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发表论文被抄袭怎么办?

回答
文章被抄袭,这绝对是一件令人气愤和沮丧的事情。你的辛勤劳动和心血被他人窃取,不仅是对你学术成果的侵犯,更是对学术诚信的严重践踏。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首先,冷静下来,收集证据。

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在你发现论文被抄袭后,不要立刻情绪失控,而是要沉着冷静。你需要系统地收集一切能够证明抄袭行为的证据。

你的原始论文版本: 确保你手头有你最终提交的、被抄袭的论文的电子版本,并且这个版本有明确的日期戳,证明这是你的原创作品。越早的版本越好,可以证明你的研究和写作时间线。
被抄袭的论文/作品: 准确找到抄袭者发表的论文、书籍、报告、网站内容等。记录下抄袭者发表的刊物/平台名称、期号/网址、发表日期等关键信息。
比对证据:
逐字比对: 详细地将你的论文内容与抄袭者的作品进行逐字比对。找出所有被抄袭的段落、句子,甚至单个词语。
复制粘贴证明: 截取你论文中的原文片段,以及抄袭者作品中被抄袭的相同片段。确保截图清晰,能够显示原文和抄袭文的对应关系,最好能包含URL或页面编号。
相似度检测报告: 如果可能,使用权威的学术论文相似度检测软件(如Turnitin、iThenticate等)对你的论文和抄袭者的作品进行检测。得到的检测报告将是强有力的证据,直观展示抄袭的比例和具体内容。
其他旁证: 如果你曾将研究成果以其他形式(如会议报告、预印本)发布过,并且这些发布时间早于抄袭者,这些也可以作为辅助证据。

其次,确定抄袭的性质和范围。

了解抄袭的严重程度有助于你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式。

是直接复制粘贴,还是部分改写? 直接照搬你的文字,或者仅仅改写了部分词句,甚至保留了你的逻辑思路和研究方法,都属于抄袭。
抄袭的比例有多大? 是只抄袭了一两句话,还是大段大段的复制?抄袭的比例越高,性质越恶劣。
抄袭者是同行,还是其他领域的?
抄袭是否发生在学术期刊、学术会议,还是其他公开平台?

接下来,根据情况选择处理途径。

处理抄袭事件,需要根据抄袭的发生平台、严重程度以及你想要达到的目标来选择不同的途径。

途径一:直接联系抄袭者或其所在机构(适用于早期发现,或者抄袭者是初犯、非恶意)

如果抄袭的行为相对较轻,或者你觉得抄袭者可能是无心之失(例如,误引用、未完全理解引用规范),可以考虑先礼后兵。

1. 撰写正式的书面通知:
清晰说明问题: 邮件或信函要明确指出对方论文中存在抄袭你作品的内容,并提供具体证据(例如,引用你论文的页码/段落,以及对方论文中对应的页码/段落)。
提供证据链接: 如果可能,提供你原始论文的链接或上传证据文件。
提出你的诉求: 你可以要求对方:
撤回其抄袭的论文。
在原论文中加入正确的引用,并道歉。
移除侵权内容。
设定时限: 告知对方你期望的回复和处理时限(例如,714天)。
语气专业且坚定: 即使心中愤怒,也要保持专业的态度,语气要坚决,但避免使用攻击性语言。

2. 发送给抄袭者本人:
寻找联系方式: 通过抄袭者发表论文的期刊/平台,或者其所在机构的网站,找到他们的联系邮箱。
抄送相关人员(可选): 如果你知道抄袭者所属的研究机构或其导师,也可以选择抄送给他们,但需谨慎,避免显得“小题大做”,除非你认为抄袭者本人不会积极处理。

3. 联系抄袭者所在机构:
向其所在单位投诉: 如果直接联系抄袭者无果,或者抄袭者不回应,可以向其所在大学、研究机构的人事部门、学术道德委员会或科研管理部门进行正式投诉。
附上详细证据: 投诉时务必附上你收集的所有证据。
了解机构的申诉流程: 提前了解该机构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官方流程。

