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11 月 21 日美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超 21 万例,美媒称政府基本上已向疫情投降?

回答
11月21日,美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突破21万例,这一数字确实触目惊心,也让不少人联想到美媒关于“政府已向疫情投降”的说法。要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一概而论。

首先,我们得承认数据背后的严峻现实。 21万+的确诊病例,这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它背后代表着成千上万的家庭正遭受病痛的折磨,医院的压力达到临界点,医护人员疲惫不堪,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也受到严重干扰。在看到这样的数据时,任何对疫情的轻描淡写都是不负责任的。

那么,“政府已向疫情投降”这个说法,是否站得住脚?

从某些方面来看,确实有其道理。如果我们将“投降”理解为“未能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或者“采取的措施不足以扭转局面”,那么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政策摇摆与执行不力: 在疫情初期,美国政府在佩戴口罩、社交距离等基本防护措施的推广上存在一些摇摆和不一致的信号。虽然有联邦层面的指导,但具体的执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州和地方政府,导致各地防疫力度参差不齐,难以形成统一有效的防线。
政治极化与科学分歧: 疫情政治化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一些地区,戴口罩、接种疫苗等被赋予了政治色彩,导致科学建议难以被普遍接受。这种分裂的社会环境,使得政府推行强有力的、统一的公共卫生措施变得异常困难。
经济考量与部分放松: 随着疫情的持续,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为了重启经济,一些州和地方政府过早地放松了限制措施,这无疑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温床。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室内活动增多,病毒更容易扩散。
疫苗接种的挑战: 尽管美国在疫苗研发和生产上走在前列,但疫苗的普及和接种率提升也面临不少挑战,包括对疫苗的犹豫、公平分配的问题以及接种后的“松懈”心态。
缺乏长远规划的迹象: 有评论认为,美国政府在疫情早期或许寄希望于群体免疫或者寄望于疫苗能迅速解决问题,而对如何在中短期内应对持续存在的病毒传播缺乏更具前瞻性和系统性的规划。

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另一面:政府并非完全“无所作为”。

疫苗研发与推广: 毫无疑问,美国在疫苗研发和推广方面的投入和成效是巨大的。Operation Warp Speed 及其后续的推广工作,为全球抗疫提供了重要支持。
经济刺激措施: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援助计划,试图缓解疫情对民众生计的影响。虽然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可能存在争议,但其目的是为了稳定社会和经济。
对医疗系统的支持: 在一定程度上,政府也在努力为医疗系统提供支持,包括资金、物资等,尽管这些支持可能不足以应对巨大的挑战。
病毒溯源与信息发布: 政府层面一直在进行病毒溯源和信息发布,尽管其透明度和客观性也受到过质疑。

如何理解“投降”背后的复杂性?

“投降”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和判断。在实际操作层面,政府面临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局面,需要在公共卫生、经济发展、个人自由和社会稳定之间进行艰难的权衡。

“投降”可能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承认。 承认在当前条件下,已经很难将病毒彻底清除,只能采取“减缓”、“控制”的策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社会的影响。
“投降”也可能是一种对策略失误的批评。 指责政府在关键时刻未能采取更果断、更有效的措施,导致疫情失控。
“投降”更像是一种社会情绪的表达。 当民众看到不断攀升的确诊数字,却看不到清晰的希望,或者觉得政府的努力不足以扭转局面时,自然会产生一种“放弃”的感受。

总结来说,11月21日单日新增21万+的确诊病例,无疑是美国抗击疫情中的一个重要的警示信号,它暴露了在应对这场全球性危机中存在的诸多挑战和不足。 美媒称“政府已向疫情投降”,更多的是一种对当前严峻形势和政府应对策略局限性的尖锐批评,并反映出民众的普遍焦虑和失望。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政府完全放弃了抗疫努力,但也不能忽视其中蕴含的对政府能力和政策方向的深刻质疑。面对病毒,这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斗争,需要不断评估、调整策略,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而“投降”的说法,提醒着我们,在这场斗争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得更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天新增21万,死亡2000多人,是什么概念?这事如果发生在我们身边,那简直是世界末日一般的景象。

