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动物园的很多动物都吃不饱且被虐待,取消动物园是否有必要?

回答
动物园里的动物真的吃不饱、被虐待吗?取消动物园是不是唯一的出路?这可不是一个简单就能回答的问题。说起来,动物园的存在,在很多人心里是个复杂的存在。一方面,我们看到那些可爱的动物,它们仿佛活在童话里,给孩子们带来欢乐。但另一方面,你我都有可能在新闻里看到,某些动物园的管理存在问题,动物的生活条件堪忧,甚至遭受虐待。这其中的矛盾,就像一颗种子,在我们心里发芽,长成“取消动物园”的念头。

先说说那些让我们揪心的状况。 你去过一些地方动物园吗?可能你也会有跟我一样的感受,就是有些笼子,真的太小了,太压抑了。一只老虎,本来应该在广阔的森林里自由奔跑,现在却只能在几步宽的范围内来回踱步,这得多煎熬啊。想象一下,你被关在一个小房间里,每天吃的都是固定的几样东西,没有机会去探索、去狩猎、去体验自然界里的惊喜和挑战,生活只剩下重复和单调,那得有多无聊,多绝望?

更不用说那些所谓的“表演”。让聪明的大象去踩球,让熊表演直立行走,这些行为,在动物学家看来,很多都是违反它们天性的。为了训练这些动物,背后可能隐藏着严苛的手段,长时间的禁食、惩罚,甚至暴力。想想看,一个本来应该优雅地在水里游弋的海豚,被逼着去跳圈,去做那些它本来不会做的事情,它的精神世界该多么扭曲?

然后是“吃不饱”的问题。虽然我们不直接参与动物园的日常管理,但偶尔曝光出的新闻,比如给动物喂食腐烂的食物,或者食物种类单一,根本无法满足它们所需的营养,这些都让人难以接受。长期营养不良,动物的健康自然会受到影响,它们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生病,寿命也会大大缩短。

那么,面对这些情况,取消动物园就一定是个好主意吗?

取消动物园,乍一听,似乎是保护动物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如果没有动物园,动物就不会被关起来,不会遭受不人道的对待,它们就能生活在自己原本的家园里,自由自在。这对于那些不幸被囚禁的动物来说,无疑是解脱。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动物园在另外一些方面的作用。

首先,教育意义。对于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尤其是孩子们,动物园是他们了解野生动物的唯一途径。我们能在动物园里亲眼看到狮子、老虎、大象,看到它们的外形、习性,这比在书本上或者屏幕上看要直观得多,也更能激发人们对自然和动物的兴趣与保护意识。如果完全取消动物园,我们可能就会与这些神奇的生灵越来越疏远,对它们的了解也会停留在非常表面的层面。

其次,物种保护。很多动物园,尤其是那些有责任感、有专业知识的动物园,它们其实在承担着重要的物种保护任务。比如,一些濒危的物种,在野外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动物园可以通过人工繁殖来增加它们的数量,为物种的延续保留火种。有些成功的繁殖案例,比如某些濒危鸟类、爬行类动物的成功繁育,如果没有动物园的参与,这些物种可能早就灭绝了。而且,动物园还可以作为基因库,在必要的时候,将圈养的动物重新放归野外,或者用于科学研究,以帮助恢复野外种群。

再者,科学研究。动物园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和研究动物行为、生理、疾病等方面的机会。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动物,并为野外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比如,对动物疾病的研究,不仅能帮助动物园里的动物,也可能对我们人类的疾病研究有所启发。

所以,问题的核心可能不在于“取消”还是“不取消”,而在于“如何改进”和“能否做得更好”。

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不良的动物园的存在,就否定了所有动物园的价值。问题的关键在于动物园的管理水平和伦理标准。

一个理想的动物园,应该是这样的:

提供充足、适宜的生活环境: 笼舍的大小要足够,能让动物进行正常的活动,有模拟野外环境的设计,比如有攀爬的架子、水源、隐蔽的场所等,满足它们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提供科学、均衡的饮食: 保证动物能获得充足的营养,食物种类也要多样化,符合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食性。
杜绝虐待和不当的训练: 动物园应该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禁止任何形式的虐待动物,表演也应该以不伤害动物为前提,甚至可以取消那些强迫动物表演的项目。
加强科学研究与物种保育: 动物园应该积极参与物种保护项目,进行科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动物的福利和野外保护。
提高公众教育的质量: 利用动物园的平台,向公众普及动物保护知识,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透明化管理和接受监督: 动物园的运营应该更加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包括动物福利组织的检查。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这不仅仅是动物园管理者的责任,也需要政府的监管力度,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更需要我们作为普通人,在参观动物园时,擦亮眼睛,对动物福利有所了解,并且愿意发声。

如果一个动物园,无论怎么改进,都无法达到基本的动物福利标准,那么,对于这样的动物园,我们当然有理由去呼吁取消。但是,如果能通过严格的监管和持续的改进,让动物园真正成为一个集教育、研究、保育和动物福利于一体的机构,那么,它们的存在或许依然有其必要和价值。