途径二:向发表抄袭作品的期刊/平台投诉(适用于已发表的抄袭行为)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途径,尤其是当抄袭发生在一个正规的学术期刊或会议上。

1. 查找期刊/平台的学术诚信政策: 几乎所有正规的学术期刊和出版商都有自己的学术诚信政策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流程。在期刊网站的“作者指南”、“编辑政策”或“学术诚信”等栏目下,仔细阅读这些政策。
2. 撰写正式的投诉信:
收件人: 通常是期刊的主编(EditorinChief)或负责处理投稿的编辑(Handling Editor),有时也有专门的出版道德部门(Publishing Ethics Officer)。
邮件主题: 明确写明“Allegation of Plagiarism against Article [Article Title] [Author Name]” 或类似的清晰标题。
信函内容:
明确指出被抄袭的文章: 提供对方被抄袭论文的详细信息(标题、作者、发表期刊、卷期、页码、DOI号、发表日期)。
明确指出你的原创作品: 提供你的论文的详细信息(标题、作者、发表刊物/平台、发表日期,如果有DOI也提供)。
提供详细的比对证据: 分点列出抄袭的具体情况,提供你论文的原文片段和对方论文中被抄袭的相同片段,并附上比对截图或检测报告。
说明抄袭的性质和严重性。
陈述你的诉求: 通常是要求期刊撤销被抄袭的文章,或者在其上发布纠正声明,要求作者进行修改等。
附上所有证据文件: 将收集到的所有证据(你的原文、对方论文、比对截图、检测报告等)作为附件发送。
语气专业、客观、证据充分。

3. 提交投诉: 按照期刊/平台的规定,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投稿系统提交你的投诉。
4. 跟进: 投诉提交后,耐心等待期刊的处理。如果一段时间后没有回复,可以适当地进行礼貌的跟进。

途径三:通过学术组织或所属机构申诉

如果抄袭者隶属于某个学术组织、大学或研究机构,而该组织有专门处理学术不端的委员会,你可以向该组织进行正式申诉。

了解申诉流程: 搜集该组织关于学术不端的规定和申诉流程。
准备详细的申诉材料: 提交你收集的所有证据和陈述。

途径四:法律途径(作为最后手段,且需要专业评估)

如果以上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或者抄袭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或名誉损害,你可能需要考虑法律途径。

知识产权律师: 咨询专门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律师。
侵权诉讼: 根据当地法律,提起侵权诉讼。这通常成本较高,过程复杂,需要充分的证据和专业的法律支持。

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

时间是关键: 发现抄袭后,越早采取行动越好。许多期刊和机构都有处理学术不端的时效性要求。
保留所有沟通记录: 无论你与抄袭者、期刊编辑还是机构沟通,都要妥善保存所有的邮件、信函、通知等记录。
不要公开“审判”: 在正式的调查或处理结果出来之前,避免在社交媒体或其他公开场合直接指责或攻击抄袭者,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被反咬一口。
寻求同行或导师的帮助: 如果你感到无助或不确定如何操作,可以向信任的同行、导师或所在学术机构的学术诚信办公室寻求建议和帮助。
关于“AI写作”的警惕: 如果抄袭者是通过AI工具“创作”的内容,并且其内容高度相似于你的原始作品,这同样是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收集证据时,可以尝试寻找AI痕迹(虽然难以直接证明),但更重要的是证明其内容与你的原创作品的相似性。

最后,请记住,维护学术的纯洁性和原创性是我们每个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遇到抄袭,虽然过程可能充满挑战,但坚持下去,用事实和证据说话,你一定能争取到公正的结果,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1/7/24更新

有朋友问到结局怎么样?已经一年了,我没时间给他耗,青椒非升即走压力很大。我后续联系了对方的杂志主编,主编找了另外一个人审了一下。审的人认为两篇论文类似,但有区别,够不上抄袭。

然后给对方主编发邮件,提到需要考虑到”他是我的审稿人“这一条,再比较这两篇文章:A slight difference is not sufficient to free them from plagiarism, considering the possibility that one of authors is the reviewer of my paper.