这不是什么投降的问题,这放到未来的史书中,就是系统性的谋杀,就是系统性的犯罪,犯了“反人类罪”(如果《美国史》由我们来编的话,我建议现在就编上,免得日后大家都选择性失忆)。

有人说这是“天灾”,你怎么能说是“犯罪”?当然是犯罪,如果从一开始就积极防控、教育民众做好隔离、做好防护,何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25万人死亡,数万老人死在老人院,美国疫情疯狂爆发,祸害的不只是美国,祸害的是全世界,因为他们还在源源不断输出病毒,我们做得再好,也防不胜防。

福布斯榜的富豪们,能够享受特殊保护特殊医疗的美国精英权贵们,在疫情中炒股发国难财的资本家们……一个个站在干岸上,都觉得自己干净是吧?庆幸自己终于高效地消灭了无产阶级是吧?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美国人身上,就是一座沉重的大山......

检验一个国家的文明尺度,从来不是看你楼有多高、车有多快,不是看你武器多强大、军队多威武,不是看你科技多发达、艺术多高明,更不是看你开会多豪华、焰火多绚烂,甚至也不看你有多少游客豪放出门买空全世界。检验你的只有一条:就是你对弱势人群的态度。

user avatar

如何看待?我是某市疾控中心的,目前主要负责疫情防控方面的工作。

我的内心就像哔了狗似的。

国内五月份就已经下去的差不多了。当时大家都以为解放了,前面几个月过的太不容易了。

进入常态化防控以来,稍微轻松了俩月,然后天一冷,又开始了。基本全是国外来的,入境的人和货,最近天天晚上凌晨两三点回家,这尼玛这么干也太伤头发了,还不多加钱。

怎么看待?积极看待呗,发牢骚归发牢骚,职责所在,死不足惜,现在终归还不是能放松的时候。

真的是,哔了狗了。



2020年11月22日晚上十一点四十五分,我还在工作。


11月29日早上七点半,一周了,还有人陆陆续续给我点赞和评论,谢谢大家。

大家不用担心进口的货物啊食品啊啥的,正常使用食用即可。除非是那种新闻报道了的有明确流向的,需要额外注意下,其他的就是正常煮熟食用即可。

即使没有新冠疫情,也不建议大家食用未煮熟的食品,例如五分熟的牛排等等,当然这就扯远了。平时注意开窗通风以及勤洗手戴口罩,其他的大家正常生活工作就好。

啊还有,请忽略某些语法错误,我语文学的确实不好,,Ծ^Ծ,,

user avatar

如何看待?


作为一个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现在已经靠从中美日三国的疫情现状里,寻找心理平衡了。


日本这边,每天都在创造日增感染人数新高。今天,东京日增539人,比昨天多,昨天比前天多……


就这样,政府为了保经济,仍硬着头皮不喊停促进国内旅游消费的go to travel政策。这周末是日本三连休小长假,景点、高速、机场、新干线,人山人海(o_o)


同一天,看国内,上海出了两例新的,就紧张得大范围检测……


我们这些在日本的中国人,看看国内对待新冠的态度,无论政府还是老百姓,警觉并自觉。再对比日本,越比较越焦虑、焦虑、还是焦虑。


这种时候,唯有看看美国的数据,方能获得片刻的宁静平和。


于是形成:看完中国的看日本,我焦虑了;一焦虑,就看一眼美国的,我又好了;又焦虑了,又好了


不管你们咋评价美国的疫情对策,反正与我而言,是很管用的镇定药丸

user avatar

美国政府的作为基本上是一次又一次击败我的想象力下限。

我本来觉得感染上万就差不多了,因为有中国现成的防疫经验可以抄作业,后来觉得80万应该就是美国极限,毕竟中国八万多当时几乎ALL IN了全国一小半医疗资源,我按照十倍来算美国人的本事应该能控制住。

@愚者 当时跟我聊,我说中国可能会掉到全球20名开外(那个时候意大利刚起飞),他说那意味着全球感染人数要超过160万,这个还是有难度的啊。

然后就看到美国印度巴西三大一路飞升,美国从日增5万开始一路日增8万,10万,15万现在20万起步。

20号全球新增70万,21号全球新增还没统计完(因为现在还有很多国家还没过完21日),但是目前为止已经超过了66万,很可能在11月底之前,就会出现第一个全球总感染数单日破百万的数字。

