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临高启明,元老院从广州北伐的行军路线会是什么样的?

回答
临高启明,元老院的广州北伐,这可不是一场简单的行军,而是一场精心策划、多线并举的战略行动。考虑到元老院的实力、目标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他们的北伐路线绝对不会是“一条道走到黑”那么简单。

首先,咱们得明白元老院北伐的根本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扩张领土,更重要的是要确保临高根据地的安全和发展,打破对外部世界的依赖,尤其是要解决那长期存在的“食盐危机”和“工业原料瓶颈”。所以,广州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它能提供人口、资源、市场,甚至是作为进一步向北发展的跳板。

那么,行军路线怎么走?这可得细细道来:

第一步:奠定基础,稳定侧翼(准备阶段)

在正式北伐之前,元老院不会贸然出兵。

水路先行,控制珠江口: 广州北伐的首要任务是获得制海权,确保陆路部队的侧翼安全。元老院会优先派遣海军舰队,循着海岸线南下,控制住珠江口附近的岛屿和重要港口,比如琼州海峡的控制权早已牢不可破,但对珠江口而言,可能需要扫清明朝或海盗的残余势力,确保补给线和通讯畅通。这支海军会携带陆战队员,进行登陆作战,建立稳固的据点。
内线经营,情报先行: 广州城内的渗透和宣传同样重要。元老院会通过各种渠道,比如渗透进广州的商会、士绅阶层,利用其在当地的情报网络,了解广州的城防情况、兵力部署、民情士气。同时,在广州及其周边地区散播“改朝换代”的思潮,收买人心,为陆军的到来做好舆论准备。

第二步:陆海协同,兵分多路(主力推进)

当控制了珠江口并完成初步的情报收集后,北伐主力就会沿着设定的路线开始推进。这绝对不是一支孤军深入的队伍。

海上突击与登陆支援: 大部分主力部队,尤其是装备精良的陆军和火炮部队,会选择海上运输。利用元老院强大的造船能力和海军护航,他们会沿着海岸线航行,直接抵达广州附近的海域,比如虎门,甚至直接在珠江口附近找寻合适的登陆点。这种方式能快速地将重装备运往前线,并且避开陆地上复杂的交通和敌人的阻击。登陆后,海军会提供炮火支援,压制岸上的明军火力。
陆路迂回与侧翼封锁: 同时,元老院也会派遣一支陆军部队,从海南岛出发,渡过琼州海峡,然后沿着雷州半岛向北陆行。这支部队的任务会比较复杂:
控制交通枢纽: 占领雷州半岛上的重要城镇,比如海康、徐闻,切断明朝从广东向海南岛增援的陆路通道。
争取沿途民心: 在进军过程中,会通过招募、劝降、安抚等方式,争取沿途百姓的支持,或者至少让他们保持中立。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地方团练或明朝军队的零星抵抗,需要迅速解决。
侧翼策应与配合: 这支陆军也承担着侧翼策应的作用,一旦海上部队登陆受阻,他们可以从陆地上对广州的明军形成压力,或者对敌人进行迂回包抄。

第三步:攻克广州,巩固成果(核心战役)

当主力部队集结于广州城下后,真正的攻坚战就开始了。

水陆围城,多点突破: 元老院的军队会利用其在水路上的优势,封锁珠江水道,断绝广州的对外联系。同时,陆军会从多个方向对广州城发起进攻。海上部队可能会从珠江水面上炮击城墙,登陆部队则会从陆地发起强攻。
重点打击,各个击破: 元老院会针对广州城防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比如利用火炮轰击城墙,或者派遣敢死队进行登城。同时,也会派遣小股部队渗透进城,策应城内的内应(如果渗透成功的话)。
宣传攻势与招降并施: 在军事进攻的同时,宣传攻势也不会停歇。元老院会利用其印刷品、口号,甚至喊话,向城内的明军和百姓宣传其“顺天应人”的理念,鼓励投降,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破坏。

第四步:巩固区域,辐射周边(战后建设与扩张)

