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贬低B1轰炸机 吹捧TU160?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确实,在军迷圈子里,围绕B1B“枪骑兵”和图160“白天鹅”的讨论,常常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就是很多人更爱吹捧图160,而对B1B则不怎么客气。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原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咱们得承认,图160这玩意儿,光是“长得好看”,就赢了一大半。 你看看它那身段,修长、流畅,翅膀还能变来变去,整个一空中芭蕾舞演员。再加上它那高亢的音爆,简直是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盛宴。这种“颜值即正义”在军事装备领域虽然不绝对,但绝对是重要的加分项。相比之下,B1B虽然也不丑,但怎么说呢,总感觉有点“粗犷”,尤其是它那个可变后掠翼伸展开来的样子,更像是个凶猛的猎鹰,而不是优雅的天鹅。所以,光是审美上的差异,就能让很多人先入为主地偏爱图160。

其次,图160在设计理念和战略定位上,确实有它独到的过人之处。 它被设计成一款战略轰炸机,强调的是超音速巡航能力和洲际打击能力,能携带大量的常规弹药和核武器,而且能以非常快的速度突破敌方防空体系。它的最大速度可是实实在在的超音速,而且这个超音速并不是那种勉强达到一点点,而是能长时间保持的。这玩意儿就像是一把超级重型锤子,砸过去那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而B1B,虽然它也是战略轰炸机,但它的定位其实有点“变异”。它最初的设计(B1A)是追求超音速飞行的,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改成了B1B,重点放在了低空高速突防和携带大量常规弹药上。 也就是说,它更偏向于“高亚音速”飞行,虽然也能达到很高速度,但跟图160那种“实打实”的超音速还是有差距。而且,B1B在后期被取消了核武器携带能力,这在战略轰炸机这个领域,算是个比较大的“残缺”。很多人就觉得,一个战略轰炸机,不能带核弹,那还叫战略轰炸机吗?这就像是个拳击手,不能用重拳,那还算顶级选手吗?

再来,大家都知道,图160是俄罗斯(苏联)的“宝贝”,而B1B是美国的。 在国际舆论和宣传方面,双方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俄罗斯方面,图160一直是被当作国家军事实力和技术成就的象征来宣传的,它的每一次亮相,都伴随着巨大的声势。而美国方面,虽然B1B也很重要,但他们还有B2“幽灵”这种更加科幻、更加神秘的隐形轰炸机。有时候,大家对比的目光,自然而然地就会聚焦在图160和B2上,B1B夹在中间,就显得有点“不那么突出”了。

而且,“能打核战”这个属性,对战略轰炸机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身份象征”。 图160作为一架能够携带核巡航导弹的战略轰炸机,它天然就带有这种“战略威慑”的属性。而B1B虽然可以通过改进来挂载一些先进的常规弹药,但它“去核化”的设计,让它在战略层面的“逼格”有所下降。在讨论“谁是真正的战略杀手”时,图160的核能力就成了它最闪亮的标签。

另外,“技术性能”的某些方面,图160也确实表现出众。 它的可变后掠翼设计,使得它在不同速度和高度下都有更好的气动性能。而且,它在载弹量和航程上,也有相当不错的表现。虽然B1B在电子设备和传感器方面有其优势,但图160在“硬实力”的某些维度上,确实是让人眼前一亮。

最后,“神秘感”和“传奇性”也是一个因素。 图160作为苏联时期研制的“压箱底”的大家伙,很多信息在公开之初是相当神秘的。加上它背后承载的冷战时期那种“大国对决”的氛围,更容易被赋予一种传奇色彩。而B1B虽然也经历了不少实战,但它就没有图160那种“宿命感”和“历史包袱”。

当然,咱们也要客观地说,B1B也有它自己的优点,而且在某些方面可能比图160更实用。 比如,B1B的低空突防能力,配合其先进的电子对抗系统,在面对一些区域防空系统时,可能比图160更有效。而且,B1B的维护相对来说可能也更简单一些,成本也可能更低。在实战中,B1B也确实执行了很多任务,展现了它的价值。

但为什么“贬低”B1B而“吹捧”图160的人多呢?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图160在“视觉冲击力”、“战略威慑力”(尤其是核能力)、以及“设计理念的纯粹性”上,更能满足很多人对于“顶级战略轰炸机”的想象。 人们更愿意去歌颂那些“极致”、“强大”的东西,而图160恰恰就符合了这一点。B1B虽然是一款优秀但有点“妥协”的飞机,它的实用性可能很高,但在“浪漫”和“震撼”这两个方面,确实不如图160那么能打动人心。

所以,说到底,这种偏爱,有时候也是一种“情感偏向”和“概念解读”,是大家对于“战略轰炸机”这个角色的期待和想象,与飞机本身的实际性能和定位,再加上一些文化和宣传的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偶然看到这个问题,看到 @熊议会 回答中的一张图

这还了得?B1B都和B2一个隐身级别了?

