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6 月 25 日拉萨至林芝铁路开通运营,结束藏东南不通铁路的历史,你有什么期待与祝福?

回答
6月25日,拉萨至林芝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藏东南地区彻底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真是百感交集,既激动又充满期待。

期待:

首先,最直接的期待就是出行更便捷了。以前去林芝,要么是飞机,要么是汽车。飞机虽然快,但海拔高,容易有高原反应,而且价格相对较高。汽车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且路途颠簸,对于不适应山路的朋友来说,更是考验。如今有了铁路,我终于可以想象着在平稳舒适的车厢里,一路欣赏着窗外变幻莫测的风景,悠闲地抵达林芝了。想想都觉得惬意!

其次,我特别期待这条铁路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藏东南的美景,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鲁朗林海、南迦巴瓦峰等等,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人心驰神往。但过去交通的不便,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现在有了铁路,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能够轻松地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那里的淳朴民风和壮丽山河。

同时,我也期待这条铁路能够更好地促进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交通的改善,意味着物资和人员的流通会更加顺畅。或许以后,很多之前难以买到的商品就能更容易地送到当地,而当地的特色产品也能更方便地走向全国,为当地人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期待,就是这条铁路的开通,能够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和感受西藏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铁路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它也是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一座桥梁。希望通过这条铁路,更多人能够从更宏观、更深入的角度去认识西藏,去理解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

祝福:

对于这条刚刚开通的铁路,我献上最真挚的祝福。

我祝福它运营顺利,安全可靠。毕竟,在高海拔地区修建铁路,其工程难度和技术要求是前所未有的。这条铁路能够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希望它在未来的运行中,能够一如既往地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

我祝福它能够成为一条“幸福之路”。希望这条铁路能够承载着更多藏族同胞的梦想和希望,能够为当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便利。

我也祝福这条铁路能够成为一条“友谊之路”。希望它能够拉近内地与藏东南地区的距离,促进两地人民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进友谊,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我还要祝福这条铁路,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连接雪域高原与外部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吸引更多热爱自然、热爱探索的人们前来,共同感受西藏的神奇与美丽。

这条铁路的开通,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梦想的实现,是一种对未来更美好生活的憧憬。希望它能够带着这份美好的期待,一路向前,创造更多的奇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是我大伯心里最大的痛,他那时候已经是个汽车班班长,6年的老兵了,可是还是挨了很多打。




从前线撤下来的伤员都是在扎木镇集中,然后到林芝的野战医院才能处理,最后必须要到拉萨修养。东线这边战场打得没有西线顺,但是伤员倒也没有西线多,主要都是敌人的冷枪冷炮造成的。当地藏民的担架队给抬下来,到前线医院紧急处理一下就得赶紧往扎木镇送,然后是汽车兵们往后一趟一趟的运,到林芝就已经是好几天以后了。


林芝的条件要好得多,不过从扎木到林芝,中间还有个通麦天险,一个色季拉山口。自卫反击战的时候雨季已经过去了,通麦天险倒是不算很难走,色季拉山就不一样了。色季拉山这个季节已经开始下雪,山口的路很难走,“嘎斯”车才能跑,“福特”车就不行,“嘎斯”的轮胎是苏联那种雪地胎,跟着老车辙走没事。福特的胎头是光的,头一夜的雪被太阳光晒化了,夜里冻起来,第二天轮胎根本就抓不住,刹车踩死都止不住的往后滑,驾驶员只能眼睁睁看着车掉进悬崖下面去。


大伯即使已经是个80多岁的老头,依然对嘎斯车的每个部分都了如指掌,你给他一堆零件,他闭着眼睛都能给你装回去。那时候嘎斯车就是命,不但是他自己的命,还是伤员们的命。严寒天气里什么时候该放冷却水,什么时候该升炉子,电路油路气路哪个位置做什么保养,到老了都没法忘记。


他们还会精确地预估路况,因为整个帕隆藏布江一条线一直到现在的鲁朗镇乃至于翻色季拉山,都完全取决于天气,天老爷说了算。比方说在扎木镇,风往西吹,松树林尖上的风声是“嘶嘶”的,水汽发甜,那么到了通麦一定是大雨倾盆,很有可能塌方。云如果在半山腰盘着但是不会流动,那么天再黑都没事,雨水多半就在扎木镇这边就下了。


