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国殖民时期的英属北美殖民地人会觉得自己是英国人吗?

回答
英国殖民时期的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是否觉得自己是“英国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 nuanced(细致入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他们的身份认同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地理距离和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居住地与英国本土的距离越来越远,殖民地人与英国的联系在情感上和实践上都会逐渐减弱。
经济利益和政策: 英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例如重商主义政策和随之而来的税收和贸易限制,常常被殖民地人视为不公平或不利于自身利益,这会加剧他们的疏离感。
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尽管殖民地人继承了英国的语言、法律和习俗,但他们也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与英国本土的生活方式有所不同。
政治参与和权利: 殖民地人对自己在英国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代表性感到不满。他们认为自己在议会中没有足够的发言权,而却要承受英国的法律和税收,这是一种不公正的待遇。
对英国政府的认知: 殖民地人对英国政府及其在殖民地的作用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仍然忠于君主和帝国,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对英国政府的统治方式感到不满。
地区差异: 北美殖民地本身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地区的人们可能有不同的身份认同。例如,新英格兰的清教徒和南部的种植园主在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政治观点上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早期殖民时期(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

在殖民地的早期阶段,大多数定居者是从英国移民过来的,他们带着对英国身份的强烈认同。他们认为自己是英国臣民,忠于英格兰国王,并遵守英国的法律和习俗。他们会说“我们是英国人”,并将英国视为他们的祖国。

文化和法律的继承: 他们带来了英国的语言、宗教(虽然宗教自由是某些殖民地的核心价值,但整体上基督教在殖民地占据主导,很多是英国的新教分支)、法律体系(普通法)、政治思想(如自由和权利的概念)以及社会结构。
对英国的怀念: 许多定居者是为了逃避宗教迫害或寻找经济机会而离开英国,但他们仍然与英国保持联系,有亲戚朋友留在那里,也通过贸易和信件了解英国的动态。
共享的帝国身份: 他们也认识到自己是广阔的英帝国的一部分,在与法国等竞争对手的冲突中,他们可能会因为共同的帝国身份而团结起来。

殖民地身份的演变(18世纪中叶至独立战争爆发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到了18世纪,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尽管殖民地人仍然尊重英国的君主和法律,但他们的身份认同开始发生微妙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北美”或“殖民地”身份。

“北美”身份的形成:
共同的经历: 在北美这片新大陆上共同的经历,包括与印第安部落的互动、征服新边疆、应对自然环境的挑战以及参与战争(如法国印第安战争),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共同的命运感。
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尽管受到英国影响,但殖民地人开始发展出自己的生活方式。例如,他们在建筑风格、饮食、服装、甚至一些口语表达上都可能与英国本土有所不同。他们适应了北美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这塑造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
经济的独立性(或渴望独立性): 殖民地经济虽然依附于英国,但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产品,并与英国进行贸易。然而,当英国试图通过《印花税法》、《汤森法案》等一系列法案来增加税收和加强控制时,殖民地人感到他们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
政治上的疏离感: 这是导致身份转变的关键因素。殖民地人认为自己在英国政治中缺乏足够的代表性。他们奉行“无代表不纳税”(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的原则,认为英国议会无权在他们没有代表的情况下向他们征税。这种政治上的不公平感加剧了他们与英国母国的隔阂。
启蒙思想的影响: 启蒙运动的思想,如自然权利、人民主权和反抗暴政的权利,在殖民地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对殖民地人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开始质疑英国政府的合法性和统治的合理性。
地域性认同的增强: 随着殖民地的发展,人们对自身所居住的殖民地的归属感也日益增强。例如,一个来自马萨诸塞湾的殖民地人,可能首先认同自己是“马萨诸塞人”,然后才是“北美殖民地人”,最后才是“英国臣民”。

对“英国人”的定义发生变化:
一些殖民地人仍然认为自己是英国人,但他们开始认为自己是“自由的英国臣民”,应该享有与英国本土居民同等的权利。他们认为英国政府的政策侵犯了他们的“英国权利”。
另一些人则开始区分“英国”和“英帝国”的概念。他们可能仍然对英王保持忠诚,但对英国政府的政策和控制感到不满。
还有一些人,特别是那些受到启蒙思想影响更深、对英国政策更不满的殖民地人,已经开始形成一种区别于英国的“美洲人”身份。

独立战争期间和之后:

随着独立战争的爆发,这种身份的转变变得更加明显和激进。

明确的“美国人”身份: 战争的爆发将支持独立的殖民地人与效忠英国的“王党派”(Loyalists)区分开来。那些支持独立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最终形成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国民身份。他们不再认为自己是英国人,而是全新的“美国人”。
王党派的认同: 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殖民地人仍然忠于英国君主和帝国。他们可能觉得自己仍然是英国人,或者认为自己是英国帝国的一部分,并反对独立。这些王党派在战争结束后,很多选择离开北美,移居加拿大或其他英属殖民地。

总结来说:

早期: 大多数殖民地人非常强烈地认同自己是英国人,并将英国视为祖国。
中期: 随着殖民地的发展和与英国关系的紧张,一种独特的“北美”或“殖民地”身份开始形成,尽管他们仍然在某种程度上认为自己是英国臣民,但他们的忠诚和认同开始分化。他们认为自己拥有“英国人的权利”,但这些权利在北美却受到侵犯。
后期(独立战争前夕及期间): 殖民地人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出现分裂。一部分人坚持自己是英国人,而另一部分人则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美国人”身份,并最终为之而战。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他们“是”或“不是”英国人。他们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动态的、多层次的、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和政治环境变化而不断演变的过程。在独立战争前夕,很多殖民地人更倾向于认同自己是“北美殖民地人”或者拥有“英国人的权利的自由人”,而“英国人”这个标签的内涵在他们看来已经不再完全适用,或者说已经出现了与英国本土居民的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甚至在独立战争过程中,可能仍有一半殖民地人民认为自己是英国人。而主张独立的另一半殖民地人民也是到1774年大陆会议之后,才逐渐产生了十三个殖民地是一个整体的观念,而在此之前十三个殖民地都是英国的殖民地。不过如果你问一个1770年之前殖民地的人“你来自哪里?”,更有可能得到的答案是“我来自马萨诸塞殖民地/弗吉尼亚殖民地”。对当时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不列颠岛或者另外一个北美殖民地同样离自己的生活极为遥远。

但是殖民地人民认为自己是英国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却很不清楚。在1770年代前,并没有人仔细思考和辨析过这个问题。对于1774年的大陆会议代表来说,他们认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是自己的君主,也主张自己受到英国普通法的保护。大陆会议最初的立场是要求英国议会尊重自己作为英国人所拥有的普通法赋予的权利。或者更准确和刻薄的说法是,受激进辉格主义熏陶的大陆会议代表自认为英国人应该在普通法下拥有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否真的存在与英国是非常可疑的)。等到大陆会议的代表们充分认识到,对殖民地做出种种不利决定的主体恰恰是英国议会时,殖民地人民又提出了另一种高度技术性的主张,他们提出英国的美洲殖民地属于英国国王,却不受英国议会的管辖,性质上类似于英国国王在汉诺威的领地。对于英国议会的议员来说,这种别扭主张显然是非常难以理解的。等到殖民地的精英们意识到乔治三世和英国议会保持相同立场之后,殖民地的精英们才最后宣布乔治三世同样是自己的反抗对象。

user avatar

可能直到18世纪末期的殖民者(至少是来自英格兰的殖民者)都会清晰地回答自己是“英格兰”公民,这是一个第一英帝国的很典型的特点,而随着英格兰和北美地区在管理尤其是税收方面越来越大的差异,分离主义思潮和独立思想逐渐形成。这方面的内容无比多,只需要在你常用的任何文史类数据库里简单地搜索“early colonial American identity”之类的关键字组合,就会有很多的内容。

别想多,小不列颠的分分合合全是钱。

但是要注意,这个认为自己是“英格兰”人和日后的帝国成员认为自己是“英国人”是不一样的。所谓的“第一英帝国”和“第二英帝国”——以拿破仑战争和北美独立为分界,一路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再到四十年代和战后的去殖民化——在身份认同上似乎有一定的区别。你要注意的是一个十七世纪中叶的美国人可能会认为自己是“English”但是这不意味着他一定要认为自己是“British”;而一个二十世纪早期的加拿大人可能会认为自己是“British”但是他绝对不会认为自己是“English”,因为他是“Canadian”——而1910年找一个接受过教育在公务系统里任职的印度人,去调查他的身份认可,大概率他不会回答自己是“British”也不会是“English”,但是印度帝国仍然是英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虽然不是“British”或者“English”但是他仍然是“Imperial”。早期殖民主义仍然是真正的“殖民”,英格兰人的扩散;到了后期整个帝国控制了如此庞大的领土里面有如此复杂的国家构成,包括哪怕是同文同种的早期殖民地也进入一代又一代本地新生人口占大比重的时期后,“英帝国”就不再是“英格兰”甚至“大不列颠”的帝国了,而是不计其数的国家,自治领,殖民地,保护国通过各式各样的纽带宁聚在一起的一个诡异的组织,一直到帝国解体和联邦化为之越来越诡异。

