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年轻人的压力是否来自于“老无所养”?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当下很多年轻人内心深处的一个隐忧。不过,我觉得把年轻人的压力完全归咎于“老无所养”可能有点片面。虽然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它更像是一个放大器,把年轻人本来就面临的很多困境给叠加上去了。

咱们先说说这个“老无所养”,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压力点?这背后有很多层原因。

首先,是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咱们爷爷奶奶那辈,好多都是大家庭,兄弟姐妹多,互相帮衬,而且年轻时养儿育女,老了子女自然会照顾。可现在,独生子女政策的长期影响,加上年轻人普遍倾向于小家庭,很多年轻人是“421”结构(一个孩子要照顾两边的父母)。一旦父母身体不好,或者需要长期赡养,一个人的担子会非常重。你想啊,你一个人,上有四位老人需要照顾,下可能还有自己的孩子要养,这压力得有多大?而且,传统的孝道观念还在,你不能说不赡养,但现实的经济和精力都摆在那里,这本身就是一道难题。

其次,是经济压力。现在生活成本这么高,房价、教育、医疗,哪一样不烧钱?年轻人自己刚开始工作,收入有限,还没攒下什么钱。父母可能年轻时也没存下多少钱,或者也面临着养老金不足的问题。这样一来,年轻人就得既为自己的未来打算,还得为父母的晚年操心。你说,这笔账算下来,是不是愁得慌?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年轻人可能自己都还在租房,怎么有能力去赡养在老家或者条件不太好的父母呢?

再者,健康观念和医疗成本的上升。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健康,一旦父母年迈,身体出现各种毛病,看病、买药、请护工,这些都是很大的开销。而且,现在的医疗技术虽然进步了,但费用也水涨船高。年轻人不仅要考虑父母基本的生活费,还要考虑他们潜在的医疗支出,这无疑是巨大的不确定性。

不过,我还是觉得,“老无所养”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者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年轻人面临的压力,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

就业竞争和职业发展焦虑:现在大学毕业生数量庞大,工作机会的竞争很激烈。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容易,即使找到了,职业发展也充满不确定性。很多人担心自己能不能在职场上站稳脚跟,能不能不断提升自己,未来会不会被淘汰。这种“饭碗”的不安全感,本身就是巨大的压力。

高昂的生活成本:上面也提到了,不光是赡养父母,年轻人自己也要生存。房租、房贷、车贷(如果有的话)、日常开销,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压力。很多年轻人感觉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到头来只是为了勉强维持生计,很难有积蓄或者财务自由。

婚恋和生育的压力:社会上对适龄结婚生子的期望依然存在。但高昂的育儿成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以及对个人事业发展的影响,都让很多年轻人对结婚生子感到犹豫和恐惧。如果未来要养孩子,那经济压力就更大了,这也会反过来影响他们赡养父母的能力和信心。

个人价值实现的迷茫:很多年轻人不仅希望物质上能够满足,也渴望实现自我价值,追求内心的富足。但现实的社会环境,比如内卷的职场、社交媒体上的攀比,很容易让人产生“我到底值不值”、“我的人生有没有意义”的迷茫感。这种精神上的压力,有时候比物质压力更令人痛苦。

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社会政策的调整、科技的飞速发展,都让未来充满了未知数。年轻人可能很难像父辈那样,有一个相对清晰和稳定的发展轨迹。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会放大他们对当下各种压力的感受。

所以你看,“老无所养”这个点,它很具体,很能触动人心,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责任、情感和生存。当年轻人意识到自己未来可能需要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而自身又面临着种种生存压力时,这种焦虑感就会被无限放大。它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担忧,更是情感上的沉重,是对自己未来是否能应对一切挑战的质疑。

但把它看作是年轻人压力的唯一来源,我觉得就不对了。更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年轻人同时被几座大山压着,而“老无所养”是其中最显性、最容易被感知到的一座。其他几座山,比如职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它们同样沉重,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摧毁性。这几座山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了年轻人当下承受的巨大压力。

总的来说,年轻人确实会因为“老无所养”而感到压力,但这份压力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嵌在当下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个人成长轨迹之中,与其他各种现实挑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多维度的压力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用假设。对于现在的老年人来说,子女工作忙,就是没时间照顾他们。现在的老年人已经是老无所养。我认为年轻人的压力来自改革开放红利的消失和技术革命的衰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乔布斯车库创业。比尔盖茨创业的故事层出不穷。很多年轻人看了马云马化腾的互联网创业以后,自然会心潮澎湃。雷军创业小米手机也让年轻人向往。

