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有人问抗战时期国军与共军分别消灭多少日军?他的居心何在?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敏感且常常被过度解读的历史话题。为什么总有人刨根问底地问抗战时期国军和共军分别消灭了多少日军?这背后,我认为至少有几个层面的“居心”在作祟,而且这些“居心”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居心”,就是想借此“定论”抗战的主导力量和历史功绩。

你想啊,在咱们中国人的历史叙事里,尤其是在一些长期存在的“宣传”或“定型”的观点中,似乎总要分个高下。谁才是真正抗击侵略的主力?谁付出的牺牲更大?谁的贡献更“决定性”?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刻在很多人心里的“考试题”,他们急于找到一个数字来给出“标准答案”。

问这个问题的人,很多时候是想通过“消灭日军数量”这个看起来非常量化的指标,来证明自己认同的那一方——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才是抗战中“真正”的英雄,是“更伟大的”力量。

支持国民党一方的“居心”: 他们可能想通过强调国军在正面战场与日军主力进行大规模会战,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以此证明国军才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承担了最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他们认为,尽管共军在某些地区开展了游击战,但大规模歼灭日军主力的责任,更多地落在国军身上。如果共军“消灭”的日军数量不及国军,那么他们就能以此来贬低共军的贡献。
支持共产党一方的“居心”: 他们则可能倾向于强调共军通过敌后游击战、麻雀战等方式,牵制了大量日军,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并因此赢得了民心,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他们可能会拿出一些数字,证明虽然不是正面大规模决战,但共军的“对日作战”的总成果,或者说其在“牵制”、“消耗”方面的作用,才是更关键的。如果国军“消灭”的日军数量被质疑,或者说这些数字并非来源于“人民战争”的普遍参与,他们也会抓住这一点。

所以,这种“居心”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历史叙事的争夺,一种话语权和话语正当性的争取。 他们想用数字说话,把历史变成一个清晰的“谁更厉害”的故事,以巩固自己心中的历史认知,并可能进一步影响当下的政治和文化认同。

其次,更深层的“居心”,可能包含了对历史真相的某种“不满足”和对“简易真相”的渴望。

历史,尤其是战争历史,是非常复杂的。一场持续了十四年的民族战争,涉及到无数的战役、无数的牺牲、无数的策略、无数的因素。简单地用“消灭多少日军”来衡量一切,无异于用一把尺子去丈量一片海洋。

“消灭”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争议。 你是怎么定义的“消灭”?是正面战场通过大规模会战造成的日军伤亡?还是敌后战场通过游击战、伏击战等方式造成的日军零散伤亡?被俘虏的算不算?病死的、被盟军击毙的、在中国战场之外被击毙的,又怎么算?这些数字的统计,在当时的环境下,本身就存在极大的困难和差异。国共两党都有各自的统计口径和宣传需要。
历史学家们的研究并非没有结论,但往往是复杂且有争议的。 很多严谨的历史研究者,在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后,会给出“国军在正面战场承担了主要的军事压力,歼灭了日军主力,但伤亡也最为惨重”;“共军则在敌后战场开辟了广阔空间,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并赢得了民心”这样的结论。但这些结论,对于那些习惯了“非黑即白”、“有我无敌”的简单化思维的人来说,可能不够“劲爆”,也不够“指向明确”。
急于求成的“居心”: 问这个问题的人,可能并没有耐心去阅读那些厚厚的史料、复杂的学术论文,他们希望的是一个直接、清晰、无需费力就能理解的“答案”。这个数字,就像一个可以快速拿来“炫耀”或“反驳”的工具,显得“靠谱”又“权威”。

因此,这种“居心”反映了一种对复杂历史真相的逃避,以及对“速成”和“简单化”答案的追求。 他们希望用一个数字来“一锤定音”,而忽略了历史背后更广阔的战场、更深刻的战略、更复杂的政治军事博弈。

