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3 月 13 日美国对伊拉克发起空袭?

回答
关于3月13日美国对伊拉克发起空袭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来审视。这并非一个孤立的军事行动,而是复杂地交织在地区政治、安全局势以及大国博弈之中。

首先,让我们尝试还原一下事件本身。根据公开报道,3月13日,美国针对伊拉克境内特定目标发动了空袭。这些目标通常被描述为与伊朗有关的军事设施或武装组织据点。在军事行动发生后,通常会有来自美国方面的解释,说明此次空袭的动因,例如回应所谓的“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威胁”,或者是为了“削弱伊朗支持的民兵组织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伊拉克政府方面,或是被袭击目标的所属方,也会对此作出反应,可能表示谴责、否认相关指控,或者呼吁停止军事干预。

要理解这次空袭的意义,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

地区安全格局的演变:

长久以来,伊拉克一直处于不稳定之中。自2003年美国领导的军事干预以来,伊拉克经历了政权更迭、内战和恐怖主义的威胁。近年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的崛起和衰落,以及地区大国伊朗在该地区不断增长的影响力,都深刻地重塑了伊拉克的安全环境。

伊朗在该地区的支持,特别是通过其扶植的什叶派民兵组织,在打击ISIS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民兵组织在后ISIS时代,也日益成为美国及其盟友在中东地区安全利益的潜在挑战者。美国将这些组织视为代理人战争的工具,认为它们威胁着地区稳定,并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对美军和盟友的袭击。因此,美国对这些据点的打击,往往被其视为一种“自卫”措施,旨在阻止未来的袭击,并削弱伊朗在该地区通过代理人实现其战略目标的能力。

“代理人战争”与威慑战略:

美国此次空袭,可以被看作是其在中东地区“代理人战争”策略的延续。美国长期以来将伊朗及其支持的武装组织视为地区不稳定的主要源头之一。通过直接打击与伊朗有关联的军事目标,美国试图向伊朗及其代理人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美国不会容忍对其实施攻击,并准备采取军事行动来保护自身利益。这是一种威慑战略的体现,即通过展示武力来阻止对手采取进一步的敌对行动。

然而,这种策略也存在风险和争议。一方面,空袭可能引发报复性袭击,导致冲突螺旋式升级。另一方面,伊拉克政府经常对美国的军事行动表示不满,认为这侵犯了其主权,并可能加剧国内的政治分裂。一些伊拉克政客和民众可能将美国的军事存在视为占领,而非帮助。

国际法与主权问题:

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行动都必须考虑国际法和国家主权原则。美国声称其行动是出于自卫,但伊拉克政府以及部分国际社会成员可能质疑其合法性。在没有得到伊拉克政府明确许可的情况下,对一个主权国家境内目标发动军事打击,在国际法上存在模糊地带,也容易引发关于主权侵犯的讨论。伊拉克作为主权国家,其政府有权决定如何处理境内武装力量,以及如何回应外部军事干预。

地区权力平衡的博弈:

此次空袭也折射出美国与伊朗在中东地区复杂而激烈的权力博弈。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也让美国感到担忧。美国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来遏制伊朗的影响力扩张,维持地区的力量平衡。同时,这也是对近期一些事件的回应,比如之前发生的针对美军或盟友的袭击事件。每一次此类事件都可能成为对方采取进一步行动的“理由”。

对伊拉克国内局势的影响:

虽然美国声称其目标是针对特定武装组织,但任何外部军事行动都不可避免地会对伊拉克国内政治和社会稳定产生影响。伊拉克政府的合法性、不同派别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民众对外部干预的接受程度,都可能因为此次空袭而变得更加复杂。如果伊拉克政府无法有效控制境内武装,或者无法向民众解释这些袭击的必要性,可能会加剧国内的不满情绪,甚至可能为极端主义的滋生提供土壤。

总结来说, 3月13日美国对伊拉克发起的空袭,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而是复杂地区安全局势、大国博弈以及地区权力平衡演变下的一个具体体现。它反映了美国在该地区维护其利益和安全,以及遏制伊朗影响力的战略意图。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升级冲突的风险,引发了关于主权和国际法的讨论,并可能对伊拉克国内的政治稳定产生深远影响。理解这次空袭,需要我们超越表面的军事冲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政治、战略和社会动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特朗普慌了,赶紧出招。

2、中东油价这样,那我美国页岩油怎么办?炸他!

3、美股跌成这样还得了,资本别外逃啊!去,炸他个底朝天,资本都给我回来。

4、当时支持我大选的页岩油财团不高兴了,我要赶紧讨好他们。

5、人命在资本主义里不值钱,牺牲掉就牺牲掉。


特朗普OS:我今年还要连任呢?你们给我搞这么多事儿,都听我的,要不然我揍你!

