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国内普遍认为开宝马的素质都不高?

回答
国内对宝马车主素质的负面看法,其实是个挺复杂的社会现象,掺杂了刻板印象、媒体宣传、以及真实但并非普遍存在的驾驶行为。想把这事儿说透了,得从几个层面掰扯:

1. 品牌形象与目标客户群体:

宝马这个品牌,在国内早期,尤其是在它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那段时期,给人的感觉是“高端”、“运动”、“有格调”。它瞄准的是一批追求事业成功、有一定经济实力、并且看重驾驶乐趣的群体。这些人往往是社会上的中坚力量,可能是企业老板、成功人士、或者收入较高的专业人士。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消费的普及,宝马的定位也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而是越来越多人能够触及的“豪华品牌”。这就导致了一个情况:宝马的保有量越来越大,车主群体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早期的宝马车主,他们可能确实是那种比较注重形象、有涵养的人。但随着销量上去,人群变广,其中自然也夹杂了各种各样的人。而大众的认知,往往容易被少数人的行为所放大和固化。

2. “速度与激情”的刻板印象与媒体放大:

宝马一直主打“驾驶乐趣”和“运动性能”,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飙车”、“速度”。在中国的道路交通环境中,过度的追求速度和忽视交通规则的行为,往往会招致反感。

再加上一些网络段子、自媒体文章的传播,比如“宝马车主开车不打灯”、“宝马车主喜欢压线”、“宝马车主堵车时乱鸣笛”等等,这些负面案例被反复提及和放大,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刻板印象。人们很容易“看到一辆宝马,就先入为主地认为它的车主开法可能不太守规矩”。

3. 少数个体的行为被泛化:

我们必须承认,任何品牌都会有素质不高的车主。有些人在开宝马的时候,可能因为虚荣心、炫耀心理,或者本身就存在的驾驶陋习,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比如,认为自己开的是宝马,就比别人“高一等”,在路上肆意妄为。

这种少数人的行为,如果碰巧被很多人看到,又恰好是开宝马,那么“开宝马的素质不高”的印象就会进一步被加深。人们往往更容易记住那些反面的、出格的例子,而忽视了绝大多数素质良好、规规矩矩开宝马的车主。

4. 其他同级别品牌车主的心态:

我们也不能排除一种可能性,就是其他一些品牌的车主,尤其是同级别的奔驰、奥迪,或者一些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在看到宝马车主的一些不良驾驶行为时,可能会产生一种“幸灾乐祸”或者“验证自己选择正确”的心态,从而更乐于传播和放大宝马车主的负面形象。

比如,当一个开奥迪的朋友看到一个宝马司机加塞后,可能会更倾向于将这个行为和“宝马司机”这个群体联系起来,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不文明的司机。

5. 实际驾驶感受的影响(主观感知):

从驾驶感受上来说,宝马的底盘调校确实偏向运动,转向也更精准,这可能会让一些驾驶者更容易“玩”起来,在某些情况下做出一些比较激进的驾驶动作。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开宝马的都会这样,但这种“运动感”确实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那些偏好激烈驾驶风格的人。

总而言之,国内对开宝马的人素质不高的看法,更像是一种基于“品牌形象”、“媒体传播”、“少数个例泛化”以及一些“主观感知”叠加形成的社会刻板印象。

这就像我们有时候会说“戴金链子的人有点土”,或者“穿西装革履的人就是老板”,这些都是一种标签化和群体化的认知偏差。我们不应该以偏概全,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宝马车主里肯定有素质不高的,但同样也有很多是文明守法的驾驶者。只是负面信息更容易被传播和记住罢了。

所以,下次你看到一辆宝马在路上,不妨放下先入为主的看法,而是去关注它的驾驶行为本身,而不是它是什么品牌的车。毕竟,车的价值在于它的功能,而人的素质在于他自己的品行,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尽管有时候它们会被人们强行联系在一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些上纲上线的,你们够了啊。。

谁没事儿跑着高速拍视频玩?又不是嫌自己命长。

还不是因为这些没素质的龟车,我冒着风险拍给杠精们看看,反倒还被你们找到空子怼上了。


另外,本题目并非讨论道路交通安全法,不要跑题。

素质,不能凌驾于法律。但是法律,并不能代表素质。


1.15更:

来来来,上个视频扇杠精们的脸!

