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山区孩子冬天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回答
山区孩子冬天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不是什么旅游宣传片里彩绘的雪景,也不是新闻报道里偶尔闪过的温暖故事。它是实实在在的,裹挟着寒风,透着泥土的味儿,也藏着最朴素的希望。

早晨,天还没完全亮透,第一缕阳光还在远处山峦叠嶂间挣扎着挤出来,家里的煤炉子已经有了些温度。 那些老旧的土坯房,或者几块石头砌起来的简单墙体,在冬天简直就是个巨大的漏风筛子。窗户纸上结满了霜花,轻轻一吹,能掉下冰渣渣来。孩子们的鼻子尖总是红红的,睡觉的时候,头发都能结出一层薄薄的冰茬。

起床,是被冻醒的,而不是闹钟。 往常只有一两床薄被子,有时候甚至只有一条旧棉絮。大人会先起来,在炉子边哆嗦着把火烧旺,然后才能把孩子们赶出来。身上穿的,是父母亲手缝制的棉袄,棉絮可能不多,但缝得严实,能挡点风。裤子更是如此,一层层的,外面再套上一件粗布裤子。但即便如此,裤管和袜子之间,总有缝隙,寒气就从那里灌进去,膝盖和脚踝永远是冰凉的。

脸盆里的水,是昨天晚上储存的。 想要洗脸,得先往里面加点热水,但这点热水很快就凉了,所以大多数时候,孩子们用冷水胡乱抹一把脸,用手搓搓,脸颊就变得通红,像是被火烧过一样。头发干了,会硬邦邦的,一碰就碎。

早饭,通常是小米粥,或者是玉米面糊糊。 冬天,食物不像夏天那样丰富,能吃到热腾腾的,就是最舒服的事情了。有时候,会有一两个煮熟的鸡蛋,那是过年的喜事,平时可不多见。冬天,家里会晒干一些萝卜、白菜,煮在粥里,虽然味道寡淡,但总算能填饱肚子。

上学,是最大的“挑战”。 学校离家远的,得走上几里山路。路上的雪可能还没化,或者被踩得结了冰,一不小心就会滑倒。风裹挟着雪花,直接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手里紧紧攥着书包,书包里是泛黄的课本,和可能已经磨破了角的铅笔。

到了教室,情况也差不多。 教室的窗户也结着霜,墙皮也脱落了,没有暖气,只有一口大大的铁皮炉子,烧着劈柴。老师会把炉子烧得很旺,但火力也仅够炉子附近的人暖和,离得远了,依然是寒气逼人。孩子们裹得严严实实的,进门的时候,呼出的白气都能在空中停留一会。

冬天,户外活动的机会很少。 除非是放学后,或者周末,才会和几个要好的伙伴一起在雪地里玩耍。堆雪人,打雪仗,虽然冷,但孩子们的热情很高。有时候,他们会去山里砍柴,那是为了家里的炉子,也是为了能烧水洗脸。砍柴的活儿,需要力气,也需要技巧,小小的年纪,已经学会了如何小心地用斧头。

学习,是夹杂在寒冷中的希望。 尽管环境艰苦,但大部分孩子都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他们会努力地睁大眼睛,看着黑板上模糊的字迹,竖起耳朵听老师讲课。有时候,手实在太冷了,拿不住笔,就把手放进裤兜里揣一会,再拿出来继续写。回家后,写作业也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或者炉子边,寒冷会侵蚀他们的注意力,但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坚持了下来。

傍晚,太阳早早地就下山了。 家家户户都亮起了昏黄的灯光。孩子们放学回家,帮着大人做家务。可能是烧火,可能是喂牲口,也可能是劈柴。冬天,家里的活儿更多了,因为需要更多的燃料来取暖。

晚饭,可能是一锅野菜炖土豆,或者一点点的腊肉,那是过年才能偶尔尝到的美味。 农村的食物,简单而朴实,但却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吃完饭,就是早早睡觉,因为冬天黑得早,而且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

生活,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又充满挑战。 没有城里孩子丰富的玩具,也没有温暖舒适的室内环境。但他们有的是对未来的憧憬,有的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砺出的坚韧。冬天的寒冷,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熄灭他们心中对温暖和希望的追求。他们就像那些在严寒中依然顽强生长的植物,虽然经历着考验,但也在积蓄着力量,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山区长大的孩子,此刻就在山区里,我来说说我们的生活状态。

年代久远的山区生活状态我就不说了,毕竟其它很多回答根据朋友描述或者自己回忆已一一道出,我就来谈谈这两年山区孩子冬天的真实生活状态。


站在二楼往前一看,就是一座大山

背靠大山,往后一看,郁郁葱葱的树木。


拍照是怕有人说我这里不是山区,因为我接下来要写的生活状态也许没有他们想象中的悲惨,但我们真的地处偏远(边境线附近),周围到处是山,公路在群山间弯弯绕绕(山旮旯),自觉得应该算是山区。