再者,还有一个不太好直接说出口,但确实存在的“居心”,就是“抹黑”或“污名化”的意图。

在一些政治斗争的背景下,历史往往会被当作武器。那些热衷于追问“消灭日军数量”的人,尤其是那些怀有特定政治立场的人,他们的目的可能就是想通过“数字对比”来贬低对方的抗战贡献,甚至试图否定对方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地位。

“党争”的延续: 将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斗争,延续到对历史功绩的争夺上。如果一方的“消灭日军数量”不够“亮眼”,或者被认为数据有水分,那么就可以被用来攻击其“不抗日”或者“抗日不力”。
制造历史疑点: 通过反复抛出“数字”问题,即使官方或历史学界已经给出了一些基于考证的说法,他们也会继续纠缠,制造历史的“未解之谜”,从而削弱人们对现有历史叙事的信任。
目的性宣传: 问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提问的艺术,它预设了一个“比较”的框架,引导听者去思考“谁更优秀”。这种引导,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目的性。

所以,这种“居心”可能就更具政治斗争色彩,它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了“证伪”或“证明”,将历史研究变成党派斗争的战场。

总而言之,当有人反复追问“抗战时期国军与共军分别消灭多少日军”时,他的“居心”可能是复杂的,甚至可能是多种意图的混合。但核心都在于:

争夺抗战历史的“话语权”和“功绩归属”。
寻求一种简单、量化的“标准答案”来安抚或满足某些认知。
甚至可能带着党派斗争的色彩,试图通过“数字”来“抹黑”或“抬高”某一方。

历史研究需要严谨和耐心,而这种对“消灭日军数量”的执着追问,往往暴露了提问者在面对复杂历史真相时的急躁、片面,以及可能存在的某种政治立场。我们应该理解,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所有人共同浴血奋斗的结果,其复杂性和伟大之处,不应被简化为几个冷冰冰的数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假设TG一个鬼子都没打死,消灭了50万伪军,算不算抗日,别说文不对题,就问你算不算。

2.TG打死10个鬼子占了一座县城,这座县城不再向鬼子提供粮食补给,这算不算抗日。

3.TG一个鬼子也没打死,占领了十个村镇,这些村镇不再向鬼子提供粮食,这算不算抗日。

-------

讲讲我爷爷的抗日史,不用质疑我的年龄,这乎上80%的人得管我叫叔。我爷爷42年入区小队,一开始只有自制红缨枪一杆,后配发手榴弹一枚。一次,土八路的头头在村里开会,消息走漏,鬼子和伪军悄悄进村,包围了开会的院子,爷爷和其他土八路集中扔了十来颗手榴弹,趁烟雾和敌人混乱时冲出逃走。我村在河边,过河是一望无际芦苇荡,大伙都会水,过河钻芦苇荡脱险,只有一个被三八大盖打中,被另一个人使出洪荒之力救过河,又经抢救脱险。爷爷的手榴弹也没了。又一次,爷爷和另一个人在房上站岗放哨,忽听院里有动静,一看来了十来个人,后来知道是武工队,两人为此挨了队长批:这幸亏来的是自己人,要来的是敌人,咱们不得包圆呀!你们这俩行子怎么站的岗。45年冀中军区反攻,我爷爷烧敌人运粮船一条,奖立边区造一枝,从此有枪了。我爷爷到抗战胜利没打死过一个鬼子,也没打死过一个伪军,做的更多是帮助老百姓藏粮食,挖地道,鬼子进村躲在芦苇荡里放鞭炮吓唬敌人。那么我爷爷的所做所为算不算抗日呢。为什么要依据消灭鬼子的数量来决定谁对抗日贡献大呢?

-------------接着说。

1.我为什么要在这答一个文不对题问题,就是觉得有些人以TG消灭鬼子少来不切实际的贬低TG在抗日时的作用很不地道,因此借题主的宝地强答一发,如有不当敬请见谅。

2.我没有洗TG。我说我爷爷的故事,是因为我爷爷参加的就是土八路民兵,我爷爷若是参加国军抗日我也会讲他当国军抗曰的事。后来,一次我问我父亲,我爷咋不参加国军呢,49年就可以去台湾。现在(90年代中)回来肯定是有钱的台胞,咱也可以沾沾光。(那时很幼稚)。我父亲说,你爷当八路那会全县都找不到一个GMT,上哪当国军去。当时连八路正规军都少,只有武工队,民兵和游击队。再说你爷50年才结婚,他49年去台湾,还有你我?