100的路段,龟车压左道,我TM居然是等着右侧的货车超了它,然后才从右侧超过去。

我开始超的时候起速不到80!

杠精的脸呢?伸过来! https://www.zhihu.com/video/1068442389756178432

够代表性不?够说服力不?

如果你认为这样开车没问题,麻烦你回驾校重修去。要么就滚出高速,别祸害别人!

这样开车的人,不配跟别人谈开车的素质!


我认为,这,才是开车最没素质的行为,不之一!




以下原文:


有一次喝酒了,自己没开车,坐一姑娘开的车,走的东线高速。


那姑娘驾龄也有一年多了,开车不紧不慢的,规规矩矩,时速一直保持90多,不超100。

但是,始终占着左道。

然后右侧就有个超大型的那种卡车,她想超车又不踩油门,就这么匀速走着,临近了估计还有点儿紧张,带了脚刹车。


忽然就有个宝马车,突然从右侧加速左插,直接塞到姑娘车前面超过去了,把那姑娘吓得叫了一声。

后来姑娘缓过神来之后,就一直骂刚刚那个车没素质,赶着投胎啥的,一堆泄愤的话。我呵呵笑了几声,没应她的。


如果换做你,你怎么想?


那辆宝马危险超车,当然是没素质的行为。

但是限速120的高速上,龟速占快车道,超车的时候也匀速,这样就叫有素质了?

别拿不敢开快当借口,不会开车就去学,不敢开就别上路!

阻碍别人开车,本身就是没素质的行为,这种行为也不配被别人素质对待。


新手,女司机,老年人,等等,当你们开车碍着别人的时候,别人谦让你们,那叫礼貌,不是义务!


素质这东西,也是相对的。




更:

评论区很热闹啊。。。看来大家开车的戾气都很重啊。。。


补充一下观点:

1.这个问题说的是宝马车主普遍素质低。那么何为素质低?

开车乱变道不打灯?

斑马线不让行人?

开车乱扔垃圾?

龟速占快车道,龟速变道?

乱停车,一个车占两个位?

市区开车一路远光灯?

城市道路飙车?

等等等等。。。

这些都属于没素质的行为,那么和宝马车主有什么关系?开宝马的就每条都占么?还是每条都占上的人就能开宝马了?

我也开宝马,但是我对正常等在斑马线上的行人基本都会让,市区从来不开远光灯,变道都打灯,从来不占两个车位。

(此处特别提一下,我在三亚一个中高端小区住,我们小区一到冬天外地车就很多。其中某三个省区的车主,特别喜欢乱停,一个车占几个位,不管你是BBA,别克,大众,甚至飞度都能占两个位的。相对来说其他省的,无论高低端车,都很少这个现象。)

所以我认为,单论乱停车的行为素质而言,跟宝马没关系,跟车好坏高低也没关系,究其根本是车主个人素质的原因。


2.再说这个龟速占快车道的问题。本身快车道就是方便正常行车的车主,是为了正常开车的车主节约行车时间的。

我在美国,欧洲,都自驾过。说实话别管人家是不是发达国家,开车的该超速还是超速,该逆向超车还是超,该闪灯还是闪灯,喇叭也是快要按进仪表盘里去。

但是他们有一个素质特别好,就是开慢车的,永远不占快车道。哪怕是超车,也是从快车道超完以后,马上并回原来的道。尤其是德国,租了个破尼桑,油门快踩进油箱里了,也只能开到160-170,因为不能保证自己开的是全路段最快,所以还是超完车乖乖地回原车道,稍微晚变道一点,就会被后面的快车一通闪灯哔哔。