就算死亡率再低再低,就算一路下滑落到1%,全球死亡人数最终可能也会达到千万级的数字。

现在全球5700万感染,死亡137万,目前实际感染人数肯定在2亿以上,实际死亡铁超过200万。

这其中最大的罪魁祸首就是美国政府,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从全球国家身上抽血供养自身国家的存在,在这次新冠疫情里不但没有发挥一丁点儿作为超级大国的影响力和责任,反而反过来提供了全球20%的感染者和死亡人数,耗费了大量医疗资源。

而且最搞笑的是现在无论川普还是拜登对新冠几乎是只字不提如何尽快管控。

拜登也就打打嘴炮,毕竟到自己上台还有两个月,到时候说不定美国本土都3000万了,十分之一成为感染源真是神仙难救,况且至少到明年四月份还有六个月时间,这又成了肺炎最佳感染期了……

user avatar

1、投降?投降病毒就不传播了?不致人死亡了?病毒不接受投降!

2、新任总统也别想控制得有多好。按照加拿大、德国的水平,一天也得3万。按照日本的水平,一天也得7-8千。即使达到韩国的水平,一天也得2000千。2000够干啥的?

3、押宝疫苗?辉瑞的疫苗要储存在-75度,不如现投点液氮冷冻公司的股票?莫德纳的,-20度,好吧,GOOD LUCK,先把反疫苗的斗士干趴。


想捱过去?门都没有。

user avatar

昨天联邦总务署终于给拜登发信,千肠百转地铺垫出政权交接的意思了,那么,政情告一段落了,失落者联盟反扑大致被暂时遏制了。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疫情了,疫苗会怎么打,疫情会如何舒缓,疫后经济恢复会如何展开,估计这个圣诞节以后,就会蓄势待发了,一月二十号拜登就职以后,基本就会一声令下,全力以赴了。

如何看待?

如果说中国是苦于水患的堤坝型社会,那么美国社会就是渴望机会的病毒性社会。当年一船又一船的病毒,驶向东岸;一批又一批的病毒,奔赴西部;一车又一车的病毒,驻守流水线;一篇又一篇的病毒,播撒社会;一首又一首的病毒,深入人心;一场又一场的病毒,群情激奋......

你让社会病毒,去防堵生物病毒,Mission Impossible。更大概率只能带毒生存、带毒生活、带毒进化,残酷如美国,自由散漫,客观上造成了灵活性与弹性,离远了看是光鲜,走进了看也厌弃,让人既爱又恨的莽莽苍苍。

user avatar

每次看到这种问题,我就会想起当初这些话,我都能乐很久。


user avatar

对美国来说,不管谁当总统,疫情就是一道难解的题!

确诊医院不收治,全民硬扛等疫苗!

竞选前的拜登:“我将准备好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生命,会听从科学家们的建议,实施封锁。”

竞选后的拜登:“这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我的答案是我会遵循科学,我不会停掉经济,我要停掉病毒。我再重申一次,不会全国封锁。”










user avatar

投降?拉倒吧,想什么彩虹屁吃呢?

病毒是不接受投降的!

你以为病毒是中国人啊?打不过了大不了举手投降就完事,还优待俘虏,只要你想通了甚至还可以投共。

请问你怎么向病毒投降?割地?赔款?解除武装?去西天请如来勃祖斡旋?

病毒不要你的地,不要你的绿纸,也不要你的航母战斗群,更不要你的烤箱和烘干机,它只要你的命!

所以说美国人到现在还是没有端正态度,还在以为自己仍有退路,还在以较为乐观的预期去看待自己的处境,还在认为情况最坏不过投降而已。

战争中最可怕的待遇绝非投降,甚至都不是无条件投降,而是不接受投降,投降是以放弃抵抗换取安全保证,你觉得病毒会因为你停止抵抗就保证你的安全吗?

