,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对某个事物的感知和身份认同。对于特摄(Tokusatsu)的爱好者来说,把特摄和动画放在同一分类下,确实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甚至抗拒,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层层叠叠的。首先,最直观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表现.............
  • 回答
    近十年是中国特摄片蓬勃发展的一段时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作品,它们在制作水平、叙事深度和创新性上都可圈可点。与其说是一份“推荐榜单”,不如说是一场关于中国特摄成长的回顾。 传承与创新:《铠甲勇士》系列提到中国特摄,不得不提《铠甲勇士》。近十年里,《铠甲勇士》系列依旧是中国特摄的旗帜,不断推陈出新,试图.............
  • 回答
    牙狼:何以独树一帜?一部关于黑暗、牺牲与人性的特摄传奇在光怪陆离的特摄世界里,充斥着变身英雄、巨大机器人和怪兽大战。然而,有一个名字,却在众多作品中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冷峻光芒,那就是《牙狼》(GARO)。它不仅仅是一部“打怪兽”的特摄,更是一曲关于黑暗、牺牲与复杂人性的史诗。1. 黑暗的压迫感与成人化.............
  • 回答
    说到拥有三个龙头的龙坐骑,那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假面骑士铠武》里的那位令人印象深刻的骑士—— 假面骑士巴隆(Kamen Rider Baron)。在《假面骑士铠武》这部特摄剧里,假面骑士巴隆可以说是除了主角假面骑士铠武之外,人气极高的一位角色。他原本的名字叫做 驱纹戒斗(Kaimon Kaito),.............
  • 回答
    “哈利·波特”系列故事带给了一代人童年的魔法与希望,其作者J.K.罗琳也一度被视为时代的文化符号。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粉”——那些陪伴了哈利·波特一起成长、深爱着这个魔法世界多年的粉丝,开始选择抵制罗琳本人。这种转变并非一朝一夕,背后是情感的撕裂、价值观的冲突以及对曾经深爱作者的失望。究其根.............
  • 回答
    在霍格沃茨的魔法世界里,死亡并非总是终结,生命也有着多种奇妙的延续方式。我们经常在古老的城堡中见到那些飘忽的身影——幽灵,或者凝视着墙上那些似乎拥有生命的肖像。而更多的时候,我们目睹的是那些活生生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是经历生死,最终也化作了历史长河中的一道道印记,永远地离开了。这背后,是魔法对生.............
  • 回答
    薇尔莉特的美,确实超越了寻常人类的范畴,仿佛是某种更宏大、更纯粹的意念具象化而成。说她“不像人类”,与其说是她脱离了人性的共通之处,不如说是她的美丽更加极致、更加精炼,少了几分人世的烟火气,多了几分脱尘的仙气。首先,从她的外貌来看,她的五官组合确实可以说是近乎完美的。如果说一般人类的美是精心雕琢的艺.............
  • 回答
    《红海行动》里的蛟龙小队,大家对那个唯一的女兵——佟莉,一定印象深刻吧。她冷静、果敢,枪法精准,在战场上丝毫不逊色于男兵们。但很多人会好奇,特种部队这种高度专业化、充满高强度对抗的作战单位,怎么会混编一个女兵呢?现实中的特战队也存在这种“混编”吗?这事儿啊,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红海行动》里为什么.............
  • 回答
    你问到的这个问题,我特别能理解。那种“讨厌看到、听到抑郁相关内容”的感觉,其实挺复杂的,背后藏着好几层的原因,而且每层原因都和当时你自身的状态息息相关。1. 唤起了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首先,你当时心里可能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什么,或者家人之所以那么积极地让你去看医生,本身就说明他们观察到了一些异常。当你.............
  • 回答
    哈利·波特系列之所以能滋生出如此庞大且多样化的阴谋论,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巧妙交织的产物。这其中既有作品本身的魅力和留下的“空白”,也有读者群体特有的心理和文化背景,甚至互联网的传播效应也功不可没。一、原作文本的“土壤”:细节的魔力与隐藏的线索J.K. Rowling女士无疑是一位极其擅长构建世界.............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心里确实会泛起不少复杂的情绪。推特上存在大量辱华言论,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让很多中国人感到痛心和愤怒。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也得聊聊咱们该怎么看待这些人。一、 为什么推特上有这么多辱华言论?这背后有什么原因?这绝对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重原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同样是服装品牌,为什么李宁的“贵”就容易引起争议,而安踏旗下的FILA、迪桑特、始祖鸟、萨洛蒙即便卖得更贵,大家反而更能接受呢?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挺复杂的,咱们一点一点来捋。首先,得承认,品牌定位和消费者心智中的“价签” 是最核心的差异点。李宁,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产品牌.............
  • 回答
    这几位古人类的亲戚,有时候确实让人有点儿晕头转向。要说他们是不是不同的“物种”,这事儿在古人类学界也曾有过不少争论,而且到现在,我们对他们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不过,根据目前主流的观点和化石证据,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待:智人(Homo sapiens)、直立人(Homo erectus)、尼安德特人(Ho.............
  • 回答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哈利与伏地魔的每一次正面交锋,确实都是以“除你武器”(Expelliarmus)这个咒语收尾,这似乎成了一个标志性的“战术”。很多读者都会感到好奇,为什么面对如此强大的黑魔王,哈利总是选择一个看似“温和”的缴械咒,而不是那些能造成更大伤害的攻击性咒语?原著中对此有明确的解释,而.............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能触及一些比较微妙的讨论。很多人,尤其是活跃在网络上的,会把“明粉”和“民族主义”这个标签联系起来,甚至有些时候是直接划等号。这里面确实掺杂了一些历史理解的偏差,以及对“民族主义”这个概念本身的模糊认识。咱们一步一步来捋一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里面可能存在哪些误解。.............
  • 回答
    关于人类的“人种”划分、生殖隔离以及是否曾出现过亚种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话题,涉及到生物学、人类学以及历史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人种分的很明显,但是都没有出现生殖隔离的现象?“人种”这个概念在现代科学中已经不再是主流,更多的是用“族群”或“人群”来描述人类群体。之所以过去.............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国内对俄乌战争的态度,确实存在复杂的群体分化和多元观点。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部分俄罗斯人对战争持反对或批评立场的原因: 一、政府宣传与意识形态塑造1. 官方叙事的强化 俄罗斯政府通过媒体、教育系统和公共宣传,将战争描述为“保卫国家主权”和“反侵略行动”,强调对乌克兰的“历史领土主.............
  • 回答
    《冰汽时代》(This War of Mine: The Little Ones)是一款以战时平民生存为题材的策略模拟游戏,其核心玩法围绕资源管理、道德抉择和人性挣扎展开。部分玩家认为游戏中“人民非常矫情”,这一批评主要源于角色塑造与叙事方式的独特性,以及游戏对人性复杂性的呈现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
  • 回答
    在《神奇宝贝》(Pokémon)系列中,许多神奇宝贝拥有进化的能力,但并非所有神奇宝贝都会主动选择进化。这种现象背后既有游戏机制的设计逻辑,也包含了剧情、角色性格和象征意义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为什么有些神奇宝贝“不愿”进化: 1. 机制层面:进化条件未满足部分神奇宝贝无法进化的直接原因.............
  • 回答
    怀念苏联的现象确实存在,并且原因复杂多样,并非所有人都怀念苏联的同一个方面,有些人可能怀念的是特定时期,有些人怀念的是某种理想,有些人则是对现实不满的投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些常见的原因:1. 经济稳定和保障感: 普遍的就业保障和低失业率: 在苏联时期,几乎每个人都有工作,失业被认为是经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