同样,你会发现这种认知的变化不仅仅是身份认可上更是法理上的,二十世纪的很多条约会明确缔约国是“大不列颠”或者“联合王国”还是“英帝国”。华盛顿海军条约就非常明确地要求缔约国签字为“英帝国”——而不是“大不列颠”或者“联合王国”,因此所有自治领代表都必须到场签字,这里就很明显体现出帝国会议给予自治领初步自主之后的“身份变化”了:牙买加不可以派代表来签字,但是南非就可以,因为现在南非已经变成联邦中的国家了;而印度也可以。

爱好自由的国度们:

下面是邪恶的旧世界的头衔特别他娘的长的老爷们:

你看这个身份认知就很微妙··· ···总的来说,觉得自己是“English”是一种非常初级,早期的殖民结果——因为这些人可能身份上就是英格兰人,生而如此,依法如此。

在这个结果上,一部分殖民地会变成帝国的一部分或者联邦的一部分,成为和母国联系密切的国家(比如新西兰);另一部分殖民地从头到尾都不会有“English”的身份认同(当然也不会有公民身份),但是也会和母国联系密切(比如牙买加);还有的殖民地虽然和母国关系密切但是最终会激烈反抗要求自主最终完全不留在帝国和联邦中(比如美国)。

毕竟本质是挨打了兄弟们一起揍他,分福利的时候各自关好家门谁也别多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殖民时期的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是否觉得自己是“英国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 nuanced(细致入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他们的身份认同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地理距离和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居住地与英国本土的距离越来越远,殖民地人与英国的联系.............
  • 回答
    英国在殖民时期之所以没有废除印度的种姓制度,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涉到政治、经济、社会以及英国殖民者的认知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不是英国人没有“想过”,而是他们一方面觉得干预过于复杂且可能适得其反,另一方面也从自身利益出发,默许甚至某种程度上利用了这一制度。首先,我们要理解,种姓制度在印度已.............
  • 回答
    殖民时代的英国人在印度酷暑下的生活,绝非易事。这是一种身体上的煎熬,更是对他们生活方式和心智的严峻挑战。不同于本土温和的气候,印度的高温潮湿,尤其是季风季节前后,常常让人喘不过气来。然而,这些远道而来的殖民者,并没有选择屈服,而是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应对策略,试图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舒适区.............
  • 回答
    英国和法国在争夺世界殖民地霸权的白热化时代,马达加斯加的归属权确实成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议题。为什么英国在那个全球扩张的年代,没有将马达加斯加这个位于印度洋战略要地的岛屿牢牢抓在手中,反而让法国捷足先登呢?这其中牵扯的因素相当复杂,并非简单的“漏网之鱼”,而是历史、地缘政治、经济考量以及英国自身战略重心.............
  • 回答
    谈及“辉煌英国时期”对海外殖民地的管辖,这并非一个单一、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一个漫长、复杂且不断演变的进程,充满了适应、妥协与强制。如果非要给它冠以“辉煌”之名,那更多的是从英国自身视角出发,强调其扩张的规模、影响力的深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利益。然而,我们今日审视,其管理方式远非全然“辉煌”,而是交.............
  • 回答
    加拿大何时摆脱了英国殖民地的身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虽然我们可以确定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但它更像是一个逐步演变、自我赋权的过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宣布独立。我们可以从几个重要的阶段来理解加拿大独立的历程:1. 初步的自治与自我管理(19世纪中期):在19世纪.............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深入理解19世纪英国资本家和殖民地王公贵族的生活状态,以及英国工人在这个时期扮演的角色。只有通过这样的对比和分析,我们才能判断英国资本家是否应该对英国工人心怀感激。19世纪英国资本家的生活:崛起与扩张19世纪是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英国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史、政治史、地理以及技术发展等多个维度。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确实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拥有先发优势,并且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但为何最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非它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西班牙和葡萄牙:早期优势及其衰落的原因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地理大发现的.............
  • 回答
    大航海时代的北极光:英法在北美殖民地的开拓与博弈大航海时代,这片波涛汹涌的海洋不仅仅承载着探险家的梦想,也孕育了欧洲列强在遥远大陆上争夺势力范围的野心。而在北美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上,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开拓与博弈,无疑是那个时代最跌宕起伏的篇章之一,它塑造了今日北美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也留下了深刻的历.............
