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武侠小说中武林秘籍为什么不大量刊印人手一册?大量刊印秘籍会发生什么?

回答
武侠小说里那些稀世珍宝般的武功秘籍,为何总藏在深山老林、古墓秘洞,或是传男不传女、师徒单传?难道没人想过把它大量印刷,人手一本,让天下武林都能修为大进?这事儿要是真办了,估计得闹出天大的乱子来。

秘籍不外传的根本原因:力量的绝对掌控与平衡

首先,咱们得明白,武功秘籍代表的是什么?是力量,是生存的资本,更是决定个人乃至门派兴衰的关键。如果人人都有一本顶尖秘籍,那还叫秘籍吗?那跟大街上的扫地神功有啥区别?

门派根基与独特性丧失: 每个大门派之所以能屹立不倒,除了历史传承、资源优势,最重要的就是其镇派之宝,也就是那些独门绝技。如果“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满天飞,那丐帮和全真教还怎么在江湖上混?他们的招牌没了,弟子的修炼动力也会大打折扣,门派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吸引力。
江湖秩序的彻底颠覆: 现在的江湖,虽然打打杀杀常见,但总归还是有一套不成文的规矩和力量平衡。绝顶高手有,但数量有限,他们对江湖格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果人人都是绝顶高手,那是什么场面?估计是连客栈老板都能一掌劈开房门,街头卖菜的大妈也能飞檐走壁。这还哪是江湖,简直就是群魔乱舞,谁都不服谁,弱肉强食的法则将放大到极致,社会将陷入彻底的混乱。
秘籍本身的“价值”稀释: 秘籍之所以珍贵,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的稀缺性。一旦泛滥,它的独特性和“价值”立刻就会贬值。就像限量版球鞋,满大街都是,谁还稀罕?而且,很多高级武功需要长年累月的苦练,配合特殊的内功心法,甚至还需要天材地宝辅助。就算你有秘籍,没那个悟性、没那个时间、没那个资源,你练出来也可能是“走火入魔”的残次品。

如果秘籍真的大量刊印,会发生什么?

咱们就大胆设想一下,如果有人(比如某个想一统江湖的野心家,或者某个不小心把秘籍弄丢了又没想太多的人)真的把某本绝世秘籍大量刊印了,那后果绝对是灾难性的:

1. 门派林立,鱼龙混杂: 原有的江湖门派将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新崛起的势力会大量涌现,他们可能只是几个拿到秘籍的家伙凑在一起,凭着秘籍的威力就能称霸一方。而老牌门派,如果其镇派绝学也被广泛流传,他们的地位将岌岌可危。江湖会变成一个更加碎片化、更加混乱的局面,各种小势力、野路子层出不穷,所谓的“名门正派”反而可能沦为笑柄。

2. “高手”遍地,但质量参差不齐: 一开始,大家都会趋之若鹜地去学。很快,街上就会出现大量会几招“厉害”武功的人。但问题在于,武功修炼并非易事。
悟性门槛: 很多高级武功讲究意境、心法,需要极高的悟性。拿到秘籍不代表你能练出真功夫,更多人可能会练得似是而非,甚至走火入魔。
内功基础: 一流武功往往建立在深厚的内功基础上。没有相应的内功心法配套,光练招式,威力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因为对身体的负担过重而受伤。
辅助条件: 有些武功可能还需要特殊的药材、修炼环境(比如极寒之地、极热之地)才能练到极致。这些条件普通人根本无法满足。
所以,表面上看“高手”多了,但真正能练到绝顶境界的,依然是凤毛麟角,只是人数比例相对提高了一些。

3. 暴力冲突频率飙升,普通人遭殃: 一旦会武功的人多了,江湖的“暴力指数”将直线飙升。以往需要绝顶高手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可能随便一个初窥门径的武者就能做到。
劫掠成风: 贪婪和欲望不受约束,那些会点功夫的人会更容易通过武力抢夺财物、地位。
街头斗殴升级: 原本小打小闹的争执,可能瞬间就会演变成生死相搏。
普通人无所依仗: 没有武功的普通百姓,将彻底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肉,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将毫无保障。社会治安彻底崩溃。

4. “秘籍”的定义与价值重塑: 如果真要大量印刷,那秘籍本身就不会再是“秘籍”了,而会变成一种“教材”。真正有价值的,将不再是那本纸质的书,而是:
更高级的武学理论与心法: 人们在学习了基础秘籍后,会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高的武学境界。真正能突破现有武学瓶颈的人,才是新的“高手”。
传承与指导: 即使有秘籍,如果没有名师指点,很多人还是会走弯路。好的师父、好的传承,其价值会比秘籍本身更重要。
特殊体质与机缘: 那些天生经脉异于常人、或者偶得奇遇的人,即使没有秘籍,也可能凭借自身天赋和机缘超越拥有秘籍但资质平平的人。

