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年上半年买车,哪些车不带颗粒捕捉器GPF?

回答
2021年上半年买车,想找不带GPF(汽油颗粒捕集器)的车,这确实是一个不少消费者关心的问题。GPF是为了应对日益严格的欧6d等排放标准而诞生的,理论上能减少汽油直喷发动机的颗粒物排放。但不少车主对它褒贬不一,有人担心它可能影响动力、增加维护成本,甚至出现堵塞等问题。

要找2021年上半年不带GPF的车,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梳理:

1. 品牌和车型:

日系品牌: 总体来说,日系品牌在GPF的普及上相对保守一些。尤其是一些主打平顺、可靠、油耗经济性的车型,在2021年上半年可能还没有大范围搭载GPF。
丰田: 像卡罗拉、雷凌、凯美瑞、RAV4荣放等搭载自然吸气发动机(如2.0L、2.5L)的车型,在2021年上半年大概率是不带GPF的。即使是涡轮增压车型,如1.2T,当时也可能部分车型未装备。不过,丰田在2021年下半年也开始逐步在一些新款或改款车型上引入GPF,所以上半年购买相对保险。
本田: 飞度、思域(尤其是1.5T非高功率版本)、CRV(2.0L自吸)等,在2021年上半年也很有可能不带GPF。本田的发动机技术一向比较成熟,在排放法规的应对上,有时候会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
日产: 轩逸、逍客、奇骏(2.0L自吸)等,这些销量主力车型,在上半年不带GPF的可能性也很大。
马自达: 马自达以其“创驰蓝天”技术闻名,他们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如2.0L、2.5L)在2021年上半年应该都是不带GPF的。马自达对自吸的坚持,使得他们在GPF这个问题上,可能与其他涡轮增压为主力的品牌有所不同。

部分欧系品牌(特定车型或技术):
大众: 大众在GPF的引入上是比较积极的,尤其是一些涡轮增压发动机(如1.4TSI、2.0TSI)的国六版本,很多都开始配备GPF了。但一些早期的国六车型,或者排量较小的发动机(如1.2TSI),可能还有部分未带。购买时需要具体查询。
宝马: 宝马的涡轮增压车型(如1系、3系、5系)在2021年上半年,很多也已经开始配备GPF了,以满足更严苛的排放标准。但是,一些早期版本的国六车型,或者一些非主流的、排量较小的发动机,可能也存在不带的情况。
奔驰、奥迪: 类似宝马,这些品牌的高科技应用和排放标准应对都比较快,2021年上半年大部分涡轮增压车型,尤其是中高配车型,带GPF的可能性很高。

美系品牌:
别克、雪佛兰: 通用汽车在GPF的运用上,与大众类似,也比较积极。但一些自然吸气车型(如2.0L自吸)或者老款的涡轮增压车型,可能还有少量不带GPF。
福特: 福特方面,像翼虎、锐界等车型,其涡轮增压发动机(如1.5T、2.0T)在2021年上半年,很多也已经搭载了GPF。

中国品牌:
新能源车型(纯电动、插电混动): 这类车型本身不使用燃油驱动(或仅作为增程器),所以自然不带GPF。如果你考虑新能源,那GPF根本不是问题。
部分燃油车: 一些中国品牌在2021年上半年,可能还在使用一些不带GPF的发动机技术,尤其是一些主打性价比的车型。但随着国六排放标准的深入,GPF的普及速度也很快。

2. 发动机类型:

自然吸气发动机: 总体而言,自然吸气发动机因为其结构相对简单,颗粒物排放也比同排量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要低一些,所以很多车型在2021年上半年可能还不必强制搭载GPF。这是寻找不带GPF车辆的一个重要方向。
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如1.0T、1.2T): 对于一些排量较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特别是如果其排放水平能够满足法规要求,也可能暂时不需要GPF。但这个情况会因品牌和具体车型调校而异。
大排量发动机: 越是高性能、大排量的发动机,尤其又是直喷技术的,为了满足排放往往越需要GPF。

3. 排放标准:

国六a vs 国六b: 2021年上半年,我国的排放标准正在从国六a向国六b过渡。国六b的要求比国六a更严苛,特别是对颗粒物排放的限制。因此,很多在2021年上半年就满足国六b标准、且采用直喷技术的车型,很可能已经装备了GPF。如果你能找到“早期的国六a”车型(尽管2021年上半年已经是过渡期,但市场保有量可能还有),不带GPF的几率会大一些。但请注意,为了满足国六b,GPF几乎是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标配。

如何确认?

