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国会建议暂停 Libra 项目?

回答
美国国会建议暂停 Libra 项目,这背后涌动着复杂的水流,既有对科技巨头潜在影响力的担忧,也有对金融监管空白的警觉,还有对国家主权的隐忧。要理解这个建议,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产生的背景、各方考量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 Libra 的诞生与“野心”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 Libra。这个由 Facebook(现 Meta)牵头、集合了一众科技和金融巨头组成的联盟,提出的初衷是建立一个“全球性、点对点的支付网络”,旨在降低跨境支付的成本和门槛,为那些无法获得传统金融服务的人提供金融普惠。听起来是个造福世界的宏大愿景,但其背后隐藏的巨大能量,自然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注意。

Libra 并非简单的支付工具,它还计划发行一种与一篮子法币挂钩的稳定币,这实质上触及了货币发行这一主权国家的根本权力。一个由非政府实体发行、并可能被全球数十亿人使用的数字货币,这在任何国家看来,都无疑是对现有金融体系和货币主权的一次巨大挑战。

二、 国会的“警钟”:为何按下暂停键?

美国国会对 Libra 项目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深刻的考量:

货币主权与央行地位的挑战: 这是最核心的担忧。货币发行是央行的核心职能,也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Libra 的稳定币如果真的能够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理论上可以绕开现有的货币体系,甚至可能影响美元的国际地位。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央行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将会受到严重削弱,金融稳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会议员们担心,这相当于允许一家私人公司掌握一种“准货币”,其影响力可能超过国家自身。

金融监管的空白与潜在风险: Libra 项目的设计,特别是其稳定币的准备金管理、发行机制以及交易平台的合规性,都与现有的金融监管框架存在明显的“擦边球”甚至脱节。国会担心,这样一个体量巨大、涉及面极广的项目,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一旦出现问题(例如准备金不足、遭受攻击、洗钱等),将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远超传统银行的风险。

数据隐私与信息安全: Facebook 在数据隐私方面的“黑历史”众所周知。Libra 项目的背后是 Facebook 庞大的用户基础,其支付行为将产生大量敏感的个人和财务数据。国会非常担忧这些数据如何被收集、存储、使用和保护。一旦这些数据泄露或被滥用,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希望确保任何金融服务都必须遵守最严格的数据保护和隐私标准。

反洗钱与反恐融资的担忧: 监管机构需要确保金融系统不被用于非法活动。Libra 的匿名性(或弱匿名性)和全球性流通的特性,可能会被犯罪分子利用来进行洗钱、资助恐怖主义等非法活动。现有的反洗钱(AML)和反恐融资(CFT)法规能否有效地适用于 Libra 及其生态系统,这是国会非常关注的问题。

市场垄断与公平竞争: 尽管 Libra 联盟汇聚了多家公司,但其发起者 Facebook 拥有巨大的用户流量和市场影响力。国会担心,Libra 项目的推出可能会进一步巩固 Facebook 的市场垄断地位,并可能对现有的支付服务提供商造成不公平的竞争。

“太重要而不能倒”的道德风险: 如果 Libra 发展壮大,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出现问题,其“大而不能倒”的性质将使得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助,这将给纳税人带来巨大的负担。国会不希望看到一个由私人企业创造的、可能需要政府“兜底”的系统。

三、 国会建议的“暂停”:是一种拒绝还是一个“审慎”信号?

国会提出的“暂停”建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说不”,而更多的是一种审慎的姿态。他们并非完全否定数字货币的潜力,而是希望在一切野蛮生长之前,先建立起一套清晰、有效、负责任的规则。

这种建议背后,是希望 Libra 项目能够:

等待监管框架的成熟:Libra 的出现,倒逼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思考如何应对数字货币的挑战。国会希望 Libra 项目暂时停下来,给监管机构留出时间,研究并制定出适用于这类新型金融工具的法律法规。