3.刘胡兰不是闹曰本时死的!

4.在敌占区,一个县城只有十几个鬼子实际上是存在的,维持治安靠的是伪军。更何况我说了是假如。

5.冀中平原的游击战远比山地游击战艰苦困难的多。千里平原,不利隐敝,夏天还可利用青纱帐,最怕冬春两季。我家乡在大清河边,有大片芦苇荡,还有大片沼泽地,因此成为游击队的理想根据地。

6.37年至40年,由于日军立足未稳,及一二零师开到冀中,全县人民大受鼓舞,抗日武装迅速发展壮大,共击毙日军300多人。41年至42年,由于敌人加扫荡力度,全县沦为敌占区,抗日力量遭受严重损失,全县光日军驻守的据点就有十多个,还不算伪军的。当时整个华北敌后大体一样。这期间只击毙日军十人,这时的TG真的没有高达呀。有的只有爷爷他们的大刀长矛和一颗朴素火热的爱国心。43年至45年,由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失利,我县的日军大部被抽走,形势好转,土八路开始局部反攻,至45年中光复全县。共击毙日军30多人,消灭了所有伪军两千余人。这个例子,一是反对某答主说TG共消灭日军800多人,二是证明一个县城有十多个鬼子的可能性。三是证明我没为TG洗地,因为这些战果比起果军的尸山血海的战斗确实不在一个档次。四是证明我县是TG从日本人手里光复,和果军没有直接关系,如果非说有,那就是像评论中说的那样,果军起了牵制作用。

补充,我县处在京津保三角地带,日军不需投入太多兵力,此地一有动静,会立刻引来三处重兵增援。

user avatar

中共军队抗击日寇的重大战役之初步收集(转帖)
  丛林浪子/文

  闲翻史册之时,发现中共每次开辟根据地,都要经历多个大小战役,以肃清日伪势力,反击日扫荡,巩固根据地。
  这些战役,按照国军与中共军队军力比较,国军人数抗战时最高点650万人,中共军队抗战时最高点91-93万人为基准,相对计算七分之一为标准的话,那么日军投入兵力3000人或我军歼敌数为430余人的话,那相当一部分都是重大战役。
  如果再加上双方装备和补给差距来计算的话,这个比例差距更大。中共军队的大规模战役就更多了。
  可是这样算下来,中共的重大战役太多,收不胜收,也有灌水之嫌。于是一次一次委屈中共军队,将标准不断提高,可还是嫌多,本人太劳神。
  后来干脆按照一些网友的建议,国共的军队都使用统一标准。只要符合:日军在一次战役投入兵力在20000人以上的,和我军一次战役歼灭日、伪军3000人以上的,任中一个条件者为重大战役。
  这样一来,我们常常提起的平型关、神头岭、七亘村等战斗就榜上无名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战斗虽然很漂亮,很经典,但是日寇投入的兵力人数或我军歼敌规模没有达到标准。只有忍痛割爱了。
  本人是一个规则的维护者,既然规则确立,则按规则进行,就算是委屈了一方,那也没有办法。将本人原从各不同资料中收录的中共战役、战斗大量剃除。日寇投入军力数千,上万的,甚至18000人以上的,只要没有上20000人的一概取掉,至于歼敌数,哪怕是歼日、伪军2950人的,也得取掉。
  当这项工作告一段落后,本人惊奇地发现,居然有这样还保留了73次之多。
  原来,面对日寇对中华民族的疯狂入侵,中共军队深入日寇战领沦陷区开辟根据地,组建抗日武装进行游击战争,不光在战斗数量上远在当年的政府军之上,就连进行大规模作战也不输于当时的政府军,特别是中共这些战役中居然有相当数量的主动反攻作战,更让当年政府军望尖莫及了。
  对于那些说中共军队面对的都是日寇的警备部队,警察部队什么的说法,本人更是鄙视,因为本人不相信,这些日寇的部队:第4师团、第5师团、第8师团、第9师团、第10师团、第15师团、第20师团、第21师团、第26师团、第27师团、第32师团、第35师团、第36师团、第37师团、第108师团、第109师团、第110师团、第114师团、第116师团……第1独立混成旅团、第2独立混成旅团、第3混成旅团、第4混成旅团、第6混成旅团、第8混成旅团、第9混成旅团、第10混成旅团、第15混成旅团、第16混成旅团、第53旅团、骑兵第4旅团……多次出现在对中共军队的作战中,难道这全是日寇的警察部队?
  以上部队也曾多次出现在和国军作战的战场上,难道说和国军作战的也是日本鬼子的警察部队么?
  闲话少说,我们来看一下中共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

