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动物农场》(《动物庄园》)?

回答
《动物农场》,又名《动物庄园》,乔治·奥威尔写于1945年,是一部充满洞见的政治寓言小说。初读时,它像是一个童话故事,一群动物推翻了压迫它们的农场主,试图建立一个平等美好的社会。然而,随着情节的推进,尤其是猪的崛起,我们逐渐看清了隐藏在表面的荒诞与残酷。

这本书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它的深刻寓意。奥威尔以简洁而精准的笔触,描绘了权力如何一步步腐蚀理想,以及谎言和宣传如何被用来操纵和控制民众。农场里的动物们,最初怀揣着解放和自由的梦想,但很快就被一群更加精明和狡猾的猪所统治。这些猪,特别是拿破仑,逐渐篡改了“动物主义”的七诫,用各种谎言来合理化自己的特权和暴行,最终将农场变成了比旧主人统治时更糟糕的牢笼。

猪的形象塑造尤为成功。他们聪明、善于言辞,能够扭曲事实,将“所有动物一律平等”变成“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这句后来被不断修改的标语,简直是所有极权主义意识形态的缩影。而像斯诺鲍(Snowball)这样有远见、试图带领大家走向更好生活的猪,最终却被血腥地驱逐,这象征着革命初期那些有理想的领导者如何被更残酷的势力清除。另一位重要的猪,斯奎拉(Squealer),则是宣传机器的化身,他用花言巧语和歪曲逻辑,让其他动物们相信黑是白的,苦日子是进步。他的每一次演讲,都像是在给动物们洗脑。

那些勤劳但愚昧的动物们,如博克瑟(Boxer),一匹忠诚而勤奋的马,他的口号是“我必须更加努力”和“拿破仑总是有理的”。他代表了那些甘愿被剥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劳动大众。他的最终结局——被卖到屠宰场——是全书中最令人心碎的部分,它揭示了在极权体制下,最勤劳、最无私的人往往也遭受最悲惨的命运。那些不太聪明的羊,只会机械地重复“四条腿好,两条腿坏”,这象征着盲从的群体,他们是最容易被操纵的对象。

《动物农场》之所以经典,还在于它超越了特定的历史背景。虽然普遍认为它影射了苏联十月革命及其后的斯大林主义,但书中描绘的权力腐蚀、理想变质、宣传操纵以及民众的愚昧和被压迫,却是人类历史上许多政治和社会运动中反复出现的现象。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时代,只要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且缺乏监督和制衡,这种“动物农场”式的悲剧就有可能重演。

奥威尔的语言风格也是其魅力所在。他用看似朴素的童话语言,讲述了一个极其黑暗和沉重的故事。这种反差反而让故事更加震撼人心,也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和理解。他没有使用复杂的政治术语,而是通过生动的动物形象和简洁的情节,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政治含义。

当然,从文学角度来看,《动物农场》也是一部结构精巧的作品。故事的开端充满了希望和革命的热情,但随着情节的推进,气氛逐渐变得压抑和绝望。结尾处,动物们看着猪和人类在一起喝酒跳舞,再也无法分辨哪个是猪,哪个是人,那种无力感和幻灭感达到了顶点。这个结尾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传递了一个深刻的信息:当革命的理想被权力滥用所取代,最终的结局可能是比原先更糟糕的轮回。

总而言之,《动物农场》是一部不容忽视的经典。它用一个简单而深刻的故事,警示我们关于权力、真相和自由的脆弱性。它提醒我们要保持警惕,独立思考,不要被谎言和宣传所蒙蔽,因为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即使是最美好的初衷,也可能在权力的腐蚀下,变成最丑陋的现实。阅读这本书,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对当下的一种警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和想象中的终极恐怖的《一九八四》不同,乔治·奥威尔的成名作《动物农场》则要生动直接得多,是对当时现实,尤其是苏联的深刻反映和辛辣讽刺,可谓一部另类的苏联历史(革命到二战末期)。


动物各异的形象,非常有助于塑造不同的任务类型。这部只有六万字的小说,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把其中的角色和故事与苏联的各阶级群体与历史一一对应:


《英格兰的生灵》–国际歌(点燃革命的火种,大众的精神信仰,专制形成后被取缔)
琼斯先生–沙皇政权(被革命对象,曾经反扑并失败,后来成为恐惧的符号,猪的专制统治合法性的借口)
农场主的屋子–克里姆林宫(起先是博物馆,后来领袖就住进去了)
弗雷德里克–纳粹德国(典型德国名字,先欲沆瀣一气,后来遭到欺诈而受其侵略)
皮尔金顿–英国(典型英国名字,纳粹入侵时拒绝救援)


