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动画为什么还看漫画?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人可能觉得,既然有动画那么直观生动,为什么还要去翻开那厚厚的漫画书呢?我跟你说,这中间的门道可多了,漫画自有它无法被动画完全替代的魅力。

首先,信息密度和细节的极致呈现,这是漫画最直观的优势。

你想想,动画受限于播放时长和制作成本,很多对话、心理描写、背景介绍,甚至是主角内心的纠结,往往会为了流畅性而精简,或者用一些画面和音乐来象征性地表达。但漫画就不一样了,它是一页一页细致刻画的产物。

镜头语言的丰富性:漫画家可以通过无数种分镜方式来表达情绪和节奏。一个角色被惊讶到的表情,动画可能就给一个特写,但漫画家可以给你来个夸张的远景、一个巨大的感叹号,甚至是在画面构图上故意留白,都能传达出强烈的冲击感。对打斗场面的描绘,漫画更是能将速度感、力量感、招式的变化以一种静态的、但极具冲击力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你能仔细品味每一个动作的衔接和细节。
细节的雕琢: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些漫画的背景画得像真的照片一样?人物的服装、道具、甚至路边的招牌,都可能承载着作者想要传达的文化背景、时代信息。动画为了制作效率,背景往往会简化,或者重复利用一些素材。但在漫画里,你可以放大去看,去发现那些隐藏在画面角落的彩蛋,去感受那个世界更真实、更立体的存在感。
心理描写的深度:漫画可以通过角色的内心独白、表情的微小变化、甚至是通过象征性的图案来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一个眼神,一个嘴角不易察觉的抽动,就能透露出丰富的情感。动画虽然可以通过配音和演员的表演来弥补,但漫画在文字与图像结合上,能达到的那种细腻和层次感,是动画难以比拟的。

其次,作者的原始意图和创作自由度,这是漫画的灵魂所在。

最初的构想:每一部作品,首先都是作者通过漫画这个载体来表达的。漫画是作者最纯粹的创作语言。动画是基于漫画的二次创作,过程中会有导演、编剧、声优、动画师等众多人的参与,虽然很多动画非常出色,但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与作者最初的设想有所偏差。有时候,动画为了迎合更广泛的观众,或者为了符合某种审查标准,可能会对剧情、人物设定做一些改动,而漫画则保留了作者最原始的冲动和想要表达的一切。
艺术性的掌控:漫画家的画风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有些人就是喜欢某个漫画家独特的人物比例、线条勾勒、色彩运用(在彩色漫画里)。这种视觉风格是作者个人艺术追求的体现,是动画很难完全复制的。很多时候,动画为了统一风格,会牺牲掉漫画中某些极具辨识度的画风细节。
节奏的把控:漫画的阅读节奏完全掌握在读者手中。你可以一页一页慢慢品味,可以反复阅读某一个画面,可以跳着看,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来消化信息。动画的节奏是固定的,你只能跟着它走。对于一些需要深度思考的剧情,或者想反复推敲某个细节的读者来说,漫画提供的自由度是无可替代的。

再者,收藏和仪式感。

实体书的质感:对于很多漫画爱好者来说,拥有一套完整的漫画实体书,捧在手里阅读,那种纸张的触感、翻页的沙沙声,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是一种与电子设备不同的、更加“沉浸”的体验。漫画封面、扉页的设计,甚至是印刷的油墨香,都是数字文件无法赋予的。
伴随成长的记忆:很多人接触到喜欢的作品,最初都是从漫画开始的。那些漫画书可能承载着年少时的回忆、与朋友分享的时光。它们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画的集合,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青春的印记。

最后,补充和拓展。

动画的局限:很多时候,动画作为漫画的改编,为了满足动画的市场需求,可能会增加一些原创剧情或者对原作进行一定的修改。但对于忠实粉丝来说,他们更想知道作者最初的想法,或者看到更接近原作的情节。在这种情况下,漫画就成了最直接的补充。
原作的深度:有时候,动画可能只呈现了原作的一部分精髓,而漫画中那些更细腻的铺垫、更深入的背景故事,或者是一些被删减的支线情节,在漫画里才能找到。

