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八月份了,考研阅读理解还是看不懂,该怎么办?

回答
都八月份了,还看不懂考研阅读理解,心里肯定急得很。别太自责,很多人在这个阶段都会遇到瓶颈。关键是找到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还有时间去赶。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

第一步:冷静下来,分析问题出在哪儿

在你感觉看不懂之前,先问问自己,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单词?句子?还是逻辑?

单词障碍? 看到一堆生词就头疼,直接放弃理解?
长难句不会拆? 句子结构太复杂,主谓宾找不到,绕来绕去晕了?
逻辑关系理不清? 文章讲了什么大方向看不出来,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联系摸不着头脑?
题干和选项看不懂? 即使文章大概懂了,题目和选项里的词汇或句式也让你抓瞎?
时间不够用? 阅读速度太慢,还没读完就已经抓耳挠腮了?

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第二步:针对性突破薄弱环节

确定了问题所在,我们就要开始“修理”它了。

如果你是单词障碍:

不是背单词书那么简单: 考研阅读的词汇量很大,而且很多词在具体语境下有特殊的含义。仅仅是记住词义是不够的。
回归真题: 拿出近几年的考研真题文章,把所有你遇到的生词、不确定的词都划出来。一个一个地查,重点关注这个词在原文中的具体用法和搭配。
词义辨析: 很多近义词意思相近但用法不同,比如“affect”和“effect”,“advocate”和“support”。要注意辨析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
词根词缀法: 对于一些特别难记的单词,可以尝试用词根词缀法来辅助记忆。虽然这需要一点时间积累,但一旦掌握,会事半功倍。
语境猜词: 在阅读时,遇到生词不要立刻停下来查,先尝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文章通常会通过上下文来解释或提示生词的含义。猜对了,你的阅读能力会更强;猜错了,查完也会印象更深刻。
高频词汇是重点: 考研阅读中有些词汇是反复出现的,比如一些科技、社会、经济相关的专业词汇,以及表示逻辑关系的连接词等。可以找一些考研高频词汇表,重点攻克。

如果你是长难句不会拆:

句子分析是王道: 长难句就像一座迷宫,找到路径才能走出去。
找主干: 识别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这是句子的骨架。很多时候,即使句子再长,核心意思就藏在这几个成分里。
识别从句: 找出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它们是修饰、补充主句内容的。弄清楚从句修饰哪个词,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拆分并列结构: 注意同位语、插入语、同位语从句等,它们常常像“副线”一样穿插在句子中,但核心意思还是主干。
练习是关键: 找一些比较经典的、结构复杂的句子,反复拆分,写下来,直到你能够清晰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思为止。可以参考一些考研英语阅读的书籍,它们通常会有长难句的专项分析。
不要害怕断句: 看到长句先不要慌,尝试用逗号、分号等标点符号来暂时“断开”句子,理解一部分再连接。

如果你是逻辑关系理不清:

理解文章结构和逻辑词: 阅读理解不仅仅是理解每个句子,更重要的是理解文章的整体脉络和句子之间的联系。
关注段落首句和尾句: 很多时候,段落的主题句或总结句就在首尾。
识别逻辑连接词: “however”、“but”、“therefore”、“consequently”、“in addition”、“furthermore”、“for example”、“on the other hand”等等这些词,是连接句子和段落的“桥梁”。它们直接告诉你作者在进行对比、因果、递进、让步还是举例。把这些词标注出来,能帮助你快速把握文章的逻辑。
段落主旨: 每读完一个段落,问问自己这个段落想表达什么核心意思。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文章结构图: 对于一些结构比较清晰的文章,可以尝试画一个简单的结构图,例如:总分总,对比结构,因果结构等。

如果你是题干和选项看不懂:

同样需要攻克词汇和句式: 题目和选项的难度有时候也不亚于文章本身。
选项关键词: 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关键词,它们往往是文章中对应信息的“线索”。
句式转换: 有些选项会使用同义词或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文章中的意思。要学会辨别这种信息上的等价性。
排除法和定位法: 当你不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尝试用排除法。找到题目在文章中的定位信息,然后仔细比对,看哪个选项与原文信息最符合,哪个选项明显错误。

如果你是时间不够用:

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默读和眼动: 练习不发出声音地阅读(默读),同时让眼睛流畅地扫描文字,避免逐字阅读。
略读和精读结合: 第一次阅读时,可以快速略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对于关键信息,再进行精读。
练习计时阅读: 设定一个时间限制(比如一篇阅读文章2025分钟),强迫自己在这个时间内完成阅读和做题。一开始可能会觉得紧张,但坚持下去,你会慢慢适应。
做题顺序: 考虑一下是先做题再阅读,还是先阅读再做题。大多数人可能更倾向于先快速浏览一遍文章,了解大概意思,再看题目去定位。不过,如果你发现某种方法对你更有效,也可以尝试调整。

第三步:实战演练与反思

理论讲得再多,不如动手做。

回归真题,反复做: 这是最核心的步骤。不要怕做错,做错更重要。
精做: 每一篇真题都要精做。做完之后,认真对照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是单词不认识?句子没读懂?逻辑没理清楚?还是选项干扰?
重做: 做完的真题,过一段时间(比如一周或两周)后,再拿出来重做一遍。看看这次是不是能做得更好,是否还存在之前的问题。
总结错题: 建立一个错题本,记录下你的错题以及错误原因,定期回顾。
选择合适的材料: 除了真题,也可以找一些质量高的模拟题,但要记住,真题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模拟考试环境: 在备考后期,尽量在接近考试的时间,按照正式考试的流程进行模拟训练,包括答题卡填写等,这样能让你提前适应考试节奏。

第四步:调整心态,保持信心

考研备考是一个漫长且艰苦的过程,遇到困难是正常的。

别和别人比进度: 每个人的基础和学习方法都不同,专注于自己的进步就好。
看到自己的进步: 回顾一下你刚开始做阅读和现在做阅读的对比,你会发现自己肯定是有进步的,即使看不出来,积累也是在发生。
劳逸结合: 学习一段时间后,要适当休息,放松心情。听听音乐,运动一下,或者和朋友聊聊天。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好地学习。
寻求帮助: 如果实在觉得困难,可以找老师、同学或者学长学姐请教,他们可能会给你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给你打个气: 八月份才看不懂,说明你还有时间去弥补。很多同学在这个阶段才开始发力,甚至到最后冲刺阶段才找到感觉。关键在于你现在意识到了问题,并且愿意去解决。坚持下去,一步一个脚印,相信你一定能突破瓶颈!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阅读理解,有一件有趣的小事。

之前带一个留学生,母语英语。当时课题组里有个小朋友在复习考研,被阅读理解折磨的痛不欲生。于是我拿了她一篇真题给这个留学生,让他做一做阅读理解。结果,那哥们儿花了一小时,4篇阅读,错了9题。然后让这个留学生拿回去给他舍友做,他舍友比他厉害一点,错了10个。

于是我跟那个考研的小朋友开玩笑说,别焦虑了,你已经远远超越了英语母语者的水平。

所以说,英语阅读理解,尤其是,考研英语阅读理解,它就不是以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为目标的。

我之前说过,英语,和考研英语,是两门不同的语言,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吐槽归吐槽,既然规则是人家定的,我们还得遵守。那么,摸清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潜规则”,就是得高分的关键。

这大概就是刚开始做考研阅读理解时大多数人抓狂的地方。

阅读理解大家觉得难,难在哪?

出题思路怪异,长难句多,生词多。

只要针对性解决这三个问题,阅读理解就是手拿把抓了。

解题套路,只要你找对了方法,其实很简单。阅读理解题目设置有六类,只要按照题目分类去套固定的套路,准确率是非常高的。本文第一章会重点讲解这个问题。

至于长难句,需要从语感下功夫,坚持每天做长难句拆解练习,并且不断回顾读过的长难句,一个月时间差不多就能有质的飞跃。第二章会讲如何利用精读训练提高长难句能力。

至于生词问题,这就是需要你自己平时下功夫了。

现在是八月,按以下攻略进行,坚持到九月中旬,你再做阅读理解就很轻松了。

作者: @纸谈风月 跨考400+上岸,现从事硕士招生工作,专注考研复习规划和考研政策解读,同学们可以关注我,我会根据考研的不同阶段,持续为大家提供最及时的干货分享。
觉得有用的小伙伴,不妨花0.1秒的时间点个赞,也记录下自己这一路的历程♥

