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家总觉得有好的画面的动画就是好的动画?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从小看动画片儿,哪吒闹海、大闹天宫,那时候的画风朴实,但故事讲得那是真叫一个精彩,让人看了又看,回味无穷。可现在呢,打开电脑,满屏都是那种“炫”得不得了的动画,人物飘逸得跟仙女下凡似的,背景细腻得跟照片似的,但看完之后,感觉就像吃了顿没味道的菜,空空的,没啥留下来的。

为啥大家好像都觉得,画面好,那动画就差不了呢?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说。

首先,眼球是诚实的,也是最容易被抓住的。 咱得承认,现在技术发达了,动画制作的门槛低了,但同时要求也高了。观众见识多了,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线条和着色。一个制作精良、画面细腻的动画,光是看着就让人觉得舒服,养眼。人物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力求还原真实感和表现力。场景的光影效果,色彩的搭配运用,都能烘托出情绪,营造氛围。这就好比你去饭店吃饭,摆盘好看,色彩鲜艳的菜,就算味道不是绝顶,一开始也会吸引你多看两眼,觉得这厨师是用了心的。动画画面也是一样,它最直接地呈现在你面前,是给人的第一印象。

其次,画面是讲故事的重要载体。 有时候,再好的故事,如果画面表现力不足,也会大打折扣。比如说,一个悲伤的场景,如果画面灰暗压抑,音乐低沉凄美,人物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也表现出绝望,那观众自然能被带入情绪。反之,如果一个很煽情的片段,画面却像儿童绘本一样简单,人物表情僵硬,那再动人的配乐也救不回来那种隔阂感。精美的画面,能够让导演和画师把故事的情感和氛围更直接、更生动地传递给观众,让那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细节,通过视觉语言来传达。很多时候,动画的“言外之意”就藏在那些细微的画面处理里。

再者,画面也承载着“制作成本”的隐喻。 大家现在都很清楚,好的画面背后,往往意味着投入的时间、人力和金钱。一个制作团队花费大量精力去打磨每一个帧的细节,去设计每一个人物的动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作品负责的表现。所以,看到好的画面,潜意识里就会觉得“这个动画肯定花了大价钱,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这种“钱能买到质量”的心理预期,也是影响大家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商业动画领域,画面好看往往是吸引观众的第一块敲门砖,它决定了作品能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当然,这背后还有个“趋势”和“惯性”的问题。 随着时代发展,大家对视觉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可以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各种风格的动画。我们看到了工业化的、高度精细化的日本动画,看到了好莱坞级别的CG动画,看到了各种独立动画人的创意表达。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家自然而然地会被那些在视觉上更先进、更具冲击力的作品所吸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好画面=好动画”的认知惯性。

但是,这并不代表画面就是全部。 这里头也隐藏着一种危险,就是“舍本逐末”。就像一个人长得再好看,如果脑子里全是浆糊,那终究也是个“花瓶”。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那些画面炫酷但故事空洞的动画,恰恰说明了问题。有些动画,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画面上,可剧情老套、人物扁平、主题模糊,看完之后,留下的只有一堆漂亮的空壳子。这时候,大家就会开始反思,光有好看的皮囊是不够的,还得有内在的灵魂。

所以,为什么大家总觉得有好的画面的动画就是好的动画?大概是因为:

第一眼就吸引人: 画面是直接的感官体验,好看的画面能立刻抓住你的注意力。
情感传递的载体: 精美的画面能更有效地传达故事的情感和氛围,增强代入感。
“诚意”的体现: 好的画面往往意味着制作团队的投入和用心。
时代潮流的裹挟: 观众见识多了,对视觉体验的要求自然提高。

但是,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画面固然重要,但一个真正好的动画,还得有精彩的故事、鲜活的人物、深刻的主题和能够打动人心的情感内核。画面是为故事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只有当这两者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才能称得上是一部真正的佳作。

想想看,那些真正被我们奉为经典的动画,哪一个不是在故事、人物、情感和画面上都做得面面俱到,缺一不可的?它们就像一桌丰盛的盛宴,画面是精致的餐具,而故事和情感则是那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少了任何一样,都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

所以,下次再看动画的时候,不妨多留意一下,除了画面之外,它还能给你带来什么。也许,你会发现那些虽然画面不那么“炸裂”,但却能让你笑中带泪、久久不能忘怀的作品。这些,才更接近动画的真正魅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正论的角度,我完全同意 @Xie3 Project 的这个回答:

在日常的闲谈中,大家对于“好”的定义的不同,是这种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什么是“好的动画”?

