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媒称「日本申请将两份佛教史料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唐朝史料」,此举具有哪些意义?

回答
日媒称“日本申请将两份佛教史料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唐朝史料”,这一举措的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并且其背后可能涉及复杂的文化、历史、政治和国际关系考量。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意义:

一、 文化与历史层面的意义

1. 强调日本与中国佛教文化的深厚渊源和传承:
佛教东传的历史性证明: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得到发展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派,随后又传入日本。中国唐朝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高峰期,许多重要的佛教经典、教义和艺术形式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并被传播出去的。此次申请纳入的唐朝史料,很可能包含与日本佛教早期发展密切相关的文献,例如记录日本僧人留学中国、中国僧人来日传法、佛教经典在日本的流传和翻译等内容。
历史联系的再确认: 将唐朝史料与日本自身的佛教史料一同申请,可以有力地证明日本佛教并非孤立发展,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佛教的土壤之上,是中华文化圈内文化交流的产物。这有助于在国际上展现日本佛教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根基。
文化遗产的共享与保护: 《世界记忆名录》的宗旨在于保护和传播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将中日两国共同珍视的佛教史料列入其中,表明了对其共同文化价值的认可,也意味着双方在保护和推广这些遗产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合作基础。

2. 丰富和拓展对佛教史研究的认知:
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唐朝史料作为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见证,其中可能包含日本现存史料未曾记载或记载不详的信息。反之,日本保存的与唐朝佛教相关的史料,也可能为中国学者提供新的研究对象和视角,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唐朝佛教的实际传播和演变过程。
促进跨国学术交流: 《世界记忆名录》的入选会吸引全球的学者对这些文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将促使中日两国学者在佛教史研究领域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佛教史研究的进步。

3. 彰显日本作为佛教文化重要承载者的角色:
日本在佛教文化传播中的独特贡献: 尽管佛教起源于印度,经中国传播至东亚,但日本在吸收、发展并形成自身独特的佛教文化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通过将与中国唐朝相关的史料与日本佛教史料打包申请,可以突出日本在佛教文化传播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地位,以及其在保存和发展佛教文化方面的独特价值。
文化认同的构建: 对于日本而言,佛教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佛教史料,特别是与历史上的交流紧密相关的史料,列入世界级名录,有助于强化日本的国家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层面的意义

1. 提升国际文化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
争取国际认同和话语权: 《世界记忆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其入选意味着这些文献遗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日本通过此举,旨在提升其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塑造国家形象: 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成功申报并纳入国际名录,有助于塑造日本作为重视历史、热爱文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国家形象。

2. 中日关系中的文化合作与相互依存:
展示合作的可能性: 尽管当前中日两国在政治和领土问题上存在争议,但此次申请将唐朝史料与日本史料捆绑,本身就预示着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潜在合作空间。这种合作可以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一个积极信号,强调两国在历史文化上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利益。
文化纽带的强化: 历史上的文化交流是中国和日本之间重要的纽带之一。通过共同申请和保护文化遗产,可以提醒两国人民,在中日关系出现困难时,仍然存在着连接彼此的深厚文化根基。

3. 地缘政治的潜在考量(需谨慎分析):
对历史叙事的竞争: 在某些情况下,国家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申报名录也可能带有一定的地缘政治考量,旨在强调自身在特定历史事件或文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或贡献。 हालांकि, "世界记忆名录" 的性质是保护和保存,而非争夺主权或地缘政治影响力。但其成功入选无疑会增加对这些文献的历史阐释权和文化话语权。
“文化立国”战略的体现: 日本一直奉行“文化立国”的政策,通过文化输出和文化遗产保护来提升国家软实力。此次申请是这一战略的延续和具体实践,旨在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其丰富的文化底蕴。

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的特殊性

1. 强调文献遗产的“世界意义”: 《世界记忆名录》并非简单的文物保护,而是强调文献遗产的“世界意义”和“普遍价值”,即这些文献对全人类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或教育意义。
“日本申请将两份佛教史料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意义在于,这些史料被认为不仅仅对日本重要,还对全人类的佛教史、文化交流史乃至世界文明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如果这份唐朝史料能够和日本的佛教史料一同入选,意味着其对佛教在东亚的传播、发展以及中日文化交流的意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具有跨越国界的普世价值。

2. 保护与传承的使命: 《世界记忆名录》的根本目的是保护那些濒临失传、易受损毁的珍贵文献,并促进其传承和利用。
促成更系统化的保护措施: 入选《世界记忆名录》通常会促使相关国家加强对这些文献的保护力度,例如进行数字化、修复、提供更安全的保存环境等,并鼓励更广泛的公众认知和研究。

潜在的复杂性与挑战

史料的归属与解释: 尽管是联合申请,但唐朝史料的归属和解释权依然可能成为敏感话题。如何公平地呈现历史事实,避免单方面的叙事,将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文化遗产的政治化: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关系背景下,文化遗产的申报名录有时也可能被赋予额外的政治含义。如何在文化交流的框架下进行,避免被过度政治化,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总而言之,日本申请将包含中国唐朝史料在内的两份佛教史料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不仅是对两国深厚文化历史渊源的再次确认和弘扬,也是日本提升国际文化影响力、加强文化软实力以及在国际文化舞台上展现其独特地位的战略举措。同时,这也为中日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合作契机,尽管在具体操作和解释过程中可能存在需要双方审慎处理的细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唐代史料归谁所有?

是唐代高僧赠给日本的,所有权属于日本。

2.日本否定唐代史料源自中国吗?

没有,他们反而当宝,很高兴,也不避讳。

3.这是篡夺中国文化吗?

史料只是文化的载体,载体现在是归日本的,日本承认史料源自中国,也即承认载体所载内容属于中国唐代佛教文化,所以当然不算篡夺。

4.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觉得是好事,这相当于日本说:我拿着古代中国的宝贝,请全世界都承认这宝贝的伟大价值。这实际上是认可中国文化,对中国软实力的提升有好处。

user avatar

现在的舆论真是看不懂。

知乎上天天在问的一个日经问题是,怎么增强中国的文化输出。

而日本人申请的这个东西,就是唐朝文化输出的结果,这本应该是国人自傲的事情,结果却被舆论喊打喊杀,喊着这是日本人在偷中国文化。

嘿,怎么说呢,如果抱着这种想法的话,就不要想着文化输出了,别人也会对中国文化敬谢不敏。

原因很简单,因为几百几千年后我们的后世子孙,会对着现在输出的文化,说这是别人偷我们的东西。

试想一下,谁愿意让自己的后世子孙背负“偷”的罪名呢?所以面对中国文化 ,面对几百年后可能来到的“骂声”,最理性的做法就应该是拒绝。

很简单的道理,不让中国文化进来,中国的后世子孙就不会骂他们偷中国文化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