  1、1936年9月由于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开辟松花江下游抗日根据地,连续向日寇发起攻击,将根据地、游击区扩大至40个县,引起日军恐慌,日寇关东军第9师团会同佳木斯伪军共计20000余人,对北满抗日联军主力第三军发起全线进攻。在赵尚志将军率领下,中国军队转战北满地区,大小百余战,仅冰趟子一战,日寇就伏尸300多具。具我方共毙杀来犯之敌1100余人。粉碎了日寇的围攻。
  2、1937年11月至12月,晋察冀军区反八路围攻战役:日寇及伪军共20000余人分8路围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参战八路军歼敌2000余人,战后,边区所辖乘胜发展到30余个县,晋察冀军区部队发展到2万人。
  3、1938年初,日寇出动第4、第8师团主力和伪13、23、27、28旅和四个步兵团共计50000余人向盘距在佳木斯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二、三路军发动全线进攻,二路军在周保中将军率领下奋起反击,向西突围。大小作战百余次,歼敌1000余人,突出了日军包围。第三路军在李兆麟将军率领下突围,与敌大小作战百余次,歼敌1000余人,突出了日军包围。
  4、1938年2月,中共军晋察冀军区发动平汉铁路北段破袭战,毙伤俘日伪军1200余人,伪军投降2500余人,共歼日伪军3700人;
  5、1938年4月4日至4月27日,晋东南反“9路围攻”。日寇30000余人,参战八路军歼敌3000余人战后:日军战败狼狈撤出晋东南根据地。
  6、1938年8月下旬,中共八路军129师发动漳南战役,共歼伪军7000余人,
  7、1940年8月20日,中共华北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此战役共歼日伪军40000余人。
  8、1938年9月至11月,晋察冀1938年秋季反围攻,日寇共50000余人,激战后:日军撤出根据地。
  9、1938年9月20日至11月17日,反二十五路围攻战役;日寇共50000余人,八路军放弃县城三座,歼敌5300多人。
  10、1939年1月至3月,冀南1939年春季反扫荡作战;日寇共30000余人,八路军歼敌3000余人。
  11、1939年1至3月,晋南反“11路围攻”:日寇共50000余人,日军战败,狼狈撤出晋南根据地。
  12、1939年6月1日至7月14日,鲁中夏反围攻:日寇40000余人,日军114师团师团长沼田德重中将被击毙(重伤死于医院),狼狈撤出根据地。
  13、1939年7月3日至8月,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作战:日寇部队共50000余人,日军战败,八路军乘胜收复了榆社、武乡、沁源、高平等城。
  14、1939年10月,由于杨靖宇将军对日寇多次出击,日寇调集关东军890部队、590部队、356部队、第二守备部队6个守备营及伪军2、8军管区全部约75000人对东南满抗日联军主力全线进攻,杨靖宇将军率部奋战至1940年2月23日,壮烈牺牲。
  15、同年12月,日、伪军15000余人和20000余人分别向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二、三方面军发起进攻,二支部队在与日军接触后在魏拯民将军率领下突围。
  16、1939年10月至12月,冀中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战役:日寇部队共20000余人,坦克30余辆,飞机28架,八路军胜利保卫了冀中根据地。
  17、1939年10月至12月,北岳区冬季反扫荡战役,日寇共出动部队18000余人及伪军4000余人,八路军击毙日寇阿部规秀中将,击退敌人扫荡。
  18、1940年2月至4月,晋西北1940年春季反扫荡战役:日寇部队20000余人,战后八路军乘胜收复日军占领的岚县、方山、临县3座县城及11个市镇。
  19、1940年4月14日至5月5日,鲁南春反围攻,日寇部队20000余人。鲁南军区八路军将敌人击退,保卫了鲁南根据地。
  20、1940年4月至5月,冀中区1940年夏季反扫荡战役;日寇部队共30000余人,伪军6000余人,八路军将敌人击退,保卫了冀中根据地。