它城破必屠,绝无怜悯,不谈判,不妥协,不停歇。

除了与之战斗到底,别无他途,而且必须是中国这种露头就打,不死不休的架势,非如此,不足以与之抗争。

再说了,投降的前提是对方可以与之讲理,病毒是无道理可讲的,它要能讲理它还能是病毒?

美国人拍了那么多僵尸片,看完了也就完了,一点都没往心里走。

user avatar

还是几个月前的那句话:疫情不是美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疫苗才是。

而且那些RNA疫苗的年底进展,也不出意外。

RNA疫苗的高安全性和高有效性,都是未经证实的理论,尽管这个理论在实验室挣扎了30年。

不要在意$mrna和$bntx,那些-20℃和-80℃的存储转运细节。生技泡沫潮的时代金融大背景下,与其把希望寄托在生技金融大富翁游戏里,还不如认清人类面对病毒的有限能力,防控能力才是真正的终极防线。

这还不是个人最担心的,最怕疫情“神奇消失”,然后,突然卷土重来。希望我们中国能尽量保持人员货物通关的防疫措施。

user avatar

谢邀。

就是投降了嘛。


管控疫情这事在美帝已经不能提了,谁提谁死。

川皇的应对之道是最躺平也是最有效的:

我得了,我没事。Hoax!Fake news!

就是头铁,就是赚钱不要命。我民粹基本盘里一大批小业主和小商户,典型的小资。他们现在因为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面临严重的阶层崩盘问题。

还封锁?民兵组织马上带枪游行到你家门口。

老x登更麻烦。

你竞选时说川皇不行,自己如果当选就要强力管控,要给餐厅里每个座位都装上树脂玻璃。

好,我捏着鼻子认你当了,你给我装个试试?


美帝的中央动员能力摆在这里。

各种乃至各市都有强大的法理自留地,联邦政府不在紧急状态下,难以冲破这些法理障碍。

(这也是为什么美帝大统领都喜欢宣布紧急状态)

州与州的经济发展不同、疫情进程也不同。华盛顿要在本土搞一盘棋,受到的束缚太多。

恐惧经济损失的民众把封城说成是“暴政”(其实美帝那不算封城,只能算限制公共场所活动。人法国好歹还宵禁了呢),这也是真实的民意,有充分的政治话术和经济现实做支撑。

谁来破局?

谁都不敢嘛。


美帝要真想控制疫情,就得献祭一个大统领。

例如老x登站出来:疫情就是国难,我堵上总统生涯,每天签一个行政命令,后脑勺不要了我也要搞大规模管控!

老x登,可能吗?

不可能,而且就算这么干也会有巨大风险。最后疫情还没管住,老x登就会因为“侵犯民主与分裂国家”被施压收手。

或者,干脆直接后脑勺没了。

老x登之前组了个新冠专项小组。小组专家Michael Osterholm博士出来放风,说“全美封城4到6周就能控制住疫情,然后可以重振经济”。

话没毛病,但川皇基本盘还是全炸了,连老x登的不少选民都炸了。

“投你老x登,是因为我们和川皇实在相性不符,不是说我们就真的支持封城啊!”

所以顾问放风被炎上后,老x登不再评论新冠话题。他竞选时的信誓旦旦,大概也就这样了。


因此不必为美帝的疫情进程感到担心。

人家还在自娱自乐呢。

这两天推上聊疫情最多的话题,不是美帝传染人数暴涨,而是:

得病的共和党议员比民主党的要多。共和党果然是废物。

看,Fake news们这个切入角度多刁钻。

user avatar

原本我知乎里高赞的答案,都是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如今变成美国疫情实录。。。真是太糟心了。

