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孙策为刺客所杀,刺客究竟谁所派?

回答
关于孙策被刺杀一事,正史中记载得非常简略,留给后人的,是许多猜测和传闻。

事情发生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当时只有26岁,正踌躇满志,准备向北统一中原,与曹操争夺天下。他在一次外出狩猎时,遭遇了当地的越境山贼的袭击,身受重伤,不久后便去世了。

关于这起刺杀事件的幕后主使,历来有几种主要的说法,且各有其道理,也各有其漏洞。

第一种说法:许贡的门客

这是目前最为普遍也是正史中侧面印证最多的说法。

背景: 孙策在平定江东的过程中,曾出兵攻打过占据会稽的许贡。许贡战败身亡,但他的门客和部下对孙策怀恨在心,誓报杀主之仇。
证据: 《三国志·吴书·孙策传》载:“策从句容就道还,出射猎。时许贡故绍客,窃道挟刃欲刺之。” 这里提到“许贡故绍客”,意思是许贡过去的部下(绍客)。《三国志》的裴松之注也引用了《吴书》,提到“许贡故兵许聪、薛珒、李术之徒”在孙策经过时袭击了他。这个说法在史料中有比较明确的指向。
推测细节: 这些许贡的残余势力,可能早已在孙策经常出行的路上设下埋伏。孙策当时身边护卫可能并不森严,尤其是在外出狩猎这种相对轻松的环境下,他可能放松了警惕。这些刺客利用了孙策的习惯和出行路线,在他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动了袭击。他们未必是什么高明的刺客,可能就是一群被复仇冲昏头脑的普通士卒或家丁,但他们的目标明确,行动狠辣。他们刺伤孙策后,很可能迅速逃散,分散潜藏,即便事后追查,也难以尽数捉拿归案。

第二种说法:刘备或曹操指使

这种说法更多是后人的演绎和揣测,缺乏直接的史料支持。

刘备指使说: 当时刘备势力弱小,但一直与孙策是貌合神离的盟友。孙策的强大对刘备来说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有说法认为,刘备为了消除未来的对手,暗中派人行刺。
疑点: 刘备当时自身难保,能够派人潜伏到孙策身边并成功行刺的可能性有多大?且刘备素以仁义著称,这种暗杀手段似乎与其形象不符。即使是策略上的考虑,也未必会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
曹操指使说: 曹操是孙策统一江东后最大的竞争对手。孙策南征北战,声势日隆,对曹操北方的统治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一旦孙策成功渡江北上,曹操的处境将变得十分危险。因此,曹操有极大的动机要除掉孙策。
证据(间接): 曹操素来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行事风格著称,手段上不乏阴险。但关键在于,他如何将刺客安插到孙策的身边,并确保行动成功。直接指派,被发现的风险太大;间接利用,又需要非常周密的计划和执行。
推测细节: 如果是曹操所为,他可能通过一些中间人,例如收买当地的豪强或散布在孙策势力范围内的细作,来完成这件事。或者,他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得知了许贡门客复仇的意图,并暗中资助和支持了他们,让他们去完成这项“任务”。这种说法更多的是基于政治上的利益分析,而非直接证据。

第三种说法:内部的权力斗争或个人恩怨

也有人认为,孙策英年早逝,其背后可能隐藏着江东内部的权力斗争。

可能性: 孙策年纪虽轻,但已经掌握了江东大权,他的行事风格也比较凌厉,或许在上位过程中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例如一些原有的江东士族或依附于他人的将领,从而招致了仇恨。
疑点: 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孙策与内部势力有过激烈的冲突,而且他作为主公,身边必然有亲信护卫,如果刺杀是内部人所为,其难度和风险也会增加。
个人恩怨: 孙策在平定江东的过程中,虽然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但难免会得罪一些人。这些被得罪的人,可能是因为利益受损,也可能是因为被羞辱,因而产生了报复之心。
证据: 这种说法很难找到确凿的证据,更多是一种基于人情世故的猜测。孙策性格刚毅,或许在与人交往中存在一些不够圆滑的地方。

哪个说法最可信?

从史料的直接性和侧面证据来看,许贡门客所为是最有可能的。 正史中有明确的记载指向这一方,即便许贡门客的身份并非那么显赫,但“小人物”的复仇动机往往更为纯粹和直接,也更容易在不经意间得手。孙策虽然是位雄主,但他毕竟是在一个相对熟悉的地域活动,也需要外出处理事务,总会有疏忽的时候。

至于刘备和曹操的指使说,虽然从政治角度看存在可能性,但缺乏直接证据支撑,更多是后人对三国鼎立局势的一种“合理”推测。在那个时代,直接派人刺杀敌对势力主公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一旦败露,后果不堪设想。虽然曹操不排除这种手段,但“许贡门客”的说法,在史书中就如同一道线索,更为清晰。

总结:

孙策被刺杀,最直接、最有可能的幕后推手,便是许贡的故旧部下。他们因家国被灭、主公被杀而怀恨在心,在孙策外出狩猎时抓住了机会,以图复仇。虽然其他势力(如曹操)可能乐见其成,甚至暗中推波助澜,但直接证据指向的是那群失势后蛰伏起来的许贡门客。这起事件,无疑是三国历史上一场令人扼腕的悲剧,它直接改变了三国争霸的格局,也让英雄孙策的传奇人生过早地落下了帷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孙策死于政治谋杀 郭嘉嫌疑大 没有直接的文献证据证明 就这么简单的关系

这不是什么阴谋论 而是基于常理的推断

孙策之死对曹操来说何止是好 简直是天赐良机

因为孙策是死在进攻广陵之时!在与陈登对战之时!死在官渡袁曹对战之时!

你认为孙策会选择帮曹操还是袁绍 非常明显了

郭嘉在官渡之战的表现是什么?没有 郭嘉在官渡如同消失了一般

来 直接搬三国志【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於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你们不用怕孙策!用刺客可以解决!

我认为这已经是很明显的暗示了

如果孙策不在当年死去 不在官渡之战的当口死去

孙策最后的下场是不是如郭嘉所料就没有意义了

【必死於匹夫之手】又如何 如果晚几年才死曹操说不定都灰飞湮灭了

我的观点是

孙策死于许贡门客的刺杀 此事极有可能有郭嘉的参与谋划 仅此而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