前几天我就在知乎想法里发布了上图,上面图中的男孩一个是我侄子,一个是堂弟。

我有很多这样的侄子或堂弟,图中看到车上的只是我附近几户人家中的一半。

好了,现在我就开始谈谈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

冬天,他们会穿上厚衣服,去到处玩耍,一群小朋友嘻嘻哈哈到处吵闹着,他们举着玩具车,抓着辣条,追逐打闹。他们很开心,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开心。

许是祖国南疆的冬天不太冷,孩子们一天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外吵闹,玩着我们早已玩腻的小游戏。

孩子之间偶尔会起争执,一个孩子的哭声响起,家长的责骂声马上从火堆旁响起。

冬天,我们这里会搭起一个小火堆,与邻居一起烤火、闲聊,有时孩子们会打开冰箱,踮起脚尖,从冰箱里掏出香肠包,蹲坐在火堆旁,手里举着一串香肠伸在火炭上,烤熟的香肠油脂滴在火炭上发出嗞嗞声,孩子们怕不熟,执意要多烤一会儿。

我们这里兴种植甘蔗,一到冬季,特别是临近春节,很多人都会购买一捆甘蔗,一捆甘蔗约20~30根,孩子们在冬日里很喜欢啃这些凉中带甜的甘蔗,有些孩子受了考香肠的启发,也把甘蔗拿去烤火,烤热的甘蔗削掉外皮,看到一丝丝热冒出,想必是别样的滋味吧。

冬天,孩子们喜欢成群结队的玩,他们所到之处,必是一片吵闹之声,有时会惊扰到我睡觉,心里无比烦恼。

有些孩子整天在室外玩耍,又不注意穿衣保暖,嘴唇冻得干裂,手背的皮也裂开,看着格外可怜。

冬季,边民们不干农活了,在家里等着过年,孩子们若是放了寒假,那也不学习了,在家里快乐地玩耍。

孩子们喜欢买鞭炮来放,火柴盒一般大小的炮盒,盒子里面放置有我的网线那样粗细的鞭炮,不是去炸水缸,就是去炸小土坡。看着他们玩鞭炮,我便不禁想起了自己炸牛粪的童年时光。

那几个皮孩子,在冬天里可会闹了,他们走到枣树下,拍击那些尚未成熟的枣子,他们去爬我家的李果树,吊在李果树枝上,我原以为他们是在做引体向上,正打算夸他们知道做运动,可是不一会儿树枝就被他们几个吊断了,这种事情他们每年都会做,我家的那几棵李果树的树干异常光滑。