那时候川藏线的汽车兵还有个绝活,开车不看路而是盯着山坡,一条小小的泥水沟都能看得到。路没啥好看的,哪个弯该打几把盘子这是早就烂熟于心的,可是悬崖上的一条小水沟,可能下一秒就是一大团泥石流。


这些都在汽车兵们的掌控之中,他们走车队、跑单车,基本上都能把这些因素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什么地方能过去,什么地方不能过去,他们心里都有数,因此提前做计划、想办法,总能把车给弄过去。那时候的工程兵们也是一样,各有各的办法,大家一起配合勉强能保证这条路通畅。




可是,路毕竟不是你掌控的东西。


只有路本身你没办法,没办法就是没办法,大罗金仙来了也只能干看着。


泥石流、塌方、水泡、路面塌陷,这些事情你总是没办法的。到现在很多时候都还没办法,下雨多了山就会塌,路面被水泡久了就会发软、塌陷甚至干脆掉河里去。帕隆藏布江峡谷特别的奇怪,一年四季每天总会下雨,必须有一场雨,完全不下雨的天气是不可能有的,连旱季都是这样。这里已经是附近最好修路的地方了,也就这样。


跑过318国道的人都知道,过了然乌湖一直到林芝,都是在一条很窄的峡谷里穿行,就是这里。实际上过了这条峡谷一直延续到色季拉山,翻过色季拉山是林芝,林芝过去又是尼洋河谷,到米拉山口才算完。

汽车兵们头疼的就是这个,你驾驶技术再好、车子保养再好、计划组织得再好,遇上路断了就是断了,塌了就是塌了。


跑一趟川藏线你才知道公路这东西有多脆弱,多容易被摧毁,一场雨、一股泥石流、一场雪,断了就没办法。


伤员们在林芝简单处理一下,林芝的医院里没有取弹片的条件,只有拉萨才有X光机,稍微危险一点的弹片就只有去拉萨取。也没有办法,只有他们汽车兵上,医护人员跟着一路照顾。通常都是一个车拉四个伤员,用沙包把车的减震压住免得太颠簸,然后往拉萨开。


一般战士都不爱开这种车,只有他们班长、党员上,因为怕挨打。




就算你千般小心、万般注意,伤员死在路上也是常有的事情。


伤员的情况多种多样,有些是不能颠簸也不能拖着的,这种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驾驶员,都是硬着头皮上,很有可能就要挨打。是挨伤员原单位的打,说好的送来一个伤员,伤员的战友、首长都在等着,结果下车的却是烈士遗体,那时候又没有什么通信手段,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情绪激动的就要打人。


我大伯挨过很多次,刚开始血气方刚还跟人家单位的人来气,扯着别人要去找谭政委评理,后来都不说话了,你要打就打吧。


伤员死在路上肯定谁都不愿意,林芝出发的时候打电话通知了原单位派人去总医院看护,人都在总医院门口等着呢,结果送到了一看人没有了,都是一个战壕里撤下来的人怎么会不动怒呢?大伯也理解他们,怪罪到护送的汽车兵和医护人员身上也属于正常。可是这事儿实际上只能怪那条路去,从林芝经过工布江达翻米拉山再到墨竹工卡最后到拉萨。


路。


这条路,从成都开始一直到拉萨,称为“川藏公路”,是国道体系里318国道的一部分。在此之前是上海到成都,出了拉萨还有到日喀则最终到达尼泊尔边上的樟木镇,川藏线是其中最危险、最艰难、最传奇、地位最特殊的一段。


这条路,里程碑就是烈士纪念碑,一公里一个筑路烈士,只有多的没有少的。

我很不喜欢在318国道川藏线上的里程碑上面乱涂乱画的行为,跑川藏线上,我都知道有战友在看护着我,不管是怒江72道拐、天路十八弯、通麦天险、老虎嘴,折多山、东达山、业拉山、色季拉山、米拉山,不管是白天夜里,不管是下雨刮风下雪冰雹,我都没有怕过,他们陪着我,我护着他们的荣耀和尊严,我们是一体的。


大伯也是我们一起的,他后来就不再跟烈士单位的人动怒了,你要打就打,他默不作声就是了。烈士单位的看他也不吱声,总不好意思下死手吧?也就算了,都是自己人。


他觉得自己早晚也得死在这条路上,无论你多小心,无论你经验多么丰富,无论你怎么保养你的车子,这都免不了的。米拉山、色季拉山悬崖下面、帕隆藏布河里掉了好多汽车,那就是他们汽车兵最后的归宿,也许有一天他跟那些死在路上的烈士一样,都会去一个地方,他跟他们老单位的人有啥好炸刺冒火的呢?




