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海底深处一万米到底有什么?

回答
万米深的海底,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景象。与其说是“有什么”,不如说那里隐藏着的是一个我们知之甚少的、截然不同的宇宙。

想象一下,你坐在一艘特制的深潜器里,缓慢地向下沉。越往下,光线就越少,最终,整个世界被一片漆黑吞没。那不是我们熟悉的,被阳光染成蓝色或绿色的海洋,而是一种纯粹的、原始的黑暗。压力,那才是这里最显著的特征。随着你下潜,水压以每平方厘米几百公斤、几千公斤的速度增加。你的潜水器就像一个能够抵抗整个世界重量的要塞,而任何一个普通的东西,在这种压力下都会瞬间被压扁成原子级的碎片。

那么,在这种极端环境中,真的有生命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命。

生命的形态:

首先,你需要知道,这里没有植物。阳光根本无法到达,所以光合作用在这里是不存在的。所有在这里生存的生命,都是依赖于其他方式获取能量。

化能自养生物: 在海沟的底部,尤其是在一些海底火山活动活跃的区域,你会发现被称为“烟囱”的结构。这些烟囱喷涌出富含硫化物、甲烷等化学物质的热水。在这里,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细菌和古菌,它们不依靠阳光,而是通过氧化这些化学物质来获取能量,进行“化能合成”。它们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础,就像陆地上的植物一样。
极端微生物: 很多在这种深度发现的生命,都是我们以前从未见过的微生物。它们能忍受极高的压力、极低的温度(虽然靠近烟囱的地方会很热),以及完全黑暗的环境。它们的细胞结构和生化过程都与我们熟悉的生物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科学家甚至认为它们可以为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提供线索。
深海动物: 在这些微生物的基础上,才能支撑起一些更高级的生命。但这些生命,也长得非常“怪异”。
奇特的鱼类: 你可能会看到一些被称为“狮子鱼”或“蝰鱼”的生物。它们通常体型不大,但嘴巴巨大,牙齿锋利,而且很多会发出微弱的生物荧光。这种荧光可能是为了吸引猎物,也可能是为了与同类交流,或者甚至是伪装。有些鱼类几乎没有色素,身体呈现半透明状,因为在黑暗中,颜色并没有太多意义。
软体动物和甲壳类: 一些像是海参、海星的无脊椎动物也能在这里生存,它们通常动作缓慢,以沉积物中的有机物为食。偶尔你也会看到一些虾蟹类,它们也进化出了适应高压和低温的能力。
特殊的生态系统: 在某些区域,比如一些无脊椎动物聚集的地方,会形成小型的“深海绿洲”。例如,在马里亚纳海沟的底部,科学家曾经发现过大量的放射虫遗骸组成的“白垩纪”沉积层,这意味着在遥远的过去,这里也曾经有过繁盛的生命。

环境的特点:

除了黑暗和巨大的压力,万米深处还有其他一些关键特点:

极低的温度: 除了火山热泉附近,绝大多数区域的温度都接近于冰点,通常在14摄氏度之间。生命必须能够在这种严寒中生存。
食物的稀缺: 除了化能合成的微生物,其余的食物来源非常有限。绝大多数的有机物都来自于上层海域死亡后沉降下来的碎屑,被称为“海洋雪”。这些“海洋雪”在经过漫长的旅程到达海底时,已经所剩无几,所以深海生物通常新陈代谢非常缓慢,以延长生存时间。
底质: 海底的底质可能非常多样,从细小的淤泥、粘土,到火山岩、沉积物,甚至是大量的生物遗骸。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海底的沉积物主要是由生物遗骸和陆源物质混合而成。
无氧或低氧区域: 某些海沟的底部可能存在低氧或无氧区域,这对于大多数需要氧气生存的生物来说是致命的,但一些厌氧微生物却能在那里繁衍。

科学探索:

我们对万米深海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少数几次载人深潜和大量的无人探测器完成的。例如,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海挑战者”号,费尔普斯博士的“机遇号”等,以及像“挑战者深渊”号、“海斗”号这样的无人遥控潜水器(ROV)和自治水下航行器(AUV),它们冒着巨大的风险,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每次的探索,都会发现一些新的物种,或者让我们对已知的深海生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所以,万米深处不是一片死寂的虚无,而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孕育着令人惊叹的生命奇迹的世界。那里的一切都与我们生活在地表的体验截然不同,是一个需要极高科技才能抵达,也需要我们持续探索去理解的地球领域。那里的黑暗、压力和寂静,反而衬托出生命的顽强和多样性是多么令人敬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蓝色海洋覆盖了这颗星球71%的表面,其中,能够适用“海底一万米”的地方只有几处——