满足更严格的合规要求:国会希望 Libra 在启动前,能够充分证明其能够满足甚至超越现有的金融监管要求,特别是在反洗钱、反恐融资、消费者保护和数据隐私等方面。

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缓解: 在Libra 真正落地前,国会希望对其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对金融稳定的冲击进行更深入的评估,并确保有相应的风险缓解措施。

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国会希望 Libra 项目能够更加透明地披露其运作机制、治理结构以及风险管理策略,并明确其责任主体,一旦出现问题,能够找到问责的对象。

四、 Libra 项目的“命运”与影响

尽管 Libra 项目后来经历了一系列调整,包括更名(Diem)、调整联盟成员、降低雄心,但国会的强烈反对和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压力,无疑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加速全球数字货币监管的讨论: Libra 项目的出现,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全球范围内关于数字货币监管的大讨论。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开始加速研究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研究和试点。

科技巨头进入金融领域的“试水”与“约束”: Libra 项目的遭遇,也让其他科技巨头在进入金融领域时更加谨慎。他们意识到,单纯依靠技术和用户规模,不足以克服监管的壁垒,必须与监管机构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和合作,并严格遵守现有的法律框架。

对数字货币未来的启示: Libra 的“起起落落”,为未来数字货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案例。它表明,任何试图挑战现有金融体系、甚至触及国家主权核心的数字货币项目,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监管审查和公众的广泛接受。未来的数字货币,要么遵循现有规则,要么帮助构建新的、更完善的规则。

总结来说, 美国国会建议暂停 Libra 项目,是出于对国家货币主权、金融稳定、数据安全以及市场公平等多方面的审慎考量。这既是对科技巨头无序扩张的警示,也是对现有金融监管体系的一次“倒逼升级”。它迫使人们重新思考数字货币的本质、边界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对数字经济时代下金融监管模式的探索。尽管 Libra 项目本身经历了改名和调整,但它所引发的这场关于数字货币的“大辩论”,其影响将是深远而持久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篇是我为自己整理的学习笔记,我写的很随意,也可能不准确,我公布出来是因为libra对未来很重要,或者没有它对未来很重要。

因为我觉得Libra的出现宣告了一曲戏剧的高潮:它将08年美联储救市后大家因无法解答而一直回避的问题(再次的)推到大家面前,又按住了你的手,让你无法假装低头喝水来回避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美联储们真的能够一直扩充债务(或者我们说放水),而不会导致通胀和美元体系崩溃么

也许你会说,这和libra有什么关系,libra的抵押物,按照它的白皮书所描述,是“稳定且信誉良好的中央银行提供的现金和政府证券”,实际上,主要也是美元及美元资产,从这个角度来讲,和USDT等承诺等额兑换的数字货币比较类似,这和其他没有抵押物的数字货币不同。这不刚好说明libra是支持美元的么?

实际上,刚好相反,这是libra向美联储和美国银行么提出的条件。


首先,我们回到08年次贷危机时伯南克救市。

08年次贷危机时,美国面临着世界几乎失控的局面,最糟糕的情况接连出现,后出现的情况几乎总比先出现的情况更糟糕:先是次级贷款的违约率急速上升,接着以次级贷款为底层资产的CDO违约,同时由于不少三A级债券包含大量这个CDO,整个市场不得不对于所有三A级债券抵押物做有罪推定,雪上加霜的是,不少市场流动性的提供者,那些投行和商行,持有了大量的这种CDO互换来“套取无风险收益”,因此谁也不知道哪个投行或商行会突然被这种互换炸死,也就没人愿意借钱给投行,或者和他做生意,整个市场的流动性瞬间冰封。

大天才伯南克遇到了最适合他的舞台,他的美联储下场直接提供流动性的方案成为了唯一的选项,他本人在06年刚刚接任美联储主席,人们还无法把这次危机归咎与他,很多保守的美国政客看到他的方案后想到了年化通胀率百分之100万的魏玛共和国和陷入蛮族入侵的西罗马帝国,不过因为无法提出更好的方案,他们决定之后再把锅甩给伯南克。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自凯恩斯已降,人们对于央行直接下场印钱花一直不以为然,认为十次结果里九次是恶性通胀,还有一次是能上历史的恶性通胀,伯南克关于央行接管含有次贷的有毒资产再给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建议,很多人对于次估计的后果很不以为然。