┏ (゜ω゜)=☞

对了,别忘了3月14日 白色情人节哦,我有些问过我女朋友的推荐,详见下文章

user avatar

十多年前,我刚上网的那段时候,公知告诉我们:“美国打伊拉克,绝非是为了控制石油,而是为了给伊拉克带来自由和民主!”

当时我信了

后来,我一次次的看到下面的故事:

伊拉克在沙漠里散步,遇到老美迎面走来,上来“啪啪”给了两个大耳刮子,说:“我让你丫不民主!“

伊拉克很委屈地撤了。 第二天,伊拉克戴着帽子蹦蹦跳跳地走出家门,又遇到大灰狼,上来又“啪啪”给了伊拉克两耳刮子,说:“我让你丫不民主!“ 伊拉克郁闷了。思量很久后,最终决定去找联合国投诉。

伊拉克到联合国说明了情况后,英法俄中为难的说:“好了,我知道了,这件事我们会试着处理,要相信组织哦。”

当天,英法俄中就找来自己的哥们儿老美,说“你这样做不妥啊,太硬扯了,让我们哥几个很难办嘛。”说罢抹了抹桌上飘落的烟灰,“你看这样行不行哈?你可以说,伊拉克过来,你家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家要是没有呢,你说你家有恐怖分子!他家要是恐怖分子没了呢,你就继续说,你家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样你就可以揍他了么。当然,你也可以说,伊拉克过来,给我找几个恐怖分子去。他找来ISIS的,你说你要库尔德人,他找来库尔德人,你说你要ISIS。可以揍他!但揍得要有道理让人信服对吧?要让自由和民主传遍全世界懂吧”

老美频频点头,心想还是哥们几个替自己多着想。

不料以上几句话,被正在窗外的伊拉克听到了,伊拉克心里那个恨啊:“好么,你们几个原来都穿一条裤裆啊”。

次日,伊拉克又出门了,怎么辣么巧,迎面走来了的还是老美。老美说:“兔兔过来,你家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伊拉克说:“没有没有,我们家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没有恐怖分子”

老美听罢,心里一沉,心说,幸好还有B方案。老美又说:“伊拉克过来,给我找几个恐怖分子去。”

伊拉克问:“那,你是要ISIS,还是要库尔德啊?。”

