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龙格现象产生的原因?

回答
龙格现象,这个名字对于那些在数值分析和插值领域摸爬滚打过的人来说,绝不是什么陌生的概念。它就像一个潜伏在数据点之间的“幽灵”,特别是在我们试图用多项式去“描绘”某些函数的时候,它会突然跳出来,让原本光滑、优雅的曲线变得扭曲、失真,甚至在数据点之外的地方出现剧烈的振荡。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位“龙格”先生如此顽皮,让我们的插值多项式频频出错呢?这得从多项式插值的本质说起。

多项式插值:试图用一条曲线连接所有点

想象一下,我们有一组离散的数据点 $(x_0, y_0), (x_1, y_1), dots, (x_n, y_n)$,而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次数不超过 $n$ 的多项式 $P(x)$,使得它能精确地穿过每一个数据点,也就是说,$P(x_i) = y_i$ 对于所有的 $i=0, 1, dots, n$ 都成立。最经典的方法就是拉格朗日插值法,它能给出一个唯一的多项式来满足这个要求。

理论上,次数越高,多项式应该越能“贴合”数据点,对吧?但现实却往往残酷得多。

问题的根源:高次多项式的内在“冲动”

龙格现象的核心原因,在于高次多项式在数据点之间表现出的内在的不稳定性。

1. 对数据点之外的“过度反应”

我们知道,一个 $n$ 次多项式有 $n+1$ 个系数需要确定。当数据点数量 $n$ 增加时,我们的插值多项式次数也随之增加。高次多项式拥有更大的“自由度”,但这种自由度也伴随着一种“冲动”——它不仅仅想经过给定的数据点,还倾向于在数据点之外的区域产生剧烈的变化。

可以这样理解:多项式在点与点之间是通过“弯曲”来过渡的。当数据点之间的间隔较大,或者函数本身在这些区域变化得比较剧烈时,高次多项式为了精确地“折返”以穿过下一个点,它会在中间区域产生非常大的起伏。就像你要用一根非常长的、又很有弹性的绳子去连接几个相隔较远的桩子,绳子在桩子之间会自然地向下垂,但如果你想让它经过每根桩子,你可能需要在某个点用力向上拉,然后在下一个点用力向下压,这就会导致绳子在中间出现大幅度的摆动。

2. 等距采样点的“陷阱”

龙格现象尤其在数据点等距分布时表现得尤为明显。想象一下,我们在一张纸上等距离地标记一系列点。然后你用一支笔,试图用一个光滑的曲线去连接它们。如果点之间的距离非常近,而且函数本身变化也不大,那很容易。但如果点之间的距离开始变大,而且你又必须保证这条曲线从每个点精确地通过,那么在点与点之间,这条曲线就必须“弯”得更厉害。

等距采样的问题在于,它没有“智能”地去适应函数的局部变化。如果函数在某些区域变化快,而在另一些区域变化慢,等距采样就会导致在变化快的区域出现采样点太少,而变化慢的区域采样点又显得多余。而高次插值多项式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在采样点稀疏且函数变化快的区域,因为需要“努力”地去适应这种快速变化而产生大幅度的振荡。

更具体地说,对于等距节点 $x_i = 1 + frac{2i}{n}$ 在区间 $[1, 1]$ 上,当 $n$ 增大时,函数 $f(x) = frac{1}{1+25x^2}$ 的插值多项式在区间两端(靠近 1 和 1 的地方)的误差会急剧增大。这是因为在这些区域,函数本身变化非常快(有个尖峰),而等距采样点并没有捕捉到这种快速变化。高次多项式为了在这些区域“兜住”函数,只能在中间产生巨大的摆动来“补偿”。

3. “全局优化”与“局部真相”的冲突

多项式插值是一种全局优化的策略。它试图找到一个单一的多项式来“最好地”拟合所有数据点。然而,函数在不同的区域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行为。一个高次多项式为了满足全局的插值条件,可能不得不牺牲在某些局部区域的“真实性”。