5. 新的“隐藏”门槛出现: 为了维护自身优势,那些拥有强大势力和资源的个人或门派,会想方设法地制造新的门槛。
“真伪”辨别: 他们会宣称市面上流传的秘籍都是假的,只有他们手中掌握的才是真本,并以此为饵收取高昂的“学费”。
“破解”之法: 即使秘籍公开了,他们可能还会研究出克制这些武功的方法,或者开发出新的、更强的武功来应对。
信息垄断: 他们会通过控制信息渠道,阻止秘籍的传播,或者只向特定人群输送。

总结一下, 武侠小说中的秘籍不大量刊印,绝非仅仅因为作者写起来方便。这是为了支撑起整个江湖的设定、门派的存续、以及力量的相对平衡。一旦秘籍泛滥,那江湖就不再是那个充满传奇与恩怨的江湖,而更像是一个失去秩序、弱肉强食的原始丛林,最终可能演变成一场无休止的混乱和破坏,将所有人拖入泥沼。所以,那些藏在深山老林里的秘籍,或许才是维持江湖“游戏规则”的根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会发生严重的内卷啊。

每个学生都刷黄冈和海淀的卷子,结果就是每个人都多考50分,导致高考录取线提高50分,结果一样,还白费力气。

user avatar

什么也不会改变。

任何高端知识(武侠世界的武功,就是一种知识)的学习,其实都严重依赖于学习者的天赋。

而人群中,具有高天赋的人,注定是少数。

不是说随便一个人,你把高级武功的秘笈给他,他就能成绝世高手的。

举个例子,郭芙和大小武,他们接触的武功等级低吗?尤其是大小武,五绝中除西毒白驼山一派之外,其余东邪北丐南帝中神通四派武功再加一个九阴真经由着他们随便学,他们成高手了吗?

没办法,天赋就在那里,神仙也没招。

其实,这个道理不难理解才对。

现实世界,什么东西相当于武侠世界的武功呢?科学技术嘛,那是第一生产力。

然而,一套《费曼物理学讲义》当当上才二百来块钱,随便买,完完全全跟题主说的“人手一册”没区别。

但是,这社会上,能把牛顿运动定律搞明白的人,恐怕也是少数。

至于量子力学相对论,您开玩笑呢吧?

虽然书店里把量子力学相对论掰开揉碎给你讲的教科书多了去,一本才几十块,跟白送也没啥差别,但90%以上的人就是学不会。

user avatar

有本武侠小说写过,主角把一本六合真诠,大概这个名字吧,传播武林。

为了怕大老粗们学不会,主角还贴心的办过讲座……

故事的结局还挺团圆的……

我记得主角是娶了两对双胞胎……

现在应该没人知道这本书了。

张梦还的华山八美也有个大派掌门一气之下把秘籍分给各派……

故事就是这个门派的传人,去一一收回本派的秘籍,写的挺好看的,文笔功夫了得。

然后就是跟金庸的龙雕之争输掉了

能跟金庸争书卖的好不好的作者,现在没几个人知道了……

会发生什么?

这么写的作者会扑大街……


现实里的话,建国后所有拳术名家都把拳谱贡献给国家了,各种真家伙,铁拳之下无人藏私,新华书店就有的卖,当年满清贵族未必能学到的拳法秘籍,几十块一本,但并没有去买,销量不咋地……

作者们敏锐的觉察到了,有些现实里的逻辑写在小说里,贼特么傻b…………


再说个现实里的事儿,修仙这个玩意,我一直都以为道经秘籍都是藏深山老林,或者什么高人手里……

实际上,道藏跟现在的科学著作一样,古人很容易就能买几本回去修仙……

古人,修仙蛮多的,但大多数人其实根本不会买道经……

小说里去藏经阁抄书,简直是盗窃国家机密,现实里……道经佛经随便抄,和尚道士们修行的法门都是公开的,没用秘传…

什么必须师父指点啊……

其实古代找个师父也挺容易的……

就是,其实师父也不会成仙

user avatar

恭喜你,你发现了武侠小说最根本的结构性bug。

武侠世界最大的逻辑问题,就是用现实社会的社会关系无缝代入高武世界(相对于现实而言),这毫无疑问会出大问题。

在现实社会,无论古今,武功的作用都很小,别说无法和国家机器对抗了,哪怕是绝顶高手,在宗族械斗这种规模的战斗中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而且学武的成本又很高,所以绝大部分人并没有学武功的需求和动力。