猪–苏共中央政治局,其中几头最重要的猪–
老少校–列宁(宣讲完理想就死了,被放在水晶棺里祭拜)
拿破仑–斯大林(毋庸置疑)
雪球–托洛茨基(政变出逃那一段贼生动,在政治局会议上奋力脱逃,几条狗狂追雪球,差点咬掉它的尾巴,此后所有的失败或灾害都是逃亡的雪球的阴谋)
吱嘎–莫洛托夫(跟屁虫和洗脑机器负责人)
四头被处死的猪–布哈林等人(大清洗那一段也很生动)


狗–克格勃
母马莫莉–资产阶级流亡者
马–任劳任怨的工人阶级(以拳击手为代表)
羊–少先队或共青团(最容易被洗脑,始终高喊口号,随时跟着领袖改变立场)
乌鸦–东正教(留着利用之)
驴–长寿的沙俄遗民(淡定寡言)
母鸡–农业集体化时反抗的农民(鸡蛋被收缴公有化)
风车–工业化的负担(还被纳粹摧毁过)


整个故事脉络也和苏联历史如出一辙,老百姓不懂马列主义教条,就用简化的“四条腿好,两条腿坏”取而代之,从高度积极的义务劳动到“志愿劳动不去就要减口粮”,农业集体化的血腥,经济窘迫大家的配额一再削减领袖却愈发奢侈,消灭托洛茨基的戏剧性,大清洗的恐怖,为了工业化和补充粮食与其他“压迫者”贸易,二战与纳粹暧昧却弄巧成拙,到最后德黑兰会议与不共戴天的西方国家把酒言欢…… 在一些细节上,比如消灭被打倒的领导人存在的痕迹,肆意修改历史与政策,虚假的数字宣传,都已经有《一九八四》的影子。


奥威尔坦言,即便身为一名社会主义者,写《动物农场》就是为了破除“苏联神话”,同时警告全世界,这样的事随时都可能在任何地方发生。一个看似蒸蒸日上的国家,其实完全生活在谎言里。对外用虚假的数字撑门面,对内则用旧政权和逃亡者的阴影恐惧来维系统治的合法性。在奥威尔眼里,所谓苏联神话就如同一个农场里动物的闹剧,这一最根本的比喻奠定了这部作品盖棺论定的立场基调。这种荒诞性贯穿始末,从角色形象的对应,到以动物般的行为来比喻这个国家,既带着生动和幽默,也透着辛辣的讥讽和正义的拷问。


