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用劳动价值论解释网红经济?

回答
用劳动价值论解释网红经济:深入剖析其内在逻辑

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基石,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尽管“网红经济”的产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物质商品,但我们可以借用劳动价值论的框架,深入剖析网红经济中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从而理解其内在的运作逻辑。

一、网红经济中的“劳动”与“商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网红经济中,“劳动”和“商品”的概念是如何被延展和定义的:

网红的“劳动”: 这绝非仅仅是坐在镜头前轻松聊天、展示生活。网红的劳动是高度专业化、系统化且充满创造性的。它包括但不限于:
内容生产劳动: 这包括内容创意策划(选题、人设塑造)、脚本撰写、拍摄、剪辑、后期制作、直播运营等一系列复杂且耗时的工作。这些劳动直接创造了吸引观众、塑造影响力的“内容产品”。
社群维护与互动劳动: 与粉丝建立连接、回复评论、进行私信交流、组织线上线下活动等,这是一种情感劳动和关系维护劳动,旨在巩固粉丝群体,提升用户粘性。
品牌塑造与传播劳动: 自我包装、打造个人品牌形象、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与品牌方建立合作关系等,这是将个人影响力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劳动。
学习与技能提升劳动: 跟随平台算法变化、学习新的内容制作技巧、了解行业动态、提升沟通和销售能力等,这是持续投入的知识劳动。
平台规则适应与优化劳动: 理解并遵守各平台的规则,优化内容以适应算法推荐,是确保内容能够触达更多受众的关键。

网红经济中的“商品”: 网红经济的“商品”是多元化的,并非都是实体商品。它们可以被理解为:
内容产品: 短视频、直播内容、图文信息、音乐、知识分享等,这些内容本身具有吸引力,能够满足用户的娱乐、信息获取或情感需求。
注意力/流量: 这是网红经济的核心资源。网红通过优质内容吸引和聚集大量观众的注意力,而注意力可以转化为商业价值。
信任/影响力: 网红通过持续的输出和互动,在粉丝心中建立起信任感和权威性。这种信任和影响力是其变现的基础。
虚拟商品/服务: 打赏、付费会员、知识付费课程、定制化服务等。
实体商品: 通过直播带货、广告植入等方式销售的第三方商品或自有品牌商品。

二、劳动价值论如何解释网红经济的价值创造

根据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是由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网红经济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尽管网红的劳动强度和时间投入差异很大,但要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平台脱颖而出,必须投入大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包括:
同类网红的平均劳动投入: 为了在众多网红中被看见,网红需要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和内容质量,而这个水准往往是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体现。
平台算法的识别与推荐所需劳动: 要让自己的内容被平台算法识别并推送给更多人,网红需要研究平台规则,优化内容策略,这本身也是一种劳动投入。
市场接受程度所反映的劳动: 最终,网红的价值体现在其吸引的流量和产生的商业价值上,这些结果的背后是其长期、持续的劳动投入的凝结。

2. 价值的凝结: 网红的劳动,无论是有形的拍摄剪辑,还是无形的情感互动和品牌塑造,都是其劳动力的投入。这些劳动通过内容、人格魅力、信任关系等形式,凝结在“商品”中,最终转化为价值。
内容的价值: 优质、有吸引力的内容,是网红通过其劳动创造的,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具有价值。
流量的价值: 流量是网红劳动吸引用户注意力的结果,这种注意力本身是稀缺的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广告商愿意为流量付费,正是看中了其背后潜在的消费者。
信任和影响力的价值: 网红通过长期的真诚互动和专业输出,在粉丝心中建立的信任和影响力,是其无形资产,也是其变现能力的基础。这种信任的建立,同样需要大量的劳动来维护。

3. 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结合:
具体劳动: 网红的各种具体劳动,如摄影、剪辑、文案写作、直播讲解、与粉丝互动等,构成了价值的物质载体。
抽象劳动: 在这些具体劳动之上,还有一种抽象的劳动,即将不同形式的劳动量化为统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通过市场交换来体现其价值。网红的努力、创意、沟通能力、人格魅力等,都通过抽象劳动转化为可比较的价值。

三、网红经济的“商品”如何实现其价值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有在流通和交换中才能实现。在网红经济中,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

1. 价值的预付与投入: 网红需要投入时间、金钱(设备、场地、团队)和精力来进行内容生产和社群运营,这是价值的预付。
2. 价值的创造与凝结: 如上所述,通过劳动创造内容,吸引流量,建立信任,将劳动转化为无形或有形的价值。
3. 价值的实现:
注意力变现: 将流量通过广告投放、品牌合作、直播带货等方式转化为货币收入。广告商购买网红的流量,就是为了实现其商品或服务的价值。
影响力变现: 通过知识付费、会员服务、打赏等方式,将粉丝的信任和对网红的认可转化为收入。用户购买课程或打赏,是认可网红的劳动价值和内容价值。
粉丝消费的价值: 当网红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商品时,商品的销售价格中包含了其自身的生产成本、品牌价值以及网红的推广劳动的价值。粉丝为网红的产品买单,是在为包含这些价值的商品付费。