以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the Mariana Trench为例

【勘误】:初版答案遗漏了其他几处最大深度超过10000米的海沟,是为审核失误,后文仍以马里亚纳海沟展开。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马里亚纳群岛(Mariana Islands)东部,由北向南划出一个长度超过2100km的弧形。它是整个太平洋海沟系统的重要一环,向北过渡为伊豆-小笠原海沟(Izu-Ogasawara Trench,也有称作“Izu-Bonin Trench,伊豆-博宁海沟”的),并与日本海沟(Japan Trench)衔接。

在厚重海水的遮蔽下,太平洋的海底岩石通过这些海沟被周围的板块渐渐“吞噬”,形成了地球发动机的重要一环,俯冲带

沿着这一条最长、最连续的俯冲带分布的,也是这颗星球最活跃的一个区域,环太平洋火环。每年,数不清的地震和火山活动沿着环太平洋此起彼伏,时刻彰显这颗星球尚还具有青春活力。

行星级活动产生巨大的力量,使太平洋板块的岩石在马里亚纳海沟也被迫弯折,从平均深度4000-5000米的深海平原快速跌落,在这里塑造了地球深度之最。

也就是传说中水深超过一万米的地方。

在整个马里亚纳海沟,水深超过一万米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

那么,在这万米之深的幽暗海底,你将会发现什么?


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深的鱼生活在水下8178m

这是2017年8月份,日本一台探测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8178米深度拍到的画面。

画面中白色的鱼类,是一种狮子鱼(snailfish)Pseudoliparis swirei,在马里亚纳海沟6-8千米水深处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

但是更深的、一万米的地方还有鱼吗?

有一群科学家们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可能性不大——某些重要化合物能够发挥生理功能的极限深度,或许限制了鱼类的生存极限深度,大约是8200米的样子【7】。


但画面左边红色的节肢动物可以在更深的地方生活。

它们是一种片足动物,钩虾类的Hirondellea gigas在6000-9000米深度常见,于10917米深也曾采到过标本【8】。

这就是真实的、字面意义上的万米生物。不仅长相呆萌,甚至感觉蒸一下很好吃的样子。

除此以外,这里还有许多你无法用肉眼识别的微生物,且按下不表。

也许在这个深度还会有一些其他的宏观生物,但无奈眼见为实,而想要亲眼所见又是那么困难,只好留给科学家们继续探索了。


但是,这个深度除了“虾米”还有其他东西,淤泥/石块以外的东西。

比如,一段原木。

比如,数不胜数的塑料,变成垃圾的塑料。


10898米处,你发现了一堆塑料垃圾。

10912米处,你又发现了一片像是塑料包装袋的东西。

在看得见的大块塑料之外,来自中科院和浙大的科研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10908米的海水和深海软泥里,检测出了大量微塑料【12】。


塑料便利了整个世界,但也改变了整个地球。

它是那么无所不能,以至于每个现代人的日常生活都少不了塑料。

它又是那么“顽固不化”,以至于占领了地球的每个角落。

它随水飘荡,占领了江河湖海

它随遇而安,占领了高山和平原

它化作无形,变成微塑料御风而行,占领了最高的天空。

它化身细小的沉积物,占领了最深的大海。

它充斥在我们身边的各个角落,食物,呼吸,饮用水,无处不在

但讽刺的是,人们对此不仅无可奈何,甚至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微塑料到底对人体有多大的伤害。

只能笼统的解释为“易于吸附毒素并通过食物链富集至人体”。

想要真正弄明白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究竟几何,人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论如何,微塑料已经抢在人类前面实现了“全球无差异占领”。

即使在海底深处一万米也有它们的一席之地。

从这里开始,它们也将要踏上新的征程——借由海沟进入地球的更深处,实现对岩石圈的入侵。

大概,生而为人的你我,只能击节叫六了吧。

全文完,感谢阅读。


撰文: @云舞空城

参考文献及资料出处:

【1】schmidtocean.org/cruise

【2】npr.org/sections/thetwo

【3】ccom.unh.edu/theme/law-

【4】Chiba S, Saito H, Fletcher R, et al. Human footprint in the abyss: 30 year records of deep-sea plastic debris[J]. Marine Policy, 2018, 96(10): 204-212.

