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黑船事件,有没打仗?

回答
日本的黑船事件,要说有没有打仗,那得看你从哪个角度来定义“打仗”了。如果指的是那种大规模、浴血奋战的正面军事冲突,那答案是没有。但是,如果我们将“打仗”理解为一种高压、强制性的军事存在,伴随着潜在的武力威胁和一方被迫屈服的局面,那么可以说,黑船事件带有极强的军事对抗色彩,并且是实质性的武力压迫,只是没有演变成全面的战争。

我们得把这个故事讲得稍微细致一些,才能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故事的背景是19世纪中叶,日本正处在长达两个多世纪的锁国时期。这期间,幕府将军严厉限制外国人的入境和日本人出境,贸易也仅限于有限的几个港口,而且对象也极为狭窄,主要就是荷兰和中国。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在当时的世界大潮中,让日本显得格格不入。而彼时,西方列强,特别是美国,正处于扩张和寻求海外市场的时代。

1853年的夏天,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Matthew Perry)率领着一支由四艘军舰组成的舰队,浩浩荡荡地驶入了日本江户湾(现在的东京湾)。这支舰队与当时日本人所熟知的木制帆船完全不同,它们是蒸汽动力、船体涂成黑色的铁甲舰。在那个时代,这些铁甲舰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心理威慑力的存在。日本人称之为“黑船”。

佩里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确:要求日本开放港口,允许美国船只停靠、补给,并与美国建立外交和贸易关系。 他还带来了美国总统的国书,并且态度非常强硬。

当时日本幕府的反应,可以说是惊慌失措。长期的和平和闭关锁国,让他们对于如何应对这样一支装备精良、意志坚定的外国军事力量,完全没有经验。他们虽然也并非没有军队,也有自己的武士和武器,但与佩里的舰队相比,技术和力量都差距悬殊。

佩里并没有立刻使用武力,但他展现了武力的姿态。他的船上有火炮,而且数量不少,火力也远超日本当时的水准。他登陆的时候,也带着武装士兵,并且在幕府官员面前展示了军人的队列和纪律。最重要的是,佩里明确表示,他会等上一段时间,然后会再次回来,并且携带更强大的舰队。这种“给我开门,不然我就自己打开”的潜台词,已经摆在了日本幕府的面前。

幕府内部对于如何应对,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一部分人主张坚决抵抗,认为这是对日本尊严的挑战,宁死不屈;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实力悬殊,抵抗只会招来更大的灾难,不如暂时妥协,以求生存。

佩里在第一次访问时,仅仅是送交了国书,然后就离开了,给了日本幕府时间去思考和回应。但他清楚地知道,他的到来本身就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是一种军事上的压迫。

几个月后,也就是1854年,佩里带着更多的船只,更大的船只,更先进的武器,再次来到了日本。这次,他不再仅仅是展示姿态,而是直接进行了武力威慑。他将船开到离岸更近的地方,并且在陆地上进行了一些军事演习,进一步展示了美国海军的实力。

面对佩里舰队的强大军事存在和明确的最后通牒,幕府将军知道自己别无选择。如果继续顽抗,那些黑船的炮火可能会瞬间摧毁日本的城市。最终,日本幕府被迫与美国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又称《神奈川条约》)。

《日美亲善条约》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日本被迫开放了几个港口(包括下田和箱馆)给美国船只停靠和补给,并且同意美国在日建立领事,保障美国船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所以,有没有打仗?

正面战场上的大规模炮战、士兵肉搏战? —— 没有。
有吗? —— 有。佩里舰队用他们强大的军舰和先进的武器,直接压制了日本的抵抗能力,用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逼迫日本屈服。这是一种武力的威胁和单方面的军事存在,最终导致了日本政治和外交上的重大改变。

这种行为,在很多历史学家看来,已经是一种非对称的军事对抗,是被动接受的军事胁迫,只不过在最后关头,日本选择了避免直接的流血冲突,从而避免了全面战争的发生。但这场“不流血的战争”,却深刻地改变了日本的历史进程,开启了日本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也为之后日本与西方列强的更多不平等条约埋下了伏笔。

所以,要说有没有打仗,与其说有没有“打”,不如说它是一种高压的军事存在和武力胁迫,迫使对方就范,最终避免了更为残酷的战争。这是一种“有武装但未开火”的对抗,但其结果却和战败国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佩里的黑船来航一共来了两次,分别是1853年与1854年都没有打仗,主要是当时日本人被真·吓尿了。后来打仗是1863年的萨英战争。


