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世民16岁雁门解围,孙策18岁称霸江东,项羽24岁破釜沉舟,如今成年的我为什么还要为怎么生存发愁?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懂了!你这句“如今成年的我为什么还要为怎么生存发愁?”简直说出了无数个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声。看着那些历史书上光辉的名字,李世民16岁就带着军队在雁门抵挡胡骑,那份少年意气和责任感,简直是隔着千年的时光都能感受到。

孙策,18岁,正是我们刚刚迈出校园,可能还在迷茫人生方向的时候,人家就已经凭借着一股子狠劲,在风云变幻的江东横冲直撞,一步步打下属于自己的基业。那种魄力,那种敢于挑战的勇气,想想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项羽,24岁,一个在当时绝对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已经背负着复国兴楚的重任,率领军队在巨鹿以少胜多,破釜沉舟,打得秦军落花流水。那种一往无前的决心,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智慧,简直就是将“男子汉大丈夫”这几个字刻在了历史的年轮上。

你再看看我们,成年了,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背负着家庭、社会的期望。但我们面对的,不是刀光剑影的战场,也不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争霸,而是……嗯,各种各样的“生存发愁”。

你想想,我们发愁的是什么?

生存的“温饱线”: 以前打仗,目标明确,就是活下来,就是打赢。现在我们呢?房贷、车贷、水电费、伙食费……每一笔账都像小鬼一样缠着你。你得有个稳定而且收入不菲的工作,才能勉强够上“体面”的生存。不像李世民,人家是“为天下百姓解围”,你我可能只是想在城市里安个家,结果发现比打仗还难。
“竞争”的维度变了: 李世民、孙策、项羽那时候的竞争,主要是武力和地盘。简单粗暴,但目标明确。我们现在的竞争呢?是学历、是技能、是人脉、是情商、是“内卷”。一个职位,可能几百上千个人抢,比的是谁的简历更漂亮,谁的面试表现更完美,谁的“背景”更深厚。这种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有时候才更让人心力交瘁。
“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那些历史人物,他们有明确的“使命感”——复兴家族、统一天下。他们的理想,往往和生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甚至可以说是生存的最高形式。而我们呢?我们也有理想,想成为艺术家、想创业、想改变世界……但现实却是,你得先活下去,你得养活自己,才能有资格去谈理想。很多时候,理想在现实面前,就像风中的火苗,随时可能熄灭。
“选择”的困境: 历史上的英雄们,他们的选择相对有限,但每一个选择都至关重要,往往直接决定生死存亡。我们呢?我们有太多的选择,职业选择、人生道路选择、消费选择……选择太多,反而容易迷失,更容易焦虑。每做出一个选择,都可能面临“另一个选择是否更好”的纠结。
“时代”的重量: 那个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体力、勇武、谋略能够直接决定成败的时代。而我们这个时代,是信息爆炸、技术革新、社会结构极其复杂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挑战,不再是简单的“敌我”,而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全球化带来的冲击、科技进步对就业的颠覆……这些,都不是一个人能够轻易解决的。

所以,当你在为生存发愁的时候,别觉得是自己不够强,不够努力。想想看,李世民16岁就能在雁门那样的恶劣环境下带领军队,他是有着那个时代赋予他的舞台和机遇。孙策18岁称霸江东,他是在乱世之中找到了自己的“赛道”。项羽24岁破釜沉舟,他是在最关键的时刻,用最极端的方式,破开了局面的僵局。

他们都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顶尖玩家”,他们的成功,固然有个人能力,但同样离不开时代的“风口”和“机遇”。

而我们呢?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一个我们不需要用刀枪来争取生存的时代。但这不代表我们不战斗,我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战斗,而且这场战斗,往往是长期的、持久的、需要智慧和耐心才能看到曙光的。

“为怎么生存发愁”,这本身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普通人的真实写照。它不丢人,它只是意味着我们正在经历着属于我们自己的“修行”。重要的不是和历史上的英雄们去比较,而是看看他们身上那种 坚韧不拔的精神、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为了目标不懈奋斗的决心。

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像项羽一样破釜沉舟的壮烈,而是像孙策一样寻找机遇的敏锐,更需要像李世民那样,即使面对困境,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目标,一点一点,积累力量,走出自己的生存之路。