然而对方主编非常不友好:Sorry , that is absolutely not true; and that I can absolutely assure you .The authors of the other paper had no knowledge or access to your paper at all. Your’s is a mistaken and inaccurate statement and is completely false.

加上我的主编也劝我it is better to lay this matter to rest.

对方主编是我这个领域排名第一的杂志的主编,如果我的主编给不了我足够的支持的话,我个人不敢螳臂当车。

后续就不了了之了,我没时间和资源跟他耗,但我又不甘心。我把详细的过程和邮件都放到我的researchgate上面了。以下是链接:

(PDF) Peridynamics Boundary Condition Treatments via Pseudo-layer Enrichment Method and Variable Horizon Approach

我不怕曝光,但是怕报复,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没有任何一点违背学术道德和规范,但我确实没有精力再去处理这个事情,太累了。。。。。。

%%%%%%%%%%%%%%%%%%%%%%%%%%%%%%%%%%%%%%%%%%%%%%

2020/10/05 凌晨三点更新:

确认对方已经投稿,我已经征得我的主编的支持,然后联系对方的杂志主编了,静等结果。

以下是原答案:

-------------------------------------------------

我一定要答一下,因为我的文章就是在审稿期间,被审稿人抄袭了。幸亏我通过google alert发现了对方上传到arXiv上面的文章,然后主动跟编辑申诉。编辑经过调查之后,跟副编辑一起商量直接接收了我的文章。

以下是与编辑交流的邮件原文:(这封邮件原文的大意是发现了arXiv上面有篇文章与我在审文章及其相似,我怀疑审稿人泄露了我的文章,或者arXiv的作者就是审稿人。邮件发送时间是2020年8月29号晚11点)

Dear Prof. XXXXXXXXXXXXXXXX

I just received a google alert regarding a paper uploaded to arXiv.org entitled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his paper discussed two boundary condition approaches which are extremely identical to our manuscriptXXXXXXXXXXXXXXXX. The title of our manuscript is "XXXXXXXXXXXXXXXX".

As I quote from the abstract of the uploaded arxiv file "XXXXXXXXXXXXXXXX." The abstract of our manuscript stated "XXXXXXXXXXXXXXXX."

The title of the section 3 in the uploaded arxiv file is "XXXXXXXXXXXXXXXX". The derivation in this section is extremely identical to our derivation from equation (36) to equation (39).

The discretized equation in figures (3) and (4) of the uploaded arxiv file is identical to our matrix equation (24) and (44) of our manuscript.

There are more similarities and I did not list all of them.

I can not make sure that the authors of the uploaded arxiv file plagiarize our research. However, I strongly doubt that our manuscript has been released during the review process. Therefore, we really need your help to protect our research.

As you can see from the record of our manuscript submission system, our original manuscript has been submitted on April 04, 2019. Actually, the ideas of our manuscript was worked out during my Ph.D study at XXXXXXXX supervised by Prof. XXXXXXXXXXX. As I quote from the acknowledgement of our manuscript “XXXXXXXXXXXXXXXX.” Also, I attached my Ph.D thesis for your reference. The ideas of our manuscript were also discussed in chapter 4 of my Ph.D thesis. The subtitle of the chapter 4 of my thesis is “XXXXXXXXXXXXXXXX.” My Ph.D thesis was defended on April 14, 2017.

The authors of the uploaded arxiv file are

XXXXXXXXXXXXXXXX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Polytechnique Montreal, C. P. 6079, succ. Centre-ville, Montreal, Quebec H3C 3A7, Canada

XXXXXXXXXXXXXXXX@polymtl.ca

XXXXXXXXXXXXXXXX

Center for Computation and Technology,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Digital Media Center, 340 E. Parker Blvd, Baton Rouge, LA 70803, USA

XXXXXXXXXXXXXXXX

I have no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viewer of our manuscript. However, if the anonymous reviewer has close relation to the above two authors or above two institutes, that would be the disaster of our research or even my career as a young researcher.