但是在武侠小说的高武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丘处机这样的高手可以闯到军营里追杀军官;完颜洪烈手下的武术家,即便不计算欧阳锋,都可以到皇宫大内搞事;黄河四鬼区区四人就敢上山袭击铁木真;无尘和文泰来可以力敌十六个大内高手生擒福康安;就算是没有到达巅峰的江南七怪也可以七个人打败淮阳帮一百多人。

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开篇林平之和余人彦这样下九流武者,拿上剑对上一群普通人都是碾压。一个人哪怕只学了粗浅武功,相对于不会武功的人都立刻形成代差优势,一流高手的能量相当于小型核武器。这样的社会中,首先政治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上层建筑的构建会首先以武力为凭籍,武术的高低会作为划分阶级的依据,整个社会的组织结构、货币体系、法律规则、生产方式都会彻底颠覆,根本不会是一个类似于现实的社会了,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异世界,而应该向修真玄幻小说靠拢。

网文作者可能限于笔力,没有能力构建世界观,但他们至少知道人的实力改变了,社会结构也会改变,而不可能一个高手横行的世界依然使用现实社会的组织规则。

这样的高武世界,逻辑就完全不一样了,武功的作用极度放大,豪门权贵练的是九阴真经,平民百姓练的就是大洪拳双盘掌,不会武功的人根本无法在世界上生存。也必然存在某些惟恐天下不乱的人故意泄露顶级秘籍,导致整个世界的武力发生重大变化。阎基这么一个普通人拿到几页秘籍都能练成不错的水平,而这种东西只要泄露,就再也难有保密的可能。

所以武侠社会的运行逻辑千万不能较真,认真你就输了,明知道作者只是借着武侠的壳写社会,你钻什么牛角尖呢?

user avatar

武林秘籍是一个重要道具,作用是让主角功力大增,然后读者就爽了。

主角功力大增了,还需要对手,这就需要反派功力大增,二者实力接近打起来更热闹。

一个打酱油角色,作者需要他临时充当威胁,就会随便安排一件事,让他得到“几页秘籍”。这样,他就获得了相当的实力参与到故事中,却永远不能与读完整本秘籍的主角相提并论。

能够随意做出这样灵活的安排,靠的就是秘籍这个道具。

既然如此,秘籍就不能没有,也不能多。那就只能让作者进行安排,给出各种合理性,保证主角和反派通过各种奇遇借助秘籍提升,增加故事的曲折和精彩。而那些次要人物,就根本读不到秘籍了。

比秘籍更厉害的是天赋。

比如有些武功要修行多少年,一般人练成了都快退休了。但是“天赋异禀”的主角或反派俩时辰就可“大成”。

次要人物不仅读不到秘籍,即使名师传授,也因为悟性天赋啥也学不会。郭靖有俩徒弟资源应该比较丰富,但是作者就把他们写成傻子,不仅呆傻,人品也不行,还是舔狗。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听起来也很合理。

作者想写死谁,只要来个“练功急躁,走火入魔”就行了。都不需要主角动手,这个人便废了。

有了天赋、悟性这种门槛,再加上秘籍获取困难,小说的人物成长和发迹就被作者拿捏死了。作者不想,也不需要大肆刊发秘籍。

如果天下人都学了秘籍,也无非是下面情景。


朱九假:有忌哥哥有九羊神功护体,又得张伯父和张假人多年功力,虽然用的都是《五三真经》所载武功,却内力绵绵不绝难以动摇,着实不是这山野小子可以相比的。

宋书氢:何止如此,有忌表弟手中长剑,乃是真武殿上所藏,当年铸造之日加入了几钱玄铁。今日只一击就把野小子在山下铁匠铺赊购的铁剑削断了。此人能手持断剑缠斗多时,已经难得。可惜他有所不知,有忌贴身硬猬甲也不是寻常刀剑能伤,胜负早成定局,倒是可惜了。

知乎儿:我出身农家,自小丧父,为富户放牛奉养老母,常年衣食无着,饱受饥寒。八岁那年除夕,富户逼债,母亲病饿而死。幸得欧阳大邪前辈刊印秘籍《五三真经》散布天下,得之修炼多年以成。想着有朝一日也能为国为民仗剑天涯,成一代大侠。难道这华山论剑,就是你们武林豪门子弟专属?!我偏不服!今日落败,死即死耳,无需多言!