拿下广州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工作同样重要。

建立统治,恢复秩序: 元老院会在广州建立起自己的行政管理体系,清点人口、资源,稳定民心,打击残余的反抗势力。会迅速恢复城市的生产和贸易,吸引原本离开的人口回流。
向北渗透,控制要道: 在稳定广州局势的同时,元老院会派遣部队或特使,向北的韶州、广州府治下的重要县城进发,控制住交通要道,比如漕运线路、主要官道。
两广总督的威胁与应对: 在这个阶段,元老院的敌人将不再是地方性的明朝官员,而是整个广东省的最高军事长官——两广总督。他们的军队数量可能更多,装备也可能更精良。因此,元老院需要做好应对来自广西或福建方向的增援的准备,可能需要继续巩固珠江口,甚至派遣舰队进行海上拦截。
经济整合与资源掠夺: 广州作为贸易中心,元老院会迅速将其纳入自己的经济体系,垄断重要的商品(比如丝绸、瓷器),控制税收,并将其作为获取工业原料和商品的来源地。

总结一下,元老院从广州北伐的行军路线,绝不是一条简单的直线。它更像一张网,陆海协同,步步为营,既有闪电般的突击,也有稳扎稳打的推进。

海上是主力,是快速推进的通道。
陆地是侧翼,是控制区域的保障。
情报和宣传是辅助,是削弱敌人和争取民心的利器。

最终目标是占领广州,进而控制整个珠江三角洲,为元老院的伟大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启真正的“大明光复之路”。这不仅仅是军队的行军,更是元老院政治、经济、军事和宣传全方位运作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参考广州国民政府北伐路线还是太平军的路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临高启明,元老院的广州北伐,这可不是一场简单的行军,而是一场精心策划、多线并举的战略行动。考虑到元老院的实力、目标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他们的北伐路线绝对不会是“一条道走到黑”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明白元老院北伐的根本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扩张领土,更重要的是要确保临高根据地的安全和发展,打破对外部世界的.............
  • 回答
    临高启明元老院,这个穿越者的集合体,从零开始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临高共和国,其成就之大,常常令人惊叹。然而,问题的核心在于,在第一代元老们寿终正寝之前,他们究竟能将这个穿越时空的奇迹推向何种高度?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并尝试剥离掉那些过于“规划”或“宏大叙事”的表述,用更贴近那个时.............
  • 回答
    北伐阴影下的裂痕与机遇:临高视角下的李闯及第三方势力临高元老院的北伐,如同一场精心筹谋的巨浪,正从琼州岛汹涌而出,冲击着中原大地固有的格局。对于盘踞各处的第三方势力,尤其是像李闯这样尚未完全坐稳根基的割据武装而言,这场来自“南蛮”的变局,无疑是一场无法回避的挑战,也可能蕴藏着意想不到的机遇。一、 李.............
  • 回答
    “临高启明”这个虚拟世界里的元老院,如果面对现实中的犹太人群体,其处理方式必然会受到其自身历史背景、政治理念以及对“价值导向”的理解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元老院的核心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推演。首先,我们得明确元老院是什么样的存在。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民主政府”,也不是.............
  • 回答
    《临高启明》的北伐战争,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真刀真枪的战略决战,涉及到崖山之后,中国大陆上汉人政权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试图恢复对中原统治的尝试。所以,我们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事儿。首先,战略意义上,这妥妥的是《临高启明》目前为止最最重要的一步棋。为什么这么说?你想啊,临高政权(现在已经演变成“临高共和.............
  • 回答
    临高启明位面元老院,管风琴八音盒的国产化,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咱们一步步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明白管风琴八音盒是个啥。它不是那种你家老奶奶屋里摆着的,滴答滴答响的机械八音盒。管风琴八音盒,那可是个大家伙,属于吹奏乐器里的键盘乐器,顾名思义,靠风箱送风,然后通过键盘控制音管发声。它的.............
  • 回答
    《临高启明》中元老院的统治,确实存在着不少被读者诟病和质疑的地方,其中“法西斯式恐怖统治”的标签,虽然有些极端,但也抓住了其部分统治手段的核心特征。要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元老院的权力运作、意识形态输出以及对普通民众(特别是海南原住民)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一、 权力的高度集中与缺乏制衡:.............
  • 回答
    临高启明,这本奇书里,明朝那会儿的朝廷,面对自家那点破事儿,加上北边儿的满清铁骑,南边儿的农民起义,可谓是焦头烂额,心力交瘁。这时候,他们若是能放下身段,有点“顿悟”,就像突然想起自家后院起火,自家请了火烧自家房子一样,主动找上那“临高启明”这群穿越来的“天兵天将”,别说借师助剿,就算是把半个江山都.............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设想!一群来自二十世纪中期的人,突然闯入了临高启明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元老院会怎么处理他们?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这事儿。首先,得明确一点:元老院那帮人,那可不是吃素的。他们穿越过去,是为了“改天换地”,是为了建立一个“美好新中国”的雏形。所以,任何可能干扰他们宏图伟.............
