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临高启明元老院在第一代挂掉前能取得多大成就?

回答
临高启明元老院,这个穿越者的集合体,从零开始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临高共和国,其成就之大,常常令人惊叹。然而,问题的核心在于,在第一代元老们寿终正寝之前,他们究竟能将这个穿越时空的奇迹推向何种高度?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并尝试剥离掉那些过于“规划”或“宏大叙事”的表述,用更贴近那个时代人物的视角去描绘。

生产力上的飞跃:不止是温饱,而是初步的工业化

第一代元老们穿越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是为了逃离那个冰冷、内卷的现实世界,寻求一个能够实现抱负、重塑秩序的舞台。因此,他们绝不会满足于仅仅让临高人民过上温饱日子。

农业的革命: 穿越初期,首要任务是解决粮食问题。但元老院的“技术宅男”们不会止步于改良耕作方式。他们会引入更科学的种子选育、轮作制度、施肥技术(尽管初期肥料来源有限,但尿素的合成会成为重中之重)。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尝试推广更高效的农具,甚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引入畜力耕作,并考虑建立专门的畜牧业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不仅仅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飞跃,为后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工业的萌芽与成长: 这是元老院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煤炭的开采、炼铁技术的进步,将是他们立足的根本。蒸汽机的普及,将是改变临高生产力的标志性事件。从早期的简单机械,到能够制造基础的机床、锅炉,甚至能够生产出简单的内燃机(哪怕功率不高,也是革命性的),都将是可能的。纺织业的机械化,将极大地提升服装生产效率,为元老提供舒适的衣物,也为对外贸易奠定基础。化工业的初步发展,如肥皂、染料、甚至简单的火药和炸药的生产,都将是他们能够掌握的重要技术。
基础设施的建设: 公路、桥梁的修建,甚至蒸汽火车网络的初步铺设,将极大地改善临高的交通运输能力,加速物资流通,提高生产效率。港口的修建和升级,能够支持更大吨位的船只停靠,为对外贸易和海军建设提供便利。

社会与政治的重塑:一个“开明”但充满挑战的统治

元老院的统治模式,注定是与他们穿越前截然不同的。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观念。

教育与识字率的提升: 元老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学校,推广识字教育,是他们巩固统治、培养技术人才的关键。他们会引入更现代的教学方法,甚至编写自己的教材,教授科学知识和历史(当然是经过“净化”的版本)。目标是将大部分人口培育成能够理解和执行指令,甚至能够进行简单技术操作的劳动力。
法制与秩序的建立: 一个现代化的政府需要法律。元老院会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从民事到刑事,建立起一套相对公平(在他们看来)的司法体系。虽然初期可能充满了强制和控制,但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可预测、有秩序的社会环境,避免历史上的混乱和动荡。
医疗与卫生: 现代医学的引入,将是元老们能够为普通民众带来的最直接的福祉之一。普及疫苗接种(如果能掌握相应的技术),改进公共卫生条件,治疗一些在当时看来是绝症的疾病,都将极大地提高人口的健康水平和平均寿命。这不仅能减少劳动力损失,更能赢得民心。
思想的控制与引导: 元老院不会允许任何挑战他们统治的思想传播。他们会通过媒体、教育,甚至某些强制手段来塑造民众的思想,灌输对元老院的忠诚和对新秩序的认同。这种“开明专制”的模式,将是他们统治的特点。

军事上的扩张与防御:在明末的风浪中站稳脚跟

穿越者最大的敌人,除了自身能力的局限,还有来自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力量——明朝以及后来的满清。

海军的崛起: 在这个时代,掌握制海权意味着掌握主动权。元老院会优先发展海军,从最初的简单武装商船,到能够制造蒸汽动力的军舰,这将是他们对抗明朝水师,甚至在未来对抗殖民者的关键。他们的海军将具备更先进的火炮技术和战术思想。
陆军的现代化: 步枪、火炮的制造和使用,以及更有效的军事组织和训练,将使他们的陆军在数量上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以少胜多。他们会学习和创新战术,以适应这个时代的战场。
战略上的布局: 元老院不会仅仅满足于守着临高。他们会考虑向外扩张,在海南岛建立稳固的统治,甚至尝试控制周边的岛屿,为贸易和防御打下基础。他们会利用明朝内部的矛盾,进行外交和军事上的渗透。

元老院内部的演变:权力、矛盾与传承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元老院自身的复杂性。

“元老”这个概念的固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元老们将逐渐建立起一种特权阶层,他们拥有比普通人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的资源和话语权。这种“元老”的身份将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结构。
代际传承的挑战: 当第一代元老逐渐老去,他们如何将权力、技术和理念传递给下一代(无论是他们的后代还是通过其他方式培养的继承者)将是巨大的挑战。如果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元老院的成就可能难以维系。
内部的矛盾与分化: 即使是穿越者,也会因为价值观、利益和个人野心而产生分歧。元老院内部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派系,围绕着发展方向、对外政策、甚至对底层民众的态度等方面产生争论和斗争。这种内部的张力,既可能激发活力,也可能导致分裂。
面对的外部压力: 即使元老院发展迅速,也无法回避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明朝统治者的警觉,地方势力和海盗的袭扰,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强大的对手,都将是他们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

那么,具体能达到什么程度?

