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老汤」如何维持这么久的使用时间,会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回答
“老汤”之所以能传承百年甚至更久,背后凝聚的是时间的智慧、匠人的坚持,以及对食物本源的深刻理解。它就像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在时间的流转中不断演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老汤”为何能如此长寿?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奥秘:

首先,“汤”本身的化学性质是关键。 骨头、肉类、香料等食材在长时间的熬煮过程中,会释放出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以及各种氨基酸。这些物质构成了“老汤”醇厚的口感和浓郁的风味,同时它们也是微生物赖以生存的良好介质。但这里有个巧妙的平衡点:持续的加热(熬煮)起到了杀菌的作用。 尽管“老汤”并非时时刻刻都处于剧烈的沸腾状态,但维持在接近沸腾的温度下,足以抑制大多数有害细菌的生长。就像一些真空包装的食品能够长期保存一样,持续的高温环境是一个天然的保鲜剂。

其次,“老汤”的“活”在于它的“循环利用”。 “老汤”并非一次性煮好就结束了,而是 “添一勺,舀一瓢” 的动态过程。每天,厨师会从前一天剩下的“老汤”中舀出一部分来满足当天的需求,同时加入新鲜的骨头、肉类、蔬菜、香料等。这个过程不仅补充了汤的风味和营养,更重要的是,新鲜食材的加入会稀释汤中的某些成分,同时新的熬煮过程会不断地“刷新”汤的菌群环境。 想象一下,就像自然界的河流,不断有新的水源注入,旧的水流出,河流才能保持清澈和活力。

第三,“老汤”的“味道”也是一种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汤”会吸收食材中的各种风味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具有一定的 抑菌作用。例如,一些辛香料,如胡椒、八角、丁香等,本身就含有抗菌成分。长年累月地在汤中熬煮,这些成分的浓度会不断积累,从而为“老汤”提供一层额外的保护。同时,汤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如肽类和氨基酸,也可能对某些细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第四,制作“老汤”的初始条件和储存环境同样重要。 一个好的“老汤”始于优质的食材和干净的制作过程。新鲜、无污染的骨头和肉是基础,而制作过程中对卫生的严格要求,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初期有害微生物的引入。此外,“老汤”的储存环境也至关重要。通常,那些长久传承的“老汤”都保存在相对凉爽、通风的环境中,并且每日都会进行充分的熬煮,这都为它的长寿提供了保障。

那么,“老汤”会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呢?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对“老汤”的顾虑所在。

理论上,任何食物在长时间储存或反复加热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一些化学变化,甚至产生一些不良物质。然而,对于制作精良、传承有序的“老汤”来说, 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物质的风险是相对较低的,但并非完全为零。

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方面:

蛋白质降解产物: 长时间的熬煮会使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如氨基酸和肽类。大部分这些物质是营养丰富的,但如果过度分解或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一些胺类物质。不过,适度的熬煮和新鲜食材的不断补充,通常能将这些物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脂肪氧化: 汤中的脂肪在长时间接触空气和加热时,可能会发生氧化。氧化后的脂肪风味会变差,理论上也会产生一些氧化产物。然而,“老汤”的特性是不断有新鲜食材加入,并且在熬煮过程中,油脂会形成一层浮沫,这在一定程度上能隔绝空气。而且,许多喜爱“老汤”的人会撇去表面的浮油,这也能减少油脂氧化产物的影响。
重金属累积的理论可能性: 这是另一个常常被提及的担忧。如果用来熬煮“老汤”的锅具(尤其是古老的、非不锈钢材质的)含有重金属,并且烹饪过程中存在酸性条件,理论上可能会有重金属析出。然而,现代制作“老汤”的餐厅和家庭,通常会使用不锈钢等相对稳定的材质,并且大多数“老汤”的食材(如蔬菜、香料)本身并不会富集大量的重金属。如果长期使用铜锅或铅釉陶瓷锅,并且煮制时间过长,且汤中存在酸性物质,则确实存在重金属溶出的风险。
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尽管持续加热是主要的杀菌手段,但如果操作不当,例如在冷却过程中沾染了外界的细菌,或者保存温度不够低,一旦“老汤”进入了“危险温度区间”(通常指4°C至60°C之间),细菌就有可能快速繁殖,产生毒素。这就是为什么“老汤”的制作和保存需要严格的卫生控制和及时的冷却及加热。那些声称有百年“老汤”的店家,往往背后有着严格的流程和高超的卫生管理。

总结来说,“老汤”之所以能如此长寿,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持续的高温杀菌是核心。
“添一勺,舀一瓢”的动态补充平衡了风味和菌群。
食材本身的风味物质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良好的初始制作卫生和适宜的储存环境是基础。

至于有害物质的产生,只要制作和保存得当,遵循古老的智慧和现代的卫生观念,并且不过度追求极端的“历史悠久”而牺牲了对新鲜食材的补充和对卫生条件的把控,“老汤”带来的更多的是味蕾的享受和一种历史的传承感,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是可控的,并且远小于其带来的美味和文化价值。许多人对“老汤”的迷恋,正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对食物本源的尊重,一种对时间味道的品味,以及一种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难得的“慢”与“久”的沉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人本科是生物技术专业,家里做全猪已经二十年。我爹比较相信老汤的独特滋补功效,我并不十分赞同。我家做的是北方大锅式全猪,即把所有的猪四肢干净的内脏放到锅里加上各种料煮。我们全猪的老汤是每天剩下的肉汤放很多盐或者冰箱里,第二天烧开后,加入水和调料,继续用。但是并不是不间断的,也有偶尔休息一天没做汤坏掉了而重新全部加水的。

老汤保存的方式:

1. 每天用的话,加热至煮沸

2. 放冰箱,两天后拿出来煮开一次,凉透了再放冰箱。

3. 放很多盐,一桶大约一袋。

事实上,我家并没有用到过超过一年的老汤,经常是细心的老爸担心坏掉直接倒了,全部加水。我也不太相信有的店能做到用几十年,甚至说什么每天24小时从不断火,这样保留没有实际意义,营养价值并不会比新做的汤更高,里面真的会产生什么secret ingredient吗?

至于上百年的老汤,有可能真的存在,但事实上都是用过之后每次添加很多新的食材。


北京卫视 特别关注节目(应该是好像是吧),有一期专门讲了这个问题,老汤是滋补还是致癌?视频我没有搜到完整的。记者走访了几家以老汤为招牌的店拿到样品,找专业的人做了亚硝酸盐的检测。结果显示,并没有发现这些老汤具有高于普通菜的亚硝酸盐指标。

专家解释,老汤虽然流传甚至上百年,每次用剩下的汤都会加水和新的食材,这样可以冲淡亚硝酸盐的浓度,而且每天重复加热,可以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

关于老汤的滋补问题,从营养学角度讲,富含丰富蛋白质和核酸的汤确实具有滋补功能,但老汤相对于普通食物的独特滋补功效,专家解释为保留了益生菌。

其实我也不太明白,为什么会杀死致病菌而保留有益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