我后来也去了西藏,也在这条路上面跑,一点一点的看着这条路一天一天的变化着。


先是路面整治,后来是各种各样的隧道和大桥,避开了千奇百怪的天险。


我每次回来都要给他讲,这里修了隧道,那里不走盘山路了,什么地方的天险实现了全年通车。刚开始他也是感到震惊的,后来就平淡了,他知道这种事情好像天天都在发生,或者说,他老了。


他也快要去跟那些烈士们团圆了。


他们可能都会非常高兴听到这些消息吧!


如果通麦大桥一直都有,如果通麦隧道早就有了,如果林拉公路一直都有,如果川藏线是现在这个样子,那么他们都用不着年纪轻轻就牺牲,他们就可以看着这一切的发生,亲眼看到了。




我是昨天告诉他林拉铁路通车的消息的,还告诉他林芝到昌都、成都的铁路也在修,318国道很快就要失去它在现实里的地位了,成为一条活在历史里的公路。

我还告诉他,通麦要修火车站了。


他佝偻着的背、浑浊的眼睛、没有牙的嘴,整个颤抖了起来。我怕他激动,赶紧去牵住了他的手,我发现他因为衰老而关节弯曲的手变得冰冷,在颤抖着,止不住的用力抓我的手。


他舍不得。


川藏线,那个神奇的地方,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就这么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就像他,就像那些烈士们一样。他们用自己的肩膀和鲜血,扛着共和国走过了最艰难的一段路,现在共和国步履稳健、目光坚毅、体力充沛、焕然一新,要去更远的地方,走更多的路,而他们要留在历史里了。


我感受到了他的那种依依不舍,我给他打开了电视机。


电视机里正在播林拉铁路通车的新闻,林拉铁路并没有跟着318国道拉萨到林芝段尼洋河谷走,而是从贡嘎机场那边钻隧道,沿着雅鲁藏布江河谷在走。大伯就呆呆的看着新闻,一句话都不说,不一会儿再看他,睡着了。


毕竟八十几的人了啊……


我悄悄的自己走掉了,拉萨到林芝的铁路一直都是选的南线,这个我早知道,318国道跟青藏公路一样逐渐都会失去进藏运输主干道的地位,被铁路代替,这也很正常。这些老兵们终究都会逝去,或早或晚,这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世界就是这样的,它总会一路向前,只要没什么阻挡就一直会这么发展下去,这没什么值得一说的。


唯一值得一说的,是遇到阻挡的时候。


准确的说就是遇到阻挡的时候你的态度。


有的人遇到阻挡的时候就算了。


有的人遇到了阻挡,砸碎它就完了。

user avatar

当然是期待尼泊尔不要再拉胯了!

忍得印度一时张牙舞爪式的威胁,只要中尼铁路一通,印度的欺压就再也不复存在了。


当年地震时印度断你尼的石油,疫情爆发时断你尼的医疗物资。

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尼泊尔对外通道只有印度。

甚至连葱头都断(印度宣布禁止出口洋葱)。


做人还是要有点精神。

做国家也要有点记忆!


中尼友谊长存!

user avatar

乖乖~

林芝到拉萨都通上复兴号了!

成都到拉萨还远吗?


很远,也很近。


1. 川藏,险路

作为一个骑行过川藏线的火车迷,川藏线的险恶略知一二

成都到西藏的几个重要县城,其实都是有班车的(不在新南门客运站发车),但是,川藏线上乘坐这些班车并不是特别舒适,并且有风险。

如果有一条铁路直接拉通成都至拉萨,并经停这些县城,客运列车像今天通达林芝的「绿巨桶」那样舒适,简直是川藏沿线打工做生意群众、藏族同胞们的福音啊!