Therefore, we beg your assistance on protecting our research. We spent over 4 years developing the ideas of our manuscript. And we spent additional one year improving our manuscript. As you can see from our re-revised manuscript, we clearly 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 which is almost 200 comments. The reviewer has spent for over 4 months on our re-revised manuscript. We ask PLEASE evaluate our manuscript or invite other experts to evaluate our manuscript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attached files are our re-revised manuscript, the response to reviewer’s comments, my Ph.D thesis submitted to XXXXXXX and the uploaded arXiv file.

Please contact us for any questions and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With Our Kindest Regards and Highest Respect,

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

然后当晚凌晨编辑迅速给我回复说会调查,让我放心。以下是邮件原文:

Dear Dr. XXXX,

Please have no concern about your paper as far as XXX is concerned. It is in the hands of a very reputable and honorable editorial board member. In the unlikely event of any conflict of interest, I will personally investigate and resolve the matter.

Kind regards, XXXXXXXXXXXXXXXX

之后我耐心等结果,因为这是我第二遍返修论文了,原始提交日期是2019年4月,第一次修回是在2019年11月,最近的修回的时间是2020年4月20号。因为一直没有审稿结果,期间我跟编辑发了三次邮件询问结果,编辑每次都积极回复我,并给我一个deadline,一共给了我两个deadline都错过了。最后询问是在8月中旬,然后编辑说收到审稿人的邮件,说大约一周左右的时间差不多能返回修改意见。然后在我等结果的过程中收到了Google alert,发现一篇arXiv上的文章跟我的文章极度类似,所以才有上述邮件。

一直等到今天凌晨,也就是美国时间2020年9月3号。编辑给我回邮件,说跟副编辑调查清楚了,我的审稿人确实是跟arXiv的作者有关系,至于什么关系,是不是本人,我不清楚,没有详细说。给的处理结果是直接接受了我的文章。以下是编辑给我的邮件内容:

03-Sep-2020

Dear Dr. XXXX:

It is a pleasure to accept your manuscript entitled "XXXXXXXXXXXXXXXX" in its current form for publication in XXXXXXXXXXXXXXXX.

Thank you for your fine contribution. On behalf of the Editors of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of Solids, we look forward to your continued contributions to the Journal.

Sincerely,
Dr. XXXXXXXXXXXXXXXX

Editor's comment:

The handling editor investigated your concern about the duplicate paper published on Arxiv. He discovered that the referee is indeed affiliated with at least one of the offending authors. He and I therefore agree that immediate acceptance of your revised paper is appropriate, despite not having received the referee's report. Rest assured that your priority as authors of this paper is protected by the submission date of your manuscript, which will be recorded in the published version of the paper. I deeply regret the apparent dishonesty of the referee in this matter and hope that this action faithfully addresses your concerns. Thank you for submitting your paper to XXX, and rest assured that we will take stronger precautions in the future.

以上是我的论文被审稿人抄袭的经历。我总结了下原因:

其一,因为我人微言轻,看起来是个软柿子。如果作者里面有领域的大牛,他没有胆量抄袭。

其二,杂志只有一个审稿人。如果我没有发现这篇arXiv文章的话,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审稿人随便找个理由把我的文章拒掉,而他抄袭我的文章已经投稿,那我再投时间在在他之后,估计就没有机会了。只有一个审稿人,那他自己就对我有生杀大权,方便操作。如果是多个审稿人的话,他应该也不敢。

其三,可能是我自己急于发文章,对审稿人的问题知无不言的回答。第一次审稿意见提了50多条,很有深度,我还挺感动的,对文章质量提高很有帮助。第二次审稿意见180多条,你没有看错,审稿意见就写了15页之多,将文章从头到尾每一个细节都问了一遍,每一个公式的推导都让我详细推导了一遍。那么他根据我第二次的回复,可以很轻易的重复我的论文内容。