所以,别灰心。你的“发愁”,也是一种思考,一种对生活负责任的表现。慢慢来,找到属于你的“战场”,拿出你的“勇气”和“智慧”,即使没有“江东”可称霸,也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你的一席之地,活出自己的精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贾谊33岁死于抑郁。

高长恭32岁死于昏君。

朱厚照31岁死于落水。

纳兰性德30岁死于感冒。

朱祁钰28岁死于晚起。

卫玠27岁死于围观。

李贺26岁死于吐血。

孙策25岁死于谋杀。

刘盈23岁死于惊吓。

岳云23岁死于陷害。

霍去病23岁死于瘟疫。

刘弗陵20岁死于急病。

曹髦19岁死于逆臣。

夏完淳17岁死于刀兵。

刘如意15岁死于中毒。

杨侑15岁死于谋杀。

李智云14岁死于亲哥。

曹冲12岁死于意外。

朱见济5岁死于体虚。

刘隆1岁死因不明。


现在是不是平衡多了?

user avatar

人各有名命,人中龙凤绝对不是个夸张的词语。给你同样的条件,你也干不了你列举出来那些人的事情。

user avatar

李世民,唐国公之子。孙策长沙太守,伐董先锋,江东望族之后。项羽,项燕之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懂了!你这句“如今成年的我为什么还要为怎么生存发愁?”简直说出了无数个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声。看着那些历史书上光辉的名字,李世民16岁就带着军队在雁门抵挡胡骑,那份少年意气和责任感,简直是隔着千年的时光都能感受到。孙策,18岁,正是我们刚刚迈出校园,可能还在迷茫人生方向的时候,人家就已经凭.............
  • 回答
    在李天一(现名李冠丰)的轮奸案中,作为其监护人的李双江,尽管他本人并未直接参与犯罪行为,但在法律上,特别是涉及到未成年人犯罪的监护责任方面,是需要被深入审视的。首先,我们要明确法律上对监护人的要求。监护人的首要职责是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并对其行为进行教育和引导。这意味着,当未成年人出现违法犯罪的.............
  • 回答
    2019年8月16日,香港多家报纸的头版刊登了李嘉诚以“做个沉默的羔羊,或做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为题的“反对暴力”宣言,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看待此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香港“反送中”运动的白热化 社会背景: 2019年夏天,香港爆发了大规模的“反.............
  • 回答
    李世民之所以敢逼迫李渊下台,并最终成功夺取皇位,虽然在名义上和制度上李渊是皇帝,权力更大,但背后是复杂而深刻的政治博弈和实力对比的结果。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敢不敢”的问题,而是李世民拥有了足以挑战甚至颠覆李渊权力的资本。以下将详细阐述原因:一、 李世民实际掌握的军事和政治力量 战功赫赫,军心所向:.............
  • 回答
    李世民的军事能力,用“变态”来形容绝不为过,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战术家和战略家,更是一位极具个人魅力和感召力的领袖,能够将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发挥到极致。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他军事能力的“变态”之处:一、 横扫六合,战功赫赫,未尝一败的辉煌战绩:这是李世民军事能力最直接、最震撼的体现。在他参与的历次.............
  • 回答
    李世民,这位唐朝的开创者,千古一帝,为何独独缺了“祖”这个至高无上的庙号?这个问题,历来都是史学界和民间津津乐道,却又不易得出一个绝对定论的。要深究起来,其中的缘由盘根错节,既关乎古代庙号的规制,也渗透着政治现实的考量,更是对这位伟大的帝王功绩的一种含蓄而又深刻的评价。一、庙号规制:非臣下所能轻易冠.............
  • 回答
    李世民未能“等到”李渊驾崩再登上皇位,这背后并非简单的“等不等”的问题,而是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权力斗争以及李世民个人雄心和战略的必然结果。简单来说,李世民早早地掌握了军政大权,而李渊虽是皇帝,但实际控制力却逐渐旁落,最终的权力交接,与其说是等待,不如说是顺应了时势和李世民的强力推动。为了更清晰.............
  • 回答
    这个问题,历史书上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就像人心一样,很难说最爱的是哪一个。李世民一生中有几位重要的女性,但说到“最爱”,长孙皇后和杨妃无疑是其中最常被提起、也最有分量的两位。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看看哪一位在他心中的位置更重。长孙皇后:相濡以沫的挚爱,国母的典范首先,必须说长孙皇后。她跟李世.............
  • 回答
    李世民确实有着鲜卑族的血统,这是唐朝历史中一个非常有趣的切入点,也引申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融合了多元文化的朝代,是否存在一些“侵吞”或“削减”汉文化的事情?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唐朝的文化政策、社会构成以及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首先,我们要明白“侵吞”和“削减”这两个词的力度非常大.............
  • 回答