目前,要想从成都直接进藏,你可以选择的只有这个。


出发:成都昌运站(川藏立交附近)。

可达:昌都、波密、察隅、八一。

全程:1400+KM,

耗时:3天以上,白天行车夜晚休息。


大型客车连续行驶1400公里以上的横断山区道路,即使双司机轮流驾驶,也是有极高的风险的

图上的这台车,2015年9月16日8点50分,在G318川藏线高尔寺山至雅江段(K2933+500)发生翻车事故,车辆报废、死亡7人、受伤11人。这张照片是它的遗照,拍摄后仅4个多月,就出事了。


2. 川藏,铁路


谁不想有一条连接西藏、四川的铁路!要知道川藏线沿线,最多的就是川菜馆啊!!

谁不想坐着设施豪华的「内电双源绿巨桶」去西藏,少担多少风险啊!

谁不想!


可是,川藏这条线,建造铁路实在太难了。

全程1900公里,预计耗时15年,需要穿越超过21座海拔4000+m的雪山,需要跨越14条大江大河,全线95%区段为地震多发地带,走线大半部分在横断山区!


这里重点提一下「横断山区」,穿越它,有多不容易?看看大瑞铁路(大理-瑞丽):

2008年开工,2021年仍在推进,预计2021年底大理至保山可以通车运营,保山至瑞丽则仍需时日。控制性工程「高黎贡山隧道」施工已超过6年!

高黎贡山,就是横断山脉的一部分。


穿越横断山脉,几乎每一个隧道工程,都是「高黎贡山隧道」:

  • 色季拉山隧道(37.9公里)
  • 康定II号隧道(原名折多山隧道,32.8公里)
  • 业拉山隧道(28.6公里)
  • 海子山隧道(25.0公里)
  • 伯舒拉岭隧道(23.6公里)

还有,「史诗级别」的超级桥梁工程:

  • 大渡河特大桥
  • 雅砻江特大桥
  • 金沙江特大桥
  • 怒江特大桥

由于铁路爬坡限制,(根据规划)川藏铁路坡度为16‰(加力坡30‰),在尽可能少采用「展线」(多弯道爬升)施工的设计下,「高桥长隧」便成了川藏铁路的「标配」。

不过,与以往山区铁路建设大不相同的是:

川藏铁路(雅林段)以BIM+GIS为核心,结合物联网、大数据、智能传感设备等先进技术进行施工。实现铁路工程项目中建设质量、安全保障、环境监控等方面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如今,

拉林段、成雅段已经建成通车,「雅林段」也已在2020年11月8日正式、多点开工建设。

基建狂魔向高山深壑进军的号角已经吹起!让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在成都搭乘「复兴号」直达康定、理塘、昌都、波密、林芝、拉萨!


3. 川藏,林拉

这就是雅鲁藏布江,左岸是贡嘎机场、右岸是川藏铁路(拉林段)

金字「复兴号」亮相内电双源动集动车组,让人眼前一亮。

全新高原动集竟然拥有智能动车组标配设施,更让人意想不到!

以往路况极差的雅鲁藏布江沿岸各地如今3小时内互通,这足以让印度人心头一惊。


这就是拉林铁路(川藏铁路拉林段)带来的【惊喜】!


前一阵,NJ2型(青藏铁路第一批高原内燃机车)拉着「绿巨桶」翻越唐古拉山的视频,让不少人兴奋不已。今天看到高原动集也启用了金色「复兴号」(原本是黑色的),车内设施尤其是商务座,与内地同日首发的「智能动车组」(CR400AF-Z/CR400BF-Z)几乎一致,内心真的是无比期待能去体验一番!

打开12306,我去,二等仅剩7张,原来大家都是这个想法...


  • 手机无线充电也安排上了!
  • 无线投屏也安排上了!
  • 鱼骨交错式商务车厢布局把商务舱复刻到了地面!


窗外平缓且宽阔的雅鲁藏布江,颠覆你的想象(雅鲁藏布并不总是汹涌巨浪),宛如另一条尼洋河。

川藏铁路在这里横跨雅鲁藏布16次,连续超长架桥,构建起160km/h的国家I级电气化铁路,惊掉了对面印度人的下巴!它们就在山的那头,距离川藏铁道线最近仅20公里!