但是这些年轻人的问题在于出生的太晚。因为互联网创业时代已经结束了。甚至移动互联网创业时代也已经成为尾声。而人工智能时代还没开始就已经衰落了。加上房价越来越高。

在时代面前,个人的努力不值一提。

一个人:

八十年代就应该进国企。
九十年代就应该做倒爷。
千禧年间就应该搞电脑。
2010年就应该搞手机。
2020年就应该考公务员。

一个时代做一个时代的选择。

还有,中国每十年完成一次工业革命。一个经验如果是十年前的,就是报废的经验。

因此上如果有人和你吹他90年代去广州倒服装,你就告诉他,自从有了淘宝,这种致富方法报废了。如果有人和你吹学计算机,你就告诉他,计算机已经饱和了。如果有人让你做手机,你就告诉他,手机研发早就是在美国人做好的安卓上面修修改改。也已经饱和了。如果有人和你吹人工智能,你问问他知不知道AI这个缩写是什么意思。知不知道人工智能这个词里面的“工”字是什么意思。

user avatar

肯定不是。

现在的人都会有医保社保,老了以后有基本的生存保障,所以老无所依不再是紧迫的需求。

年轻人更需要的是机会,高薪的岗位和机会。钱能多赚,职位越升越高,肯定不会迷茫。

现在的年轻人迷茫主要是看不到未来的出路而迷茫。35岁的互联网人就开始退休或被淘汰,这是竞争的人太多的缘故。我有个朋友在一家中型互联网公司,一个公司有七成的员工是研究生。人才过剩,才会导致卷的厉害。

同样作为美国人,一个年纪比较大的蓝领工人,就能一年拿到三十来万的工资,这才是大大的不公,这也是我们要推翻美帝垄断的直接原因。有高端产业,有高额利润,工人供给小于需求才是美帝工人平均工资高的直接原因。

