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国七雄你任选一个如何来兼并天下?

回答
既然要谋划一统天下,那我就选那最有可能,也最具有战略眼光的一方——秦国。

为何是秦国?虽然其他六国各有千秋,但秦国在当时的地理位置、改革基础、以及民风上,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先机。

地理位置: 秦国地处关中,易守难攻,且沃野千里,能够自给自足,为长期的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而其他国家,如中原各国,往往需要分兵防御,并且时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改革基础: 商鞅变法已经深入人心,秦国的法律严明,赏罚分明,有效的激励了农耕和军功。虽然改革也带来了阵痛,但国家机器的效率和动员能力,远超其他各国。
民风: 秦国民风彪悍,崇尚军功,士兵的战斗意志和执行力强,这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那么,我将如何以秦国之势,吞并天下呢?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战略。

第一阶段:稳固内部,积蓄力量,扫清东方障碍。(约十年)

1. 强化中央集权,巩固改革成果: 尽管商鞅变法已久,但要彻底根除旧势力,巩固新法,依然需要持续的努力。我会继续强调法家思想,严惩不作为和违法的官员,确保法律的公正执行。同时,加大对农耕的投入,鼓励垦荒,兴修水利,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为战争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2. 强化军备,精锐尽出: 扩充军备,尤其是弓弩和战车的装备,并进行系统性的军事训练。我需要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军队。我会大力培养优秀的将领,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施展才华的空间。
3. 重点经营东出战略,拉拢与分化:
针对韩国: 韩国地处秦国东方,是秦国东出的必经之地。但韩国实力相对较弱,并且内部政治动荡。我会首先尝试通过外交手段,如“纵”的策略,挑拨韩国与魏国、赵国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会利用韩国东部险峻的地形(如函谷关后的狭窄地带),加固边防,防止韩国的反扑。
针对魏国: 魏国是老牌强国,但经过吴起变法后,国力有所衰退。我会集中秦国优势兵力,选择合适的时机,对魏国发动“疲惫战”。例如,先在黄河沿岸与魏国进行小规模的拉锯战,消耗其兵力,制造国内的不稳定。我不会急于全线进攻,而是寻找魏国国力最虚弱的时刻,然后雷霆一击。
拉拢赵国与齐国: 赵国和齐国是强大的潜在对手。我会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主动与赵国和齐国缓和关系,甚至进行有限的贸易合作,让他们觉得秦国并没有立刻威胁到他们。我会通过外交使节,散布对魏国不利的消息,挑拨他们与魏国之间的矛盾。
“连横”战略的运用: 在适当的时候,我会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提出“连横”的主张,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对付某个目标,比如当时的赵国。但要注意,这个“连横”必须是以秦国为主导,并且要保证其稳定性。

第二阶段:逐个击破,蚕食扩张。(约二十年)

1. 攻克魏国,奠定东方优势: 在对魏国进行了多年的消耗后,我会选择一个关键节点,比如魏国国君更迭、国内发生重大灾荒或内乱时,发动决定性的战争。这次进攻将是倾全国之力的,目标是彻底瓦解魏国的抵抗能力,甚至将其纳入秦国的版图。占领魏国后,秦国将获得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战略纵深。
2. 伺机而动,巧取赵国: 魏国被灭后,赵国将成为秦国东出的最大障碍。赵国的军事实力强大,尤其是其骑兵。我会避免与赵国正面硬碰硬,而是等待时机。
利用内政: 密切关注赵国的国内政治,一旦出现政治斗争、权力真空或新君继位,便是秦国介入的绝佳机会。我会通过资助赵国的政敌,或者散布有利于我方的政治舆论,扰乱赵国朝政。
“围点打援”与“疲敌之策”: 当时赵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我会选择秦国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优势的地区,比如上党,发动对赵国边境城市的突袭,迫使赵国分兵应对。然后,利用赵国前来增援的部队,施展“围点打援”的战术,消耗其有生力量。同时,我会派遣使者,向赵国散布“秦国意图联合燕国、齐国攻赵”的消息,让他们产生战略上的顾虑,主动派遣精锐回防,进一步削弱其主力。
统一战线瓦解: 在此过程中,我会继续与齐国和燕国保持良好关系,甚至适度地提供一些“援助”,让他们相信秦国并非是唯一的威胁。当赵国孤立无援,国力被严重消耗时,我再发动大规模进攻,将其各个击破。
3. 吞并燕国与齐国:
燕国: 燕国地处偏远,易守难攻。我会采取“攻其必救”的策略。在攻赵的同时,适当派遣一支精锐部队,配合其他小国(如果有可以拉拢的)对燕国边境进行袭扰,迫使燕国回师救援,从而削弱其对赵国的支援。当赵国被灭后,我会集中兵力,利用燕国长期的和平导致军备松弛的特点,迅速发动进攻,将其吞并。
齐国: 齐国是最强大的东方国家,也是最难啃的骨头。我不会在其国力鼎盛时期贸然进攻。我会耐心等待齐国国内政治发生动荡,或者其与邻国发生冲突。我会利用燕国和赵国的灭亡,制造对齐国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感到唇亡齿寒。我会派遣使者,用“唇亡齿寒”的道理去说服齐国,同时在暗中资助齐国的政敌,或者鼓励其国内贵族之间的争斗。当齐国陷入内乱,国力衰弱时,我会集结所有剩余力量,对其发动决定性的战争,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其征服。