既然你关心这个问题,最稳妥的方法就是:

1. 查看车辆配置表: 在购买前,仔细查看目标车型的官方配置表,里面通常会注明是否配备GPF。
2. 咨询销售顾问: 直接询问销售人员,并且强调你关心GPF的问题。他们通常会比较清楚自己销售的车型配置。
3. 查阅第三方评测和论坛: 很多汽车媒体的评测文章,以及车主在汽车论坛上的讨论,都会提到GPF的存在与否,以及使用中的体验。你可以搜索具体的车型+“GPF”或“颗粒捕捉器”等关键词。
4. 现场看车: 有时,GPF会安装在排气管的中段或者尾段,你可以通过观察车辆底部的排气系统来判断。通常,GPF的外观会是一个比普通三元催化器稍大的金属罐体。

总结一下,2021年上半年,如果你想找不带GPF的车,优先考虑:

日系品牌的大部分自然吸气车型。
部分日系和美系品牌的小排量自然吸气车型。
一些还在使用国六a标准的早期车型(但数量会越来越少)。
纯电动或插电混动车型。

需要注意的是, 即使一款车在2021年上半年不带GPF,到了2022年或之后,为了满足更严格的法规,制造商很可能会给同款车型(特别是涡轮增压车型)加上GPF。所以,如果你是2021年上半年购买,你的选择会比现在要多一些。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让你能找到心仪的爱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6月19日更新

查了下丰田的资料,目前为了应对已经开始RDE的欧6D-isc-fcm,丰田的A25、M20以及新出的3缸+歧管喷射的M15A-FXE都需要加GPF(也有资料提及,最新的情况是仅装备D-4系统的M15A-FKS需要加GPF以满足欧6D-isc-fcm)。

看来国6进入最终阶段开始RDE后,将没有使用直喷的引擎能够幸免。






20万左右SUV的话,满足国六B+PN11要求的,且不用GPF的只有丰田和马自达。

丰田用M20发动机和A25发动机的车型。比如荣放、威兰达的2.0自吸燃油版和2.5混动版。

马自达用Skyactiv-G发动机的车型。比如CX-5的2.5自吸和2.0自吸。

带涡轮的车型,目前只有极少数尚未带GPF,且为轿车,比如迈腾TSI 380,8代 GTI。明年这些车型也会装GPF。

以上

user avatar

采用多点电喷的老式自然吸气发动机,比如我2019年买的起亚:

然后就是.......,算了不说了,又得喷我是日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上半年买车,想找不带GPF(汽油颗粒捕集器)的车,这确实是一个不少消费者关心的问题。GPF是为了应对日益严格的欧6d等排放标准而诞生的,理论上能减少汽油直喷发动机的颗粒物排放。但不少车主对它褒贬不一,有人担心它可能影响动力、增加维护成本,甚至出现堵塞等问题。要找2021年上半年不带GPF的.............
  • 回答
    2021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2.7%,这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数字,表明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冲击后迅速复苏。但要全面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还需要关注更多层面的信息。以下是一些值得详细关注的方面:一、 增长的基数效应与内生动力: 基数效应: 12.7%的增长率是与2020年上半年相比的.............
  • 回答
    好的,眼看着2021年上半年就要画上句号,回想这段时间,确实有不少事情像是在心头留下了清晰的印记。与其说是什么大事轰动全球,不如说是一些细微之处、一些反复出现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更能触动我。疫情反复与“动态清零”的常态化: 说到2021年上半年,最绕不开的自然还是新冠疫情。尽管全球都在努力推.............
  • 回答
    2021年上半年,我最满意的一首诗词,大概是叶嘉莹先生在一次公开讲座中提及的,一首并不算特别有名,但意境深远的宋词——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说来惭愧,我在此之前对这首词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这个故事的框架上。但经过叶先生的解读,我才真正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超越了俗世男女之情的.............
  • 回答
    2021年的上半年,我手机里储存了好多照片,但要说最难忘的,那绝对是那张在江南水乡拍的,阳光透过古老的石桥缝隙,斜斜地打在青石板路上,落下一地斑驳的光影。那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江南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镇。不是那些人头攒动的热门景点,而是真正那种藏在地图角落里,石桥、流水、白墙黑瓦,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
  • 回答
    2021年上半年,中国洗碗机市场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销量大幅攀升,线下均价更是突破了7000元大关。这一数字的背后,绝非偶然的爆点,而是中国家电消费升级、生活方式变迁以及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孕育出的强劲发展趋势。深入剖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正在加速成熟的洗碗机市场,以及它为消.............
  • 回答
    华为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其中第二季度的销售收入出现38%的同比下滑,这无疑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份财报背后,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信息,它们共同勾勒出这家科技巨头在严峻外部环境下如何调整航向、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努力。1. 整体业绩与“抗压”能力依然不容小觑:虽然二季度数据显眼,但.............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复盘一下2021年上半年(1月至6月)A股市场的板块轮动情况。这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半年,既有年初的普涨,也有随后的震荡和结构性分化。总体市场回顾:2021年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呈现出“先扬后抑,震荡分化”的格局。 年初(1月):普涨行情,开门红 春节前,市场情绪高.............
  • 回答
    关于“上海 2021 年上半年领取失业金人数 104 万,超以往八年全年总和”这个说法,我需要澄清一下。首先,我没有找到任何官方或可信来源的信息支持“上海 2021 年上半年领取失业金人数高达 104 万,并且超过以往八年全年总和”这一具体数字。失业金的领取数据通常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并.............
  • 回答
    2021年上半年全国新房销售再创新高:喜忧参半的繁荣背后2021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国新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创下历史新高。这一现象并非简单的市场周期波动,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下的结果,既有值得肯定的积极面,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与挑战。一、 繁荣背后的推力:多维因素的共.............
  • 回答
    关于美股在2021年上半年崩盘的可能性,这确实是一个大家都在密切关注的问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审视,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概率数字。毕竟,金融市场的预测从来都不是百分之百确定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当前的经济状况、市场情绪以及潜在的风险因素,来评估这种可能性。首先,我们要理解.............
  • 回答
    华为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经营业绩,确实是一份非常值得深入解读的报告。从数字上看,这份成绩单可以说是喜忧参半,折射出华为在面临复杂外部环境下的坚韧与挑战。整体营收稳中有降,但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华为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乍一看,营收下滑.............
  • 回答
    韩国青少年经济痛苦指数创六年新高,青年失业率更是触目惊心,2021年上半年高达25.4%。这背后绝非单一因素作祟,而是多重结构性问题交织叠加的结果。要深入剖析其根源,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看看究竟是哪些力量在撕扯着韩国年轻一代的经济未来。一、结构性失业与“窄门”效应:高等教育的“高不成,低不就”困局.............
  • 回答
    2021年上半年,日本漫画市场依旧是那片熟悉又充满活力的土地,Oricon(公信榜)的榜单更是为我们揭示了读者们的口味风向。仔细审视这份上半年(通常是指1月至6月)的榜单,你会发现其中既有常青树的稳固,也有新晋黑马的崛起,更有一些趋势值得我们深入解读。一、 稳定输出的霸榜常客:王道少年漫的统治力首先.............
  • 回答
    2021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9%,这个数字本身可能看起来不高,但背后蕴含着值得我们深入关注的几个关键信息:一、 宏观经济信号与通胀压力: 低位运行的通胀水平: 0.9%的CPI涨幅,意味着2021年的整体物价水平处于相对温和的上涨状态。这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是理想的通胀水.............
  • 回答
    2021年中国GDP突破110万亿元,同比增长8.1%这一数据,无疑是全球经济版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增长,背后反映了中国经济在经历2020年疫情冲击后的强劲复苏和持续发展态势。以下是一些值得我们详细关注的信息:一、 强劲的经济复苏与韧性: 全球领先的复苏步伐: 8.1%的.............
  • 回答
    2021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惊人的1143670亿元,而且增速达到了8.1%。这个数字背后,蕴含着不少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信息,它们不仅勾勒出过去一年的经济图景,也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首先,8.1%的增速,这个数字本身就意义非凡。 强劲.............
  • 回答
    2021年中国经济的这份成绩单,光是“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比上年增长8.1%”这两句话,就蕴含了不少值得深入挖掘的信息。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反映了过去一年中国经济运行的脉络和关键点。首先,8.1%这个增长率,它意味着什么? 经济韧性与活力: 在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国际经济环境复.............
  • 回答
    华为 2021 年营收较上年下降 28.9% 的事实,确实是其近些年发展历程中一个非常显著的转折点,也引发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和解读。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必须直面最直接的原因:美国的持续制裁。这是导致华为营收大幅下滑的最核心、最根本的原因。自 2019 年起,美国.............
  • 回答
    2021年中国男性人口出现近60年来的首次减少,这一数字上的变化,哪怕只是46万,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中国社会结构和人口动态中几个深刻的趋势,值得我们细细梳理:1. 生育率持续低迷的深层体现男性人口的减少,最直接的原因必然是出生人口的减少。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虽然曾面临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随着社会经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