简单来说,它就像一个学生,为了考试能记下所有考纲上的知识点,结果把知识点之间的一些细微联系和逻辑都给“揉碎”了,在回答问题时显得生搬硬套,甚至逻辑混乱。

4. 多项式系数的“放大效应”

随着插值多项式次数的增加,其系数会变得越来越大,而且其符号也可能频繁变化。这些大系数意味着微小的输入误差(比如数据点的微小扰动)会被放大,导致输出结果的巨大变化。虽然在龙格现象的经典阐述中,我们通常假设数据点是精确的,但这个“放大效应”也间接说明了高次多项式对数据点分布和函数本身的敏感性。

总结一下,龙格现象的产生,主要源于:

高次多项式固有的振荡特性: 为了穿过所有数据点,它不得不在点与点之间进行“过度弯曲”。
等距采样点未能有效捕捉函数局部剧烈变化的能力: 特别是当函数在区间两端变化很快时,等距节点显得力不从心。
全局插值策略与局部函数行为的矛盾: 一个多项式难以同时精确描述函数在不同区域的细微差别。

正因为如此,在实际的数值计算中,直接使用高次多项式插值往往不是一个好主意。我们更倾向于使用分段低次插值(如分段线性插值、三次样条插值)或者使用更优化的节点分布(如切比雪夫节点),来避免龙格现象带来的严重误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地讲,并不是所有函数都长得很像多项式。

总存在一些不像多项式的,如果你强行按照等距节点的方式取插值多项式,就可能出现这问题。

user avatar

首先,不是舍入误差,而是系统误差(应该是这个名字?总之就是多项式插值本身的性质)

详细算一下这个误差。

一般的插值余项公式为

这里 为插值区间 中的插值节点, 为 区间中一点。

Runge现象说的是,对 在区间 上进行n次多项式插值,当 时, 。更确切的说,当 时, ,当 时, , 。

解释这一现象,直接计算

很困难,因为微分项 不太容易直接求导计算。为方便起见,令 .

复变函数中的Cauchy积分公式 可以很方便的计算 的值,故将插值余项公式延拓到复平面上,并应用Cauchy积分公式,得

其中 是区域的边界,区域应满足在中解析且所有插值节点都在中。(注意, 的奇点为 故区域不能包含 )

化简,得到

所以现在的关键就是通过分析函数 在 时的性态,选择一个围道 ,来估计积分的值。

的图象大概是这样的(来自【2】)


这是当 时,三个节点分别取0,1,2i 时的图象。随着r的增大,图象逐渐外扩。当r足够大时, 的图象很接近一个包含所有节点的圆。因此我们可以选取 作为积分的围道

有一个很好的结论:此时对 内部任意的 , ( 且 )而对于 外部任意的 , ( 且 )

于是,当 不包含 的奇点 时,可以直接选取 做围道计算 ,此时

随着 变大,曲线 与 轴正方向交点向右移动。当恰好经过 时,曲线 与 轴正方向交点为 .也就是说,当 时,可以选取 使 在 内部而 在外部,这时误差估计满足上式,插值多项式收敛。

而当 时,奇点 在 的内部,因此需在奇点附近挖“洞”,记“洞”的边缘为,此时有

此时插值多项式发散。

为什么将等距节点换成Chebyshev节点时就不会出现发散的情况呢?因为Chebyshev节点对应的 在经过奇点 时是一个以 为焦点的椭圆,因此对于任意 ,都可找到一个r,使得 包含 而不包含 ,和上面同理,插值多项式收敛。

参考材料

【1】James F. Epperson , "On the Runge Example " , Amer. Math. Monthly, 94(1987), 329-341