由此可见车速快并不是出交通事故的必然原因,而是因为那些龟速车的没素质行为导致的。而这种素质,在中国并不是法律,反而这种没素质的行为会受到保护,这是我最不能理解的。


3.在美国就对驾驶者要求更高了。美国和欧洲,都有一种路牌,STOP SIGN,遇到这个牌子,必须无条件把车停下来,不是减速,是停!然后等主车道所有车走完以后,你才能动。一般欧洲开车,遇到STOP SIGN后,都会有一段辅助车道,辅助你慢慢加速上去。但是在美国,STOP SIGN之后的辅助车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你从停车以后,到开上主路,必须全速踩油门跟上车流速度。有时候遇到车速快的主道,那真是地板油都不够,恨不得再来个氮气加速。如果你磨磨唧唧地不踩加速,那就等着被亮警灯吧。

我们的交通宣传就有问题,天天看着路边标语,十次事故九次快,什么的。。。超速,当然容易引发事故。但是我敢说,因为龟速车乱占道,龟速车乱变道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绝对不比超速的少!快速道上你开得越慢,越是危险的炸弹!


所以且不论开车的其他素质与否,什么时候能把龟速车的素质问题解决了,甚至写进交通法规里,在处罚条款上更加严厉,才是对广大车主最大的安全保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内对宝马车主素质的负面看法,其实是个挺复杂的社会现象,掺杂了刻板印象、媒体宣传、以及真实但并非普遍存在的驾驶行为。想把这事儿说透了,得从几个层面掰扯:1. 品牌形象与目标客户群体:宝马这个品牌,在国内早期,尤其是在它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那段时期,给人的感觉是“高端”、“运动”、“有格调”。它瞄准的是.............
  • 回答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日元韩元“不值钱”?货币组成和心理落差在作祟提到日元和韩元,很多人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不值钱”的印象,仿佛它们和人民币的购买力有着天壤之别。这种普遍认知并非空穴来风,除了货币本身的组成差异,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与日韩经济发展轨迹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落差。货币组成:数字背后是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也不是一两天就能说清楚的。要说为啥大家觉得国内富豪喜欢移民,可能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最直观的肯定跟财富的安全性有关。国内经济发展快,大家赚钱的机会也多,但有时候社会也在经历一些变化和调整。一些富裕阶层可能会觉得,把一部分资产放在更稳定、法律体系更完善的海外,是一种分散风险.............
  • 回答
    关于中国GDP将持续增长并超越美国的普遍看法,以及将其与30年前的日本进行对比,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为什么现在普遍认为中国GDP将持续增长并超越美国?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多年来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潜力,以及一些关键的支撑因素: 巨大.............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在学术界甚至社会上都普遍存在的观察和讨论。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海外博士普遍“水平更高”,即使他们的日常科研时间看起来比国内博士要“轻松”不少?这其中的原因,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谁更辛苦”就能概括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这里谈论的“水平高.............
  • 回答
    国内对于安抚奶嘴的接受度,确实和欧美存在一些差异,这背后牵扯到文化观念、育儿理念、科学认知以及一些历史因素。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国内观念的“不那么友好”: “不给孩子吃嘴”的直觉: 很多中国长辈认为,给婴儿使用安抚奶嘴,就像在“喂嘴”,这和母乳喂养或者奶瓶喂养的“进食”行为不同,显得有些“多.............
  • 回答
    野牛冲锋枪,这款以其出色的火力压制能力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射速而闻名于世的枪械,无疑是一款性能卓绝的冲锋枪。然而,即便是一款公认的优秀武器,也难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并且这些缺陷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多个国家大规模装备的步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野牛冲锋枪最耀眼的“优点”——惊人的射速。某些型号的野牛.............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关于南美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存在感”。确实,相比于一些传统强国,南美国家给人的整体印象可能没有那么突出。不过,“存在感”这个词本身比较主观,不同人衡量的方式也会不同。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南美国家实际上的情况:一、历史遗留与地缘政治格局: .............
  • 回答