四、劳动价值论对网红经济的解释与局限

解释力:

揭示了网红收入的劳动基础: 劳动价值论帮助我们理解,网红的收入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其辛勤劳动、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体现。那些能够持续产出优质内容、有效运营社群的网红,自然会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
解释了流量的经济价值: 流量作为注意力资源的集合,其背后是网红的劳动吸引了大量人群。流量的价值,是网红劳动所创造的吸引力在市场上的体现。
强调了价值的社会必要性: 劳动价值论强调“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意味着单个网红的劳动价值需要与其他同类劳动进行比较。一个网红的成功,也反映了其劳动在社会层面的需求和认可度。
解释了行业内的贫富差距: 并非所有网红都能获得高收入,这反映了劳动成果的差异,也可能受到市场供需关系、个人能力和机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局限性:

抽象劳动与“价值”的界定模糊: 在网红经济中,很多“商品”是无形的,如注意力、信任和情感连接。如何精确量化这些无形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得非常困难。我们很难量化“建立粉丝信任”所需的确切劳动时间。
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 网红经济的市场需求变化非常快,平台的算法调整、用户喜好变化都会极大地影响网红的价值实现。劳动价值论侧重于劳动本身,而对市场供需关系对价值实现的影响解释力相对较弱。
“非劳动”因素的权重: 相对于传统工业生产,网红经济中“运气”、“颜值”、“人设”等非劳动因素似乎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因素难以纳入劳动价值论的框架进行量化。
消费者的主观价值: 劳动价值论主要关注的是商品的客观价值(由劳动决定)。然而,网红经济中的很多消费行为(如打赏、购买虚拟商品)更多地是基于粉丝对网红的喜爱、认同和情感需求,即主观价值。劳动价值论对此的解释力可能有限。
“算法”作为新的生产要素: 平台算法在网红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影响内容的传播,也影响网红的变现能力。算法的“劳动”属性和其对价值创造的影响,是劳动价值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结论

总体而言,劳动价值论为理解网红经济的价值创造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分析框架。它强调了网红的劳动是其获得经济回报的根本,流量、内容、信任等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辛勤的劳动投入。然而,网红经济的独特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对无形价值的量化、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以及非劳动因素的作用。因此,在运用劳动价值论解释网红经济时,我们需要对其概念进行适当的延伸和灵活的运用,并结合其他经济学理论,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一新兴经济现象的内在逻辑。与其说网红经济完全符合劳动价值论,不如说劳动价值论提供了一个理解其价值创造过程的基础视角,而实际情况则更为复杂和多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按马政经的基本逻辑,非生产性劳动不适用价值规律,只能作为必要费用被扣除。

价值规律表面上是指商品价格受价值制约的规律,其实这背后蕴含了对这些商品可以赋予一个“价值”测度的意思。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就要求商品以及原材料之间具有同一性以及基于同一性上的可加性。对不满足同一性和可加性的东西,价值规律是没有意义的。

同一性指的当然不是两件商品在物理上一定是完全一样的,毕竟世上根本没有两个同样形状,味道,大小,颜色完全一样的苹果。同一性指的是两件商品之间的区别在买方看来和用起来是不重要的,一个苹果和另外一个苹果有一些差异,但买方并不在意这些差异,他在吃的时候吃不出这两个苹果味道的差别,因而无论买哪一个苹果他都愿意出一样的多的钱,用古典经济学的话说,这两个苹果对于人类社会的消费者而言具有相同的使用价值。

如果你观察网红,你就会发现,任意两个网红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网红毕竟不是克隆人,并且,绝大多数消费者们都在意网红之间的差别,网红A的粉丝绝不会觉得看网红A的直播和看另一个人的直播是相同的,看谁都无所谓的,因此,在两个网红所提供的直播服务之间并不存在同一性。

按价值规律的逻辑,价格之所以能围绕某个重心波动,是由于如果某个东西供小于求,价格就会上升,更多的厂商为了赚钱就会来生产更多这种东西,然后供给一增加价格就会回跌,反之亦然。然而,如果同一性原则不成立,那就代表着别的厂商根本生产不出这种东西来,只能生产另外的东西。粉丝就算再怎么喜欢看某个网红的视频,这个网红也不可能每天用超过24小时的时间来拍视频,而别的网红拍的视频则完全是另一种东西。这个网红所能提供的视频总数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自然价格也未见得会有一个重心了。

同一性只会存在于同一个网红的服务用不同设备播出的时候,消费者可能并不在乎用这台手机看网红A的视频或者用那台手机看网红的视频,但把网红的视频送到某个IP地址的操作显然并不是“看网红视频”这件“商品”的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劳动价值论,狭义上来讲,对网红经济的分析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你从新古典经济学来讲,网红的直播服务其实构成一种垄断。其实早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新古典经济学就用垄断学说来分析作家写书的现象了。这种认识不能说是无意义的,但它最多也就能在微观上提供一种对网红或作家定价策略的定性分析而已,它甚至无法定量分析和估计网红群体的收入。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说法,作家每新出一本书,经纪公司每新捧一个网红,都必须被视为是全新的一种商品,而仅仅凭旧的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来估计这种全新商品的效用则是不可能的,因而经纪公司旗下养一些网红能赚多少钱,经纪公司这一行前景如何也就很难分析了。

