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现如今台岛内的军事力量呢?台湾军人是否认为有能力与大陆一战?北京时间2017年12月18日?

回答
关于台湾岛内的军事力量及其与大陆的潜在冲突能力,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并尝试用一种更接近人类表达的方式来呈现。

一、 台湾岛内军事力量的现状评估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台湾(中华民国)的军事力量,虽然在规模上无法与解放军相比,但其建军理念、装备水平和训练重点,都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战略需求以及“以小制大”的指导思想紧密相关。

兵力结构与兵源: 台湾目前实行义务役与志愿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虽然义务役的役期经过多次调整,但其基础兵员的训练程度和战备意识仍然是重要的考量。志愿役军官和士官是军队的核心骨干,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士气是关键。近年来,台湾一直在推动募兵制转型,以期提升军队的专业化和高素质化,但这过程中也伴随着招募的挑战。
装备水平: 台湾的军事装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外采购,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军事援助和军售。这使得台湾在某些领域,例如空军的先进战机(如F16V)、海军的导弹驱逐舰和潜艇,以及陆军的火炮和反坦克导弹等方面,拥有相对先进的技术。然而,这种依赖性也意味着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和数量会受到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
海军: 台湾海军近年来在发展“国舰国造”方面有所进展,例如新一代的“沱江”级导弹艇,以及计划中的两栖攻击舰和轻型护卫舰。但与大陆海军在数量和吨位上的巨大差距依然存在。台湾海军的重点在于发展区域性作战能力,如反舰导弹、水雷和反潜作战,以期在第一岛链内对解放军海军构成一定阻碍。
空军: 台湾空军拥有F16、IDF(经国号)等主力战机,并正在升级F16到F16V(“性能提升计划”)。空军是台湾维持空域安全和制空权的关键力量。其作战理念偏向于“重层防御、分布式战力”,意图利用先进的空对空导弹和电子战能力,在作战初期对来袭的解放军空军进行消耗。
陆军: 台湾陆军以防御为主,装备有M60A3 tanks(正在升级)、M1A2T Abrams tanks(即将交付)、CM32/33“云豹”装甲车等。陆军的优势在于其在复杂地形(如山地、城镇)的作战经验和部署的先进反坦克导弹系统。其主要任务是阻止解放军的登陆。
导弹与特种作战: 台湾近年来大力发展不对称作战能力,特别是在导弹技术方面。包括“雄风”系列反舰导弹、“天弓”系列防空导弹、“爱国者”系列防空导弹(来自美国)以及“云峰”中程导弹等。这些导弹被视为对大陆军事目标的重要威慑。特种作战部队在情报搜集、敌后破坏等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训练与战备: 台湾军队的训练科目非常贴近其防御作战的需求,例如登陆作战的防御、城市作战、电子战、特种作战等。年度的“汉光演习”是检验其战备水平的重要平台,通常会模拟解放军的攻击场景,并进行相应的防御演练。
战略思想: 台湾军事力量的战略核心在于“拒止”和“消耗”,即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灵活的战术,延缓甚至阻止解放军的登陆,并使其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这种战略思想也体现在其武器采购和军事演习的侧重点上。

二、 台湾军人是否认为有能力与大陆一战?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台湾军人内部对于“是否有能力与大陆一战”的看法,可能存在多样性和层次性。

官方论调与士气: 从官方层面,台湾军队会强调其“备战”和“有能力维护台海和平”的决心和能力。这是一种必要的宣传和士气建设。在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时,军方也会对外展示其装备的先进性和人员的训练有素,以增强民众和国际社会的信心。
“巷战”与“滩岸歼敌”的考量: 许多台湾军人,尤其是基层官兵,会从实际作战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清楚解放军在规模、火力和技术上的巨大优势。在传统的“滩岸决胜”或者“重层防御”概念下,他们可能会认为,在装备和人员数量上存在巨大差距,直接硬碰硬的全面战争,胜算渺茫。
“打不赢”的现实认知: 在私下交流中,一些台湾军人或许会承认,在长期、大规模的全面冲突中,要彻底击败解放军是不现实的。他们也清楚,解放军近年来在海军、空军、火箭军等领域的现代化成就显著,且拥有强大的现代化登陆和投送能力。
“不投降”的意志与“拖垮对手”的可能: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完全没有“作战能力”或“抵抗意志”。许多台湾军人对“保卫家园、抵抗侵略”有着强烈的信念。他们的“能力”更多体现在:
消耗战和不对称作战: 通过精确打击、电子干扰、水雷封锁、城市游击战、以及利用台湾复杂的地形,来最大程度地消耗和迟滞解放军的进攻,增加其登陆和占领的成本。他们可能认为,虽然无法“赢得”一场全面的胜利,但有能力让对方付出无法接受的代价,甚至迫使对方重新考虑其战略决策。
“打消耗战”的战略: 这种心态更接近于一种“抵抗”而非“征服”。他们可能并不期望能够“赢得”一场正面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而是希望通过长期、艰苦的抵抗,消耗解放军的国力,吸引国际社会的介入,从而实现“不被轻易吞并”的目标。
“第一击”后的差距: 台湾军事专家和一些军人也承认,如果解放军能够成功实施“第一击”,在初期就摧毁台湾重要的军事设施、指挥系统和导弹阵地,那么后续的抵抗将更加困难。