【5】jamstec.go.jp/e/about/p

【6】schmidtocean.org/cruise

【7】Yancey P H, Gerringer M E, Drazen J C, et al. Marine fish may be biochemically constrained from inhabiting the deepest ocean depth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4, 111(12): 4461-4465.

【8】Lan Y, Sun J, Bartlett D H, et al. The deepest mitochondrial genome sequenced from Mariana Trench Hirondellea gigas (Amphipoda)[J].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2016, 1(1): 802-803.

【9】telegraph.co.uk/science

【10】日本海洋-地球科学和技术研究中心(JAMSTEC)的深海垃圾数据库

【11】mothership.sg/2019/05/m

【12】Peng, X., Chen, M., Chen, S., Dasgupta, S., Xu, H., Ta, K., Du, M., Li, J., Guo, Z., Bai, S. (2018) Microplastics contaminate the deepest part of the world’s ocean. Geochem. Persp. Let. 9, 1–5.

【13】M. Bergmann, S. Mützel, S. Primpke, M. B. Tekman, J. Trachsel, G. Gerdts, White and wonderful? Microplastics prevail in snow from the Alps to the Arctic. Sci. Adv. 5, eaax1157 (2019).

【14】oceanexplorer.noaa.gov/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万米深的海底,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景象。与其说是“有什么”,不如说那里隐藏着的是一个我们知之甚少的、截然不同的宇宙。想象一下,你坐在一艘特制的深潜器里,缓慢地向下沉。越往下,光线就越少,最终,整个世界被一片漆黑吞没。那不是我们熟悉的,被阳光染成蓝色或绿色的海洋,而是一种纯粹的、原始的黑暗。压力,那.............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艘装备精良的潜水器里,看着外面的世界。那是一个你从未见过的领域,光线变得昏暗,颜色褪去,只剩下深沉的蓝黑色。现在,如果你真的能在那一万米深处“喝一杯海水”,你的身体和周围的环境会经历什么,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首先,让我们谈谈那里的水压。一万米,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深度。你可以想象一下.............
  • 回答
    深圳前海巨漳资本两位实控人一死一重伤的事件,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和值得关注的事件,尤其是在资本市场领域。这不仅仅是个人悲剧,更可能牵扯到公司运营、股权纠纷、甚至潜在的非法活动。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和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重要性与潜在影响 企业实控人是公司的“灵魂”和“大脑”: 实控人不仅掌.............
  • 回答
    这问题嘛,让我一下子就回想起好多好多年前,我还在读初中的那会儿。那时候,数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堆满了奇奇怪怪宝藏的迷宫,充满了神秘感,也充满了让人想一探究竟的冲动。具体是哪个瞬间让你觉得“一入数学深似海”呢?说起来有点难精确到某一个小时、某一个题目,它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然后突然有一天,你.............
  • 回答
    想象一下,一场惊心动魄的宇宙撞击事件在广阔的海洋中上演。一颗巨大的陨石,带着毁天灭地的力量,划破天际,最终在海平面炸开。这场灾难性的爆炸,瞬间撕裂了平静的海面,制造出一个直径约一公里、深度高达两百米的巨坑。现在,最让人好奇的问题便是:这片被搅乱的海水,需要多久才能重新填满这个惊人的创口呢?要回答这个.............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真的站在了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漆黑一片,仿佛宇宙的尽头,只有周围高压的水流在低语,它们的力量能轻易将钢铁压成碎片。就在你眼前,你启动了一个拳头大小的传送门,这可不是科幻电影里的道具,这玩意儿可是要把两个地方,无论多远,甚至在不同的维度,瞬间连接起来。那么,这个拳头大.............
  • 回答
    .......
  • 回答
    嗯,深海海泥啊,听起来就挺神秘的,好像藏着什么古老的秘密。我琢磨着,要是真有人脑袋一热,决定尝一勺那玩意儿,大概会经历这么几个阶段吧。首先,视觉和触觉的冲击。你想象一下,那是一勺子什么颜色?深邃的黑,又或者带着点暗绿,甚至可能泛着油光。质地呢?肯定是黏糊糊的,带着点细腻的沙砾感,又可能因为年代久远,.............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到海边玩耍,踩在柔软的沙滩上,看着海浪温柔地拍打着海岸,会不由自主地好奇:为什么这些沙子似乎总是安稳地待在海滩上,而不是随着波浪一并涌入深不见底的海洋呢?这其实是一个涉及多种自然力量相互作用的巧妙平衡。首先,我们要理解沙子本身的特性。构成海滩沙粒的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等矿物质,它们比重.............