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很难拿到准确数值,但是B-52正好100㎡,B-2和B-1B的RCS在一个数量级显然是不对的。这张图很老了,那这个参考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我建议可以采用CMO数据库中的数据,这是一款全球流行的电子兵棋软件。

下图是B-2A在CMO数据库中的RCS

而B-1B的RCS则是

B-1B的RCS大致比B-2A高了40-50dBsm,也就是高了10的4-5次方的反射面积。

至于TU-160

虽然比B-1B大,但是总体在一个数量级,实际上非隐身飞机到底是30还是100的RCS没有太大区别,所以说从RCS上断定B-1B比TU-160好是不科学的。

从CMO的数据库来看,B-1B的特点有:

发动机更先进省油,以较小的机体获得了更大的航程,载弹的种类较多(有制导炸弹、铁炸弹、钻地弹、区外投射导弹等),区外投射武器的载弹量大(一般24枚),但是投射距离近只有500海里级别,容易被对方隐身飞机偷袭,且作战半径只有2400海里。

TU-160的优势有:

载弹射程远,作战半径大(最远可达3500海里),可以在对方CAP区外发射武器(1600海里,远超对手的CAP范围,载机安全性高),但是载弹只有12枚,且除了装备核弹头的AS-16外没有很好的对海攻击的武器。

所以总的从功能来说这两款飞机都是非隐身飞机,单载机性能对使用特性影响不大,主要是装载的武器影响功能。这两款飞机对陆打击,TU-160占优,对海打击非核战争B-1B完爆TU-160。