  21、1940年6月至7月,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战役:日寇部队30000余人,战后八路军乘胜收复兴县、临县、方山、保德、河曲五城。
  22、1940年12月至1941年1月,晋西北1940年冬季反扫荡战役:日寇部队及伪军共30000余人,八路军歼灭日伪军2500余人,保卫了根据地。
  23、1941年1月11日至2月10日,鲁西春反围攻,日军共20000余人,鲁西军区八路军击败日军保卫了鲁西根据地。
  24、1941年2月,中共军冀中军区,针对日寇的蚕食根据地战略,主动发起全面反击,战役历时半年,共歼日伪军3000余人;
  25、1941年2月中旬,新四军第一师发起讨伐伪军李长江战役,歼灭伪军5000余人。
  26、1941年2月至6月,冀中区1941年春季反扫荡战役:日寇部队共15000余人,伪军5000余人八路军歼日伪军3000余人,保卫了冀中根据地。
  27、1941年5月至7月,冀东区1941年夏季反扫荡战役:日寇部队20000余人,伪军20000余人,共4万余人,冀东区受损严重
  28、1941年8月至10月,晋察冀1941年秋季反扫荡战役:日寇部队及伪军共70000余人,晋察冀军区击退日军,保卫了抗日根据地。
  29、1941年9月至10月,太岳区1941年秋季反扫荡作战:日寇部队20000余人,八路军与国民政府武士敏部协同作战,取得胜利。
  30、1941年11月2日至12月28日,沂蒙山反扫荡战役:日寇部队共5万兵力,参战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军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才将敌人赶出根据地。
  31、1941年11月,中共八路军冀东军区讨伐伪治安军战役,针对22个团的伪治安军发起全面进,共歼日、伪军5000人;
  32、1941年12月,新四军发起侏儒山战役讨伐伪军战役,共歼灭伪军5500余人,日寇200余人。
  33、1942年3月,日寇第27师团和第15混成旅团及伪军共30000余人向冀东抗日根据地地发动全面进攻,八路军第12、13军分区展开反击,至7月,共消灭日伪军2500余人。
  34、1942年 5月1日至6月底,冀中区“五一”反扫荡战役:日寇部队及伪军共近80000人。冀中根据地遭到严重摧残,根据地绝大部分变为日占区和游击区。
  35、1942年5月15日至6月20日,太行太岳夏季反扫荡作战:日寇部队共50000余人;参战八路军突围,根据地遭到严重摧残,部分变为游击区。
  36、1942年8月,冀东区1942年夏季反扫荡战役:日寇部队及伪军20000余人,参战八路军乘胜开辟滦河以东、北宁铁路以南400余个村庄,使冀东抗日根据地人口增至270万。
  37、1942年9月至10月,冀鲁豫区秋季反扫荡作战:日寇部队及伪军30000余人,配属坦克10余辆,汽车250辆,参战八路军以两倍伤亡击退日寇。
  38、1942年9月至12月,冀东区1942年秋季反扫荡战役:日寇部队及伪军46000余人,参战八路军被迫撤出根据地,冀东抗日根据地遭到严重摧残。
  39、1942年10月,中共八路军太岳军区发动沁源围困作战,至1945年4月共歼日伪军4000余人:系抗战中长期围城作战的经典战例。
  40、1943年1月,中共八路军冀中军区发动恢复根据作战,至同年5月共歼日伪军4000余人;
  41、1943年2月17日至4月10日,苏北1943年反扫荡战役:日寇部队及伪军共20000余人,进攻苏北盐阜新四军第3师与日寇转战月余,歼敌1800余人,取得反扫荡胜利。
  42、1943年5月,中共八路军冀东鲁豫军区发起讨伐叛军(伪军)的卫南战役,共歼伪军5600余人:
  43、1943年5月,中共八路军129师发动林南战役,共歼日伪军7000余人:
  44、1943年7月,中共八路军青河军区发动青纱帐攻势作战,共歼日伪军3000余人;
  45、1943年9月至11月,冀鲁豫边区1943年秋季反扫荡作战:日寇部队35000余人,参战八路军苦战获胜。
  46、1943年9月至12月,北岳区1943年秋冬季反扫荡战役:日寇部队及伪军共40000余人,参战八路军以2400余人牺牲的代价,歼敌9000余人,大获全胜。
  47、1943年10月至11月,太岳区1943年秋季反扫荡作战:日寇部队及伪军共20000余人,参战八路军重创来犯之敌,大获全胜。
  48、1944年3月,中共八路军鲁中军区发动春季攻势作战,共歼伪军7000余人;