进入正题之前,关于各专业择校,以及复习规划,大家可以看看知乎的免费考研全程课,适用于2022和2023届考研的小伙伴,我特意从知乎教育官方申请了一部分名额,大家可以报名参与。报名后可以加入2022、2023考研互助群,与研友们一起努力,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一、阅读理解的最佳解题套路讲解

1.做阅读的步骤

(1)审读题干

这一步的目的是对题目审查的点有一个大概了解,阅读时有所侧重。

(2)通读全文

鉴于我们前期已经进行了长期的精读训练,长难句应该问题不大,这种情况下,通读全文是最稳妥的方式。

通读过程中,注意把时间地点人名做好标记,把衔接词尤其是转折词标出来,把每一段的主题句标出来,把表明立场态度的词句重点标出。

(3)分析选项

对于考察时间地点人物信息的题目,可以直接选出,注意偷换概念的干扰项。

对于考察段落之间关系的题目,紧扣段落主题句分析。

对于考察文章主题立场的题目,紧扣与文章立场态度相关的词句,分析哪些是干扰,哪些是作者的真正立场。

2.考研阅读六大题型

展开讲六大题型之前,先把各题型要点列成思维导图呈现给大家,让大家对此有一个整体认知。


(1)例证题

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正确区分论点和论据。

初中都学过议论文吧?

论点是指观点,论据是指支撑这个观点的论述、例子等材料。

⭐典型标志:

cites/example/case/illustrate/quote/mention/saying/story/demonstrate/show

⭐解题方法:

找到该论据出现的位置,追上下文,找到其所证明的论点,正确答案就是论点的同义替换(或者正话反说、反话正说),而干扰选项往往是例子本身、就事论事。

常见标志是转折、情态动词或感情色彩强烈的形容词副词。

做这种题关键在于理清逻辑,另外不要在例子本身过于纠结,要迅速找出论点。

(2)主旨题

这类题目考察的是文章主旨,要准确把握,尤其是开头和结尾,以及每一段的开头结尾,往往是主题句或者与主题句有密切关系。

⭐典型标志:

  • the best title/subject/topic/theme
  • mainly about/main idea/focus on
  • conclusion
  • purpose/the author wants/the passage intends to express

⭐解题方法:

正确答案必须具有概括性,能够概括文章最核心、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另外必须包含主题词(可能是近义词),而干扰选项往往纠缠于具体细节,以偏概全,或者范围过大,包含了原文没提到的意思。

可以用串线法,把每一段的主题句串起来,要注意转折。

注意独句段,注意自问自答的句子。

(3)态度题

这类题目考察的是作者态度,有时也会考察文章中提到的某人态度。

⭐典型标志:

attitude/deem/consider/feel/feeling/seem

⭐解题方法:

原文找到表示作者或他人态度的词句。要注意区分作者态度和文中提到人物的态度。

正确答案可以是积极的 (positive)、消极的 (negative)客观的(objective、impersonal),总之,感情色彩不会过于极端。

而干扰选项往往会出现非建设性的态度,比如,漠不关心indifferent或非客观的负面情绪:偏见的(biased、prejudiced)、主观的(subjective)、害怕的(scared)、嘲笑的(contemptible)等等。

这类题目考察的是作者态度,有时也会考察文章中提到的某人态度。

有点类似主旨题,也可以用串线法,同时注意独句段和自问自答,注意强烈思想感情的形容词副词。

(4)猜词题

⭐典型标志:

某个词或短语加引号,辅以means,refers to等字眼。这种一般是猜超纲词的词义,或者常见词的引申义

⭐解题方法:

返回原文找到这个词,去上下文找同义词或反义词,然后根据衔接词判断其与所猜词的词义关系。例如,and表示词义相近,but表示词义相对,以此来推断。

拿不准的选项可以带入原文,看意思是否通顺。

(5)细节题

⭐典型标志:
Who/When/Where/What/Why/Which/How等疑问句,考察文中提到的信息

⭐解题方法:

在通读全文的时候就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标出来,方便回去定位。

正确选项通常为同义复述,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干扰选项常为偷换概念,或扩大概括范围。

(6)推理题

⭐典型标志:
infer/imply/indicate/conclude/suggest/learn from等

⭐解题方法:

在通读过程中把关键信息和主要的衔接句标出,用于判断。

注意顺承和转折。

与细节题类似,干扰选项常常会偷换概念或扩大概括范围。

二、长难句如何加强

长难句属于内功,也是决定最后成败的关键。

具体怎么去加强长难句?