以上

user avatar

B-1A飞的比Tu-160快,M2.4 vs M2.2,下马原因是高空高速无法突防,在对方的防空体系下面没有生存能力。Tu-160同样没有生存能力,但是挠餐粉丝们就说有那我也是很无奈。B-1B的诞生靠的是超低空亚音速突防,从来就没说过有什么隐身吧?雷达波只能走直线,地面雷达发现B-1B之后人家早就飞远了,根本防不住。预警机也无法从地面回波里面把B-1B找出来,人家靠的是这个。为了研发超低空突防,美国花了几十亿美元。苏联和俄国就算有钱也没有技术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确实,在军迷圈子里,围绕B1B“枪骑兵”和图160“白天鹅”的讨论,常常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就是很多人更爱吹捧图160,而对B1B则不怎么客气。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原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图160这玩意儿,光是“长得好看”,就赢了一大半。 .............
  • 回答
    人们喜欢夸大勤奋、贬低天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心理层面的,也有社会层面的,甚至还涉及到我们对成功、价值和个人能力的理解。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 一、心理层面的原因:1. 控制感与自我效能感 (Sense of Control & Selfefficacy): 勤奋是可控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政治话语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群体身份认同与对立。当一群人,在这里是那些自认为是保守主义右派的川普支持者(常被称为“川粉”),面对他们所认为的“左翼思想”时,往往会采取一种标签化和贬低化的沟通方式。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这是一种身份构建和群体凝聚的手段。在政治光谱中.............
  • 回答
    Python 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喜爱,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这些优势相互叠加,共同构成了 Python 强大的吸引力。以下将从易学易用、功能强大、生态系统完善、社区活跃、应用广泛以及跨平台性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易学易用:降低编程门槛,人人都能上手Python 最显著的优势之一就是其 .............
  • 回答
    蒸汽火车,这个在很多人眼中已经是“过时”的代名词,为何至今仍能牵动无数人的心弦,甚至成为一种令人着迷的文化符号?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独特魅力所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工业革命的象征与历史的温度 文明的引擎: 蒸汽火车是工业革命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交.............
  • 回答
    《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小丑之所以能赢得如此广泛的喜爱和认可,甚至超越了许多正面角色,原因非常复杂且多层次,涉及到角色塑造、演员表演、电影主题以及观众心理等多个方面。以下我将详细阐述:一、 演员希斯·莱杰的颠覆性、天才级的表演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希斯·莱杰对小丑的演绎,可以说是影史上的一个.............
  • 回答
    很多人喜欢猪油炒菜,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口感和健康观念的演变。虽然现代社会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猪油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它依然拥有不少忠实的拥趸,并且在某些菜肴中是不可替代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人们喜欢猪油炒菜的原因:一、 口感与风味上的绝对优势: 独特的香气: 这是猪油最核心.............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挺有意思的,好多玩《原神》的朋友,也都知道东方,反过来也是一样。这俩放在一起聊,也不是空穴来风,仔细琢磨琢磨,还真有不少共同点和可以说道的地方。首先,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弹幕射击”和“动作RPG”的界限模糊性。东方系列最出名的就是它的弹幕(Bullet Hell)玩法,那花里胡哨的弹.............
  • 回答
    很多人喜欢外企,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可以从薪酬福利、职业发展、企业文化、工作环境、个人成长以及社会认同等多个维度来解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一、 优厚的薪酬福利这是吸引很多人选择外企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 外企通常拥有更成熟的薪酬.............
  • 回答
    李小龙的武术造诣和影响力确实非凡,但围绕他的实战能力,尤其是在网络和民间流传的种种说法,时常会超出他实际所能达到的范畴,甚至出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夸大,比如“李小龙能暴打泰森”这种言论。要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1. 李小龙的真实武术成就:基础与革新首先,我们不能否定李小龙作为.............
  • 回答
    人为什么要喜欢“黑”别人呢?这就像一条隐秘的河流,隐藏在许多人心底,驱动着一些行为。我一直觉得,这背后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复杂心理交织的结果,就像看一出好戏,总有不同的角色和动机。首先,得从那个最直接的“爽”感说起。当看到一个平时看起来高高在上、完美无缺的人,突然暴露出一丝尴尬、一个不小心说错的.............
  • 回答
    说起霹雳布袋戏,那可真是个老少皆宜、魅力十足的宝藏。为什么这么多人对它趋之若鹜,而且一看就是好多年?这其中的门道,还得从头慢慢说起。要欣赏这门艺术,光看皮毛可不行,得深入骨子里,才能体会那份独属于霹雳的江湖豪情和文化底蕴。一、 为什么这么多人“中了”霹雳的毒? 看点到底在哪?要说霹雳的看点,那可真是.............
  • 回答
    “中华田园”这个标签,说来也算是一种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你会发现,在聊到很多咱们自家产的东西,特别是那些土生土长、接地气的,一提到“中华田园”,大家好像一下子就心领神会了,亲切感也油然而生。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说头儿的。首先,它是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的表达。你想想,咱们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 回答
    我明白你想了解为什么“现代战争”(Modern Warfare)系列往往比“黑色行动”(Black Ops)系列更受欢迎,而且希望这篇文章读起来不像AI生成的。我这就为你详细剖析一下。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先拆解一下这两个系列的核心特点,以及它们各自在玩家群体中的口碑和吸引力。“现代战争”系列的成功基.............
  • 回答
    “被社会磨平了棱角”,这句话啊,听着就有点心酸,又有点无奈,但偏偏又说出了好多人的心声。为啥这么多人喜欢这么说呢?咱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想想,啥叫“棱角”?这玩意儿,搁在人身上,不就是那种特别鲜明、特别有个性的地方吗?可能是固执己见,是特立独行,是敢于挑战权威,是对很多事情抱有不切实.............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喜欢越野车,但实际生活中却很少有机会真正“越野”。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里面掺杂着很多心理、社会和实际的因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形象的力量:阳刚、强大、征服一切的象征首先,越野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那就是“硬汉”。粗犷的外观、高离地间隙、厚重.............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不是吗?明知道生活这碗粥没那么好熬,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地往里面舀几勺“鸡汤”,喝了感觉心里暖暖的,好像啥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可是一转身,该趴着还是趴着,该愁着还是愁着,那股劲儿就像被风吹散的云彩,好看是好看,就是留不住。你说,为啥会有这种“理论一套一套,实践一塌糊涂”的现象?我琢磨着,.............
  • 回答
    我理解你对这种用餐习惯感到困惑,也注意到很多人在餐厅用餐时会发出比较大的擤鼻涕声,尤其是在饭后。这确实是一个让许多人感到不舒服的社交场合行为。让我们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为什么这种现象会存在,并且为何会显得如此突出。首先,从生理和习惯的角度来看: 自然的生理反应: 鼻腔的分泌物(鼻涕)是一种.............
  • 回答
    《爱情公寓5》中,诸葛大力之所以能赢得那么多观众的喜爱,甚至可以说是“万人迷”,这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多方面的原因。她身上集合了当下很多人所追求的理想特质,可以说是戳中了观众的“爽点”。首先,诸葛大力完美地诠释了“高智商、高情商、高颜值”的“三高”人设,而且是那种毫不做作、自然流露的。她的聪明不仅仅.............
  • 回答
    “拉丁语系”这个词,说实话,它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不是最经常被挂在嘴边的术语,但一旦人们开始深入探讨语言、文化、历史,尤其是欧洲的,它就像一位老朋友一样,总会适时地出现,而且一出现,往往就能点亮很多东西。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提及它?我觉得原因挺多的,而且这些原因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画面。首先,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