很多股市大牛都死在“这次不一样”上,比如传奇的利弗莫尔,人性似乎千百年来没有改变。那么之后发生了什么呢。

伯南克告诉你“这次真不一样”。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美国之后迅速的稳定下金融市场,美元体系也并未受到比预计大的冲击,具体为什么不一样请参考瑞达里奥的解释,这里不展开。总之各国的央行行长们下巴掉了一地,比如前日本央行的行长白川方明,此前一直强烈反对日本通过扩大国家债务的方式刺激消费和日本股市,比如德国财政部,此前是(直到现在也是)欧洲各国央行和财政部的最大敌人,欧洲赤字的守夜人。

从过程上来讲,伯南克并未把水放到物价上去,而是资产价格和大宗原材料上,至于为什么大宗原材料的涨价无法传导到下游产品,主要在于世界工厂的巨大体量。在那以后,大家开始有样学样,比如安倍的三支箭,再比如()15年所做的事情。


这么做迅速恢复了金融市场,保护了美国股市和里面的美国芸芸众生的养老金,并避免了像日本一样失去的30年,那么······

黑爪会重建你父亲的帝国,但代价是什么?

答案是美国最有资产的那批富人越来越富了。换句话说,富人由于货币大水流入资产导致更加富裕,按照美联储明尼阿波利分行的统计,08年之后美国最有钱的那10%的人,收入在短暂下跌后再创新高;之后40%的人,收入水平尚未回到08年的水平,最惨的最后50%的人,收入跌回到了1970年的水平。

就是虽然基础的柴米油盐没涨价,但是大家的贫富水平更加扩大,如果水继续流向金融资产,虽然物价变化不大,人们会发现挣的钱越来越买不了什么了,比如房子和美股。


如果规则不利于你,那么就掀桌子。

很多互联网的新贵们,被人称为new money,是不大愿意在这种不公平的规则下继续玩游戏的,和所有正直的后来者一样,他们认为,这个游戏最大的不公平之处,就是他不是受益方

然而与很多后来者不一样的是,他们有掀桌子的能力与契机。

我们终于说到数字货币了。

如你所见,我只是一个尖酸刻薄的金融狗,这即是说我很适合讲故事,但是不要苛求我对于别的行业讲的很准确。

最早的BTC设计充满了创意,简直像geek手中人见人爱的玩具(仅限geek),如果没有银行愿意对BTC授信,那么我们互相来授信吧,在这个时候,BTC只是在geek中间有价值,当然,如果有巨头愿意授信,那么BTC的价值会大大提升,比如我是一个在google工作的资深程序员,我觉得这个东西有点意思,我愿意拿我这个月发的年终奖来买些比特币。对我来说,这实际上代表了这个程序员通过美元和自身收入水平为比特币提供了流动性和信用。

冰与火之歌里,七大王国最有智慧的公公瓦里斯提出,权力就像是烛火照出的影子,这句话用来形容数字货币的价值倒是也很贴切。

这时候的烛火,就是这些程序员们。

之后就是对于转账或者逃税更有需求的人们,比如沙特的一些王爷,再比如中南美洲的那些毒枭,我不知道BTC最早的设计者是否考虑到了他们,不管怎么样,他们的烛火将影子照的更大了。

这里我想提醒一件事情,如果你认为我是在宣传BTC或者想揩这些人的油所以买BTC,请你考虑下,如果未来出了CTC,DTC,流动性比比特币更好,他们会不会毫不犹豫的从BTC离开,留你在这站岗。如果你入场,四处环视没有见到傻瓜,那你就是那个傻瓜

然而这一切在投机者进入后完全没有了意义,现在想持有比特币的人很多,就是没人想把它作为一种货币。

直到现在,fb的小札连同美国几乎所有重要的支付巨头和很多互联网企业来砸门了。


如果你能提供信用,谁还需要货币?