武林各大家族见他经历如此坎坷,也不胜唏嘘,便大发慈悲,只挑断他手筋脚筋废去武功,留在山上自生自灭。

user avatar

会武功是件很痛苦的事,学了武功,你不屑于种田,那不是大侠所为,又不愿意卖艺,太丢人了,更不能去当强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所以自古有穷文富武的说法。

黄飞鸿中十三姨印了大量报纸给练武之人,结果大概拿去上厕所或者包猪肉了,因为他们多半不识字,只想着以后卖艺或者去镖局混个营生。

假定你把所有武功秘籍免费赠送,感兴趣的人一看,妈呀,要练这么长时间,随便一个武功都是十几年,有的要练几十年,要禁欲,要禁色,要闭关,要上等丹药辅助,还要花钱打造兵器,更要命的是还要自宫,断了香火。这是对不起祖宗啊,算了还是老老实实过日子吧。

绝世武功绝不是几招几式,几个图片,其实是个系统工程,好比今天的原子弹,其原理工艺都是透明的,我一步一步指导你,保证你能成功,但是你造不起。

user avatar

这种武侠小说还真有。

参考高庸的《天龙卷》,于1966年在新加坡《南洋商报》连载,接替刚连载完的《天龙八部》。注意,高庸不是金庸,是《天龙卷》,不是《天龙八部》。

原文:

正说到这里,忽见铁臂仙猿姚健星领着另一位矮胖老人疾步而入;两人手中,都捧着高高一叠书册。姚健星含笑道:“厂房已经尽快赶,仍然只装成了五百五十册,请江公子过目。”

江涛回顾窗外,才发觉一席畅谈,天色竟已微明了。连忙取书检视一遍,并无错误遗漏之处,便起身致谢告辞。

白吟风无限关注地问道:“书虽印妥,你准备如何处置呢?”

江涛道:“晚辈想趁天亮前将二百五十册送往城中通衡之处,任由行人自取;其余三百册,则委请酒肆客店代赠往来旅客。务使于最短时间内,遍传全城,广及天下。”
。。。
。。。
。。。
当年“神剑双英”威震天下的旷世绝技“擎天七式”剑谱,一日之间,在金陵城出现了数百册之多。不出三天,已经全城轰动,远近争传,几乎人手一册。 奇学绝技竟会被刊印成书,广传天下?这种事纵非“绝后”,至少也是“空前”!

于是,武林各门派高手、三山五岳奇人,莫不昼夜兼程赶赴金陵。偌大一座金陵城,顿时为之沸腾。“江涛”之名,也随着“擎天七式”剑谱不径而走,成了人们争论猜测的对象。

以上就是原文。公开以后,什么都没有发生,还是有人抢秘籍,防止人到金陵。

江涛金陵吟风斋刻版印书壮举,感动隐迹风尘已久的老侠白吟风;乃慨赠「天龙门」掌门玉符,托付重任。嗣后白吟风误中妖女雪姑毒计而死,江涛即护送其遗骸往梵净山天龙石府,接掌门户。旋又为取水火双剑,迭经险难,死里逃生;江涛始明白自己原是「神剑双英」后人,幼遭家变,从小系由义父母抚养长大;而其生父穆宇凡则已被天心教囚禁地牢多年,于是乃率群雄大破天心教,救出老父,重返故园。

开创一大群人抢夺武林秘籍的是卧龙生的《飞燕惊龙》,里面的秘籍是《归元秘籍》。卧龙生了开创这个百试不爽的模板,不仅其他人模仿创作,他自己也一样,把里面的人物改改名字,把书名改为《仙鹤神针》再出版一次卖钱。

其他武侠小说作家也在套模板,包括金庸在内。《飞燕惊龙》里有“天龙帮”,类似于金庸小说中的魔教,势力很大,对抗“九大门派”,也是正邪大战开创者。

同时,“X大门派”的概念也是《飞燕惊龙》创造的,金庸从《倚天屠龙记》开始,明显模仿这套模板,其中,少林排名第一,武当排名第二。

还有很多武侠小说中常见的设定,都源于卧龙生,包括打通任督二脉,接触传功,武林盟主等等。

高庸的《天龙卷》,讽刺的就是《飞燕惊龙》这套模板。

user avatar

国家实行义务教育这么多年,也没见人人都可以上清华。你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和美国人说话还不是磕磕绊绊。

郭靖能练成降龙十八掌,是因为他是武学奇才。人家没学九阴真经之前,就能射雕。草原上会射箭的人多了,也没见人人都可以。

user avatar

我反对没什么用的结论,肯定有用,而且用处很大。

武侠小说描述的世界,是一种童话世界,这个世界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其构成的基础与世界运转模式不符合,用大家学习过的话来说,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严重不匹配。这种不匹配正常情况下一定会出现大量不和谐的地方,然后会有人起来推翻这种统治模式,建立一种新型的统治模式。