肥嘟嘟看电影 - 知乎专栏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动物农场》,又名《动物庄园》,乔治·奥威尔写于1945年,是一部充满洞见的政治寓言小说。初读时,它像是一个童话故事,一群动物推翻了压迫它们的农场主,试图建立一个平等美好的社会。然而,随着情节的推进,尤其是猪的崛起,我们逐渐看清了隐藏在表面的荒诞与残酷。这本书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它的深刻寓意。奥威尔.............
  • 回答
    这起令人发指的悲剧,将一个家庭的温情撕成了血淋淋的碎片,也给我们每个人敲响了沉重的警钟。女子将农药混入中药,用如此残忍的方式结束了丈夫的生命,其动机竟是所谓的“感情不和”,并憧憬着与他人共度余生。这背后交织着冷酷的算计、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扭曲,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深思。案件的残酷与动机的卑劣首先,我.............
  • 回答
    “兔子女”这个词,在《动物狂想曲》里,几乎就是春的代名词。但如果仅仅用一个标签来概括她,那对这个角色来说,未免太过肤浅了。春,在我看来,就像一个被精雕细琢的、带着致命吸引力的矛盾体,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这个残酷世界最直接的诘问。首先,从她最直观的“兔”的身份来看,春自带的那种柔弱、敏感、易受惊吓的特.............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这部电影。作为《神奇动物》系列的第三部,也是承载着连接《哈利·波特》前传的关键一环,它确实是备受瞩目,但同时,争议也从来没少过。首先,从剧情和故事线来说,这部电影试图描绘一个宏大、复杂的巫师世界政治斗争的开端,聚焦在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之间的宿命对决。故事.............
  • 回答
    《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辉煌与失落的交织,魔法世界的迷失与探索当《神奇动物在哪里》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我们引入那个充满奇幻生物和时代气息的魔法世界时,无数观众对接下来的故事充满了期待。然而,《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上映后,却在评论界和观众群体中激起了一股复杂的浪潮。有人赞扬它在视觉效果和宏大叙事上.............
  • 回答
    《神奇动物在哪里》:一次成功的魔法世界拓展,但并非尽善尽美《神奇动物在哪里》(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是一次相当成功但也并非毫无瑕疵的魔法世界拓展。作为哈利波特系列的前传,它肩负着将那个我们熟悉的世界延展到更广阔的时光和空间.............
  • 回答
    《疯狂动物城》和《愤怒的小鸟》这两部动画片,在表面上看都以可爱的动物形象为主角,剧情也都轻松有趣。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探究它们内在的叙事逻辑和想要传达的价值观,就会发现它们在政治观点上存在着截然然的差异,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这种差异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它们各自试图触及和回应的社会议题以及导演的创作意图.............
  • 回答
    《派对动物》(Party Animals)这款游戏,在试玩版阶段就展现出了它巨大的潜力和独特的魅力。如果你热爱那种能让你和朋友们笑到肚子疼、或者在输掉游戏后想把手柄扔出窗外的混乱又欢乐的派对游戏体验,《派对动物》绝对值得你关注。首先,我们得聊聊最核心、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那群毛茸茸的、圆滚滚的小动物.............
  • 回答
    台湾的动物保护法,说实在话,是一部在不断修订、力求进步的法律。它不像一把铸就好的铁器,而是更像一块正在被打磨的玉石,总有新的棱角需要被发现和修饰。从宏观上看,这部法律的出现,本身就代表着台湾社会对动物权益的关注度在提升。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将动物视为工具,无论是生产、陪伴还是科学研究,它们的福利很少.............
  • 回答
    《动物管理局》这部网剧,老实说,我当时是被它的“脑洞”和“反差萌”吸引进去的,结果看完之后,觉得它是个很有趣但也不是完美无瑕的作品。先说说我最喜欢的部分,也就是它的“奇思妙想”和“反差萌”。这部剧最核心的魅力,绝对在于它那个设定:人类世界隐藏着一群拥有动物能力的“兽人”,而有一个秘密组织“动物管理局.............
  • 回答
    解放军报对《疯狂动物城》的评论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因为这是官方媒体难得地对一部外国动画电影进行如此深入和带有倾向性的解读。要评价这个评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评论的核心内容与主旨:解放军报的评论,通常围绕着“寓教于乐”和“国家安全观”展开。其核心主旨可以概括为: 《疯狂动物城》并非仅.............
  • 回答
    .......
  • 回答
    “我不认同虐待动物,但我坚决维护别人虐待动物的权利”,这种说法在情感上非常矛盾,在逻辑上更是站不住脚。初听之下,它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个人自由的尊重,好像说“我个人不这么做,但我支持你做”。然而,深入剖析,我们会发现这种言论的虚伪和危险之处。首先,从情感和道德层面来看,这是一种明显的脱节。如果一个人真的.............
  • 回答
    上海疾控中心关于常见小动物不易感染新冠的说法,这背后其实是有科学依据和一些值得探讨的细节的。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说得细致一些,就跟平常聊天一样。首先,我们得明白,不是所有动物都对新冠病毒(SARSCoV2)易感。病毒感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病毒如何进入宿主细胞、如何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 回答
    在拼多多上公然销售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鹦鹉螺壳,这无疑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问题,暴露了我们电商平台在商品监管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以及一部分人对法律法规的漠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鹦鹉螺壳,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鹦鹉螺的身体遗骸。 鹦鹉螺,这一古老而神奇的海洋生物,其精美的螺旋状外壳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
  • 回答
    2020年的春天,疫情的阴影笼罩全球,而就在这特殊的时期,一部名为《动物新世代》(又译《动物狂想曲》)的动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六连更”——突然闯入了我们的视野,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震撼。回想一下,那大概是3月21日左右,网络上的动画爱好者们突然发现,原本可能按部就班每周更新的《动物新世代》,竟.............
  •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第146期提到的“在美国流浪动物不打狂犬疫苗有患病嫌疑的要立刻杀掉”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评价。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说法的 事实基础。在美国,针对宠物和流浪动物的动物保护法规确实存在,并且在公共卫生领域,狂犬病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神经系统疾病,可以通过动物咬.............
  • 回答
    这桩内蒙古三名男子毒杀4484只百灵鸟被判两年有期徒刑的案件,与大学生捕捉贩卖国家保护动物燕隼被捕的案件相比,在多个维度上都值得深入探讨和评价。两起案件虽然都涉及野生动物犯罪,但其行为性质、社会影响、判决力度以及引发的公众关注点,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案件概况与行为性质的对比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两起案.............
  • 回答
    《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第9集(大结局)中,金克丝(Jinx)的作为是整个故事的高潮和转折点,也是她角色弧光的最终体现。这一集通过金克丝的行动,不仅推动了剧情的高潮,也深化了关于“救赎”“牺牲”“责任”与“自由”的主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金克丝在这一集的作为及其意义: 1. 金克丝的动机:从“毁灭.............
  • 回答
    《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第7至第9集作为系列的最终三集,以宏大的叙事结构和情感张力完成了对双城之战的收束,同时深化了角色塑造与主题表达。以下从剧情发展、角色成长、主题深化及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剧情结构:从对抗到和解的叙事闭环1. 核心冲突的升级与解决 第7集以布雷克(布雷克·艾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