你有多久没有用过现金了?甚至银行卡?你用微信和支付宝买东西,你和商家只是看着手机上的数字增减,你们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

因为你用的是人民币,商家接受的也是人民币,设想一下,如果你们用的是80%人民币加20%的中国国债呢?

实际上,你和商家都不知道现在这个计量单位该怎么转化成人民币,商家根据他的进货价和他日常生活花费,告诉你一个数字,你就会按照这个数字成交。于是,你们和基础货币的关系基本上已经剥离了。

按照小札的设想,甚至连国债的利息也从你们身上剥离了。

储备资产的利息将用于支付系统的成本、确保低交易费用、分红给生态系统启动初期的投资者,以及为进一步增长和普及提供支持。储备资产的利息分配将提前设定,并将接受 Libra协会监督。Libra用户不会收到来自储备资产的回报(Libra白皮书)

按照一只尖酸刻薄的金融狗的看法,这相当于说,你每月把工资存在银行,但是银行不会给你利息,你所有的花费都走这家银行的授信,或者说,你购买一个累计收益互换期权,然而当期权亏损时对手方不会向你提供补偿,只会在盈利时向你收钱。本来我以为,这个怎么可能会有,小札告诉我,这个可以有。

这就是Libra的要价,人们日常工作资本化后的的利息及信用。

非财帛不足以动人心,考虑到fb的体量,这是几大支付巨头无法拒绝的条件。

有同学可能会问,真的会有这么多人宁愿损失利息也要换Libra么?可能你无法想象,有哪些对于资产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会是这种承诺换成美元及无风险美元资产的狂热拥护着。

我觉得是中东的某些土豪王爷和中南美洲的某些大毒枭们。

当然,libra的白皮书上说,是迫切需要金融服务,需要把钱寄回家的穷人。

请注意,libra保留了开发衍生币的可能性,这实际上是保留了对于货币的信用创造权。这次我暂时不打算具体具体说这个。

在用libra投资者的利息搞定支付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用libra等额兑换和不受监管的跨国转账搞定毒枭和土豪后,带着大家对全世界人民对于各国央行学习伯南克继续放水的恐怖,小札是真的去砸美联储的门了,当然,也带着美联储很难拒绝的条件。

那就是在美元地位摇摇欲下的今天,提供另外一种维护美元体系的可能性,用libra绑定第三世界和美国。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6月19日和7月10日多次对libra表态,反应是非常有趣的,那就是希望纳入美国已有的金融体系下。

毕竟是资本主义的高峰,世界的守护者新罗马帝国,得加钱。

鲍威尔不是不知道接纳Libra的后果如何,没有人会和失去土地和财产的男人谈判,同样,也没有人会和失去印钞权的美联储谈判。

但是libra后面是世界上那90%在08年次贷危机后受损的贫穷的人的愤怒。

终于,libra把这种愤怒和掀桌的打算摆在了美联储面前。

不管怎么样,未来已来,这残暴的欢愉必将以残暴结束。


学习笔记第二篇。

user avatar

2019/7/23更新:

之前的问题是"如何看待美国国会叫停Libra项目", 题目被改成"美国国会建议暂停Libra"之后, 原答案已经不合适了. 虽然新的题目还是不太对(其实是五名议员提出的建议, 这五名议员并不能代表由545位议员组成的国会, 正好比清华某教授反对转基因, 你不能报道成清华反对转基因, 一个道理), 但好歹是比之前的题目正确了一些.

正好, 针对Libra的两场听证会一个礼拜前都举办完了, 视频在Youtube上就有, 但是相关报道却不多(估计各路小编们: 不会翻墙看Youtube / 英文不好听不懂听证会 / 还是抄别人的文章来的轻松点).

这里我说一下我对这两场听证会的看法:

  • 各位议员并没有一面倒的攻击Libra, 不少人对Libra是持正面看法的
  • 反对Libra的议员们的主要攻击点在于"我们不能信任Facebook", 并引用之前Facebook的隐私泄露问题, 针对Libra的直接攻击反而少之又少.