  • 回答
    在《临高启明》这个波澜壮阔的架空历史世界里,穿越者元老们,尤其是早期那些经历了“文革”和改革开放年代洗礼的一代,普遍对等级森严、跪拜为礼的旧社会模式持有一种本能的排斥。他们的行动逻辑,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人人生而平等”这种现代观念的认同,以及对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反感。当他们看到土著跪拜时,那句“快起.............
  • 回答
    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首歌曲,它有着那种宏大叙事感,又带着点儿那个年代特有的朴实和力量,我觉得非常适合咱临高启明的元老们来合唱。这首歌就是—— 《我的祖国》。你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首老歌嘛,哪儿现代了?嘿,你听我说,这里的“现代”不是指它刚出的那会儿,而是说它放到我们临高启明这个语境里,它所承载的意义.............
  • 回答
    在《临高启明》的故事中,元老们并没有直接向“元二代”(特指那些在启明时代之后出生,并在临高政权中成长的年轻一代,比如一些元老的孩子或者被他们抚养、教育的本地青年)透露自己是来自两百年后的未来。这一点在元老们内部的讨论中是相当明确的,也是一项不成文的原则。他们普遍认为,过早、过分地揭露“未来人”的身份.............
  • 回答
    关于知乎上潜伏的《临高启明》元老们,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话题。虽然我们无法直接“看见”这些元老在知乎上的“潜伏”,但我们可以从他们在大明科技能力下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以及他们可能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的某些特定群体特征来推测。想象一下,如果临高元老们穿越到了现代社会,他们会以何种方式活跃.............
  • 回答
    临高启明里的小元老会,这可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决策机构,更像是一群被推上台面的“代理人”,是穿越者“元老院”为了更高效地管理和发展临高县而设立的基层组织。说到详细,那可得从它的起源、构成、职能以及运作方式说起。缘起:从“头疼”到“得力助手”穿越者们刚到临高,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他们是“元老院”,拥有先进.............
  • 回答
    关于《临高启明》中初代元老会成员的死亡原因,书中并没有明确地将某个特定疾病定义为“初代元老会”成员的普遍致死原因。每一位元老,即使是初代元老,都有其各自的死亡背景和原因。然而,如果我们要探讨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哪些健康问题对初来乍到的元老们构成了严峻的威胁,并且可能间接导致了部分成员的早逝,我们可.............
  • 回答
    关于《临高启明》中女元老们的卫生巾问题,这是一个非常贴近生活又很有意思的讨论点。咱们不绕弯子,直接说,截至我了解到的最新情况(当然,考虑到小说的连载性,未来情况可能会有变化),女元老的“卫生巾”问题应该是已经有了初步的、并且在不断完善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到了用完就没办法的地步。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咱们穿.............
  • 回答
    在《临高启明》这部鸿篇巨著中,要说最让人“厌恶”的元老,这本身就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命题,因为作者塑造的元老们,大多都有着鲜明的优点和缺点,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但如果非要我挑一个,在我读完很多卷之后,内心深处最能引发我反感甚至可以说是“厌恶”情绪的,那大概是马千瞩。别误会,我并不是说马.............
  • 回答
    《临高启明》里那些选择做农技员、低端技工、护士的元老们,他们的“图啥”确实是个挺值得琢磨的问题。毕竟,他们穿越回明朝,身上自带“元老”光环,手里掌握着远超时代的技术和知识,本可以轻松过上“人上人”的日子。可偏偏有这么一群人,甘愿扎进那些最基础、最辛苦的活计里,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逻辑?咱们掰开了揉碎.............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如果说,咱们澳洲的这帮子五百元老,不是穿越到明末那个浑浑噩噩的时代,而是直接掉进了十九世纪中叶的临高,那场面可就热闹了。这可不是什么“大明王朝”那套玩法,而是要面对一个初步工业化、列强环伺的崭新世界。咱们先得掰扯掰扯,十九世纪中期临高是个啥光景。那时候,中国虽然还挂着“天朝上.............
  • 回答
    《临高启明》里执委会给元老们配发生活秘书,这背后其实是一套非常复杂且深思熟虑的考量,绝非简单的“满足私欲”这么肤浅。如果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维持元老团体的稳定与向心力首先,要理解临高元老团的构成。这是一群来自不同时代、不同背景、有着不同生活习惯的现代人,穿越到百年的落后社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