为了回避这种问题,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们通常政治智商不能太高,而且其主角们往往扮演的是一种“卫道士”的角色,这种卫道士在武侠小说体系中似乎是正面的,但是仔细分析的话,其实他们属于保守势力,甚至反动势力。这里的保守是指对一切改变都反对,或者接受很慢。反动指的是强烈反对各种改变,并且经常采用行动去扼杀变革。

武功秘籍这种东西,要想练成高手,或许确实是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且需要看自身天赋的,但是这并不重要,世界不需要那么多高手。我们只需要看到一条,一个普通人经过几年的训练,既可以达到数倍甚至十倍战力,这是多么恐怖的力量。

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一些野心满满希望当武林盟主,甚至当皇帝的角色,他们多数是反派。其实只要仔细想想,或许他们成功了,对世界并不是什么坏事。

比如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塑造的野心人物左冷禅。左冷禅干了什么事情呢?他在短短十几二十年内就将一个并不强大的嵩山派经营成了五岳第一大派,这个门派的势力是远远超过了其他四岳的,除了左冷禅这个掌门人之外还有十三大高手,每个高手都有其他门派副掌门的实力。左冷禅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要归功于他花费了大量精力去整理完善门派的武功秘籍。可以认为过去的秘籍有很多缺陷,很多地方没有注释,也有一些错漏,或者过于高深的语言。而他的整理自然是让这些秘籍正确性更高,更通俗易懂。换句话说就是教科书质量提高后学生的成材率大幅提升。

左冷禅有了这个实力之后,希望能统一五岳剑派。当然他这个人虽然能力很强,但政治智商很低,他统一的办法就是武力胁迫。而有同样抱负的另外一个人就是华山派掌门岳不群。岳不群武功、能力不如左冷禅,但是他脑子更灵光一些,他也想统一五岳剑派,但他准备了一套说辞,大意就是江湖纷争不断,各门派死伤无数,究其根源就是门户之见,大家敝帚自珍的结果就是人为划分了无数壁垒,最后起了无数纷争。如果要消灭门户之见呢,大家又觉得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共享出来太极端了,所以最好是逐步实施,先择一部分地域、文化相近,关系友好的门派合并起来。当然,由于左冷禅和岳不群都是作者钦定的反派,所以他们必定是失败了。

我们仔细想想,武侠小说中的门户之见确实是人为的制造了稀缺资源,连金庸也在其他书中透露出这种想法,比如杨逍就曾经对纪晓芙说过消除门户之见后将会看见新天地的想法,而灭绝师太听后的反应是觉得应该跟他去看看,这种在不同书中出现正负颠倒的情况也体现了金庸自己的矛盾心态。我之前也分析过,笑傲江湖是所谓的政治小说的说法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金庸先生自己的政治水平并不高,所以在书中出现这种前后矛盾也不奇怪了。

詹于:从《笑傲江湖》看金庸先生的政治水平

回到主题,其实岳不群的这种观点反而是进步的。纵观历史的发展,通过门户之见来人为制造稀缺,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整体是不利的。具体就是人类对于知识的态度。过去知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数千年人类历史的变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在于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从少数奴隶主到门阀豪强,再到整个士族,再到普罗大众,每次知识的普及都会带来生产力的提高,也会带来社会进步。而武功秘籍作为一种特殊的,能给人类带来极大提升的知识,如果能普及,那么其价值绝对不亚于一场工业革命。

我们假设左冷禅或者岳不群成功了,他们因此一统江湖了。这时候他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收缴秘籍,只有自己能练。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固步自封了,他统治的势力会越来越弱,最后弱化为一个普通的民间组织,这显然不利于实现他们的野心。所以他们只会选择另外一条路,也就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去扩张势力,也就是培养更多武功高手,于是练武的人越来越多,武功秘籍也越来越普及。要知道武功秘籍这种东西是不会耗损的,只要有一本秘籍就可以很多人一起练,只要有一个人练了,也可以再写出秘籍来,可以教很多人,所以要彻底封杀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旦形成了趋势,那么武功也只能和弓弩一般成为新的普遍性工具。

而持有这种新工具的人,他们可以一人成军,或者可以十几个人就去攻占一个小国。就像热兵器带来的社会变革一般,人们再也不会被束缚在皇权之下,而皇权要么妥协,赋予人们更多自主权力,要么就只能被毁灭,这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了。

user avatar

我一直推荐给你们看一个电影《精武英雄》,那是一部心态最健康的功夫片。

片中活着的人里边武学修为最高的,是一个日本老头。但片子也强调了,这个老头不是最强的,武功修为高,不等于最能打。任何武功,论杀人效率,都比不上一把手枪。

如果武林秘籍能够提高所有人的杀人能力,其实就相当于大家都有了枪。

这不就是美国吗!

user avatar

其实也不会发生什么,现在就有大量刊印的秘籍,淘宝就能买到,你看发生什么了吗?