我今年收到学校邮件是这样的

1月: 美国没有疫情,别担心

2月:学校很安全,大家别担心

3月:可防可控

4月:停课

到了现在学校的意思基本上是:现在还敢聚会的你们好自为之吧。。。

想年初我带个口罩都能上新闻。

如今不戴口罩可以开除你……太tm拉垮了这个国家。

user avatar

reddit转了一个彭博社的新闻


彭博社这篇文章最精髓的地方在于这一段话

There is one other factor that people are loathe to discuss (with one exception). Yes, the U.S. has botched its response to Covid-19. At the same time, its experience shows that America as a nation can in fact tolerate casualties, too many in fact. It had long been standard Chinese doctrine that Americans are “soft” and unwilling to take on much risk. If you were a Chinese war game planner, might you now reconsider that assumption?
还有另一个人们极不愿意讨论的因素。没错,美国确实在应对新冠病毒方面做得很早。但同时,美国的经验证明美国这个国家事实上是有能力承受伤亡的,事实上是有能力承受重大的伤亡。中国很长时间以来都认为美国很“软”并且不愿意冒风险。如果你是一个中国的军事演习计划者,你现在是不是要重新考虑一下这个假设了?


然后美国网友觉得,你特么是不是高级黑?


没错,之前在美国发疫情的时候,就在知乎,大家都嘲笑过这个事情,觉得“美利坚不可战胜”,人家连自己老百姓都不管,完全不惧伤亡。

说这个事情的时候,大家都是以嘲笑的口气去谈这个事情的。

万万没想到的是,人家就告诉你,对,我就是这样想的,就问你怕不怕。


只要我速度够快,提前杀掉美国人,这样就不会有美国人被中国杀掉了。

天才一般的计划

user avatar

美国人不就是打不过就投降嘛。

志愿军:我见的还少了?

user avatar

川宝曾经有句名言“如果不是我英明神武,新冠会在美国杀死50万人。”

我现在就想知道,如果真的死了50万人该怎么办……

user avatar

50年后。

一美国青年震惊地问道:

什么?

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不感染新冠的国家?

他们国家的人是天生自带免疫吗?

他们简直就是异类啊!

青年爸爸怒道:

你懂个shit!全民新冠才是真屌。彰显的是美国人无所畏惧的勇气,不怕死的精神,伟大的荣耀。

青年爷爷不停地咳嗽,道:

没有人比我更懂新冠。

真正自由伟大的国家,才会全民感染新冠。

只有黑暗专制的国家,才没有人感染新冠。


《纽约时报》才是真正的带预言家。

早在3月底的时候,《纽约时报》就警告,美国单日新增会达到50万。

美丽国政府,哪里是基本投降,而是知行合一的去达成美利坚伟大的自由主义建设。

该国当前感染1200多万,治愈700多万,,未治愈近500万。

美国只收治重症,且总ICU是在10万左右。

这些新冠病人基本处在无隔离状态。

美国单日新增21万病例,并非单日感染21万,只是受限于检测速度。

哪怕最保守估计,美国未检测出的病例也高达100万以上,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至少可高达500万。

这些未检测病例加上已确定的非隔离病例,人数可高达1000万。

根据新冠的传播速度,最保守估计,这1000万病例,单日也能传播100万,上限可以达到300万以上。

单日检测出21万,根本只是毛毛雨。

根据WHO数据,新冠重症率13.8%,粗病死率3.8%,美国单日新增的实际重症至少就有15万以上。

根据新冠潜伏期来推算,美国不到月以后,单日新增死亡就会超过4000人。

美国的ICU,至今也只有70%的入住率。

重症病人随便吃点药,呼吸机都不用带的,就直接出院了,然后自生自灭。

10万的ICU容量,死亡26万人,痊愈重症近100万,现有重症至少50万,每天还新增几万重症。

美国医疗体系依旧畅通运转,这就是美国自由之光的奇迹。

不过美丽国医疗体系崩溃的伟大目标,很快就要实现了。

按照ICU的使用情况,单日新增超过30万时,就是美国医疗体系崩溃的时候。

虽然下层可以自生自灭,但毕竟资本姥爷是要住ICU的。

当大量中产病例也不能住ICU的时候,也就开启了混乱之治。

看拜登急不可耐的想要掌权,可见政客姥爷们的眼里,无论死亡26万人,还是未来的数百万人,都仅仅只是数字而已。

1918年,全球大流感病,美国1亿人口,例1000万,感染率10%. 死亡50万以上,死亡率5%.