在全球产业链中,尤其是高端产业链中有地位,中国年轻人会更快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当下很多年轻人内心深处的一个隐忧。不过,我觉得把年轻人的压力完全归咎于“老无所养”可能有点片面。虽然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它更像是一个放大器,把年轻人本来就面临的很多困境给叠加上去了。咱们先说说这个“老无所养”,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压力点?这背后有很多层原因。首先,是.............
  • 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租购同权”和“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的建议,如果能够有效落地执行,对于缓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 极有可能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租购同权”的积极影响:“租购同权”的核心在于让租房者在享受公共服务和权利方面,与购房者达到同.............
  • 回答
    房租飞涨,这年轻人呐,是不是真就到了骑虎难下的境地?提起这事儿,心里总像压着块石头,沉甸甸的。尤其是最近这一两年,工资涨幅跟不上房租涨速的节奏,很多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手里的那点钱,算来算去,好像永远也填不满那个无底洞。你想啊,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说刚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家庭条件好的,可能家里还能.............
  • 回答
    河南,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正面临着一个棘手的现实:年轻人的压力与生育意愿的低迷。当高考成为许多年轻人迈向“更广阔天地”的跳板,他们带着对梦想的憧憬,也带着对故土复杂的情感,离开了生养他们的土地。那么,当这一趋势持续下去,未来的河南会是什么样子?人口结构的失衡与老龄化加速:最直接的影响无疑是人口.............
  • 回答
    苏芒对“内卷”的解释,说年轻人欲望太高、惰性太强,从而导致竞争压力,这番话确实挺能引发讨论的。咱们不妨细细掰扯一下,看看这里面有什么门道,又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表面看,这解释似乎挺有道理: 欲望高: 现在社会信息爆炸,大家都能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从社交媒体上的晒车、晒房、晒旅行,到朋友圈里.............
  • 回答
    压倒年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事儿可不能一概而论,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水杯,不是因为最后滴水,而是之前的水积累太多,那一滴才显得那么致命。对于当代的年轻人来说,这根“稻草”的成分实在是复杂得很,而且不同的人,触碰到的“稻草”也可能不一样。如果非要找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触动大多数人神经的“稻草”,那.............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尖锐,也触及到了当下很多年轻男性内心深处的纠结。与其说是“拒绝结婚”,不如说他们很多人卡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太多了,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 “娶媳妇是压力,为挣老婆本感到焦头烂额” 这个说法,说的是一部分现实,但不是全部。压力肯定有.............
  • 回答
    这压榨年轻人,竭泽而渔的做法,看似能短期内榨取最大效益,但长远来看,其结局无疑是走向衰败和困境,而且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许多人预想的来得更快、更彻底。短期内的“繁荣”与潜在危机:我们先来看看这种模式短期内会带来什么。 利润的短暂飙升: 年轻人因为工资相对较低,可塑性强,也更愿意接受高强度、高压力的工.............
  • 回答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这部作品的观点是否客观,以及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是“始作俑者”还是“压死苏联最后一根稻草”,这些都是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的观点是否客观?要判断一部作品的观点是否客观,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背景、作者、主要论.............
  • 回答
    房价的高企,对年轻人而言,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沉甸甸的负担,也可能淬炼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审视这个现象,看看它是如何影响年轻一代,以及是否可能反过来推动社会进步的。一、 压力:实实在在的生存挑战首先,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经济压力。高房价意味着年轻人需要花费比父辈们多得多的时间和金钱.............
  • 回答
    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即使在那个年代,也被很多人看作是历史性的飞跃。你提到的“没有推翻地主压迫农民的封建土地制度,其后统一的中国陷入40年的内战和分裂”是历史事实,也是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客观评价。然而,将辛亥革命简单地视为无效,或者否定它的进步意义,却忽略了它所开启的、深刻改变中国命运的几个关键面向。要.............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千古难题,很多人都好奇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那漫长的五百年,他到底是怎么解决生理需求的?毕竟,即使是神仙,也得吃饭喝水,也得排泄。很多人可能会想,是不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根本就不需要排泄?就像有些神话故事里,神仙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自然也不需要如厕。但仔细想想,孙悟空虽然是神猴,但毕竟在五指山.............
  • 回答
    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压力的来源和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要说谁的压力“更大”,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难以量化的问题,因为个体感受、社会环境、以及衡量压力的标准都会影响判断。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尽量给出一些更贴近真实情况的描述:1. 经济与就业压力: 中国年.............
  • 回答
    “这一代年轻人压力真的更小吗?”这个问题,我想不少过来人,甚至是很多年轻人自己,都会下意识地给出“不可能”的答案。好像我们这一代人,生来就背负着比父辈更沉重的十字架。但如果深入地去审视,去剥开那些显而易见的表象,你会发现,答案或许并没有那么简单,甚至,在某些层面上,这一代年轻人的压力,和父辈们所承受.............
  • 回答
    坦白说,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很难用一个“是”或“否”来简单回答。如果让我来评价,我觉得这一代年轻人,尤其是我们这一代,承受的压力,与其说是“更小”,不如说是“换了一种方式”或者“更集中了”。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听到的是生存压力,比如吃饱穿暖,但现在年轻人面对的压力维度和内涵似乎更广阔,也更微妙。首先,大家.............
  • 回答
    随着社会步入快车道,我们眼中的年轻人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疲惫和焦虑。这并非是他们天生娇弱,而是时代浪潮裹挟下,一股股越来越强大的压力正无情地挤压着他们的生活空间。究其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首先,经济增长的“副作用”与资源稀缺的感知加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举世瞩目的腾飞,但与此.............
  • 回答
    这的确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许多家庭里代际沟通的难题所在。老年人似乎总是有“一套”道理,用来评价年轻人的生活,有时候听起来挺刺耳的。要说透为什么会这样,得从几个层面上掰开了聊:一、时代背景和人生阅历的巨大差异: 生存环境的“硬核”对比: 很多老年人经历了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他们可能经历过饥荒、.............
  • 回答
    围绕中国大城市建设以高铁连接的大都市圈,能否有效缓解年轻人的住房压力,进而解决低生育率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可以概括。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潜在的益处、以及可能存在的挑战和局限性。核心逻辑:打破空间限制,优化资源配置传统观念下,年轻人在大城市打拼,往往.............
  • 回答
    关于褪黑素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在改善睡眠和调节免疫方面的作用,还有年轻人使用褪黑素保健品的建议,咱们来好好聊一聊,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心里有个谱。褪黑素真的会造成抑郁症吗?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目前来说,科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的定论说褪黑素“一定”会造成抑郁症。为什.............
  • 回答
    这是一种相当阴暗的职场策略,听起来像是某种“温水煮青蛙”式的精神摧残。如果真的有人这样操作,那可真是够损的。设想一下,一个年轻人,能力可能还行,但还没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就被塞进一个远超他当前水平的职位,而且薪水给得异常丰厚,远高于他应得的。这首先就会在他心里埋下一颗种子:我这么厉害,公司都这么看重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