大量刊印的必然不是好东西,只有人人争抢的孤本才是好东西,人的观念如此。

古代最主要的问题印刷技术有限,印出来万一有个错别字,或者插图画的不好,照着练就练废了,还是得找师傅教靠谱

然后古代文盲多,就算没有90%吧,刷掉个60-70%还是没什么问题了,绝大多数的人拿到了秘籍也不知道看不懂(想想所有去侠客岛的人里只有石破天不认识字,可见识字是学武的必要条件)

再然后秘籍也是讲知识水平和循序渐进的,少林派那个有些教条的先练这个再练那个的顺序先不提了,给你一本九阴真经。你也不懂什么叫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不是…自己照书瞎练导致走火入魔的例子数不胜数(段誉和张无忌都是自学成才差点走火入魔,还是靠了主角光环)

user avatar

肖四人手一本都有政治不过线的,没用的。

user avatar

现在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研究生的大部分基础课的课本教材都买的到。结果呢?没有高中学历的大有人在。再比如理论上从小培养,只要身体健康正常的,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男的3小时内,女的315内很容易。但全国跑下来全马的也不过二三十万人。顺便再说一句,民国的时候文盲率是过半的,古代更高。

user avatar

神武王朝元年;

武帝征慕天下掌门人进京,设讲武堂,融百家之长,订《圣武真经》刊行天下。

每郡县设讲武堂,免费教授《圣武真经》,每三年,武科大比,胜者同文科举出身。

神武王朝三年;

讲武堂与各大门派订立《核心武学不扩散条约》,简称《核武禁令》。

同年,首届武科大比定出“九品中正武者”,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含器械一、白打一、异武一。

神武四年;

魔教邪武《葵花宝典》大量扩散,愚众为求功名,纷纷净身。

武帝编练“净军”三万人,征北胡大胜,许有功净军延嗣传宗,魔教被灭,教主入宫为净军总教习。

神武十年;

传言皇室订立《圣武真经》同时,亦为皇室暗地打造《天武神功》,专能吸取他人功力为己所用。传言者不日被灭门。

神武十五年;

王朝四境讨平,所望之处唯有茫茫大海。武功之盛古之未有。众臣上尊号“天帝”,改元天武。

天武二年;

太子叛乱,天帝以雷霆之势平叛,幽闭太子。所显示武功霸邪之极。

天武五年;

全民习武近二十年,有奇人开发“真气机”,能以真气驱动器物,劳力胜牛马十倍有余。以有利社稷入讲武堂。

天武十年;

“真气机”小型化普及化,亦可飞天遁地。天帝命武者打造超大型真气战舰,出海探索。

………

接下去是高武战奇幻还是异武斗魔法还没想好,反正就是个乐子╮( ̄▽ ̄)╭

user avatar

你以为的:

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只有少林寺高端人才可以看。

实际上的:

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少林寺正式剃度了的大小和尚都可以看。

你以为的:

降龙十八掌只有丐帮帮主可以传。

实际上的:

黎生会,弱的一批;大小武也会,弱的一批;郭靖会,强的一批(九阴加成);萧峰会,强的一批。

你以为的:

五虎断门刀,师傅教徒弟不藏私,历代掌门人必会

实际上的:

全套64招,到了某一代,“白虎跳涧”、“一啸风生”、“剪扑自如”、“雄霸群山”,“伏象胜狮”五招丢了;到了天龙时代,负子渡河和重节守义也丢了

你以为的:

六脉神剑是不传之秘,只要学了,都是机关枪

实际上的:

枯荣大师:对不起,你的一阳指级别不够,学不了六脉神剑

你以为的:

鸠摩智精通72项绝技

实际上的:

鸠摩智:哈哈,我骗你,其实是小无相功

你以为的:

灵鹫宫高端武功,梅兰竹菊职务太低,不能学。

实际上的:

梅兰竹菊:哎呀妈呀,这玩意看了头疼,要死了!

你以为的:

七伤拳一练七伤

实际上的:

木灵子&张无忌:我随便练,啥叫七伤?

你以为的:

张三丰:无忌孩儿,来,这有个密室,我来传你太极拳,太极剑。

实际上的:

张三丰:无忌孩儿,来,我老张今儿当着各位英雄的面,传授你太极拳,太极剑(殷天正,杨逍:我好像懂了一点。周颠:这是啥,这是啥啊,这玩意这么慢,张三丰你是不是傻?)