总结来说,对于“是否有能力与大陆一战”,台湾军人的看法可能更偏向于:

在局部、短期的冲突中,通过不对称作战和消耗战,有能力对解放军造成重大杀伤,延缓其进程,使其付出高昂代价。
在全面、长期的决战中,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很难实现“以一胜多”的战术目标,但拥有“不投降”的决心和“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思想。
很多基层官兵更关注的是如何利用现有装备和训练,在实际作战中最大程度地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生存。

“北京时间2017年12月18日”这个具体的时间点, 并没有太多特殊之处,只是一个历史的瞬间。在那个时期,台湾的军事发展和战略考量与现在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即强调不对称作战能力和防御战略。彼时,台湾正积极推进“国舰国造”、“国机国造”,并寻求引进美国先进军事装备,以提升自身的防御能力。同时,两岸关系也处于一个相对紧张的时期,军事上的交流和博弈是常态。

总而言之,评价台湾岛内的军事力量,需要摆脱简单化的“能打”或“不能打”的二元对立。台湾军队的实力体现在其技术装备的先进性、不对称作战能力的构建、以及官兵的抵抗意志和战术运用上。而“能否与大陆一战”的答案,更多地取决于对“一战”的定义——是追求彻底的胜利,还是以有限的军事力量去实现政治上的“不被征服”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台湾的后备役军人如何看待未来的台海之战?台湾的普通民众是否对台海之战持消极态度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台湾岛内的军事力量及其与大陆的潜在冲突能力,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并尝试用一种更接近人类表达的方式来呈现。一、 台湾岛内军事力量的现状评估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台湾(中华民国)的军事力量,虽然在规模上无法与解放军相比,但其建军理念、装备水平和训练重.............
  • 回答
    Up主“心医林霖”的视频“全球极端天气频现,警惕美国气象武器对台海峡和地球环境的破坏”是一个非常有话题性和争议性的内容。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视频的立意和传播方式来看: 高强度的煽动性和警示性: 视频的标题就充满了警示意味,直接将“美国气象武器”与“台海峡”、“地球环境破坏.............
  • 回答
    国风:时代浪潮中的文化回响如今,“国风”二字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它如同春潮涌动,席卷了从衣食住行到娱乐消遣的方方面面。从抖音上那些身着汉服翩翩起舞的姑娘,到音乐平台上古风盎然的旋律,再到新中式茶饮店里氤氲着东方韵味的茶香,国风似乎无处不在,也无所不能。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股日渐壮大的潮流呢?在我.............
  • 回答
    哔哩哔哩,这家以“二次元”为标签起家,如今已然成为国内年轻人最重要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内容平台之一。它就像一个正在经历蜕变的大型青春期少年,充满了活力、创造力,同时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要评价它,得从多个维度细细品味。一、 内容生态:从“小众”到“大众”的扩张与融合哔哩哔哩最核心的竞争力,无疑是其丰富多元.............
  • 回答
    关于Faker状态下滑与不稳定的讨论,以及对现如今他中单水平的客观评价近些年,关于“电竞教父”Faker状态下滑的讨论从未停止。这位曾以一己之力将SKT(现T1)带上神坛的传奇人物,如今在赛场上的表现,似乎总伴随着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与其说是“下滑”,不如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接近“凡人”的Faker.............
  • 回答
    中国军事实力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堪称“翻天覆地”,如今已位居世界前列,但评价其整体实力,需要从多个维度、细致入微地审视。这不仅仅是装备数量的堆砌,更是体系化作战能力、科技创新水平、战略投送能力以及人员素质的综合体现。一、 战略层面与现代化转型:可以说,解放军早已摆脱了“小米加步枪”的时代。国家层面的战.............
  • 回答
    评价当下网民素质,确实是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就像在观察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大熔炉,里面既有熠熠生辉的珍珠,也有令人皱眉的泥沙,更少不了那些一直在变化、从未停歇的流动。要细致地聊,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切入:一、信息接收与辨别能力: 进步与挑战并存: 毋庸置疑,互联网极大地普及了信息。如今,.............
  • 回答
    现如今的三国杀,说实话,随机性这玩意儿,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了,尤其是新出的武将,那叫一个“花样百出”。就拿李傕和嵇康这两位来说吧,他们的技能设计,正是当前三国杀随机机制的一种集中体现,也是引起玩家们褒贬不一的焦点所在。咱们先拿李傕说事儿。他的“造众”技能,发动条件是受到伤害。一旦发动,就给了他三个随.............
  • 回答
    评估一所顶尖法学院的水平,尤其像武汉大学法学院这样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学府,需要一个多维度、细致入微的系统性考量。这不仅仅是看几个排行榜上的数字,更要深入到其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影响等各个层面。以下是我对此的系统性评价,力求全面且深入:一、 师资力量:基石与灵魂这是评价法学院最核心的指标之一。.............