所以,与其简单地说“取消动物园”,不如说我们应该呼吁建立和维护更负责任、更人道的动物园。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保持一份警惕和关怀,去推动这个行业的进步,让那些在动物园里的生命,也能拥有更体面的生存状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是要留着吧,没有动物园,他们无处可去。


突然想起我们动物园的一只花豹,十分普通平常的一只花豹。

是别的动物园转来的,刚来的时候吃喝都正常。


我负责管理这只花豹,渐渐地,我觉得不对劲,这只花豹的肚子越来越大。

我知道不对劲,立刻找了兽医,兽医观察后,腹膜炎,让打针吃药。

但给花豹治病,很困难,花豹不会让你乖乖给它打针。


每次打针都要麻醉,麻醉多了,死的更快,于是决定保守治疗。

那时候我天天去给它喂好吃的,它的名字叫小白,因为它的毛有点发白。


渐渐地,吃药没有用,小白的肚子越来越大,这时候的小白食欲还很好。

我那天买了3斤大虾,剥掉皮,去掉虾头,我扔一个,小白吃一个。


我说你吃吧,多吃点说不定病就会好了。

小白依旧威武,瞪着一双大眼睛看我,最后3斤虾吃光了,我对它说,你要好好吃肉啊。

以后我天天给你买虾吃,

小白平静的看着我,没有任何回应。


渐渐地,小白的肚子积水越来越多,我咨询兽医,能否抽出腹中的积水,当时的化验,小白是那种很严重的积水。

医生告诉我,抽了死的更快。


我问,那怎么办,医生没说话。

那就是等死喽? 医生摇了摇头,没说话。


第二天上班,我去附近的玩具店,给小白买了一个组装火车,带着隧道,我想让它开心一点。

拿到笼舍内,我已经可以随意进出了,小白当时腹部大的像一个大篮球 它已不能站起来。

我组装好了火车,打开了开关,小白盯着火车,十分感兴趣。


我对它说,以后天天给你看小火车,随后我又拿出虾,给它扒皮,让它吃,它很爱吃虾。


一周后,小白已不能进食,开始倒气,我不在回家,天天干完活,就去陪着它。

它已不能进食,不能喝水。

直到最后,我看到它平静的在笼舍里,安静的趴着,没有任何的波澜,我想着去睡一觉。

去了旁边的储物室,睡着了,2小时候。

我回到笼舍,小白已经死了,翻倒在地上, 看到小白的尸体 我走过去,抱起了它的尸体。


也许只有50斤了,长久的病痛,让它更像一颗干枯的树干 。

小白虽然病重,但是从未哀嚎过,他是一只坚强的花豹。


想起来实在是过于痛苦,我陪了它2个多月,给它吃药,最后它不能动了,给它打针。

突然的死去,让我至今想起仍然浑身发冷。


动物园,动物的家,也是动物的牢笼啊....