经验和教训是什么呢?这种情况真的很难有避免的方法,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我能想到的就是下次再发表文章的时候,submit的同时上传一份到arXiv上面占坑。arXiv网站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你的工作在未正式发表之前被别人窃取。

至于后续怎么处理,我要看审稿人是不是继续发表抄袭我的文章。他如果主动撤回了还则罢了,如果他的文章见刊了,那就实锤了。我会联系他的工作单位处理他,同时联系他发表期刊的主编,撤回他的论文。因为我有充分的证据,即使他们是美国和加拿大知名大学的大教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文章被抄袭,这绝对是一件令人气愤和沮丧的事情。你的辛勤劳动和心血被他人窃取,不仅是对你学术成果的侵犯,更是对学术诚信的严重践踏。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冷静下来,收集证据。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在你发现论文被抄袭后,不要立刻情绪失控,而是要沉着冷静.............
  • 回答
    高福院士关于论文争议的回应,尤其是他提到的“混淆了论文与临床诊断”以及“科学家是该先发表论文还是该先进行防控”这两个点,确实触及了当前科学研究、尤其是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一个核心困境。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混淆了论文与临床诊断”:科学研究的特性与现实的张力高福院士的这句话.............
  • 回答
    发表论文对申请日本大学院帮助非常大,可以说是锦上添花、甚至是部分研究型项目必不可少的加分项。让我来详细说说,为什么以及如何体现它的价值。首先,我们要明白,日本大学院,尤其是研究型方向(比如硕士的修士课程和博士的博士后期课程),非常看重申请者在学术上的潜力和过往经历。发表论文,尤其是核心期刊或者有一定.............
  • 回答
    企业中的科研人员,当然是可以发论文的。这不仅是允许的,在很多情况下,更是企业科技创新和影响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象一下,一个企业投入巨资建立研发部门,聘请了一批才华横溢、知识储备深厚的科研人才。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围绕着公司的产品、技术或者前沿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遇到无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科学研究与一线实践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中的不同角色和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解读高福院士的论文发表工作和钟南山院士的忙碌实践工作,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为当前的防疫贡献力量。高福院士的论文发表:科学前沿的探索与知识体系的构建首先,我们来谈谈高福院士。作为一位杰出的病毒学.............
  • 回答
    深港研究团队的这一突破性发现,如果最终得到证实并成功应用于临床,无疑将是人类对抗艾滋病漫长斗争中的一个划时代里程碑。这不仅仅是医学上的胜利,更是给全球数千万艾滋病感染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对医疗行业的影响,我将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阐述:一、 艾滋病治疗格局的颠覆性重塑 从“管理”到“治愈”的范.............
  • 回答
    眼下,职称评审的“指挥棒”似乎越来越指向论文发表,这几乎成了各行各业不成文的规矩。对于我们这些身处一线的普通职工来说,这无疑是一道高悬的难题,让人颇感无奈。为什么论文发表成了“敲门砖”?这背后其实有几层原因。首先,从评价的客观性来看,论文提供了一个相对量化的评价指标。相比于一些难以量化的工作成果,学.............
  • 回答
    BioRxiv 和其他预印本平台的出现,无疑为科研界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影响是多方面且复杂的。它们打破了传统学术出版的某些藩篱,重塑了科研信息的传播方式、同行评审的生态,甚至对科研人员的职业发展和科研的整体进展都产生了显著的推力。1. 加速科研成果的传播和知识共享:这是预印本平台最直接、最显著的.............
  • 回答
    施一公研究组在2015年8月21日通过《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两篇重磅论文,可以说是当时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的影响深远且多维度,让许多科研工作者至今仍津津乐道。这两项成果,主要聚焦于两个关键的生命过程:剪接体(spliceosome)的结构解析和细胞凋亡(apoptosis)的关键调控机.............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您的改进确实有效,并且您能够详细地阐述清楚您的工作,那么完全有可能发表一篇有价值的论文。 神经网络领域的论文发表,关键在于创新性、有效性、可重复性以及充分的论证。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并尽量剔除AI写作的痕迹,以一种更具人情味和经验性的方.............