而这一次新冠,病毒不惧冬夏,不一定像1918年那样突然消失。

美国基本只能看疫苗。

美国的自由之光精神,必然有钱是爷。

下层积蓄的,大多也只能听天由命。

对于未来美国,数千万病例只是基本,极有可能上亿。

死亡人数,至少百万保底了。

……

最终新冠犹如大型流感病毒,常年爆发。

user avatar

讲真,美国人民没有任何意识这是系统性失败。

中国人觉得中国比米国处理得好。米国人实质上觉得是猴子比人处理得好,那不是人的错。

在天灾面前,人的能力有限。什么?有人处理得好?那些人算人吗?一群独猜猪而已。

公知与他们实际一个脑回路,世界上只有中国与朝北能做到而已,受鄙视是应该的。

皿煮社会做不到封城,皿煮社会做不到的事,不是皿煮社会的错,而是封城的错。(所以韩国,日本,新加坡都不是真正的皿煮)

理解了么?这才是西方的真实思路。在此之上的所谓反思,全是战术性的。还许多是因为内斗驱动。

这也是西方深恨中国的本质直接原因。中国做得越好,得到的不是羡慕,而是仇恨。

不象中国,米国做得好,得到的是精米。(昨天我还看到一个短视频,一个白人主播在三线城市采访本地生活,一个00后小伙子突然来了一句:我这辈子的梦想就是移民米国。白主播一脸尴尬。卧擦,不是那啥啥啥都变老了么?)

洗脑哪家强?

。。。。。。

任重道远啊。

user avatar

美国的医疗水平真不是盖的,检测数量累创新高……

user avatar

我想起来

突破十万那会

每次都有4000+的回答

再看看现在……


现在一战死亡人数已经达成

二战死亡人数时间问题

看看离内战死亡人数还有多久吧

user avatar

素材库整理好了,大家打起精神(打哈欠)

新段子就像那啥,挤挤总会有的。

3月27日,

如何看待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 8 万,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第一?

3月28日,

如何看待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 12万?

3月29日,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 14 万,美国疫情能控制住吗?

3月30日,

如何看待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 16 万?按照目前趋势,美国最终可能有多少人确诊?

3月31日,

如何看待 3 月 31 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 18 万,死亡人数超过中国?

4月1日,

如何看待美国新冠确诊人数超过21万?对美国和世界会产生什么影响?

4月2日,

如何看待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24万,美国疫情拐点何时才会出现?

4月11日,

如何看待美国死亡病例破 2 万居全球首位,历史上首次全国进入「重大灾难状态」?将带来哪些影响?

4月19日,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72万,死亡人数到达37983人,美国还会坚持复工么?

4月20日,

美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 75 万,死亡超过 4 万,美国疫情预计还会持续多久?

4月25日,

如何评价特朗普建议注射消毒剂来防治新冠?

4月28日,

如何看待美国新冠病毒肺炎确诊人数超过 100 万?对美国会带来哪些影响?

8月7日,

如何看待8月7日美国疫情确诊人数突破500万?

10月2日,

如何看待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文称,他和妻子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

10月6日,

如何看待特朗普经过三晚治疗后出院返回白宫?发文「别怕新冠,不要让它主宰你的生活」有何含义?

user avatar

我认为美国全社会的医疗资源可以应对每天三十万人的新增病例,但是由于美国社会的分配问题,每日新增病例超过七八万就该出现问题了。这个判断准确与否,就看未来几个月了。

论证过程:

user avatar

美国政府现在仍然不遗余力的像中国身上泼脏水,左一个中国要负责,右一个要索赔。就凭这一点,他们自作自受,我一点也不同情。少造点口罩,多造点核弹,对于美国的野心狼,好心可不会有好报。

user avatar

还能怎么看待……

如果说几个月之前我还分析一下,关心一下,同情一下,现在我只能说,赶紧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吧。

因为,局势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

美式体制越来越像是一个寄生在美国,美国人民,世界,世界人民身上的一个肿瘤,越来越反人类。

这个“肿瘤”套了不知道多少层自大,狂妄,偏见的壳。再不赶紧切割,大家都得陪葬。

别的不说,只说一点:

大家现在还希望MAGA吗?