对于第一点, 我摘抄下议员Patrick McHenry在7/17听证会的开场致辞(我自己听译的, 个别单词可能会有谬误, 有能力者请前往以下翻墙链接观看原视频)


We're here to go beyond the headlines. We're here to sift through the speculation and the hearsay. Here's just one of my favorite headlines which asks, "is Facebook forming a Crypto mafia as Libra foundation members boost each other's businesses?"

Washington must go beyond the hype and ensure that it's not the place where innovation goes to die. Just because we may not fully understand a new technology proposal, does not mean we should immediately call for it's prohibition, especially when that proposal is just that, a proposal. But let's face it, let's be honest, it's Facebook, and I'm skeptical. But we can either make you a political talking point or we can choose to conduct thoughtful governmental oversight. That's my hope for this day is its thoughtful government oversight.

The reality is whether Facebook is involved or not, change is here. Digital currencies exist. Block-chain technology is real. And Facebook's entry in this new world is just confirmation, albeit its scale. The world that Satoshi Nakamoto - author of the Bitcoin white paper - envisioned and others are building is an unstoppable force. We should not attempt to deter this innovation. And governments cannot stop this innovation. And those that have tried have already failed. So the question then becomes, what American policymakers going to do to meet the challenges, and the opportunities of this new world of innovation? Some politicians want us to live in a permission-based society where you need to come to government ask for its blessing before you can begin to even think about innovating. Those are the politicians that would rather kill it before it grows.

But there are others who believe in the vibrancy of American ingenuity, American innovation, that recognizes our economies built off of generations of entrepreneurs and innovators through competition, through testing, through tinkering, through iterating, got us here today. To be clear, it's not about advocating for a break-it-and-figure-it-out-later approach but when it comes to finances we must ensure that consumers and investors are protected.

So, Mr. Marcus let's get to work, let's have that conversation, let's answer those questions. Instead of a knee-jerk reaction of banning something before it begins, my Republican colleagues and I want to first try and understand it. And in turn, based off what we learn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our current regulatory framework meets the demands of this new technology.

That's why we're here today. Look, I don't have a crystal ball. I have no idea if liberal will lead to greater financial inclusion, lower remittance costs which have the opportunity and would mean families could send money to each other more cheaply and easily than today, or if it's just a ploy to shoot Facebook's Twitter mentions through the roof. We'll see.

But what I do know is this. Republicans stand ready to work with innovators to successfully implement responsible technology 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here domestically, before we lose out to other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So I ask my colleagues on both sides of the aisle to join together in supporting innovation ingenuity in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that this nation was founded upon. I'm grateful for this hearing I called on Maxine waters to have this hearing a month ago and this is a bipartisan approach to oversight, and with that I'd like to yield the balance of my time to Mr. Hill.


重点已经加粗了, 对于英文不太好或者不想看的同学, 我翻译一下第三段:

现实是, 不管有没有Facebook, 变化已经发生了, 数字货币已经存在了, 区块链技术真实发生了. 而Facebook进入这个领域只不过再次确认了这一事实, 即便它体量很大. 中本聪和其他人所创造的世界已经不可能被停止下来. 我们不应该尝试去阻止这个创新. 并且政府没有办法阻止这个创新. 并且那些试图去阻止的人已经失败了.
所以问题变成了, 美国决策者怎样做才能满足这个新世界里的挑战与机遇?
有些政客想要我们生活在一个基于许可的社会里, 无论你做什么创新都要先获得政府的许可. 正是这些政客宁愿在它(Libra)成长前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Patrick McHenry的态度, 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 不清楚Patrick McHenry是谁的, 我尝试着解释下:

  • House Committee on Financial Services是美国国会里面的一个委员会. 这次听证会就是这个委员会所召开的.
  • Maxine Waters是委员会主席, 她代表民主党在这个委员会里面的势力(这个委员会里面还有很多其他议员, 这些议员本身也有党派归属). 7/17的听证会, 她第一个发言.
  • Patrick McHenry是委员会的Ranking member以及好几个Sub-committe的主席, 他代表共和党在这个委员会里面的势力. 7/17的听证会, 他第二个发言, 并做了最后的总结致辞.