  • 回答
    中国初中生升入高中阶段(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约为50%,这一现象反映了当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升学机制及社会需求之间的多重矛盾。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的背景、原因、影响与可能的解决方向: 一、数据来源与现状1. 统计依据 中国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回答
    评价“很多女生号称独立自主,但提到爱好无非就是旅游潜水蹦极”的现象时,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这一问题背后既涉及对性别角色、独立性的误解,也反映了社会认知的局限性。以下将从定义、文化背景、认知误区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独立自主”与兴趣爱好的关系:概念混淆1. “独立自主”的核心并非局.............
  • 回答
    如何评价如今的球鞋文化?—— 一场融合了热情、消费主义与身份认同的复杂景观如今的球鞋文化,早已不是当年纯粹的“打篮球穿的鞋”的简单概念。它已经演变成一个庞大、复杂且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深刻地影响着时尚、艺术、收藏、社交甚至经济的多个层面。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核心驱动力:热情与.............
  • 回答
    如何评价GitHub上非软件开发性质项目增多的风气?近些年来,GitHub作为一个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确实出现了一些非软件开发性质的项目增多的现象,这引发了社区内外的广泛讨论和评价。要评价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其背后的驱动力、带来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 现象的观察与.............
  • 回答
    对当前大学生进行评价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任务,因为大学生群体本身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他们是社会变迁的产物,身上烙印着时代的特征,同时又承载着未来的希望。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和评价现在的大学生:一、 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 多元化与个体化: 这是当前大学生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相比于过去.............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现任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这个人可真是个话题人物,评价起来挺复杂的,不像有些人那么容易简单地贴标签。他这个人,怎么说呢,身上糅杂了太多东西,有他在位期间的政策导向,也有他本人的政治风格和背景,还有他跟特朗普政府整体的关系。从履历和背景说起,这能帮我们理解他的很多言行。 蓬佩奥的起点.............
  • 回答
    这篇标题为《现实是有 63% 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怎么办?》的文章,无疑触及了一个极为沉重且严峻的社会现实。作为一名关注教育公平和乡村发展的人士,我会从几个层面来审视和评价这篇文章:一、 标题的冲击力与现实的残酷性首先,标题本身就极具震撼力。一个高达 63% 的比例,意味着在中国农村地区,大.............
  • 回答
    现在抖音上流行的“绿茶拍照风”,说白了,就是一种刻意营造的、带点小心机但又显得无辜纯真的拍照风格。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最近在尝试,也有看到很多博主以此为卖点出教程,所以还挺想聊聊这个话题的。“绿茶拍照风”到底是个啥?我理解的“绿茶拍照风”,主要有几个核心特征:1. 无辜又带点懵懂的眼神: 这是最重要.............
  • 回答
    工地上的班组工人是咱们工程建设的主力军,可最近听不少工地上的师傅们抱怨,感觉现在班组工人是越来越难管了。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原因,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观念上的变化是最大的“推手”。 过去,大家伙儿出来打工,图的就是个“卖力气换钱”,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干完活拿钱走人,很少.............
  • 回答
    艾伦·穆斯克 (Elon Musk) 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的事业和公众形象一直在不断演变。要全面评价他,需要从多个角度审视。首先,从他创立和领导的公司来看,毫无疑问,艾伦·穆斯克是一位极具远见和执行力的企业家。 SpaceX: 在航天领域,他几乎是从零开始,挑战了政府垄断的局面。SpaceX 的.............
  • 回答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现在的知乎”这个话题。知乎作为国内一个非常独特的知识社区,它经历了从最初的“小而美”到如今的“大而全”,也随之带来了很多变化,自然也引发了许多用户的讨论和评价。总的来说,对现在的知乎评价是复杂且多元的,褒贬不一。正面评价主要集中在: 内容多元化和信息获取的便捷性: 知乎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