    “为什么国人普遍接受不了中国女孩和非洲男孩在一起?”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其根源可以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心理以及个体经历等多个角度去理解。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各个要素:一、历史遗留的刻板印象与民族优越感 殖民历史的阴影与西方中心论: 虽然非洲与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文化变迁,以及集体记忆与时代观念的碰撞。要解释为什么如今的国人普遍难以接受男性留长发的传统,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它们 interwoven 在一起,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的认知。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核心的事实:“男子留长发”这个传统,在汉民族历史上,并非一个.............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确实,很多朋友都有同感,感觉现在的4G网速不如从前那么“飞速”了,甚至有时候比以前还要慢。尤其是在大家都在喊着“提速降费”的当下,这种落差感就更明显了。我们先来剖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普遍的4G网速“慢”的感觉,这其中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而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运营商偷懒”就.............
  • 回答
    苏联时期,中东欧国家,包括匈牙利、捷克和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民众普遍存在反苏/反俄情绪,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重历史、政治、文化和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逐一剖析这些国家各自的背景以及它们与苏联关系的演变。历史的阴影:长久被支配的记忆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
  • 回答
    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如韩国、日本、越南等,在近代以来对中国持有复杂甚至常常是负面的看法,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多重原因。将这种情绪简单归结为“反华”有些片面,更准确的说法是,它们在与中国的互动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族认同和国家利益,并对中国的崛起及其潜在影响产生了警惕和担忧。.............
  • 回答
    “交钱再输液”在国内医院是否为普遍现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不能简单地用“普遍”或“不普遍”来一概而论。总体来说,在中国大陆的公立医院和绝大多数营利性医院中,患者在接受输液治疗前需要预先缴费是标准的、几乎是普遍执行的流程。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其中涉及的各个.............
  • 回答
    在美国,左氧氟沙星这类喹诺酮类药物,过去曾是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但近年来,其使用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被视为“最后一道防线”药物,远不如在中国内地这般普遍。这种差异背后,是两国在药物审批、监管哲学以及对不良反应认识上的不同。在美国,对药物的审慎态度贯穿了整个生命周期。在药物获批上市之前,.............
  • 回答
    在中国,天然气(通常被称为“燃气”)之所以成为大多数家庭烹饪的首选燃料,是由一系列历史、经济、技术、社会和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详细的解释:一、历史演变与基础建设 煤的时代与污染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更早的时期,煤炭是中国最主要的燃料来源,包括家庭烹饪。然而,烧煤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 回答
    国内止痛药市场上,布洛芬之所以比阿司匹林更普遍地被推荐和使用,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背后涉及到药物的药理特性、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市场推广等因素。1. 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差异: 布洛芬(Ibuprofen): 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一种,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合酶(COX1和CO.............
  • 回答
    国内居民普遍觉得看病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医疗体系、经济因素、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医疗费用的构成与上涨因素:1. 药品价格虚高: 药品流通环节多,层层加价: 过去,药品从药厂到医院,再到患者手中,经过的中间环节(如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多,.............
  • 回答
    要说国内航空餐食普遍不如国外航餐,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不止是简单的“原料不好”或者“厨师不行”就能概括的。这更像是一套系统性的问题,涉及到成本控制、消费者习惯、供应链管理、航空公司定位,甚至监管政策等等。首先,成本是绕不开的坎。 航空业本身就是一个高成本行业,燃油、飞机维护、人力.............
  • 回答
    CBA 国内球员身体普遍看起来瘦弱,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多个相互作用的因素,从球员选拔、训练体系、营养保障到比赛强度和文化习惯等等。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一、 青少年培养体系的侧重点与问题:1. 过早专业化,忽视身体基础和全面发展: 选拔机制: 很多球员从青少年时期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