如果超过千万感染,超过25万死亡,医院不治病,搁病房里等死,死了就填万人坑,这要是都能MAGA,都能再爬起来……

你猜,如果有下次,世界会怎么选择?

是选择中国抗疫方式还是美式道路?

选择哪种道路对我等屁民最有益?哪种最有害?

我记得以前美国就总是吓唬世界人民,说千万不能让苏联,中国,伊拉克,朝鲜……之类的反面典型坐大,否则,自由世界就会受到侵害,大家都得过“他们”那样的日子,没人权,没自由,大清洗,炮决,犬决。

现在,我也要吓唬世界人民,赶紧趁美帝的病要它的命,这要是再MAGA了,按照成王败寇的规矩,填棺材板都能有人吹成体制优势,你我草民真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莫名想起以前公知的一些观点。

比如,“美国校车坚不可摧,绝对安全,因为,他们不知道哪辆校车里坐着未来的美国总统”,以及“飞行员用螺旋桨割断电线救麻雀”。

可现在,感染超过一千万,其中好像还有超过一百万儿童(这就差不多10%了),这时候偏不在乎“未来的美国总统”了。

再比如,“中国被最有权势的五百个家庭控制,他们高高在上,不在乎老百姓死活”。

可问题是,跟中国一对比,按逻辑只能有两种解释:

要么就是,中国压根不是被“五百个家庭”控制,光五百个家庭说了不算,而是十几亿同胞说了算。大家都说要抗疫,那就抗疫。我靠!简直民主典范!

要么就是,虽然中国被五百个家庭控制,但他们个个都是圣人,非常在乎老百姓死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靠!简直人间神国!

我tm……

所以,小朋友们是不是有很多个问号?