以下是原回答:

美国国会:哈?我啥时候叫停Libra了?你们媒体能不能别瞎jb编故事了?

在网上查了查, 以"美国国会叫停Libra"为标题的新闻还真不少, 内容大致雷同, 细节极度缺乏, 一眼就能看出是那种小编花了三分钟复制粘贴出来的新闻.

细究新闻来源, 发现都在说: 7月2日"美国国会"致函Facebook, 要求"立即停止Libra相关工作". 有些稍微认真一点的网站, 会更明确一点, 说这封公开信出自"美国国会众议院财政服务委员会"(其实我觉得这些小编根本就没有看过信件原文).

那既然是公开信, 当然是谁都可以读了. 所以我花了一分钟找到了这封信, 贴在下面, 方便大家阅读:

公开信原始链接:


在读这封信之前, 首先我们要对美国国会有最基本的了解.

首先, 美国国会分为参议院和众议院. 众议院有435个席位, 负责提出各种法案, 但是没有通过法案的权力. 参议院有100个席位, 负责通过或者拒绝众议院提出的法案, 但是没有提出法案的权力.

新闻中提到的"众议院财政服务委员会"(House Committee on Financial Services), 是参众两院四十多个委员会其中的一个. 这四十多个委员会(committee)下面又设置了各种次级委员会(subcommittee), 数量庞杂, 所以一般参众议员们都身兼好多委员会的主席啊, 委员啊, 之类的(总共几百个委员会, 就这么多议员, 你想想), 大家平日里一看称呼都是Chairman/Chairwoman, 好不惬意.

这封信的主要署名人Maxine Waters, 是这个House Committee on Financial Services的Chairwoman. 她在Facebook刚宣布了Libra计划的时候, 就表达了立场. 然后在7月2日, 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众议员(都是隶属于这个committee下面的subcommittee的Chair), 一起给Facebook写了封信, 就是这么个来龙去脉.


那么我们来读读这封信, 开篇第一句话直入主题(老美风格, 我喜欢):

We write to request that Facebook and its partners immediately agree to a moratorium on any movement forward on Libra...

最后一段总结:

it is imperative that Facebook and its partners immediately cease implementation plans until regulators and Congress have an opportunity to examine these issues and take action.

重点词标出来了, request/agree, cease/until. 那么这封信为啥这么写呢? 当然是Maxine Waters很清楚她自己并没有权力让Facebook停下来, 所以她不能说"即日起立刻停止一切Libra相关工作", 只能说"我们请求Facebook同意停止...", 而且也只是暂停, 直到国会和监督机构调查过了这个事情之后(再继续, 如果调查没有问题的话).

因为Maxine Waters很清楚, 要想"叫停Libra", 首先她要拟出个提案, 然后这个提案得经过435个众议员表决通过, 然后再得经过100个参议员表决通过, 最后才能执行.

事实上, Maxine Waters写这封信根本就没指望Facebook会照做.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她在"停止Libra相关工作"的期限上措辞很含糊, 根本就没有讲明白. "until regulators and Congress have an opportunity to examine these issues and take action". Regulators都有谁? Examine指的啥, 开听证会算不算? Take action又指的啥? 什么时候开始调查? 又大概会持续多久? 根本就没有个说法. 想一想, 如果你让人在期限内还你钱, 你会说"国庆节之前必须还", 还是会说"在你不太缺钱, 而我又需要用钱的时候还"?