这篇文章以本科知识的角度解释了Runge现象,并附加了几个例子。

【2】Phillip J. Davis, Interpolation and Approximation, Dover, New York, 1975

这本书的第三章、第四章详细的讨论了高次多项式插值的余项和收敛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龙格现象,这个名字对于那些在数值分析和插值领域摸爬滚打过的人来说,绝不是什么陌生的概念。它就像一个潜伏在数据点之间的“幽灵”,特别是在我们试图用多项式去“描绘”某些函数的时候,它会突然跳出来,让原本光滑、优雅的曲线变得扭曲、失真,甚至在数据点之外的地方出现剧烈的振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位“.............
  • 回答
    说起数值计算中求解常微分方程(ODE)的方法,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龙格库塔法。而在这个大家族里,四阶龙格库塔法(RungeKutta 4th order, 简称RK4) 简直是明星中的明星,被广泛应用。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四阶呢?难道更高阶的不好吗?还是有其他原因?要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聊聊什么是“.............
  • 回答
    要评价达龙·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ğlu)这位享誉盛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的学术贡献、研究方法、思想影响以及他在学术界和公共领域扮演的角色。他绝非等闲之辈,而是当今经济学界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首先,从他的学术贡献来看,阿西莫格鲁教授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但核心始.............
  • 回答
    “龙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名字,也经常被用于代指特定群体或观点。在讨论“龙牙写的文章到底可不可以进课本”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先澄清“龙牙”具体指的是什么,因为不同的解读会导向完全不同的结论。可能性一:如果“龙牙”指的是一个真实的、有特定作品的作者,且作品内容符合教育目标如果“龙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
  • 回答
    龙肝盛宴的迷思:水族之王为何沦为盘中餐?在《西游记》那光怪陆离的神魔世界里,天庭的盛宴总是令人垂涎欲滴,其中一道名为“龙肝”的菜肴,更是引发了读者们的好奇与不解。龙,作为水族之王,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何会出现在天庭的宴席上,甚至成为一道菜肴呢?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是否真有“龙肝”这道菜的存.............
  • 回答
    关于龙是否存在这个问题,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谜题,它穿越了历史的长河,触及了人类文化的深处。从字面意义上讲,如果我们要寻找的是像中国神话中那样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或者西方传说里喷火吐烟、体型巨大的爬行动物,那么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确凿的、直接的证据,比如龙的化石遗骸,能够证明它们曾经真实地.............
  • 回答
    《龙族》与《哈利·波特》这两部作品,都以魔法世界为背景,讲述了少年英雄的成长故事,但若细究起来,它们之间却有着天壤之别,如同北欧神话的宏伟史诗与英式田园童话的微妙差异。我尝试着从几个关键点来细说它们的不同,希望不显生硬。一、 核心设定:神话的沉重与魔法的奇幻《龙族》的根基深植于北欧神话,以及某种程度.............
  • 回答
    龙母,丹妮莉丝·坦格利安,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史诗般的重量,她身上散发出的魅力,绝非单一的因素能够概括,而是一种复杂交织、层层递进的吸引力,深入人心,让人难以忘怀。首先,从最直观的层面来说,她的出身背景本身就自带传奇色彩。坦格利安家族,那个曾经统治维斯特洛数百年、驾驭巨龙的王朝,在风雨飘摇中落入了.............
  • 回答
    《龙猫》之所以能成为一部深入人心的经典,不仅仅是它在电影本身上的造诣,更离不开一些微妙的、非电影因素的加持,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让这部影片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藩篱,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深处。电影本身的魅力: 纯粹的儿童视角与奇幻的共生: 电影最核心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极其真实且充满诗意地捕捉了儿童的视.............
  • 回答