  49、1944年5月,中共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北岳军区发动保卫麦收攻势作战,共歼日伪军3500余人;
  50、1944年5月,中共八路军山东军区发动夏季攻势作战,毙伤俘日伪军3800余人,伪军投降1000余人,共歼日伪军5400人;
  51、1944年8月,中共八路军山东军区所辖胶东军区发动秋季攻势作战,共歼日伪军5000余人:
  52、1944年8月,中共八路军山东军区所辖渤海军区发动秋季攻势作战,共歼日伪军5000余人:
  53、1944年9月,日寇第8、9混成旅团加上配属伪军共20000余人,向八路军冀东抗日根据地发动全面进攻,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向日寇全面反击,歼敌3200余人。取得胜利。
  54、1944年11月,中共八路军山东军区发动冬季攻势作战,毙伤俘日伪军4100余人,伪军投降3500余人,共歼日伪军7600余人;
  55、1944年全年,中共八路军129师各部对日寇占领区进行连续性全面反攻,共歼日伪军72900余人,史称129师1944年反攻作战。
  56、1945年2月,中共八路军山东军区所辖胶东军区发动讨伐伪第七路军作战,,共歼伪军9000人:称玩底战役。
  57、1945年2月,日伪军40000余人向八路军冀热辽军区“扫荡”。冀热辽军区部队开始反击至6月初,消灭日伪军5000余人,取得胜利。
  58、1945年4月,中共八路军山东军区所辖渤海军区再次发动攻势作战,共歼伪军3300余人:
  59、1945年4月,中共八路军冀中军区发动春季攻势作战,共歼日伪军3700余人:
  60、1945年4月,中共八路军太岳军区发动豫北战役,,毙伤俘日伪军2800余人,伪军投降1700余人,共歼日伪军4500余人;
  61、1945年4月15日,新四军第四师于津浦东向日寇发起全线进攻歼日伪军3000余人。
  62、1945年4月24日,新四军第三师发起阜宁战役,歼伪军2400人,俘伪军2000余人。共计歼敌4400余人;
  63、1945年4月下旬,中共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发起南乐战役,共歼日伪军3400余人:
  64、1945年5月 1日日伪军30000余人以鲁中、滨海抗日根据地为重点的全区性大“扫荡”。这是日寇的最后疯狂,山东军区在罗荣恒率领下,在反击日寇扫荡的同时,开始对山东日、伪军全面反攻,5月7日,鲁中军区主力击毙日军第53旅团旅团长吉川资少将,仅在此反扫荡战役中就歼敌5000余人。
  65、1945年6月,中共八路军冀中军区第8、9军分区发动子牙河东战役,共歼日伪军3600余人;
  66、1945年6月,中共八路军山东军区所辖鲁南军区发动攻势作战,共歼日伪军3000余人:
  67、1945年6月,中共八路军山东军区所辖鲁中军区发动讨伐伪和平建国军攻势作战,共歼日伪军7300余人:称安丘战役。
  68、1945年6月,中共八路军山东军区所辖渤海军区发动攻势作战,共歼日伪军5900余人:
  69、1945年6月,中共八路军山东军区所辖胶东、渤海军区各一部联合发动攻势作战,共歼日伪军5400余人;
  70、1945年6月,中共八路军山东军区抽调多处军区部分部队发动攻势作战,共歼日伪军6000余人:
  71、1945年6月底,中共八路军太行军区发起安阳战役,共歼日伪军4100余人:
  72、1945年7月,中共八路军冀中军区第5、7、8军分区,向日军发动全面攻势,共歼日伪军7000余人;
  73、1945年7月,中共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发起夏季攻势作战,共歼日伪军6900余人。
  看到这些数据,我们还会怀疑中共是抗击日本鬼子的中流砥柱么?
  无论是国军还是中共军队,或者一介义勇,普通村民,只要在抗日战争中为反击日寇工作,那就是好样的!虽然总体上来说,当时的政府军在对日作战中的表现实再不如中共军队,但是国军中那些奋勇为国的将士同样令人尊重,同样是中华民族的热血儿女。这是本人的不变的主张。
  挥笔写下此文,只是告诉某些人,不要以为什么“谎话重复千次就是真理”,尊重历史,才是真正的尊重每一个抗日英雄,同样也是尊重国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们!