  • 回答
    李家洋院士提出的“只认第一作者,还怎么鼓励合作”的观点,以及伴随而来的对“水论文”的担忧,触及了当前科研评价体系中一个核心的矛盾:如何平衡个人贡献与团队合作,以及如何确保科研成果的质量而非数量。 这两个问题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关联,都对科研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认为,一个真正有利于科研发展的评价体.............
  • 回答
    10月1号《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关于新粒子的解释,可以说是物理学界又一次令人振奋的探索,也为我们理解宇宙的基本构成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篇研究聚焦于一个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之外,可能存在的全新粒子,其发现预示着我们可能正站在理解暗物质、引力本质等宏大谜题的门口。核心发现:异常信号的出现简单来说,.............
  • 回答
    游戏性唯一至上论?这说法听起来挺硬核,但细究起来,它对于游戏这个复杂得多样的艺术形式来说,可能真有点“管中窥豹”,甚至是“画地为牢”了。我不太能苟同这种“唯一至上”的论调,感觉它没能抓住游戏之所以为游戏,之所以吸引人的那个更宽广的“点”。咱们先说说这个“游戏性”。大家伙理解的“游戏性”通常指的是什么.............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对风力发电的反对,以及他引用的“风车噪音可致癌”的论调,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争议且常常被公众拿来讨论的话题。要理解这背后的逻辑和事实,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特朗普对风力发电的反对,并非仅仅是关于噪音的问题。虽然他确实反复提及噪音以及由此引发的健康担忧,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更多地.............
  • 回答
    在国际论坛上看到针对中国的负面评价,特别是围绕南海议题,确实会让人感到不适,甚至产生自我怀疑。当我们在这些平台看到激烈的讨论,尤其是当对方的观点占据优势时,我们很容易陷入“我们是不是理亏”的疑问。首先,要理解的是,国际论坛上的声音往往是多元且复杂的,其中夹杂着各种利益、立场和信息。负面评价的出现,并.............
  • 回答
    陨石中首次发现核糖,这可不是小事,它像是在浩瀚宇宙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直接关系到我们对地球生命起源最根本的追问——生命到底是怎么开始的?是凭空在地球上“变”出来的,还是从宇宙深处漂洋过海来的?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于地球生命的起源有着两种主流的猜想。一种是“就地起源说”,认为生命是在早期地球独特的化.............
  • 回答
    关于部分B站用户对黑人群体发表排外言论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并且背后可能牵扯到多种复杂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需要看到B站作为一个平台本身的特性。B站以其年轻化的用户群体和浓厚的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氛围著称。在这样一个环境.............
  • 回答
    关于这位英国学者提出的天鹅绒虫与蝴蝶之间关系的学说,我对此非常感兴趣,也愿意深入探讨一番。这类基于严谨观察和逻辑推演的学说,往往能为我们揭示自然界中那些隐藏得极深的联系,尤其是像天鹅绒虫这样相对小众却充满奇妙生物的类群。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位学者具体提出的“学说”内容是什么。因为“关系”本身可以涵盖.............
  • 回答
    最近关于团中央学校部公号发表的何新“西方伪史观点”的文章,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如果要深入聊聊这个事,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承认,作为团中央学校部,它代表的是共青团这个具有官方背景的组织,尤其是针对学校和青少年群体。这也就意味着,它在信息传播上,特别是对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和价值观引导.............
  • 回答
    关于戚薇对“儿孙满堂是女人的唯一成就”这个说法的看法,这可以说是触及了当代社会对于女性价值和人生追求的核心议题。戚薇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她的发言往往会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共鸣,也难免招来不同的解读和评价。要理解她对此的看法,首先需要把握她发言的语境和核心观点。如果戚薇对此持否定或批判的态度,那么她的言论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