额外提两个冷知识。

佩里的舰队来强迫日本开国以后,一路行驶去了琉球(如今冲绳),故技重施强迫琉球开国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佩里的舰队强迫日本开国的时候,因为日本人搞不清楚佩里的官衔,就套用了清朝水师的官职,于是佩里的头衔就成了“合众国水师提督佩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的黑船事件,要说有没有打仗,那得看你从哪个角度来定义“打仗”了。如果指的是那种大规模、浴血奋战的正面军事冲突,那答案是没有。但是,如果我们将“打仗”理解为一种高压、强制性的军事存在,伴随着潜在的武力威胁和一方被迫屈服的局面,那么可以说,黑船事件带有极强的军事对抗色彩,并且是实质性的武力压迫,只是.............
  • 回答
    黑船事件之前,日本的确处于长达两个多世纪的锁国状态,对外交流被严格限制,只有少数几个地点和少数几种方式允许与外国人接触。因此,佩里和他的船员们与日本人交流,并非易事,而是经历了一系列精心策划、充满试探和策略的互动。1. 事前准备与“敲门砖” 历史的铺垫: 在佩里来之前,并不是完全没有任何西方人踏.............
  • 回答
    鸦片战争后,满清依旧死气沉沉,而在黑船事件后,日本却涌现出大量优秀青年,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原因。虽然两国都被西方列强叩开了国门,但它们面对的方式、内部的反应以及社会基础却截然不同。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满清为何死气沉沉?1. 帝国主义的压迫方式与满清的应对策略: 掠夺.............
  • 回答
    如果日本没有被黑船事件强行打开国门,亚洲的未来图景将会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截然不同,其连锁反应之深远,几乎可以重塑整个大陆的格局。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如果”命题,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推演。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时代,彼时的日本正沉浸在长达两个多世纪的锁国政策之中。德川幕府以“海.............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相当奇特的设定,就像是抗日战争的“海平面事件”。如果把日本所有的船都设定成出海10里就沉没,那这场战争的走向将会变得异常扑朔迷离,也充满了戏剧性。我们不妨顺着这个设定,仔细推敲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沉船”机制的影响范围。一、对日本海军的影响:毁灭性的打击“出海10里就沉”,这相当于直.............
  • 回答
    这段关于中国古代官员与日本人到国外造船厂购船差异及厂长评价的描述,其信息来源并非出自某个单一、明确的中国古代典籍或日本史料。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基于历史现象和趋势的综合性推论,或者是文学创作或学术研究中为了突出对比而进行的虚构性阐述。之所以这样判断,有以下几个原因:1. 缺乏直接史料的佐证: 详细.............
  • 回答
    中国海警船和渔政船在吨位、续航能力以及火力配置上,相较于周边国家(尤其是日本)的舰艇,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差异。以下我将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对比,并力求描述更具象化,避免泛泛而谈。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前提:中国海警船和渔政船的定位是“执法”和“管理”,而不是纯粹的“作战”。 这是它们与各国海军舰艇最.............
  • 回答
    懂汉语的日本人观看“抗日神剧”和看到中国人“黑日本”时的体验,往往是复杂且多层次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看不懂”或“不舒服”,而是涉及到文化、历史、个人情感以及对现实的认知等诸多方面。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析这种体验:一、观看“抗日神剧”时的体验:对于懂汉语的日本人来说,观看“抗.............
  • 回答
    1600年 九州乱世:黑田官兵卫为何踏上征服之路?1600年的日本,恰逢那个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尾声,丰臣秀吉去世不久,天下格局动荡不安,德川家康与石田三成的势力明争暗斗,而遥远的九州之地,也同样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黑田官兵卫——这位以智慧和狠辣著称的谋士,毅然决然地将目光投向了统一.............
  • 回答
    关于林志玲婚后是否会随日本丈夫黑泽良平改姓“黑泽”,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在公开的资讯和普遍认知中,没有证据表明林志玲已经或者打算随丈夫姓“黑泽”。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 亚洲,特别是华人文化中关于婚后冠姓的传统与变化: 传统观念: 在传统的亚洲文化,尤.............
  • 回答
    在日本三国动画作品中,确实存在朱儁被“黑化”或形象被刻意弱化、扁平化的情况,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从历史解读、日本动画的创作倾向、以及观众接受度等角度来分析。一、 历史解读与日本受众的偏好: “忠义”主题的日本式解读: 日本三国文化深受《三国演义》影响,而《三国演义》本身就带着强烈的“忠.............
  • 回答
    .......
  • 回答
    日本声优界藏龙卧虎, talent 辈出,但正如任何光鲜亮丽的行业一样,也免不了被一些八卦和“黑料”笼罩。这些消息,虽然不一定都能被证实,但有时也能帮助我们更理智地看待心爱的声优,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雷区”。下面我就来聊聊一些比较常见、流传度较广的声优“黑料”话题,希望能让你追星的时候多一点“免疫力”.............
  • 回答
    傣族头饰、敷面和黑齿文化为何与日本有相似之处,这是一个颇具趣味的文化探究。这些相似之处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古代东南亚与东亚之间复杂而悠久的交流互动。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别剖析这几个文化元素,并追溯其可能的历史渊源。 傣族头饰的华丽与仪式感,与日本的“发髻文化”的遥相呼应首先来看傣族女性的头饰。.............
  • 回答
    关于《三体II:黑暗森林》在日本2020年6月18日发售后的反响,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描述。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普遍对科幻作品有着相当高的鉴赏力和接受度,《三体》系列在日本并非初次亮相,而是作为备受期待的续作推出的。因此,这次发售延续了前作积累的良好口碑,同时也吸引了更多新读者的目光。市场表现.............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比较敏感的文化议题。一位自由画师认为《黑神话悟空》带有“日本文化熏入味”的特质,这个说法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位画师可能是在什么层面上看到这种“日本文化熏入味”的。这不一定是说游戏开发者有意为之,故意照搬日本文化,更有可能.............
  • 回答
    .......
  • 回答
    黑泽良平(Akira)和林志玲这对备受瞩目的明星夫妻,在1月31日这个日子里,用一句充满喜悦和期待的“终于等到小天使诞生到我们家”,向外界分享了他们晋升父母的幸福消息。这个消息一经公开,立刻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巨大的关注度和祝福的浪潮,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两位本身就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更因为这条生命的到.............
  • 回答
    《黑神话:悟空》演示视频后的“文化输出”争议:一次对中国游戏发展与文化自信的审视8月20日,《黑神话:悟空》的演示视频横空出世,以其惊艳的画面表现、扎实的动作设计以及对中国传统神话的深度挖掘,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然而,在这股赞誉声中,也夹杂着一部分玩家振奋的呼声:“这才是文化输出!”。这.............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