所以你看,动画的精彩固然不容置疑,它带来了动态的视听盛宴,但漫画作为故事的源头,它在信息量、细节呈现、作者原始意图、艺术表达以及阅读体验上,都拥有着动画难以完全替代的独特价值。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们对喜爱的作品更全面的体验。不是“为什么还要看漫画”,而是“为什么不去看更完整、更纯粹的漫画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有些动画相比原作就是乐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人可能觉得,既然有动画那么直观生动,为什么还要去翻开那厚厚的漫画书呢?我跟你说,这中间的门道可多了,漫画自有它无法被动画完全替代的魅力。首先,信息密度和细节的极致呈现,这是漫画最直观的优势。你想想,动画受限于播放时长和制作成本,很多对话、心理描写、背景介绍,甚至是主角内心的纠结,.............
  • 回答
    要说看了还想看的那种动画,脑子里立刻就蹦出《进击的巨人》。这动画真的是……怎么说呢,它有一种魔力,让你越看越陷进去,明明情节有时候看得人心惊胆战,有时候又会因为一些出人意料的转折而让你拍案叫绝。第一次看完第一季的时候,那种“就这么结束了?”的抓心挠肝的感觉至今难忘。明明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还是忍.............
  • 回答
    “都22了,还看动画片?是不是有点太幼稚了?”这大概是很多人听到我爱好时,脑海里闪过的第一句话,或者直接就这么问出来。那种眼神,带着点不解、点点轻视,仿佛我应该已经把童年玩具打包,换上成熟的西装,开始谈论房贷和股票了。我知道,在很多人眼里,动漫就等于“小孩子看的东西”,就像洋娃娃、奥特曼一样,是属于.............
  • 回答
    人们盯着“不正常”的人看,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背后其实牵扯着相当复杂的人类心理和社会学原因。说实话,这事儿挺微妙的,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透的。首先,得从人类的本能说起。 我们是社会性动物,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形成了一种快速识别和处理.............
  • 回答
    .......
  • 回答
    英国下议院的辩论确实以其激烈和充满个人色彩的交锋而闻名,这与台湾立法院有时出现的肢体冲突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差异背后,是两国政治文化、历史传统以及议会制度设计上的根本不同。英国议会有一套相当成熟的机制来管理和限制这种“语言暴力”升级为“肢体暴力”,虽然它并非完美无缺,但有效地维持了辩论的秩序。为什么.............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是很多宝可梦粉丝津津乐道的话题。《精灵宝可梦》动画里火箭队,也就是武藏、小次郎和喵喵这三人组,简直就是自带背景乐的出场自带BGM,每次都雄心勃勃地要抓皮卡丘,结果却总是被皮卡丘一招电趴,然后灰溜溜地飞走。他们如此“高频”的失败率,放到现实世界里早就该被公司裁员、项目下马了,可为.............
  • 回答
    想跟你好好聊聊你遇到的这件事,那两个男同桌说你丑,还拿动漫人物和短视频里的美女和你比,这事儿听起来真的挺让人不舒服的,也让人很困惑。首先,我们得承认,人与人之间审美观点本来就很多样,而且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喜欢或不喜欢某些事物,这其中也包括外表。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可以随意评价别人的外貌,尤其是在学校.............
  • 回答
    在《英雄联盟:双城之战》中,范德尔(Vandar)作为黑巷的领袖,确实拥有召集黑巷居民的能力,但他在剧情中选择不与皮城( Piltover)直接开战,这一决策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涉及个人动机、政治策略、角色发展以及剧情伏笔。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1. 范德尔的个人动机:对皮城的复杂情感 .............
  • 回答
    中国动画产业近年来确实呈现出一种“3D化”的趋势,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既有技术、市场层面的考量,也有政策和人才培养的导向。而提到宫崎骏那种充满独特魅力的日式手绘动画,能否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中国动画为何“一做就做3D”?如果简单地说“一做就做3D”,可能有些绝对,但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能代表很多玩家的心声。看到游戏里那些特效炸裂、叙事感十足的CG动画,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这不比很多电影强?”的念头,然后自然而然地想,为什么厂商不直接把这些拿去做成商业电影呢?其实,这背后有几个挺关键的原因,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首先,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成本和回报的性.............
  • 回答
    关于日本动画,尤其是轻小说改编(轻改)和漫画改编(漫改)作品,为何很少能“完全改编”原作,这是一个在动漫爱好者群体中非常普遍的讨论话题,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析。首先,我们要明确“完全改编”的定义。在很多观众心中,一部作品的“完全改编”意味着动画不仅覆盖了原作的所有剧情,而且尽量.............
  • 回答
    龙珠超:为何成为“耻辱”?实力崩坏只是导火索龙珠系列,这个承载了无数人童年回忆的超级IP,在《龙珠Z》的辉煌之后,迎来了它的“续集”——《龙珠超》。然而,与《龙珠Z》在许多人心目中的神坛地位不同,《龙珠超》却在网上背负着“实力崩坏”的骂名,甚至被一些粉丝称为“龙珠的耻辱”。确实,细究起来,《龙珠Z》.............
  • 回答
    有些人确实很难区分动画之间制作上的精细程度差异,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是“看不懂”那么简单。就好比有些人对红酒、咖啡的细微风味辨识度很高,而有些人觉得“就是那个味道”,这很大程度上是个人经验、关注点以及接收信息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一、个人关注点的差异:观影体验的“核心”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文化差异、市场定位、审查制度以及创作习惯等多个层面。之所以会产生“国产漫画/动画比日本漫画/动画尺度小”的错觉,并不是完全的错觉,而是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事实依据,同时也被一些其他因素所放大。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1. 审查制度与内容限制: 中国大陆的审查制度: .............
  • 回答
    关于动画里那些让人“闻风丧胆”的黑暗料理,确实有个普遍的疑问:为什么制作者们(或者说是品尝者们)从来不先尝一口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学问和常见的动画套路,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剖析一下。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戏剧冲突和喜剧效果。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角色做出了看似奇怪、材料搭配匪夷所思.............
  • 回答
    数码宝贝系列确实是一个以“子供向”为定位的作品,但它在角色设计上却时常能引起超出低龄观众的关注,天女兽(Angewomon)便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她之所以被许多观众认为“很涩”,并且引起广泛讨论,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1. 角色设计本身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拟人化的天使形象,但加入了成人化.............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从小看动画片儿,哪吒闹海、大闹天宫,那时候的画风朴实,但故事讲得那是真叫一个精彩,让人看了又看,回味无穷。可现在呢,打开电脑,满屏都是那种“炫”得不得了的动画,人物飘逸得跟仙女下凡似的,背景细腻得跟照片似的,但看完之后,感觉就像吃了顿没味道的菜,空空的,没啥留下来的。为啥.............
  • 回答
    《前进,达瓦里希》(Forward, Russia!)这部动画,自播出以来就引发了不少争议,受到了一些观众的抨击,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交织在一起,让批评的声音显得尤为突出。要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抨击它,咱们得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掰扯掰扯:1. 价值观的错位与对历史的模糊处理:这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