所以, 她写这封信的实际目的, 是向公众表明她有在关注这件事情(这也是为啥这封信是一封公开信, 挂在网上谁都可以看). 因为她的本职工作就是监督Financial Services这一块. Facebook搞Libra这么大个事件, 赞成也好反对也罢, 她必须得拿出"我们在密切关注这一事件"的态度, 而且得第一时间发出声音, 不然的话就非常有渎职的嫌疑, 回头媒体一篇"Facebook发行Libra, 国会毫无反应"的报道, 就能让你欲仙欲死. 作为一名出色的政客, 她是不可能犯这种初级错误的.

而另一边, Facebook也非常能领会这位政客的意图, 立即表明"我们接受监管, 请大家一起来监督我们"的态度, 一句话都没提"停止Libra开发"什么的. 于是皆大欢喜, 大家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所以, 在那些连公开信都没有读过的小编口中, "五位众议员给Facebook写信, 请求其停止Libra的开发, 直到监管机构和国会有机会调查这个问题为止", 就变成了"美国国会叫停Libra项目". 很有种"我有五毛钱, 四舍五入差不多就是一个亿"的感觉.

user avatar

不太可能允许Libra的。

有了Libra,再加上Facebook的影响力,社交网络基础,就基本上可以把脸书当作一种新式国家看待了。有哪个国家喜欢出现一个国中国。

当然,要真发行了,我一定想办法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国会建议暂停 Libra 项目,这背后涌动着复杂的水流,既有对科技巨头潜在影响力的担忧,也有对金融监管空白的警觉,还有对国家主权的隐忧。要理解这个建议,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产生的背景、各方考量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Libra 的诞生与“野心”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 Libra。这个由 Faceb.............
  • 回答
    美国国会议员提出“扣留美国对华债务还款”作为惩罚中国防疫不力的手段,这无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问题,牵涉到国际金融、外交关系乃至全球经济的方方面面。要理解这个建议的背后逻辑、潜在后果以及可行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建议的提出背景与逻辑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提议。这类建议通常.............
  • 回答
    关于美国智库建议CIA中上层必须进行“阉割”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极端且在公开讨论中极少出现的提议,即便有,也绝非主流观点,更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带有批判意味的表述,而非字面意义上的生理阉割。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话题,我们需要理解提出这类“建议”背后的 可能意图 和 隐含的批评。由于缺乏具体是哪个智库.............
  • 回答
    提起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年关于注射消毒剂治疗新冠的建议,那可真是让不少人跌破眼镜,甚至可以说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当时美国正处在新冠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全国上下笼罩在恐慌和焦虑之中,而总统的这番言论,无疑是在这锅本就沸腾的浑水里又添了一把火。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在2020年4月的一次白宫记者会上,当时的总统.............
  • 回答
    关于美国女权组织建议将20美元纸钞头像更换为杰出女性的提议,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止是换个头像那么简单,背后牵扯到不少历史、文化和社会层面的考量,也挺能反映出当下美国社会的一些思潮变化。首先,这个提议的核心诉求是“代表性”。我们平常见到的美钞上,头像大多是男性,而且是开国元勋、总统这类历史上的重要男性人物.............
  • 回答
    关于福奇博士曾表示美国政府当初不建议民众戴口罩是为了“避免大家哄抢,保护医护人员”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焦点。理解这个说法需要我们深入到当时疫情初期美国社会和医疗体系的实际情况,以及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时所面临的复杂权衡。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疫情爆发的最初阶段。2020年初,新冠病毒(.............
  • 回答
    兰德智库近期发布了一份名为《实施克制》(Implementing Restraint)的报告,这份报告的核心观点在于建议美国在某些地区采取更审慎的政策,减少其在地区事务中的直接军事介入,这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无异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中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要理解这个报告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
  • 回答
    特朗普总统的言论和白宫对香港立法会选举延期的谴责,确实构成了一个令人玩味且充满争议的组合。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中的逻辑、动机以及潜在的信号。首先,我们来看特朗普总统关于推迟美国大选的提议。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的背景下,特朗普曾公开表示,如果邮寄投票存在“大规模欺诈”的风险,那么大选就应.............
  • 回答
    特朗普在2020年7月30日于推特上提出“推迟美国大选”的建议,这一举动无疑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轩然大波。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特朗普当时的具体言论和背景来看,他提出的理由主要集中在“邮寄投票的普遍性将导致选举舞弊,使得这次选举成为历史上最不准确、最欺诈的选举”。他.............