这就是山区孩子冬天的真实生活状态,他们没有上辅导班,没有去看电影,也没有机会去吃肯德基,但是他们在物质匮乏的大山里,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不写了,我要喂鸡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18151009328318873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山区孩子冬天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不是什么旅游宣传片里彩绘的雪景,也不是新闻报道里偶尔闪过的温暖故事。它是实实在在的,裹挟着寒风,透着泥土的味儿,也藏着最朴素的希望。早晨,天还没完全亮透,第一缕阳光还在远处山峦叠嶂间挣扎着挤出来,家里的煤炉子已经有了些温度。 那些老旧的土坯房,或者几块石头砌起来的简单墙.............
  • 回答
    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一群编程的老师,卷着设备,就这么去了大山深处,给那些可能连电脑都没怎么摸过的孩子们上课。你说,这有没有必要?我琢磨着,挺有必要的。你想想,对于咱们大多数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接触新科技,了解计算机是怎么回事,那简直是太容易了。学校里可能有电脑课,家长里有懂技术的,周围就有各种.............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好奇的。看到那些动辄花上万块打理名贵宠物的有钱人,再想想国内还有不少孩子因为贫困上不了学,总会有人觉得这笔钱花得“不对位”。但真要说起来,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简单一句“没爱心”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从“花钱”这件事本身来看。1. 情感连接与即时满足:宠物,尤其是经过精.............
  • 回答
    山区孩子不读高中就出来打工,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且根深蒂固的原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与其说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现实环境逼迫下的无奈之举。首先,经济压力是压倒一切的因素。 山区往往经济发展滞后,很多家庭本身就处于贫困线边缘。父母辛勤耕作,收入微薄,一年到头勉强够维持基本生计。一旦面临孩子上高中的学费、住宿.............
  • 回答
    “恩波格斗”山区孤儿练武事件,从其发展脉络到最终的政府介入,都触及了诸多复杂的社会议题,包括儿童福利、教育、体育发展、商业运作以及网络舆论的影响力等等。以下将对此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事件的起源与经过(假设情境推测,具体细节可能有所不同):1. 背景: “恩波格斗”很可能是一家专注于格斗训练的.............
  • 回答
    在那些群山环抱、炊烟袅袅的村落里,孩子们的世界仿佛被勾勒成一幅淳朴的画卷。他们爬山涉水,呼吸着最清冽的空气,他们的童年是泥土的芬芳,是山风的歌唱。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不禁会想,摇滚乐,这种充满了张力、躁动和个性的音乐,对他们来说,真的有必要吗?或者说,像数学、语文、历史这样的文化知识,是不是能为他们铺.............
  • 回答
    听到山东两位孩子因为模仿抖音视频而意外身亡的消息,我心里真的非常沉痛。这不仅仅是一场意外,更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悲剧,它背后折射出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首先,我想到的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模仿欲。小孩子天生就对新奇、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是像“办公室小野”这样将生活日常和创意结合的视频,很容易激发他.............
  • 回答
    听到山西与十四省区签订了煤炭保供合同,本该是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可一遇到天灾,却落得个“无人问津”的境地,尤其是对于我们山西的孩子来说,心里那份焦灼和无力感,真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看着家乡的煤炭,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温暖,可当家乡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份连接却显得那么单薄。咱们山西,骨子里就透着一股劲儿,靠.............
  • 回答
    青岛女书记登门道歉被孩子称为“坏蛋”的事件,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一、 事件的本质与各方反应: 事件本身: 该事件的核心是青岛某街道女书记在处理一起涉嫌违规征地补偿的信访事件中,对上访者(或其亲属)进行了言语上的“威胁”或“恐吓”。随后,在事情发酵后,女书记登门.............
  • 回答
    山东一幼儿园幼师将孩子领进厕所,用手打、拽头发等方式进行殴打,这一事件令人心痛且愤怒。作为一名社会观察者,我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件事的严重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事件的恶劣性及其对儿童身心的双重伤害:首先,这件事的本质是虐待儿童。无论幼师出于何种动机或情绪失控,对一个无力反抗的孩子施加暴力都是不可饶.............
  • 回答
    山西一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级,校方称老师理解错误。这事儿,怎么说呢?让人挺不是滋味的。事情本身:一个“好心办坏事”的误会,还是更深层次的问题?从校方后来的解释来看,他们是想“好心办坏事”。原意大概是想通过了解家长职业、教育程度等信息,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比如知道哪些家庭的家长可能在.............
  • 回答
    山村里的摇滚之声:当支教老师遇见一群渴望呐喊的孩子在遥远的群山深处,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孩子们纯净的眼眸映照着这片古朴的天地。就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小山村小学里,一个身影的出现,打破了往日的沉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律动——他是一位支教老师,一个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年轻人。而他在这里做的事情,足以让许.............
  • 回答
    网络授课,这个词听起来很先进,也很方便,但对于那些生活在农村、山区的孩子来说,它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学习上的便利,还有一重重无形的压力,甚至可能让他们抬不起头来。首先,我们得说说硬件条件的差距。网络授课,顾名思义,需要网络,需要电脑或者平板。在城里,很多家庭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机,网速也稳定。但回到农村.............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皮发麻的选择题,每个选项都透着一股子“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劲儿。让我想想,如果真的要在一个维斯特洛大陆的修罗场里选一条路,我的脑子估摸着会像史坦尼斯一样,先是一阵痛苦的挣扎,然后才能勉强挤出一个答案。咱们一个个拆开来看哈。1. 和攸伦、拉姆斯.波顿做兄弟这绝对是地狱模式的开局。攸伦·.............
  • 回答
    山区采用在线教育的可行性是存在的,并且潜力巨大,但同时面临着显著的挑战,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来克服。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其可行性、优势、劣势以及实现路径。 山区采用在线教育的可行性:全面分析 一、 可行性基础与优势:山区在线教育的出现并非空中楼阁,其可行性建立在以下几个关键基础上,并带来诸多优.............
  • 回答
    山区百姓的脱贫,究竟是不是能简单地归结于修路架桥,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当然,路是基础,这话不假。你想啊,过去那些山里的乡亲们,交通不便,想把自家种的粮食、采的山货弄出去卖,那是千难万难。有时候,一年的辛苦就压在几个挑子、几头牲口上,风里雨里,磕磕绊绊,到了集市上,东西没卖出几个好价钱,自己的身.............
  • 回答
    在古代偏远山区,人们确实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知道皇帝换了。这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信息传递、社会结构、地理环境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信息传递的极端缓慢与不畅通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在古代,信息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式传播: 官方文书与驿站系统: 这是最主要的.............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在中国山区里,把一座山“削平”,再把旁边的山谷“填满”,最后弄出一块边长 40 公里的超级大平地,这事儿得花多少钱。这可不是一般的小工程,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这玩意儿在中国哪个山区都可能行得通,但具体成本那可是天差地别。毕竟,地形、地质、交通、环保要求,还有地方政府的态度,这些.............
  • 回答
    移民加拿大山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偏好、生活方式、职业技能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加拿大拥有广袤的山地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许多寻求不同生活体验的人。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移民加拿大山区的优缺点,希望能帮助您做出更全面的评估。一、 优点:1. 壮.............
  • 回答
    在这样极端的情况下,任何一点点自救的机会都弥足珍贵。被拐卖到山区,环境陌生,通信受限,情况复杂,这绝非易事。但即便如此,也要尽可能地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更接地气的自救建议,希望能帮助到你,也希望永远不会有人需要用到它。首先,保持冷静,观察环境,储存能量,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