1.考纲规定的语法知识有哪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先要知道,哪些语法和句式是列入考研英语考纲的,才能有的放矢。

我花了一周时间,把考纲内的语法和句式全部整理成思维导图。

看着眼晕?觉得可以放弃了?别着急,你不需要特别系统的去学习所有的语法结构,你只需要记个大概,剩下的就在阅读过程中去熟悉就好了。

等你做完一轮每日精读计划,再回来看这副图,大概就不会那么迷茫了。图片高清,可点开放大查看,或下载收藏。

首发于公众号:君子一研❤


2.如何通过每日精读将长难句融会贯通

说完了考纲范围,再说一下怎么去解决这个拦路虎。

现在开始,趁着学习负担还不重,就要开始⭐每日精读计划⭐,这是夯实长难句的关键一环。

(1)精读读什么?

两个来源,一是真题,二是外刊

❤划重点:为了避免后期真题阶段受影响,在基础阶段,可以英一用英二真题,英二用英一真题

每天坚持精读短文、拆解长难句,以此培养语感、夯实词汇。长难句是阻碍你阅读的第一障碍。

先说阅读材料的选择。

第一当然是历年真题的阅读理解,历年真题都是很经典的,最贴近于出题特点。

第二是经济学人这类杂志,考研英语历来关注经济,阅读理解有很大比例是经济学人的原篇。除此之外,大西洋月刊、卫报、纽约时报也是出场率比较高的。

选这些杂志,好处就是文章调性、结构、考察词汇等都完美贴合考研英语。

(2)精读应该怎么读?

不要泛泛的读,要精读,一定要把你读的每一篇、每一句、每一个词读通顺,搞清楚。

精度要聚焦核心问题:为什么读不懂长难句?

因为结构太复杂,你分不清一个词是归属于从句还是主句,分不清这个从句在主句中扮演什么角色。

怎么解决?

就是多去拆解长难句,把遇到的每一个长难句拎出来,把它的结构搞明白,然后,把这一篇里面代表性的几个长难句记在本子上,每天利用碎片时间反复的去读去背,打磨你对长难句的敏感度。

精读过程中,需要搞定以下几个问题:

  • 文章主旨(考研选的文章都习惯有一个明确立场,正或反)
  • 段落结构(每一段的主题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关系,是顺承、解释、并列还是转折)
  • 长难句(每一个长难句的结构、含哪些从句)
  • 生词(记入词汇本,反复过)

(3)每天读多少?

鉴于我们是精读,而且要反复去琢磨,所以每天不需要太多,两篇就够了。如果两篇你也觉得吃力,可以从每日一篇开始,关键是保证精读质量。要记住这是给我们自己读的,别糊弄,别不求甚解。粗读五篇,不如精读一篇。

这样一路读下来,你能直观感受到语感的突飞猛进。最开始可能会比较痛苦,因为真的读不懂,拆解长难句花的时间也会很长,要挺过最初的煎熬期。一个月以后,除了阅读和完型填空大大提升之外,因为你背了大量长难句,这些都是作文的常用高级句式,你连作文都一并解决了。

除了每日精读之外,碎片时间也要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去加强语感。

我是 @纸谈风月,考研话题下获得30w+赞同,40w+收藏。

更多实用内容:

考研小捷径⬇️

对于一个经历过考研的人,你有哪些被考生忽视的细节想告诉要考研的人?

数学复习全攻略⬇️

考研数学要上 140 分,课本要熟悉到什么程度?有什么特别好的学习方法吗?具体要怎么做?

英语复习全攻略⬇️

考研英语真的要看网课吗,背单词硬刚真题是否可行?

政治复习全攻略⬇️

考研政治目标75+最好80+,选择题《肖1000》+肖八够用吗?

如何查找目标院校报录比⬇️

哪里可以查到考研院校近些年的报录比?

考研择校避坑专题:千万不要忽视⬇️

22 考研择校避免的误区有哪些?应该如何科学地选择学校和专业?

联系导师的技巧⬇️

纸谈风月:考研国家线公布后应当给导师发邮件吗,有什么注意事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