  • 回答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近期发布的关于新冠密接者无需检测的指导建议,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从传播学和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这一调整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但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对美国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可能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理解CDC这一建议的背景很重要。过去几年,美国经历了多次疫情高.............
  • 回答
    日本议员联盟建议禁用 TikTok 等中国 App:是跟风美国,还是另有考量?抖音国际版为何频遭禁?近期,日本一个跨党派议员联盟公开建议政府考虑禁用包括 TikTok 在内的多款中国应用程序。这一消息一经传出,便在日本国内乃至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很多人不禁要问,这是不是又一次“跟风”美国的.............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反映出一些现实的东西。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说这话的是美国某个州的官员,他提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什么?我猜啊,原因大概有这么几方面: 对日本疫情的担忧: 疫情这东西,一旦在日本爆发得厉害,那影响绝对是全球性的。奥运会一聚集那么多人,特别是国际性的运动员、教练、媒体、观众,这简.............
  • 回答
    关于“美国辛辛苦苦建了巴拿马运河,却治权部分给了巴拿马”这种说法,这背后牵扯到一段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简单地说,这种说法并非全盘虚假,但它省略了大量关键细节,并且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段历史的几个重要阶段和关键因素。一、运河的“辛苦建设”与美国的战略考量首先,不得.............
  • 回答
    眼下,美国总统拜登正准备推出一份名为“美国就业计划”(American Jobs Plan)的重磅法案,总规模高达约3万亿美元,旨在对美国经济进行一场深刻的“现代化改造”。这份计划的野心不小,核心内容直指美国长期存在的基建短板,并将医疗补贴作为另一项关键抓手。对这份计划的看法,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
  • 回答
    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附近一家公寓楼在2021年6月24日发生部分倒塌,造成多人失踪和伤亡。经过漫长的搜救行动,在废墟中找到幸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剩余的建筑在2021年7月4日被爆破拆除。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如何看待美国倒塌公寓剩余建筑被爆破拆除?将剩余建筑爆破拆除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
  • 回答
    美国宣布制裁24家参与南海岛礁建设的中国企业,这无疑是中美在南海问题上一次非常直接且强硬的交锋。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一、美国出手制裁的“为什么”和“目的”首先,得明白美国这么做的背后逻辑。美国官方给出的理由是,这些中国企业参与了在中国南海争议岛礁上的“强制性填海造地和军事化”活.............
  • 回答
    美国宣布将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的消息,无疑是航天领域一项振奋人心且影响深远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人类迈向太空文明新阶段的标志。要理解这一举措的深远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一、历史的延续与战略的延伸:首先,这并非人类第一次踏足月球。上世纪60年代末的阿波罗计划,是人.............
  • 回答
    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对叙利亚发动导弹袭击,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事件,尤其是在将其与特朗普本人及其政治立场进行关联时。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特朗普与建制派合流”这样一句笼统的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首先,我们需要审视特朗普一贯的“美国优先”.............
  • 回答
    江一燕的“获奖作品”涉嫌违章建筑,这件事儿说起来可就太有意思了,简直是现实版的“狗血”剧情。一边是光鲜亮丽的明星光环,一边是赤裸裸的违法违规,这其中的反差,让人不得不细细品味。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事儿是怎么爆出来的。江一燕,大家熟悉吧,演员,演过不少戏,也算是有些名气。这次被人盯上的,是她在北京怀柔的.............
  • 回答
    如何看待特朗普欲起草并通过行政命令,规定新建与改建的美联邦政府建筑须优先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曾试图通过一项行政命令,要求新建和改建的联邦政府建筑优先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这项命令旨在重塑美国公共建筑的视觉形象,恢复一种他认为能代表美国价值观和历史的建筑风格。然而,这一提议引发了广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