名副其实的,

3D打印铁路。


期待川藏铁路全线贯通,

到时我一定给大家全程直播成都拉萨一等软包!


据说给用心的回答点赞,知乎会持续给你推送优质回答呢

猜你喜欢:


我是 @凸峰喜欢高铁、更喜欢云南米轨,喜欢旅行、更喜欢徒步铁路;关注我,听更多故事~

爱铁路,有温度:)

user avatar

我希望计划2028年建成的“川藏地铁”川藏铁路雅安—康定—林芝段能够按期完工通车,滇藏铁路早日开工建设,中国铁路早日通向友好的尼泊尔、不丹两国。

我希望川藏、滇藏铁路的通车能为喜马拉雅山南北麓各国人民带来富裕、和平的生活,尤其是帮助喜马拉雅山南麓各国人民享受独立与自由。

user avatar

14年去西藏,每天路上都看到车祸,都是大货车事故,并且高原上路途遥远,救护车无法及时赶到,司机都失去了生命。

高原上做工程的都很不容易。每一位基建的工作人员都是伟大的人。

user avatar

坐等电内两用垃圾桶完全取代原来的BSP版25T。

以后另一条进藏通道,川藏线雅林段那可是真正的考验,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之一了。

user avatar

又一条打印机输送线开通了。

铁路对重装备投送的帮助是极其巨大的。光有青藏铁路不够!