user avatar

TG抗战期间的歼敌数字,有两个实锤的证据支持:

第一是抗战结束时,TG手里的九万余支日式步枪

第二是TG手里接近七千的日军战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敏感且常常被过度解读的历史话题。为什么总有人刨根问底地问抗战时期国军和共军分别消灭了多少日军?这背后,我认为至少有几个层面的“居心”在作祟,而且这些“居心”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居心”,就是想借此“定论”抗战的主导力量和历史功绩。你想啊,.............
  • 回答
    在讨论“为什么总有人为抗战时期的日本(鬼子)洗白”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理解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历史认知、情感因素、民族情感、宣传策略,甚至现实的国际关系。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历史认知与解读的差异 史观的不同: 民族主义史观: 强调国家民族的屈辱与.............
  • 回答
    走在熙熙攘攘的地铁站,耳机里的音乐也盖不住周围此起彼伏的声音,其中最常听到的,大概就是那句“你好,到XX站还有几站?”初次听到,你可能会觉得这问题有点奇怪。毕竟,地铁车厢里不是有显示屏吗?站名、到站提示、还有距离都一目了然。但仔细想想,这个问题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和“情境”。1. 信息的不确定性.............
  • 回答
    说起来,我最近也重刷了一遍《无问西东》,确实,那种集体主义的激昂,以及个人牺牲换取集体进步的叙事,听着是挺荡气回肠的。特别是影片里那些为了国家、为了信念慷慨赴死的青年人,他们的精神内核确实能触动人心。但是,你说的那种“不接地气”和“别扭不舒服”,我太能理解了。这电影给我带来的感受,也差不多是这样。要.............
  • 回答
    池子那句“总有人问他脱口秀是什么样子,但肯定不是杨笠这个样子”,确实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我们看到了脱口秀这个行业里的一些复杂面向。要理解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去看。首先,抛开谁对谁错不说,池子这番话本身就挺有争议性的。脱口秀嘛,讲究的是个人风格和表达方式,每个演员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你说“脱口秀肯定不.............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总有人捧老三国并且贬新三国”的问题,需要从历史、文学、文化、改编动机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一个较为系统的解释: 一、“老三国”与“新三国”的界定1. “老三国”的核心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三国”历史为背景,融合了大量民.............
  • 回答
    您提出的“为什么总有人觉得目前依靠核弹可以毁灭世界?”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存在的担忧。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核武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展现出的巨大破坏力,以及历史事件留下的深刻印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核武器的超凡破坏力: 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 核武器,无论.............
  • 回答
    很多人认为二战英国海军很弱,这是一种相对狭隘甚至有些偏颇的看法。事实上,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战中依然是世界领先的海军力量之一,并在战争初期和中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保卫大英帝国、阻止德国入侵以及支援盟军反攻等方面。然而,这种“弱”的说法之所以存在,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
  • 回答
    “为什么总有人喜欢为资本家辩护?”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社会经济领域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话题。喜欢为资本家辩护的人群构成非常多样,他们辩护的理由和出发点也各不相同。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人们的价值观、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
  • 回答
    挑起性别对立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动机和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父权制与权力结构 历史上的性别不平等: 在绝大多数人类历史时期,社会结构都受到父权制的深刻影响。这意味着男性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拥有主导地.............