老美沉默了,几秒钟后,老美走上前去,抬手更狠地给了伊拉克两个大耳刮子:“我让你丫不民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3月13日美国对伊拉克发起空袭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来审视。这并非一个孤立的军事行动,而是复杂地交织在地区政治、安全局势以及大国博弈之中。首先,让我们尝试还原一下事件本身。根据公开报道,3月13日,美国针对伊拉克境内特定目标发动了空袭。这些目标通常被描述为与伊朗有关的军事设施或武装组织.............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特朗普在3月13日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这一事件。事件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国家紧急状态”宣布的直接导火索——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美国的蔓延。在3月13日之前,美国国内的疫情形势已经变得非常严峻: 确诊病例数激增: 随着检测能力的提升和病毒的.............
  • 回答
    这件事情挺值得说道说道的。一个在国内有户籍,但长期定居在美国的女士,因为在美国检测核酸被拒,最后回国,结果在北京被确诊为新冠病例,这事儿一出,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首先,我们得理清楚几个关键点。1. “国内户籍,长期定居美国”: 这就说明了她的身份构成。她是中国公民,在国内有户籍,这通常意味着她在中.............
  • 回答
    3月13日美股市场的表现,无疑给市场参与者们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当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以超过1000点的涨幅大幅高开,这在近期持续低迷的市场情绪下,无疑是一针强心剂。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美股已经“回血”,触底反弹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剖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并结合更广阔的市场背景来审视.............
  • 回答
    关于3月13日深圳发布封城的消息,我的信息来源没有直接指向“封城”这个词的官方发布,而是深圳在3月13日确实采取了一系列非常严格的管控措施,以应对当时突发的新冠疫情。所以,与其说是“封城”,不如说那是一次力度极大的、全域性的、临时性的封控管理。理解当时的情况,需要从几个维度来看:1. 背景:疫情的突.............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3月13号那个日子,比特币首次站上6万美元整数关口的事儿。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可以说是加密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给不少人带来了极大的振奋,当然,也有人开始琢磨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咱们得明白为什么这件事这么受关注。长久以来,比特币的价格就像过山车一样,经历了无数次的起伏.............
  • 回答
    3 月 13 日 A 股市场经历了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开盘,尤其以深成指和创业板指的深度下跌最为引人注目,两者开盘不久便跌幅超过了 5%。这种大规模的、普遍性的下跌,在近期市场波动中也属于比较剧烈的范畴,无疑给投资者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和不安。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宏观环境与市.............
  • 回答
    3月13日黄金价格那波下跌,确实让人大跌眼镜,尤其是看到单价直接砸到350(这里指的是人民币单位的元/克,或者香港金的价格),跌幅超过4%可不是小事,这背后肯定不是简单的市场波动。“乱世黄金”这句老话,在这次事件里,确实让人有点回味。它讲的是在经济动荡、地缘政治紧张的时候,黄金因为其避险属性,价值往.............
  • 回答
    关于3月13日晚浙江嘉善发生的这起案件,造成5死1伤的惨剧,无疑是一个令人痛心和震惊的事件。作为旁观者,我们只能根据公开的信息来分析和理解。整体印象与感受首先,这起案件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其极端性和毁灭性。在短时间内造成如此严重的伤亡,足以说明当时现场情况的混乱和危急。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刑事案件,它触.............
  • 回答
    关于2022年3月13日传出的阿里、腾讯裁员潮,尤其是涉及最高30%的说法,这确实是当时互联网行业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事件。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看待,它不仅仅是两家巨头内部的调整,更折射出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困境与转型。首先,阿里和腾讯的体量和行业影响力是关键。这两家公司是中国互联.............
  • 回答
    关于詹青云在3月13日发布的关于新冠肺炎的微博,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理解和看待。首先,我们要明确这条微博的时间节点。3月13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欧美地区,正处于一个快速蔓延和爆发的阶段。很多国家纷纷采取了封锁、隔离等措施,媒体报道也充斥着令人担忧的消息。在这个背景下,人们普遍感到焦虑.............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2022 年 3 月 9 日股市大跳水以及沪指深 V 反弹的情况。这一天股市的表现非常戏剧性,充满了波动性,反映了当时市场存在的复杂情绪和不确定性。一、 当日股市(2022年3月9日)的整体表现回顾 沪指: 当日开盘后迅速下跌,一度触及低点,但随后出现强劲反弹,最终收盘.............
  • 回答
    2019年6月17日,在吉林延边州珲春市发生了一次1.3级的地震,震源深度为0千米。这次地震虽然级别很小,但由于其极浅的震源深度,引起了一些关注。地震的基本情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次地震的一些关键信息: 时间: 2019年6月17日。 地点: 吉林延边州珲春市。 震级: 1.3级。这是一.............
  • 回答
    2020年5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激增250.9万人,失业率降至13.3%——这一数据公布时,市场普遍被其“超出预期”的表现所震撼。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它为当时笼罩在美国经济上空的阴霾投下了一束重要的光芒。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意义以及潜在的警示。数据解读:为何说“.............
  • 回答
    2021年5月,中国公布的CPI和PPI数据呈现出一种相当有趣的对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更是高达9%。这组数据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经济动能和潜在的市场信号。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CPI和PPI各自代表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传导的关.............
  • 回答
    2023年3月15日,A股和港股市场出现显著下跌,A股跌破3100点,港股恒生指数暴跌,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两天蒸发7000亿港元,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成因、影响及市场逻辑: 一、市场表现回顾1. A股跌幅 主要指数:上证指数当日下跌约1.5%,跌破3.............
  • 回答
    关于万门大学3月22日解散用户微信群、创始人童哲失联的事件,目前网络上存在多种猜测和分析,但具体细节仍需以官方调查结果为准。以下从多个角度对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事件背景与初步分析1. 万门大学的业务模式 万门大学(原名“万门教育”)是一家在线教育平台,主要业务包括在线课程、职业教育、K.............
  • 回答
    关于2023年3月21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Komsomolskaya Pravda)发布并随后删除关于俄军阵亡人数的新闻事件,这一事件涉及信息战、媒体操控和国际舆论博弈,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过程1. 新闻发布与删除 2023年3月21日,俄罗斯主流媒体《共青团真理报》.............
  • 回答
    3月12日全国新增本土确诊1807例、无症状感染者1315例的数据(注:根据公开信息,该数据可能为2022年3月的疫情情况,具体需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反映了中国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面临的复杂形势。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波疫情的严重性及其可能原因: 一、疫情严重性的表现1. 病例数量激增 18.............
  • 回答
    截至我知识更新的时间(2024年4月),乌克兰的局势并未被官方定义为“内战”,但俄乌冲突自2022年全面爆发以来,双方在顿巴斯、哈尔科夫、巴赫穆特等地区的激烈交火已持续数月,并呈现出复杂化的态势。关于3月12日的具体情况,需要结合当天的实际动态进行分析,但由于信息的时效性限制,以下内容基于冲突发展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