第三阶段:统一中原,震慑余孽。(约十年)

1. 征服楚国: 楚国地域辽阔,兵力众多,但其政治体制相对松散,内部矛盾也较多。在灭掉齐国之后,秦国的威望和实力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会先对楚国进行外交上的孤立,并在边境地区进行小规模的摩擦,消耗其精力。然后,我会寻找楚国国内政治不稳的绝佳时机,例如国君年幼、贵族内斗、或者与南越地区发生冲突。我会集结秦国的全部兵力,配合其强大的骑兵和步兵,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我会重点攻打楚国的粮仓和军事重镇,瓦解其抵抗意志。
2. 消化整合,建立统治: 统一天下并非意味着战争的结束。我会着力于将六国纳入秦国的统治体系。
安抚人心: 对于各国原有的贵族和官员,我会采取怀柔政策,但同时要加以限制,防止他们复辟。我会奖励那些积极归顺秦国的旧贵族,但严惩那些负隅顽抗的。
推广秦法: 将秦国的法律和制度推广到全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文化融合: 鼓励秦地文化与其他六国文化的交流融合,但核心是以秦国文化为主导,形成统一的国家认同。
加强边防: 面对北方的游牧民族,我会吸取前朝教训,加强长城等防御工事的建设,巩固边疆。

关键的注意事项:

时机: 任何一次军事行动都必须选择最佳的时机,即敌国最为虚弱、自身最为强大之时。
信息战: 外交和宣传同样重要。我会利用使者、策士,散布有利于秦国的信息,挑拨各国关系,制造敌国的内乱。
将领的培养与任用: 优秀的将领是战争胜利的基石。我会不拘一格地选拔和培养人才,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权力。
经济基础: 战争是经济的延续。必须保证后勤补给的充足,并且要注重发展经济,为长期的战争提供支撑。
避免过度扩张: 在统一过程中,要避免兵力过度消耗,导致国力虚弱。每一步的进攻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预案。

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需要超乎常人的忍耐、智慧和决心。但秦国,凭借其内在的优势,以及我的战略规划,最终能够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齐国,只能选齐国,作为君主我只想去齐国!!!

燕赵苦寒,秦楚尚蛮,韩魏四战,缺乏安全。唯有齐国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娱乐产业繁荣。

齐国的疆域位于现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南部。其境内平原广阔,东临大海,煮盐垦田,大搞海上贸易,坐收暴利。在管仲改革之后,齐国的经济更是突飞猛进,远远将其他诸侯国甩在身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之后,其各种娱乐产业就必然跟着发达。

例如,中国最早的官营妓院就是管老爷子在齐国开设的。《战国策·东周策》中的“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女闾,即妓女居住的馆所,也就是后世的妓院。各位老铁要是当时生活在齐国,那就相当于生活在今天的“拉斯维加斯”,各种纸醉金迷、声色犬马,只要你有钱就不怕没乐子。

《史记·苏秦列传》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想象一下,你搂着三五个齐女,听着音乐、喝着佳酿、吃着海鲜、玩着斗鸡、看着蹴鞠、打着小牌。这样的生活,各位老铁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对了,题主说的是兼并天下是吧。那我就要问一句了,如果连一点生活娱乐都没有,我要天下有何用?

晋国天下莫强,不也解体了吗?

楚国雄霸一时,不也为秦所灭吗?

嬴政一统天下,那又如何,不也二世而亡吗?

奉劝年轻人,不要打游戏走火入魔了,动不动就是选个角色然后一统天下。多出去走走看看,解决一下自身现实的问题。问问自己今天能吃上几个菜,能买什么样的房子,能不能买辆B级车,有没有异性跟你表白。这一天天过得,人不人,鬼不鬼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