其实武侠小说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普通人之所以在武侠小说中很弱,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学武功,也没有人愿意教他们,也买不起武林秘籍。

实际上,你看来看去,武侠小说中,整个武林,高手就那么几个。射雕五绝,在没有九阴真经之前就是五绝。下层杂鱼被五绝秒杀,但是杂鱼可以在全国各地吊打所有当地混混。

江南七怪是最底层?

不是,去掉五绝,江南七怪在江南,基本横着走。

给你九阴真经,九阳真经,少林七十二绝技,六脉神剑,乾坤大挪移,你就可以横扫整个武林?实际上,你当天晚上就因为练功不得其法或者根骨不够,走火入魔,当场暴毙了。

这些秘籍重要吗?当然重要。

但是,还有几样东西也重要:根骨,悟性,体质,说白了就是天赋。

套用到现代社会:

你以为的:

高等数学只有大学生有资格学

实际上的:

淘宝有卖,不光卖书,还卖公开课。

你以为的:

原子弹的技术是秘密

实际上的:

原子弹制造技术是公开的

然而数学家就那么几个,原子弹也只有那么几个国家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武侠小说里那些稀世珍宝般的武功秘籍,为何总藏在深山老林、古墓秘洞,或是传男不传女、师徒单传?难道没人想过把它大量印刷,人手一本,让天下武林都能修为大进?这事儿要是真办了,估计得闹出天大的乱子来。秘籍不外传的根本原因:力量的绝对掌控与平衡首先,咱们得明白,武功秘籍代表的是什么?是力量,是生存的资本,更.............
  • 回答
    武侠世界里,能称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武功秘籍,往往不是一门招式,而是包含着一套完整的武学体系,从内功心法到招式运用,从实战技巧到养生调理,几乎无所不包。这类秘籍如同武道的璀璨明珠,光芒万丈,令人神往。抛开金庸先生笔下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九阴真经》和卧龙生先生那部《归元秘籍》,武侠长河中,还有不少堪称“.............
  • 回答
    要说武侠小说里那些让人笑掉大牙的“绝世秘籍”,那可真是琳琅满目,足以让人从一本正经的江湖恩怨中跳脱出来,捧腹大笑。这些秘籍往往剑走偏锋,不走寻常路,内容之奇特,修炼之艰辛,以及最终使出的效果,无一不让人跌破眼镜。咱们先说说那门大名鼎鼎的《蛤蟆功》。这名字听起来就挺接地气,再配上那个“呱呱”的叫声,以.............
  • 回答
    在武侠小说中,武林人物大都偏爱徒手格斗,鲜少使用兵器,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现实层面的考量,也有艺术创作和文化象征的深度。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突出武术本身的精妙与个人魅力: 彰显绝技与内功的强大: 兵器固然能增强攻击力和防御力,但一旦使用兵器,往往会掩盖掉武者自身武技的精.............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武侠小说一个常见的描写习惯,或者说是一个“创作留白”。武侠小说毕竟是文学作品,尤其是在早期,更侧重于描绘传奇、浪漫和侠义精神,而并非写实主义的生活记录。我们来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1. 武侠小说的核心功能与创作侧重点: 追求极致的想象和传奇性: 武侠小说的本质.............
  • 回答
    在武侠小说中,“天下第一”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号,绝大多数时候都出自民间武林,而非朝廷的庙堂武林。这种设定并非偶然,而是作者们经过深思熟虑,旨在凸显武侠精神的核心,并构建更具吸引力和深度的故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解读其中的原因:一、 武侠精神的核心与民间武林的契合度更高: 侠义与江湖道义: 武.............
  • 回答
    武侠小说中形容武功级别,那些闪耀着独特光芒的词汇,可不是简单的标签。它们是作者精心编织的语言艺术,不仅勾勒出招式的精妙与威力,更深层地揭示了武者的心境、境界,乃至他们所走过的武道之路。你想想,一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顶多也就是个“初学乍练”、“崭露头角”,这几个字自带一股青涩劲儿,像刚冒出头的嫩芽,虽.............
  • 回答
    写武侠小说,最让人着迷的莫过于那些千奇百怪、威力无穷的武功了。什么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独孤九剑,随便拿出来一个,都能勾起无数人的想象。可要是细琢磨一下,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绝世武功,似乎从来都不共享,都是某个门派、某个高人的独门秘籍,代代相传,要么传给最器重的弟子,要么失传江湖,偶有有.............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就有点意思了。你想啊,在咱们这江湖上,哪家哪户没点看家本事?但你说的那些“一般人”,他们之所以还在那儿拿着把新手剑,打打小蟊贼,或者在镇上摆个摊子卖点儿油盐酱醋,而不是想着一门心思去学那什么“降龙十八掌”、“独孤九剑”,甚至更邪乎的“乾坤大挪移”,那原因,可就太多了,而且细究起来,各有.............
  • 回答