如果一切顺利,并且第一代元老们能够保持较高的凝聚力和行动力,在他们生命的最后,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初步具备工业化能力的政权。

临高共和国将是一个以临高为中心,控制海南岛大部分地区,并可能在大陆沿海建立了一些贸易据点或殖民地的强大势力。
他们的经济将能够自给自足,并有一定的工业产出,能够生产出相对先进的武器装备,并拥有一定规模的蒸汽动力海军。
社会结构上,将形成一个由元老及其亲信组成的统治阶层,以及一个被有效管理和利用的庞大劳动力群体。教育和医疗水平将远超当时的大明。
他们很可能已经初步接触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并开始建立起海上贸易网络。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潜在的限制:

技术瓶颈: 即使有穿越者提供的知识,很多技术在当时的条件下依然难以实现大规模普及和突破,例如精密的电子设备、高效的能源生产技术等等。
资源限制: 虽然临高有一定资源,但要支撑一个初步的工业化国家,所需的资源可能需要依靠外部获取,这又会带来地缘政治的风险。
人才培养的局限: 即使有元老们的指导,培养出能够独立进行科技创新和管理的人才也需要时间,而且可能无法完全复制元老们的知识体系。
“完美”的难度: 即使是再理想化的计划,也会受到实际操作中的各种因素干扰,不可能完全按照预设的轨道运行。