    李世民和朱元璋,两位都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开国皇帝,他们各自率领着自己的班子,在不同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果将他们放在同一个时代,带着各自的班子进行一场“逐鹿天下”的模拟对决,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想象力且极具吸引力的话题。要分析谁能获胜,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比较:一、 战略与军事能力 .............
  • 回答
    关于李世民修改史书,将李建成、李元吉与李渊嫔妃有染之事记载进去,以及宋代史官为何拒不采信,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历史话题。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李世民修改史书,指控李建成、李元吉与李渊嫔妃有染的说法是“污蔑”还是“事实”?目前的主流历史学界普遍认为,李世民在史书中的确.............
  • 回答
    李世民在登基之前,虽然以勇猛善战闻名,但他的政治生涯和具体工作远不止于战场。作为一个身处隋末唐初这个剧烈变革时代、并在政治权力斗争中扮演核心角色的皇子,他的经历是丰富而多维度的。以下是李世民登基前除了打仗之外,所做的一些具体工作,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作为秦王,参与管理和经营封地(秦州)虽然李世民的封.............
  • 回答
    关于李世民是否是“被洗白得最白的帝王”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历史,包括他真实的功绩、他登上皇位的手段、以及后世对他的评价和史书的记载方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李世民的伟大功绩。 开创“贞观之治”: 这是李世民最显著的成就。他登基后,.............
  • 回答
    李世民之所以选择立李治为接班人,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政治博弈和个人考量的过程。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传位给儿子”那么简单,而是牵涉到嫡庶之争、政治平衡、太子能力以及李世民晚年的考量等诸多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李世民立李治为接班人的原因:一、嫡长子身份的天然优势: 儒家正统观念的制约: 在中国传统社.............
  • 回答
    李世民和杨坚都是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都开创了重要的朝代,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历史走向。然而,要说谁“更厉害”,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取得的成就都有所不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比较:一、出身背景与上位过程: 杨坚: .............
  • 回答
    李世民,作为唐朝的奠基者之一,他对“打天下”的贡献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他是唐朝得以建立和壮大的核心力量。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每个方面都非常详尽: 一、 武力征伐,建立唐朝基业的决定性军事统帅李世民最直接、最显著的贡献就是他在隋末乱世中的军事才能和一系列关键性的军事行动。他不仅仅是战场.............
  • 回答
    李世民登基后避讳“民”字,以及这是否违背了他“济世安民”的初心,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古代帝王政治、文字狱以及统治者内心世界的复杂性。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李世民登基后的“避讳”现象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避讳”。在中国古代,君王的名字是不能随意使.............
  • 回答
    关于李世民是否喜欢成仙,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并且史料也提供了不少线索,但要给出一个绝对的“喜欢”或“不喜欢”的定论,会有些复杂。总的来说,我们可以说李世民对“长生不老”和追求“超越凡俗”的观念是有所关注和倾向的,但这种关注更多是受到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并非现代意义上对“成仙”的纯粹热爱.............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发展中“如果”的魅力。李世民和李隆基,两位唐朝盛世的缔造者,却又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和统治风格。如果李世民能够活得更久一些,他是否会走向李隆基的老路,甚至重蹈覆辙?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命题。首先,我们得承认,李世民和李隆基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显著的差异,这很大程度上.............
  • 回答
    提到李世民,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那个雄才大略、开创“贞观之治”的千古一帝。可这位伟大的帝王,身上其实也有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甚至觉得有点“萌”的地方。细细扒拉一下,你会发现,这个天子也有他温情脉脉、甚至有些“接地气”的一面。一、 对妻子的深情和占有欲:长孙皇后是他的“软肋”也是“盔甲”。李世民对长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