    在浩瀚的武侠世界里,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武功,却凭借着超然的智慧、深邃的洞察,以及对武道乃至人生有着独到而高深的见解,活出了令无数绝顶高手都为之侧目的风采。这些人,或许是隐居山林的智者,或许是身处市井的凡人,但他们的“境界”二字,早已超越了招式与力量的范畴。1. 扫地僧(《天龙八部》).............
  • 回答
    要描摹一位赤足的女子,并赋予她浓郁的武侠韵味,关键在于摆脱纯粹的视觉描写,而是要将这双赤裸的脚与其所处的环境、她的动作、她的心境,乃至她所代表的某种意境巧妙地融合。这并非简单的“她光着脚”,而是要让这双脚成为她故事的一部分,成为她武侠灵魂的延伸。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为什么”她是赤足的。 环境的.............
  • 回答
    在那些刀光剑影、恩怨情仇的武侠世界里,提起用毒,十有八九会想到“唐门”。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唐门之毒,名声在外,几乎成了江湖人心中“见血封喉”的代名词。这背后,有着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门派传承,绝非简单几个毒药方子就能概括的。历史渊源:避世隐匿与实用主义的完美结合唐门之所以能独占“用毒”鳌头,很大.............
  • 回答
    金庸武侠里,配角往往是点缀,是烘托主角的绿叶。但如果这些配角突然被注入了“主角光环”,他们的命运轨迹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真是一个有趣到让人浮想联翩的脑洞。咱们就拿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配角来聊聊。1. 陆冠英:从憨厚少侠到武林至尊的逆袭陆冠英,是《射雕英雄传》里那个憨厚老实,对黄蓉一片痴心的陆家庄少庄.............
  • 回答
    金庸武侠小说以其宏大的叙事、鲜活的人物和深邃的思想而备受推崇,但在流传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被大众普遍误读的细节和人物。这些误读,有些源于对情节的片面理解,有些源于对人物动机的简单化解读,还有些则是受到改编作品或流行文化的影响。下面就来详细列举一些金庸武侠中常见的误读现象: 1. 郭靖并非“笨”的代.............
  • 回答
    金庸武侠的武功流派,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着错综复杂的逻辑关系,宛如一张庞大而精密的网络。它们之间,有的是传承,有的是对抗,有的是融合,更有的是基于对天地、人性、武道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枝蔓。要梳理清楚,不妨从几个核心的维度去拆解。一、 源头与传承:武学的“血脉”这是最直观的逻辑关系。很多武功流派并非凭.............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的武侠世界,向来是侠骨柔情、爱恨交织。书里有太多让人拍案叫绝的英雄豪杰,也有不少让人咬牙切齿的奸邪之徒。不过,要说最讨厌的一个角色,我脑海里闪过的,却是那位“白驼山少主”,欧阳克。说起来,欧阳克这个人,初登场的时候,倒也算是个有些出彩的配角。他是西毒欧阳锋的侄子,又是白驼山庄的少主,身世显.............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除了刀光剑影、恩怨情仇,更有荡气回肠的武功和令人神往的乐曲。《笑傲江湖曲》和《碧海潮生曲》作为其中两首标志性的曲子,无疑承载着作者对武学和人生哲学的独特思考。初听之下,它们或许都带着一股仙气飘渺,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两者截然不同的风骨和内涵。首先,从曲子的名字和意境上来看,.............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主角们,个个身怀绝技,历经磨难,最终总能化险为夷,成为武林至尊或一代大侠。这其中固然有他们自身的努力和天赋,但“主角光环”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无疑是他们成功的重要推手。如果剥离了这层光环,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主角们,又会面临怎样的境遇呢?让我们细细道来。1. 郭靖:从“傻小子”变“普.............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是一个高手如云、绝技层出不穷的奇幻空间。我们耳熟能详的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独孤九剑,无不是威力无穷,能够叱咤风云的盖世神功。然而,正如硬币总有两面,在那群星璀璨的武功宝库里,也隐藏着一些“鸡肋”般的招式,它们可能听起来噱头十足,练起来却费时费力,实战效果却差强人意。要说金庸.............
  • 回答
    金庸笔下的大理段氏,作为一国皇族,其显赫地位和高深武功的结合,的确是武侠世界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很多人会好奇,身处权力巅峰的皇族,为何还能沉浸于武学之道,并且造诣如此之深?这背后,其实蕴藏着大理段氏数百年传承的独特文化、政治考量以及对武学本体的尊重。一、皇权与武力的天然联系:震慑与维系首先,我们需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