而从“需要被扣除的费用的角度”来理解网红经济,可以让我们对网红经济产生一些基本的认识。我们观察群众的关注网红的过程就会发现,群众是在业余时间观看网红的视频或是直播来娱乐,网红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群众的打赏,那么显而易见,我们可以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占比有多少,闲暇时间有多长,收入有多少的这些宏观数据来分析网红行业的发展前景。而这种经济分析所依赖的仅仅是纯粹的统计学,无论是劳动价值论还是效用论在这上面都毫无卵用。

你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来理解网红这一行所赚取的钱为什么仅仅只能被看成“费用”而不是生产性劳动的价值。因为如果你再细细观察娱乐行业的经济,你会发现娱乐行业的总收入其实并不怎么取决于这些行业的人有多努力,生产能力有多少,工作时长有多长,它的本质是“内卷”的。消费者在工作完了之后,必定会把剩下的时间拿去娱乐,消费者在基本消费完成之后,储蓄了一部分,然后就会把剩下的钱拿去娱乐——拿去娱乐的钱的总数量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却并不怎么受网红表演水平的影响。网红就是表演得再努力,表演得再好,也很难让消费者把衣食住行的钱掏出来,不吃不喝地看他表演,也很难让消费者把存起来买房或者给子女上大学的钱拿出来看他表演。消费者在完成了基本消费和储蓄之后,就会把剩下的钱拿来娱乐,如果某个消费者决定把一笔钱用来打赏网红,那么全体网红,无论表演得多努力,从这名消费者手里能拿到的钱的总数其实是不变的,网红就是拼命表演,也只不过是从别的网红同行手里“夺”来钱而已。

当然,整个网红行业如果都拼命表演,也许这一行业能够从网吧,酒吧和夜总会行业中抢夺出一些收入来,但无论如何,社会工农业产品的总量并不会因为网红拼命表演而产生变化,娱乐业不能像工业那样反哺农业增加农产品数量,自然也不能反哺工业增加工业品数量,如果工农业水平是不变的,那么娱乐业所能拿到的收入折算成工农业产品也只能是个基本固定的值,在工农业水平给定时,这一行业的本质是“内卷”的。因此,归根结底,娱乐业中的劳动相对于工农业来说只是从社会总劳动中扣除的某种非生产性的消耗。

如果我们要将GDP视为是“生产”的核算而不是挣钱的核算,那么服务业中的大部分其实都不可以和工农业等同起来统计。当前的GDP号称是“生产”总值,其实它全部的意义都只是在货币的流动中打转,根本达不到分析“生产”的高度。

user avatar

多麻烦的事啊。

网红经济的经济两个字如何体现?营销。

营销作为一种劳动,它的劳动价值(指劳动时间)如何体现?体现在营销成本上。


营销成本如何体现?CPM和ROI(如果是淘宝这一类场景,还要参考cpc)


营销劳动如何作为劳动价值在整个生产销售环节流动?网络上单品的平均营销成本,可以占到最终零售价的30%-70%了。

为什么网红可以“轻松”地赚取很多钱?

因为劳动价值和使用价值不匹配是商品经济、雇佣制存在的土壤。网红也许不轻松,带货主播和他的团队。整体上是非常肝的。但是他们的头部确实还是比较赚钱的。整体利润率也高。

因为他们的劳动价值是一回事,但是向他们购买服务的商家,获取到的使用价值(带货流量x转化率,作为营销劳动的商品)是另一回事。


网红(主要是头部网红)的高利润是建立在高生产效率上面的,也就是他们单位劳动时间里生产的商品(流量x转化率),是高于其他同行的平均水平的。也就是该产品的社会平均劳动率。

这里的其他同行,不仅仅是指其他网红,腰部的、脚部的。还指淘宝直通车、百度凤巢、电视广告、电线杆牛皮癣、知乎带货。


网红也好,钻石的营销“骗局”也好,都直接适用于这种分析逻辑。绞尽脑汁别只弄出点这种玩意儿。

知乎上《剩余价值论如何解释xxx》系列,唯一不适用于这个逻辑的是“卖给沙漠里给快要渴死的人一瓶水”,这个逻辑是在垄断的条件下,“社会平均劳动率”需要排除垄断的主体。并且打破垄断同样需要劳动成本。

user avatar

你关注过多少湖笔网红就敢说“很多”,你有数据吗?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银行,为什么巴林银行就倒闭了?是否证明了银行制度不适合现代经济?

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投行,为什么雷曼兄弟倒闭了?是否证明了投行制度不适合现代经济?

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国家,为什么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倒闭了?是否证明了国家制度不适合现代经济?

网红经济当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行业,到目前为止甚至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调查类的文章来给出一个大略的面貌,拎着几个头部大网红就出来拳打劳动价值论,这不就是以偏概全吗?

我还能去抖音找一百个湖笔网红证明网红经济必然灭亡呢,因为它不符合劳动价值论。

都这个年月了,耍这种臭流氓有什么意义?

学着说点人话。

死不了人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