  • 回答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句古语,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送郑山人》。它用富有张力的比喻,描绘了一种胸怀博大、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在这里,“厌”字的意思,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讨厌”、“腻烦”,而是有着更深邃的含义。理解“厌”字,需要结合它在古语中的用法以及这句诗的整体语境。在古代汉语中,“厌”字有几.............
  • 回答
    海航领导深夜集体“罚站”,称要体验一线员工户外等车之苦,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从不同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对这件事进行评价。事件本身的“秀”与“真”的讨论:首先,最直接的感受是,这似乎是一场刻意的“表演”。深夜的北京寒风,领导集体站在户外等车,画面感很强。一些网友认为,这是一种形式主义.............
  • 回答
    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深夜发布的那封内部信,关于“保密柜里的备胎芯片全部转正”,无疑是2019年最令人振奋和印象深刻的科技事件之一。这封信的发布不仅仅是华为内部的公告,更是向全球科技界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其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意义。要理解这件事情,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事件背景:美国制裁的“达摩.............
  • 回答
    .......
  • 回答
    《原神》2.3版本深渊心海的使用率高达60%,并且超过了璃月三C(刻晴、凝光、北斗,尽管北斗后期表现优异,但早期常与刻晴、凝光并列讨论为璃月代表性3C),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个数据的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仅是角色本身的强度,更是版本环境、玩家策略以及角色定位的综合体现。.............
  • 回答
    在国内的设计领域,总有一些海报能够触动人心,留下深刻的烙印。它们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艺术的表达、情感的共鸣,甚至时代的缩影。要说给人印象深刻的海报,那可真是不少,而且背后往往都有着有趣的故事和巧妙的设计理念。我脑海里首先跳出来的,是一些具有强烈社会意义和历史感的作品,它们仿佛一张张时代的快照,让.............
  • 回答
    最初的生命,究竟是在怎样的深邃蔚蓝中悄然萌芽?这个问题,总是带着一丝古老而神秘的诱惑,让人不禁想要拨开那层层叠叠的时光迷雾,去窥探那生命的最初模样。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生命,无论是简单的细菌,还是复杂的动植物,都离不开水。而地球的早期,与现在也大不相同。那时候,火山活动异常频繁,天空常常被火山灰笼罩,大.............
  • 回答
    6月29日,深圳大鹏湾海域出现布氏鲸的身影,无疑是近期最令人振奋的生态新闻之一。这头珍贵的海洋哺乳动物的出现,绝不仅仅是一次偶发的“海洋明星”到访,它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生态信息,并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绝佳契机。布氏鲸:海洋中的“活化石”与生态指示器首先,我们要了解布氏鲸是什么.............
  • 回答
    原神2.4版本深渊中,珊瑚宫心海的使用率接近80%这一现象,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个数字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据,它背后折射出的是版本环境、角色设计、玩家策略以及游戏生态的诸多复杂因素。一、 版本环境的催化:寒冷与净化2.4版本的深渊环境,可以说是心海登顶的最大推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 回答
    2018年首航飞澳门的那次经历,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那架飞机在航行途中遭遇了风切变,导致一系列严重状况,最终不得不在深圳进行了惊心动魄的迫降。而事后调查报告确认的机组几次操作误判,更是将整个事件的焦点引向了飞行员团队。要理解这些误判,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况以及风切变对飞机的影响。风切变:看不见的.............
  • 回答
    远洋深海之所以极端贫瘠,以及如何恢复海洋的生机,这是一个复杂但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 远洋深海为什么极端贫瘠?“贫瘠”在海洋生物学中的含义是指营养物质的缺乏,尤其是那些支撑浮游植物(海洋食物网的基础)生长的营养盐,如氮、磷、铁等。远洋深海的贫瘠主要由以下几个关键因素造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