不想死的就都过来添把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1月21日,美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突破21万例,这一数字确实触目惊心,也让不少人联想到美媒关于“政府已向疫情投降”的说法。要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承认数据背后的严峻现实。 21万+的确诊病例,这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它背后代表着成千上.............
  • 回答
    11月4日,美联储(Federal Reserve System)召开FOMC(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会议,宣布开始“Taper”(缩减量化宽松)政策,这一决定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广泛关注。以下从背景、具体措施、影响及后续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Taper的背.............
  • 回答
    马斯克在11月2日(美国时间)发布曹植的《七步诗》一事,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马斯克此举的动机、背后可能传递的信息、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舆论的反应等方面。一、 事件本身:马斯克发布《七步诗》时间:美国时间11月2日,具体在中国时间对应11月3日.............
  • 回答
    11月7日,美国新冠疫情的确诊人数突破1000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里程碑,标志着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新冠疫情的重灾区。这个数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统计数据,它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挑战。要理解这一数字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1. 疫情的规模与发展趋势: 惊人的速度: 从.............
  • 回答
    关于“河南商丘玛莎拉蒂案”中谭某某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分析,力求全面和详细地呈现。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基本事实和审判结果: 事件背景: 2021年7月25日,在河南商丘市一家KTV门口,一辆玛莎拉蒂轿车撞倒并拖行了多名行人。这起事件因其涉及豪华车辆、多人伤亡以及现场.............
  • 回答
    OPPO Reno7 系列于 11 月 25 日正式发布,作为 Reno 系列的最新力作,它在设计、影像、性能等方面都带来了不少亮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下面我将从亮点和槽点两个方面,详细地为您分析 OPPO Reno7 系列。整体定位与亮点:OPPO Reno7 系列这次依旧延续了其“.............
  • 回答
    看到南京警方通报的这几起百万级“杀猪盘”电诈案件,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为警方能够及时侦破这些案件,挽回了部分损失,抓获了犯罪嫌疑人感到欣慰。但另一方面,想到受害者们遭受的巨大财产损失和精神创伤,尤其是这些受害者全部是单身女性,这背后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和风险,又让人感到沉重和担忧。首先,这起案件的.............
  • 回答
    京张高铁自11月17日起实施新的雪具携带规定,将乘坐高铁携带的雪具长宽高之和限制在130厘米以内,并同期推出了雪具“专车”快运服务。这一新政甫一出台,便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观点不一,情绪也颇为复杂。新规的出发点:安全与效率的考量从铁路部门的角度来看,出台这项新规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着明.............
  • 回答
    11月27日发布的韩国统计厅数据,显示韩国第三季度生育率仅为0.88,再次刷新了世界最低纪录,这一数据无疑是韩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极其严峻且令人担忧的信号。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数据本身及其含义: 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 TFR)的定义: .............
  • 回答
    2017年11月29日,前波黑塞族军队指挥官斯洛博丹·普拉利亚克(Slobodan Praljak)在海牙国际刑事法庭(ICTY)对前南斯拉夫战争罪行的宣判现场,当法官宣布维持对他的战争罪判决后,他当庭服毒身亡。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和解读。事件经过梳理:1. 审判背景: 普拉利.............
  • 回答
    曹雪涛团队于11月18日在《自然》子刊《细胞器》(Cell Reports)上发表的新论文,迅速引发了“数据造假”的质疑,这无疑是近期中国科学界备受瞩目的一起事件。要详细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经过与核心质疑点: 论文发表与质疑出现: 11月18日,曹雪涛团队在《细胞器》(.............
  • 回答
    11月9日,武汉发生了一起备受关注的比亚迪纯电动公交“失控”事件。这起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广泛讨论和担忧。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尽量详细地还原事件的经过、可能的原因、各方反应以及事件的潜在影响。事件经过(根据公开信息还原): 时间: 11月9日(具.............
  • 回答
    关于11月25日上海新增新冠感染者与境外输入病毒污染及国航消杀不到位之间的关联,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梳理和分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是不是”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防疫链条上的责任、操作规范以及可能存在的疏漏。一、 境外输入病毒污染的风险: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当前全球疫情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境外输入.............
  • 回答
    国药疫苗上市申请:中国新冠疫苗研发的关键一步11 月 25 日,中国国药集团宣布已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提交了其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上市申请。这一消息无疑是近期国内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标志着中国在新冠疫苗研发和生产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从多个维度来看,这都值得我们深入探.............
  • 回答
    哎,说到11号零点的这场“抢货大战”,小米K30S和K30至尊版的“光速下架”,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你说这算不算是一种“品牌营销的艺术”呢?还是说,咱们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已经到了一个“僧多粥少”的境界?说实话,提前两天我就把闹钟定上了,朋友圈里也好多朋友都在摩拳擦掌。这小米K30系列,尤其是K.............
  • 回答
    看到11月11日香港高校紧急宣布停课的消息,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一刻校园内弥漫的紧张气氛。对于绝大多数学生和教职员工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日常的宁静,也带来了不少的担忧和不确定感。对香港高校紧急停课的看法:这次的紧急停课,很大程度上是应对当时香港社会环境中日趋严峻的局势的一种必要之举.............
  • 回答
    关于马保国事件,媒体在11月28日发文《马保国闹剧,该立刻收场了》,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大家对这个“闹剧”的收场方式也有很多猜测。首先,我们得捋一捋这出“闹剧”是怎么来的。马保国以其独特的“浑元形意太极”以及在擂台上被一击KO的经历,意外地在网络上走红。起初可能只是因为其言行举止的“反差萌”.............
  • 回答
    就你提到的11月17日成都高新区和天府新区限购政策,这件事在当时无疑是引发了广泛关注,也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说得够细,也尽量还原当时大家的那种感受,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官方通稿。首先,这政策为啥来?背景是啥?得先说说当时成都的楼市大环境。你回想一下,那会儿,或者说之前.............
  • 回答
    如何看待11月15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成为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并自我隔离?2020年11月15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他将进行自我隔离,因为他与一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这一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和看法。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 1. 事件本身:一项强制性的.............
  • 回答
    11月24日,张培萌在经历了备受关注的家暴事件后,首次在公众面前发声,并且晒出了自己的验伤报告。这无疑是一次重要的转折点,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张培萌发声的意图和内容:张培萌这次的发声,最直接的目的无疑是为自己辩护,并试图澄清事实。从他晒出的验伤报告来看,他希望通过官方、具有证明力的证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