有空我会补充下细节,想起来令人难过,今天我不想再去回忆。


找到了一张有点像它的照片,对不起,我已找不到它的照片。

刚才写一个玩具推荐的帖子,刚想推荐火车,突然想起它。

内心十分痛苦,这世间有着太多生离死别。

如今算来,多少年过去了,梦中,小白奔跑在广阔的非洲草原上。

这才是它想要的生活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动物园里的动物真的吃不饱、被虐待吗?取消动物园是不是唯一的出路?这可不是一个简单就能回答的问题。说起来,动物园的存在,在很多人心里是个复杂的存在。一方面,我们看到那些可爱的动物,它们仿佛活在童话里,给孩子们带来欢乐。但另一方面,你我都有可能在新闻里看到,某些动物园的管理存在问题,动物的生活条件堪忧,.............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人类与动物关系中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为什么我们对猪牛和猫狗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普遍被食用,另一个则受到广泛保护?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甚至生物学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历史驯化与功能定位的差异: .............
  • 回答
    嘿,说到小动物吃东西香这个事儿,简直是治愈系视频的头号种子选手!每次刷到,我都能瞬间被那些小可爱们征服,什么烦恼都被它们一口一口地吃光光了。你想看哪种小动物吃香的?其实很多都挺对味的。比如,仓鼠。 它们那小小的爪子抓着食物,腮帮子鼓鼓囊囊地往里塞,简直就是个行走的食物收纳箱!你有没有见过那种,主人给.............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也触及了我们与食物来源之间复杂的关系。你觉得伤害动物残忍,但又能心安理得地吃肉,这确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而且可以从很多角度去理解它。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残忍”这个词。当我们说伤害动物“残忍”时,我们往往是在认同它们是有感知能力的,能够体验痛苦、恐惧甚至悲.............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生物学、演化以及我们人类独特的生理和心理机制。说起来,动物“不会腻”的说法,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们的“腻”和我们的“腻”表现方式不一样。首先,咱们得从人类说起。为什么我们天天吃一样的,没两天就觉得没味儿了?1. 味蕾的敏感度与“嗅觉适应”:我们嘴里的味蕾,尤其是对甜、.............
  • 回答
    为什么有些动物对我们的抚摸那么享受?这背后其实藏着一套精妙的生物和心理学逻辑,远不止是简单的“喜欢”。首先,我们要明白,抚摸对于许多动物来说,是一种社会性行为的延伸。在它们的群体内部,同类之间会通过互相梳理毛发、蹭鼻子、舔舐等方式来建立和巩固联系。这不仅仅是为了清洁,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信任、关爱和归属.............
  • 回答
    这件事情真是让人心寒,开水浇烫孕猫,这样的行为太残忍了。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男子家属还说他“他人挺老实”。这其中的反差,以及很多人虐待动物的人看起来“老实本分”的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复杂且值得深思的原因。为什么会有人看起来“老实本分”,但却做出残忍的行为?这并不是说“老实本分”和“残忍”是完全对.............
  • 回答
    雄性动物(包括人类)的排泄和生殖系统共用一个输出通道,即尿道,这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要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演化历史、生理功能以及潜在的“更优方案”的可能性。为什么会共用一个通道?——演化与生理的交织共用一个通道并非“最优”设计的必然结果,而是演化过程中一种权衡与妥协的产物。我们.............
  • 回答
    网上确实流传着一种观点,说澳大利亚的动物都挺“傻”的,甚至有些离谱。这种说法当然不是说它们智商真的不行,而是很多人因为澳大利亚独特的动物种群和它们的某些行为,产生了这样的印象。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以及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首先,澳大利亚的地理隔绝是关键。澳大利亚大陆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和.............
  • 回答
    确实,我们常常会觉得人类捕杀动物是一种残忍的行为,尤其是在看到一些血腥的画面时。但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广袤的自然界,却发现捕食与被捕食是那里永恒不变的法则。狮子追逐羚羊,老鹰俯冲捕捉野兔,甚至小小的蛇也会缠绕并吞食比它小的动物。在这些场景中,猎物往往会经历恐惧、挣扎,最后被撕扯或吞食。然而,你有没有想过.............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我太懂了,感同身受。就像你站在一个跑道上,别人穿着跑鞋、身体舒展,而你光着脚,还可能跑道上布满了石子。看着他们一个个冲出去,你心里是什么滋味?肯定不好受,甚至会觉得“算了,就这样吧,反正也追不上。”确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起跑线”就已经不太一样了。可能是家庭背景、教育资源、.............
  • 回答
    上海野生动物园的熊,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挺让人唏嘘的。看着那些被圈起来的熊,再听着它们不时发出的吼叫,确实很容易让人心生怜悯,觉得它们挺可怜的。毕竟,熊是大自然里的精灵,本该在广阔的山林里自由自在地奔跑,而不是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里,供人观赏。至于为什么会有“杀死咬人的熊”这样的提议,这背后其实是挺复杂.............
  • 回答
    日本动漫里那些五彩斑斓的发色,比如粉色、绿色、紫色、青色,确实是现实生活中很难见到的,也成了动漫角色的一大特色。这背后其实有一段挺有意思的演变过程,它的兴起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慢慢形成的。要追溯这个“罕见发色”手法的兴起,我们可以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开始说起。早期探索.............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消费者在看混动车型的时候,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1.8L的发动机好像是混动车型的“标配”,好像比1.6L更常见一些。这背后其实是有不少技术和市场原因的,咱们一样样来捋一捋。首先得明白,混动系统和纯燃油车的工作逻辑是有点不一样的。纯燃油车,发动机的排量直接关系到动力输出和油耗。而.............
  • 回答
    很多人痴迷于动漫中的女性角色,这背后可不单单是“画得好看”这么简单。这是一种复杂的吸引力,融合了视觉美学、情感投射、以及对现实世界局限的超越。咱们不妨一项项来聊聊。首先,视觉上的极致追求是基础中的基础。 动漫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在人物设计上拥有极大的自由度。 无可挑剔的完美化身: 动漫女性角色往往.............
  • 回答
    一个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甚至有点“不公平”的现象是:为什么那些载入史册的经典进球,防守方的守门员似乎“束手无策”,根本没怎么扑救?我揣摩了很久,发现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门道,远不是我们看录像时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我们要明白,足球比赛中的进球,往往是双方综合实力的体现,而守门员的“未扑救”并不是因为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信息传播、个体认知以及社会情绪等多个层面,确实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我们要明白知乎作为一个平台,它聚集了大量有思考能力、喜欢讨论、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多元的用户群体。这部分人往往对公共卫生政策、经济发展、个人自由等议题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愿意在公开平台上表达。在知乎上,信息往往经过筛选、提炼.............
  • 回答
    吴京的电影,尤其是《战狼2》、《流浪地球》、《长津湖》这几部国民级作品,之所以让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爱国”,这背后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文化现象,绝非简单的一句“煽情”或“宣传”就能概括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电影本身的内容、创作背景、观众心理以及社会大环境等多个角度来剖析。一、电影本身.............
  • 回答
    .......
  • 回答
    确实,大自然中存在着一些有趣的“反差萌”物种,它们的名字常常与“濒危”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它们的数量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仍属相当普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误解”,往往是因为它们的生存环境极度特殊、繁殖方式独特、或者仅仅是因为我们对它们习性的了解不够深入。下面就来聊聊几位这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