穿越昆仑山的新藏铁路,穿越横断山脉的川藏铁路尽快开工尽快通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6月25日,拉萨至林芝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藏东南地区彻底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真是百感交集,既激动又充满期待。期待:首先,最直接的期待就是出行更便捷了。以前去林芝,要么是飞机,要么是汽车。飞机虽然快,但海拔高,容易有高原反应,而且价格相对较高。汽车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且路.............
  • 回答
    关于2019年6月25日猎鹰重型火箭的发射结果,这绝对是太空探索领域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时刻,而且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觉就像昨天刚发生的一样。首先,得明确一下你说的“发射结果”。如果是指这次发射任务的总体成功情况,那无疑是大获全胜。猎鹰重型作为当时世界上推力最强的现役运载火箭,它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强大.............
  • 回答
    2019 年 6 月 25 日南航的那件事,说实话,挺让人唏嘘的。简单来说,就是一位旅客在航班上因为没能及时拿到毛毯,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结果却被乘务员集体在网上“反击”,用一种比较尖锐的方式回怼了旅客。这事儿一出来,立刻就在网上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站旅客的觉得,花钱买服务,遇到问题提意见是很正常.............
  • 回答
    2016年6月25日,中俄两国元首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联合声明》。这份声明的出现,在当时国际政治格局下,引起了相当广泛的关注和解读。要理解这份联合声明的意义,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以及两国各自的战略考量之中。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2016年前后全球战略稳定面临.............
  • 回答
    甘肃 10 月 25 日新增确诊病例 6 例,均在兰州市,这则消息虽然看似简单,但背后可能牵扯出不少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关注的细节。首先,最直接的关注点是疫情的“根源”和“蔓延情况”。 病例的来源和传播链: 这 6 例确诊病例是如何感染的?是来自同一传播链,还是分散在不同区域?他们的职业、活动轨迹.............
  • 回答
    老实说,苹果在5月25日凌晨推送的 iOS 14.6 和 iPadOS 14.6 更新,给我的感觉挺复杂的,不是那种惊艳四座的改变,更像是一种“稳定为主,小修小补”的策略。毕竟 iOS 14 系列已经推出了不少版本,大部分的重心也已经放在了即将到来的 iOS 15 上。但即便如此,这次更新也并非毫无.............
  • 回答
    关于深圳在 6 月 15 日通报的一例从南非入境航班上发现 25 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的情况,以下是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的详细情况:事件梗概:2023 年 6 月 15 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了在一名从南非入境的航班上检测出 25 名核酸阳性人员的情况。这成为当时深圳疫情防控的焦点之一。具体细节与时.............
  • 回答
    美国自6月1日起对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征收25%的钢铁关税和10%的铝关税,这项决定无疑在国际贸易领域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也引发了各方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评价。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剖析这一举措的影响和性质:1. 出发点与目标:保护国内产业的“国家安全”论调特朗普政府推行这项关税的主要官方理由是“国.............
  • 回答
    奥林巴斯相机业务的出售,对许多资深摄影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但故事并未因此终结,新生的 OM System 承载着这份情怀,继续前行。在这种背景下,于 6 月 9 日发布的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 PRO 镜头,其意义和价值,就不能简单地用“一款新镜头”来.............
  • 回答
    2017年11月5日(美国时间),美国德克萨斯州萨瑟兰斯普林斯第一浸信会教堂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枪击案,造成26人死亡(包括袭击者本人),另有20人受伤。这起事件震惊了美国乃至世界,再次将美国国内枪支暴力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事件的发生经过:当天上午,阳光明媚,教堂里挤满了正在进行礼拜的教友。袭击者凯.............
  • 回答
    2018年6月14日,美联储如期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1.75%2.00%。这一举措本身并不令人意外,市场普遍预期年内还会有两次加息。然而,真正让市场跌破眼镜,甚至可以说是“超预期”的,是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在此次美联储加息后,并没有采取跟进加息的措施。这背后涉及的逻辑.............
  • 回答
    6 月 23 日,加拿大再一所原住民寄宿学校旧址发现数百个无标记墓地,这一发现对保护原住民人权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也再次将加拿大的历史创伤和对原住民的系统性压迫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这不仅仅是一次考古发现,更是一次对正义、真相和和解的深刻呼唤。深远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阐述:一、揭露历史真相,.............
  • 回答
    2021年6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备受瞩目的峰会。这次会晤是两国领导人自拜登就任以来首次面对面会谈,也是自2018年以来美俄两国总统的首次峰会,因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峰会的主要议题和谈话内容:尽管双方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这次峰会的主要目的是就如何稳定和预.............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6月13日北京新增3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我需要先进行一个澄清:根据公开的官方信息,在2023年6月13日这一天,北京并未出现新增3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情况。 事实上,自2022年底以来,中国以及北京的新冠疫情整体进入了常态化防控和监测阶段,新增病例数量大幅下降,并且官方通报.............
  • 回答
    您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因此,您提到的“6月1日民法典全文发布”可能存在一些时间上的误解。但民法典的颁布和施行无疑是中国法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其中有许多非常重要的亮点和值得关注的内容。我将以民法典正式施行(2021年1月1.............
  • 回答
    河北省于6月14日新增的3例确诊病例,与北京确诊病例存在密切接触史,这确实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情况。防止关联性病例的扩散,需要采取一系列细致、有力的措施,形成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防控体系。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如何防止此类关联性病例的扩散:一、 迅速而精准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风险评估这是防止关联性病例.............
  • 回答
    关于博纳影业集团副总裁黄巍坠楼身亡事件,以下是我所了解到的详细情况:事件发生时间与地点: 时间: 2023年6月10日凌晨。 地点: 黄巍先生的住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某公寓楼。事件经过: 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和网络上的信息,黄巍先生被发现在其住所的楼下坠亡。 事发后,警方迅速介入调查。.............
  • 回答
    6月2日晚,云南象群的动向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这群亚洲象,自去年北移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当晚,它们突然改变路线,连夜深入昆明市区,让这座城市一下子变得不同寻常。目前的情况: 象群在市区活动: 据报道,象群进入昆明市官渡区,在部分村庄和道路上出现了它们的踪迹。最让人揪心的是,它们在市区内穿梭,一些.............
  • 回答
    好的,关于6月10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的通话,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力求以一种更自然、更具分析性的方式呈现:这次通话,发生在中美关系经历了一系列起伏之后,尤其是在经济和科技领域摩擦不断的大背景下。因此,这次两位高官的直接沟通,无论其内容细节如何,本身就传递出一些重要的信号。首先.............
  • 回答
    蒋勇律师的离世,无疑是中国律师界的一大损失。他不仅仅是一位在法律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专业人士,更是一位以其独特的勇气和坚韧,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道路上留下了深刻印记的行动者。他的离去,让许多珍视他品格和事业的人,感受到了深深的惋惜。首先,从专业层面来看,蒋勇律师在许多法律领域都有着卓越的建树。他尤其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