  • 回答
    英国人统治印度期间,他们的“种姓”地位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这与印度传统的种姓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却在实际的社会权力结构和日常互动中,扮演着类似但又截然不同的角色。简单来说,英国人并没有直接纳入印度传统的瓦尔那(Varna)或刹帝利(Jati)体系,而是以一种“外来统治者”的身份,建立了一套新.............
  • 回答
    “日不落帝国”的东方明珠:英国从香港究竟淘到了多少金?提起香港,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现代化的摩天大楼、繁华的商业街,以及那句“东方之珠”的浪漫名号。但在这片土地的背后,一段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历史,塑造了今日香港的独特面貌,也为大英帝国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财富与战略价值。那么,当维多利亚女王的旗帜插上.............
  • 回答
    英国殖民印度,为何没有催生出香港那样独特的城市?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虽然两者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但它们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殖民政策以及发展轨迹都截然不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城市形态。首先,我们必须理解香港和印度在地理位置上的巨大差异。香港,作为一块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弹丸之地,其地理位.............
  • 回答
    关于英国殖民造就了富裕国家,而西班牙殖民南美却未能复制类似成功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需要从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审视。简单归结为“殖民制度本身的好坏”是片面的,更准确地说,是殖民者的 策略、制度设计、对殖民地的资源利用方式,以及 殖民地自身条件 的综合作用,最终塑造了不同的.............
  • 回答
    印度在英国殖民期间确实爆发了许多反抗行动,其中许多都可以与中国的抗日战争相媲美,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这些反抗行动的规模、性质和持续时间各不相同,但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以下是印度在英国殖民期间一些主要的反抗行动的详细描述:1.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Sepoy Mut.............
  • 回答
    一个相当引人遐想的问题。抛开历史的既定事实,单从地质和气候条件出发,让北美原住民部族在没有英国殖民的情况下自然发展,能否形成一个横跨大洋、农业发达的统一国家,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设想。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北美大陆在资源分布和地理环境上的巨大差异性,这天然地.............
  • 回答
    英国外交大臣呼吁国民“停止对殖民史的反思”,要为国家感到自豪,这背后折射出一种复杂且值得深思的心态,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首先,这是一种“向前看”或“聚焦未来”的务实主义心态。在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英国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脱欧后的经济重塑、地缘政治的变动、全球竞争的加剧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外交大.............
  • 回答
    英国的殖民扩张历史波澜壮阔,其动力和方式也随着时代和地点的不同而演变。要理解为何英国在对印度的殖民过程中采取了占领的方式,而其许多其他殖民活动以贸易为主,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重因素。贸易驱动的早期殖民:一种循序渐进的策略在英国殖民早期的漫长岁月中,贸易确实是其对外扩张最主.............
  • 回答
    关于印度是否因为被殖民而“恨”英国,这个问题其实相当复杂,不能简单地用“恨”字来概括。印度独立至今已有七十多年,其民众对英国的态度是多层次、多面向的,夹杂着历史的伤痛、现实的利益考量,以及更广泛的全球化影响。历史伤痛的根源:首先,不能否认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了深刻的创伤。近两百年的英国统治,其影响是全.............
  • 回答
    英国外相的这一呼吁,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它释放了复杂的信号,反映了当前英国国内和国际关系的微妙之处。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一、 对殖民历史的态度转变:从“愧疚”到“自豪” 历史叙事的重塑尝试: 这是最直接的信号。英国外相试图引导国内舆论和国家叙事,从承认殖民历史的负面影响、以及可能伴随的内疚.............
  • 回答
    埃及与英国在1821年至1881年间对苏丹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给这片广袤的土地留下了深刻且至今仍在影响苏丹发展的复杂印记。这段时期并非简单的统治与被统治,而是一系列旨在巩固自身利益的政策和实践,这些做法的累积效应塑造了苏丹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格局,其影响之深远,甚至可以说决定了苏丹日后许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