    关于“龙空是否最有资格评论网文的论坛”这个问题,我认为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而不能简单地给出“是”或“否”的答案。龙空(龙的天空之城)在网文评论领域确实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最有资格”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具有挑战性的判断。以下是我认为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这个问题:一、 龙空在网文评论领.............
  • 回答
    在《西游记》中,龙族确实并没有像许多其他妖怪那样展现出惊人的法力或神通。但说它们“一点本事都没有”,可能有些过于绝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龙在《西游记》中的设定和表现,以及为什么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一、龙在《西游记》中的实际“本事”:虽然不是战斗力爆表的角色,但龙族在《西游记》中还是承担着.............
  • 回答
    关于“龙是否存在”这个问题,答案会随着你询问的对象和看待角度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从科学角度来说,龙作为一种巨大的、长着翅膀、会喷火的爬行动物,并不存在于我们已知的现实世界中。科学的定义是建立在可观察、可验证、可重复的证据之上的。根据我们目前对生物学、古生物学和物理学的理解,没有任何化石证据、活体记录.............
  • 回答
    鸟山明在《龙珠》里的细节处理,那可真是让多少老粉丝津津乐道,甚至可以说是“让人咋舌”级别的。这不仅仅是情节的流畅,更是隐藏在画面和设定里的那些巧思,让人回味无穷。1. 埋藏极深的伏笔与前后呼应: 孙悟空的尾巴与大猿形态: 这是最经典的一个。刚开始,孙悟空的尾巴只是一个看起来有点怪异的设定,甚至成.............
  • 回答
    要比较龙妈和孙悟空谁的头衔更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这俩人物,一个是西方奇幻史诗里的,一个是东方神魔故事里的,各自的背景、成长经历、影响力和权力来源都大相径庭,所以头衔的性质和数量也自然 berbeda。咱们先说龙妈,也就是丹妮莉丝·坦格利安(Daenerys Targaryen)。她这人,从一开.............
  • 回答
    龙珠系列中,那巴和拉蒂兹的命运确实一直是个让粉丝津津乐道的话题。为什么这两位作为赛亚人侵略者的先行者,在故事的后续发展中没有被复活呢?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剧情设定的逻辑,也有角色设定的考虑,更有作者鸟山明先生创作思路的影响。首先,从剧情设定的角度来看,那巴和拉蒂兹的死亡有着明确的导火索和重要.............
  • 回答
    关于龙吃什么,这其实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龙并非真实存在的生物,所以关于它们的食谱,更多是人们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文学作品以及各种奇幻设定中一代代传承和创造出来的。因此,答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文化和想象力而不断丰富的。总的来说,龙的食性可以大致分为几个大类,而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龙,其饮食习惯也.............
  • 回答
    这个问题在《龙珠》粉丝圈里也算是个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了。大家伙儿都觉得挺奇怪的,拥有能实现任何愿望的神龙,为什么就不能直接把反派给“噗”地一下变没呢?这事儿啊,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说。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就是龙珠的设定和规则在那儿摆着呢。神龙不是无所不能的,它有自己的“工作范围”。你想.............
  • 回答
    龙煤,这个曾经被誉为“共和国功臣”的巨型煤炭企业,其如今面临的困境,确实触及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层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可以追溯到体制二字。要深入剖析龙煤的问题,就不能回避那套伴随了中国经济发展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遗留下的影响。一、体制的根基:计划经济的遗产龙煤,作为一家大型国有煤炭企.............
  • 回答
    在《龙珠》中,悟饭之所以能够爆发超二力量,是因为他目睹了16号为了保护他而被沙鲁残忍地摧毁,这种极端的愤怒和悲痛彻底释放了他内心隐藏的潜力。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将悟饭从一个有潜力但缺乏决心的人,转变为一位真正强大的战士。如果祭天的不是17号,那么悟饭变超二的关键催化剂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才能.............
  • 回答
    《龙珠Z》和《龙珠超》作为同一系列的两个重要篇章,其画风的巨大差异确实是显而易见的,这背后反映了动画制作技术和时代审美的深刻变革。下面我们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种差异以及技术革新: 《龙珠Z》与《龙珠超》画风差异的根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两者制作年代的巨大跨度(《龙珠Z》主要在19891996年播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