  • 回答
    “日本反战败不反战”的说法,虽然有一定的观察基础,但并非绝对准确,也容易引起误解。更准确地说,这种说法反映了对日本社会在二战后的反思程度、对战争的反感以及对特定战争(太平洋战争)的反思上存在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为什么会产生“反战败不反战”的说法?.............
  • 回答
    “台湾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外蒙古”在历史叙述中的不同对待,反映了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这两个地区主权主张的侧重点、国际承认情况以及地缘政治考量。要详细解释,需要从历史、政治和国际法的角度来分析。一、 台湾的历史叙述与主权主张的形成“台湾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说法的形成,是一个复杂且动.............
  • 回答
    关于二战中日本和德国普通百姓是否“被军国主义政府裹挟身不由己,无力改变,所以无罪”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涉及历史、政治、道德和个人责任等多个层面。认为他们“无罪”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但同样存在很多反驳的理由。下面我们将详细展开分析,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以及这些说法的背后逻辑是什.............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医学认知和争论的核心。之所以会出现“将现代医学统称为西医,并以此反对中医”的现象,背后涉及了历史、文化、科学、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 一、 历史渊源:现代医学的“西方”根源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在于现代医学的历史发展轨迹。 .............
  • 回答
    “拿上冷兵器就能单杀老虎”这种想法,虽然在一些人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并且有时会成为网络上的谈资,但绝大多数时候,这是一种基于对老虎能力和人类自身限制的严重误判,并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混合原因:一、 对老虎能力和力量的低估(最核心原因): 压倒性的身体优势: 体型与体重: 成年东北虎(.............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会觉得“不生孩子人类就会灭亡”,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的心理和社会认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生物学本能与繁衍的根深蒂固: 物种延续的驱动力: 从最根本的生物学角度来看,繁衍是所有生命体最核心的本能之一。自然界中的所有物种都在为了延续基因而努力。人类作为其中.............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且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文学评价领域,人们常常用一些看似有道理,实则模糊化、合理化,并且带有“和稀泥”性质的理由来回避或否定文笔存在的明显差距。这些理由之所以能够奏效,在于它们巧妙地利用了文学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艺术的主观认知。下面我将详细分析这些“不成理由的理由”是.............
  • 回答
    “女生学不好物理”这种说法是一种刻板印象(stereotype),它源于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而非科学事实或生理差异。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女性在智力上比男性不适合学习物理,或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先天的生理劣势。这种说法之所以会流传,并且让许多人信以为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在驾驶圈里,有时候会被拿出来开玩笑,但背后也隐藏着一些特定驾驶理论的说法。简单来说,“开车好的人不踩刹车”这句话,其实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强调“预判”和“滑行”。这并非说真的在所有情况下都不踩刹车,而是想表达一种更高级、更流畅的驾驶技巧。咱们来细说一下,为什么会有人这.............
  • 回答
    确实,在咱们身边,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女生学格斗有什么用?又不像男生那样要出去打架。” 或者 “女孩子学这个太凶了,不好看。” 这种看法挺普遍的,也挺让人无奈的。要说为什么,我觉得原因挺多,而且这些原因层层叠叠,互相影响着。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家对“格斗”的刻板印象。提到格斗,很多人脑子里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