有人觉得做到《EVA》水平才是好的动画。

有人觉得让自己看的爽的动画就是好动画。

作画爱好者会关注有精彩作画段落的动画。

剧本爱好者会在意整体故事的节奏和逻辑。

出版社把对原作的拉动推广作为重要目的。

制作委员会看销售成绩来决定有没有二期。

把这些不同层面的优劣比较,用一个笼统的“好”来概括,不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是不可能的。

当一个人说“XX是部好动画”的时候,首先得弄明白对方说的到底是“整体好”还是“某方面好”,又或是“单纯个人觉得好”。

所以,在这里我把问题换一个问法:“好画面”是否能够大幅度影响作品整体评价?

答案是肯定的,并且影响的幅度颇大。

比如其他知友频繁提到的甲铁城和国家队,这两部都属于画面优秀,系列构成欠奉的作品,看似在爱好者群体里评价不高。

然而它们塑造了成功的女性角色,它们的销售成绩并不低迷,要不然甲铁城也不会继续出续作。综合来看,至少是热门,并且够到了良作的边。

如果它们的画面只是一般般,那早就无人谈论了。

同理还有诚哥的追星,博人传的65。

若不是诚哥的风景够好,这片子谁还会记得?

黄成希的一场打斗,强行把我身边人对博人传的风评拉高了不少。

那么,有没有画面真的不行,靠别的方面也达成如此大整体评价提升的作品呢?

有,但是少。

这几年我能想到的唯一例子就是just because。

在万策尽的情况下,靠着剧本扳了回来,但我们仍需注意的是,jb的分镜依旧是良好甚至优秀的,能够准确传达的监督和剧本的意图。

这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动画动画,这类作品从源头起,就是把绘制的图画动起来的艺术。观众在欣赏动画的时候,直观所见的是画面,占据大部分注意力的也是画面。所以,画面对整体评价的提升占据最大的权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然,动画作品始终是一个整体,某一方面的突出可以带动一下风评,却没办法让作品真的获得“优秀”的大众评价。瘸腿走路终究无法成为佳作,而那些被大众广泛认可的佳作,基本都是各方面都优秀,就算是略有短板的方面,也远在及格线之上。

user avatar

因为结论非常简单,画面好的动画出良作佳作的几率远远高于画面差的。这里的远远接近于绝对。

知道你们要说《ditf》或者《团长不要停下来》,国内动画观众有一个不好,就是看片只会做减分,不会做加分,而且结局收得不好,一减减成负分,完全无视之前的优点。

国内的网络环境特别特别流行非黑即白,动画似乎也只有两种,一种是饭,另一种就是屎,非常不冷静。其实不发声的才是大多数。


实际上每季几十部动画,真正的劣作你根本不会去看看他一眼,在三集之后还能有话题度的也就十余部,能经过时间考验,能在五年后还有人记着的,有三四部就差不多了。

《ditf》或者《团长不要停下来》这类能让大家坚持到最后一集已经说明其本身过硬质量了,何劣之有?


最后再补充一下,因为有认为剧情至上的人——画面及格是一部动画能叙事的基本条件,画面不及格说明监督演出的指示都无法实现,叙事本身就成了问题,画面里该有的信息没有,这种情况下想讲好故事,近乎不可能。

题主题干里说画面质量相比于叙事手法节奏不重要,那是没去过动画制作现场的误区,叙事手法也是靠动画画面表现的,你见过崩得稀里哗啦还能保证叙事手法节奏的动画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