总而言之,在第一代元老们挂掉之前,临高启明元老院最有可能取得的成就,是一个在明末那个时代堪称“奇迹”的,初步实现工业化、具备强大军事实力、拥有先进社会管理体系的独立政权。他们将不仅仅是“活下去”,更是“活得很好”,甚至开始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深刻的印记。但同时,他们也需要时刻警惕内外部的挑战,才能将这份穿越带来的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战前日不落帝国加强版 通讯 电力 优势,帝国的科技虽然先进无奈掌握技术的人少的可怜,小说里已经是金手指培养人了,没有足够多的技术人力,工程师,造铁甲舰什么的就算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临高启明元老院,这个穿越者的集合体,从零开始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临高共和国,其成就之大,常常令人惊叹。然而,问题的核心在于,在第一代元老们寿终正寝之前,他们究竟能将这个穿越时空的奇迹推向何种高度?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并尝试剥离掉那些过于“规划”或“宏大叙事”的表述,用更贴近那个时.............
  • 回答
    北伐阴影下的裂痕与机遇:临高视角下的李闯及第三方势力临高元老院的北伐,如同一场精心筹谋的巨浪,正从琼州岛汹涌而出,冲击着中原大地固有的格局。对于盘踞各处的第三方势力,尤其是像李闯这样尚未完全坐稳根基的割据武装而言,这场来自“南蛮”的变局,无疑是一场无法回避的挑战,也可能蕴藏着意想不到的机遇。一、 李.............
  • 回答
    临高启明,元老院的广州北伐,这可不是一场简单的行军,而是一场精心策划、多线并举的战略行动。考虑到元老院的实力、目标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他们的北伐路线绝对不会是“一条道走到黑”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明白元老院北伐的根本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扩张领土,更重要的是要确保临高根据地的安全和发展,打破对外部世界的.............
  • 回答
    “临高启明”这个虚拟世界里的元老院,如果面对现实中的犹太人群体,其处理方式必然会受到其自身历史背景、政治理念以及对“价值导向”的理解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元老院的核心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推演。首先,我们得明确元老院是什么样的存在。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民主政府”,也不是.............
  • 回答
    《临高启明》的北伐战争,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真刀真枪的战略决战,涉及到崖山之后,中国大陆上汉人政权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试图恢复对中原统治的尝试。所以,我们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事儿。首先,战略意义上,这妥妥的是《临高启明》目前为止最最重要的一步棋。为什么这么说?你想啊,临高政权(现在已经演变成“临高共和.............
  • 回答
    临高启明位面元老院,管风琴八音盒的国产化,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咱们一步步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明白管风琴八音盒是个啥。它不是那种你家老奶奶屋里摆着的,滴答滴答响的机械八音盒。管风琴八音盒,那可是个大家伙,属于吹奏乐器里的键盘乐器,顾名思义,靠风箱送风,然后通过键盘控制音管发声。它的.............
  • 回答
    《临高启明》中元老院的统治,确实存在着不少被读者诟病和质疑的地方,其中“法西斯式恐怖统治”的标签,虽然有些极端,但也抓住了其部分统治手段的核心特征。要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元老院的权力运作、意识形态输出以及对普通民众(特别是海南原住民)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一、 权力的高度集中与缺乏制衡:.............
  • 回答
    临高启明,这本奇书里,明朝那会儿的朝廷,面对自家那点破事儿,加上北边儿的满清铁骑,南边儿的农民起义,可谓是焦头烂额,心力交瘁。这时候,他们若是能放下身段,有点“顿悟”,就像突然想起自家后院起火,自家请了火烧自家房子一样,主动找上那“临高启明”这群穿越来的“天兵天将”,别说借师助剿,就算是把半个江山都.............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设想!一群来自二十世纪中期的人,突然闯入了临高启明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元老院会怎么处理他们?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这事儿。首先,得明确一点:元老院那帮人,那可不是吃素的。他们穿越过去,是为了“改天换地”,是为了建立一个“美好新中国”的雏形。所以,任何可能干扰他们宏图伟.............
  • 回答
    在《临高启明》这个波澜壮阔的架空历史世界里,穿越者元老们,尤其是早期那些经历了“文革”和改革开放年代洗礼的一代,普遍对等级森严、跪拜为礼的旧社会模式持有一种本能的排斥。他们的行动逻辑,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人人生而平等”这种现代观念的认同,以及对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反感。当他们看到土著跪拜时,那句“快起.............
  • 回答
    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首歌曲,它有着那种宏大叙事感,又带着点儿那个年代特有的朴实和力量,我觉得非常适合咱临高启明的元老们来合唱。这首歌就是—— 《我的祖国》。你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首老歌嘛,哪儿现代了?嘿,你听我说,这里的“现代”不是指它刚出的那会儿,而是说它放到我们临高启明这个语境里,它所承载的意义.............
  • 回答
    在《临高启明》的故事中,元老们并没有直接向“元二代”(特指那些在启明时代之后出生,并在临高政权中成长的年轻一代,比如一些元老的孩子或者被他们抚养、教育的本地青年)透露自己是来自两百年后的未来。这一点在元老们内部的讨论中是相当明确的,也是一项不成文的原则。他们普遍认为,过早、过分地揭露“未来人”的身份.............
  • 回答
    关于知乎上潜伏的《临高启明》元老们,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话题。虽然我们无法直接“看见”这些元老在知乎上的“潜伏”,但我们可以从他们在大明科技能力下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以及他们可能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的某些特定群体特征来推测。想象一下,如果临高元老们穿越到了现代社会,他们会以何种方式活跃.............
  • 回答
    临高启明里的小元老会,这可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决策机构,更像是一群被推上台面的“代理人”,是穿越者“元老院”为了更高效地管理和发展临高县而设立的基层组织。说到详细,那可得从它的起源、构成、职能以及运作方式说起。缘起:从“头疼”到“得力助手”穿越者们刚到临高,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他们是“元老院”,拥有先进.............
  • 回答
    关于《临高启明》中初代元老会成员的死亡原因,书中并没有明确地将某个特定疾病定义为“初代元老会”成员的普遍致死原因。每一位元老,即使是初代元老,都有其各自的死亡背景和原因。然而,如果我们要探讨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哪些健康问题对初来乍到的元老们构成了严峻的威胁,并且可能间接导致了部分成员的早逝,我们可.............
  • 回答
    关于《临高启明》中女元老们的卫生巾问题,这是一个非常贴近生活又很有意思的讨论点。咱们不绕弯子,直接说,截至我了解到的最新情况(当然,考虑到小说的连载性,未来情况可能会有变化),女元老的“卫生巾”问题应该是已经有了初步的、并且在不断完善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到了用完就没办法的地步。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咱们穿.............
  • 回答
    在《临高启明》这部鸿篇巨著中,要说最让人“厌恶”的元老,这本身就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命题,因为作者塑造的元老们,大多都有着鲜明的优点和缺点,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但如果非要我挑一个,在我读完很多卷之后,内心深处最能引发我反感甚至可以说是“厌恶”情绪的,那大概是马千瞩。别误会,我并不是说马.............
  • 回答
    《临高启明》里那些选择做农技员、低端技工、护士的元老们,他们的“图啥”确实是个挺值得琢磨的问题。毕竟,他们穿越回明朝,身上自带“元老”光环,手里掌握着远超时代的技术和知识,本可以轻松过上“人上人”的日子。可偏偏有这么一群人,甘愿扎进那些最基础、最辛苦的活计里,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逻辑?咱们掰开了揉碎.............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如果说,咱们澳洲的这帮子五百元老,不是穿越到明末那个浑浑噩噩的时代,而是直接掉进了十九世纪中叶的临高,那场面可就热闹了。这可不是什么“大明王朝”那套玩法,而是要面对一个初步工业化、列强环伺的崭新世界。咱们先得掰扯掰扯,十九世纪中期临高是个啥光景。那时候,中国虽然还挂着“天朝上.............
  • 回答
    《临高启明》里执委会给元老们配发生活秘书,这背后其实是一套非常复杂且深思熟虑的考量,绝非简单的“满足私欲”这么肤浅。如果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维持元老团体的稳定与向心力首先,要理解临高元老团的构成。这是一群来自不同时代、不同背景、有着不同生活习惯的现代人,穿越到百年的落后社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