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国七雄,除了秦国谁最有希望完成统一?

回答
战国七雄,要说除秦国之外,谁最有希望完成统一,这真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视角拉回到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看看各国当时的实际情况,而不只是停留在“秦强其他弱”的简单印象上。

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挑一个最有力的竞争者,那么楚国是最有可能的那个。当然,这并非说楚国一定能胜,而是从当时各国 strengths 和 weaknesses 对比来看,楚国具备了最关键的几个要素,只是最终因为一些内部和外部的原因错失了良机。

咱们先来掰扯掰扯楚国的底子有多厚实。

一、地大物博,实力雄厚:

楚国在战国初期,那绝对是“巨无霸”一样的存在。它的疆域辽阔,大致涵盖了今天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河南南部等广大区域。想想看,这片土地有多肥沃,资源有多丰富?南方温暖湿润,适合耕种,粮食产量那是杠杠的。而且,楚国靠近长江,水运发达,这是早期国家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方便物资流通,也便于军队调动。

更关键的是,楚国拥有大量的人口。人就是劳动力,就是兵源,就是税收。在那个时代,人口数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国力。楚国地广人稀的特点,虽然在早期也带来了一些统治上的挑战,但一旦能够有效组织起来,其潜力是巨大的。

二、经济基础稳固,国力充裕:

正如前面所说,楚国农业发达,这是它经济的压舱石。除此之外,楚国在冶金方面也有相当高的成就,铜矿、铁矿资源丰富,能够铸造出精良的兵器和农具。盐业、渔业等副业也非常发达,这些都为国家的财政收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国家要想发动大规模战争,尤其是统一全国的战争,没有雄厚的财政支持是万万不可能的。楚国在这方面,是比其他几个国家(除了秦国)都更有优势的。

三、军事实力不容小觑:

很多人可能觉得楚国军事上没有秦国那样以勇猛著称,但不能否认楚国也曾有过辉煌的军事成就。楚国军队以步兵和水军见长。南方多山地和水网,这使得楚国军队在这些地形下作战有着天然的优势。特别是它的水军,在长江流域横行无阻,甚至能对北方的国家造成威胁。

在战国初期,楚国还曾经出过像吴起这样的军事天才。吴起在楚国推行改革,整顿军队,使得楚国一度军威大振,甚至在鲁国和魏国之间游刃有余。虽然吴起后来因为政治斗争被杀,但他在楚国留下的军事遗产和改革措施,对楚国的军事力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文化影响力与政治格局:

楚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文化对周边地区,特别是南方地区有着强大的辐射力。这种文化上的“软实力”,在统一战争中同样不可忽视,它能够降低兼并的阻力,更容易被接受。

在政治格局上,战国初期,楚国一度是“南方霸主”,与北方的晋国(后来的韩赵魏)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即使在三家分晋之后,楚国也依然是六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那么,既然楚国如此强大,为什么最终没有完成统一呢?这就得说说它的“命门”了:

内部矛盾和政治动荡: 这是楚国最大的隐疾。楚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其统治结构相对松散,地方贵族势力强大,中央集权并不如秦国那样彻底。政治上的权力斗争非常激烈,频繁更换国君,甚至有弑君的事情发生。这种内耗极大地削弱了国家的凝聚力和战略执行力。比如,在战国中期,楚国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政治不稳定时期,这给了其他国家趁虚而入的机会。

战略方向的摇摆和失误: 楚国在战略上存在明显的摇摆。它既想向北扩张,与中原国家争霸,又想巩固和发展南方。这种“两头顾”的策略,使得它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特别是当秦国强大起来后,楚国多次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失利,失去了北方的重要战略要地,如上庸等地,这极大地削弱了它与秦国抗衡的实力。

改革的滞后与不彻底: 相较于秦国商鞅变法那种刮骨疗毒式的彻底改革,楚国的改革显得不够深入和持续。虽然有过吴起这样的改革者,但其改革成果往往因为政治动荡而无法巩固。在国家管理、法律制度、军队建设等方面,楚国未能像秦国那样建立起一套高效、严密的体制。

军事上缺乏决定性优势: 尽管楚国军队数量庞大,但其战斗力在面对秦国那种以步兵为主,并且拥有强大骑兵和精锐士卒的军队时,往往处于下风。秦国通过严酷的军功爵制,打造了一支悍不畏死的“虎狼之师”,这是楚国所缺乏的。

地理位置的劣势: 相较于秦国占据函谷关这一天然屏障,楚国的地理位置相对开阔,更容易受到来自北方的攻击。一旦北方战线失利,国土很容易受到威胁。

对比其他国家:

魏国: 战国初期,魏国最强,拥有李悝变法带来的强大国力,并且有孙膑这样的军事家。但魏国过于锋芒毕露,首先触犯了秦国和楚国,最终在两次大规模战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虽然获胜,但也损耗巨大,特别是孙膑的退隐,对魏国军事实力是毁灭性的打击。而且,魏国地处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被各国包围,很难发展成统一全国的力量。

齐国: 齐国在战国中期,也曾出现过“田忌赛马”的军事辉煌,并且在“围魏救赵”中表现出色。但齐国更多的是一种“机会主义”的扩张,缺乏秦国那样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强大的战略执行力。而且,齐国内部政治也很不稳定,特别是“五国伐齐”之后,齐国实力大损,再也未能恢复到巅峰时期。

赵国: 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虽然拥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名将,并且一度抵抗住了匈奴的威胁,但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且长平之战的惨败是无法弥补的。

燕国和韩国: 这两国在七雄中实力相对较弱,燕国地处偏远,韩国则被夹在魏、秦之间,政治腐败,军事落后,更不用说统一天下了。

总结一下:

在战国七雄中,如果秦国未能崛起,那么楚国无疑是那个最有潜力和实力能够完成统一的国家。它拥有最广阔的疆域、最丰富的人口和资源、以及相对稳固的经济基础。如果楚国能够解决好内部的政治稳定问题,进行更彻底的改革,并且在战略上更加专注和果断,它确实有可能成为那个“笑到最后”的赢家。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最终统一中国的是秦国。这既是秦国自身强大的体现,也是其他国家未能抓住历史机遇的必然结果。楚国就像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巨龙,但却被自身的问题束缚住了翅膀,最终未能腾飞九天。这其中的教训,对于理解国家兴衰和战略决策,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们都误会了,其实除了秦国,谁都没有可能统一。

各位答主实质上已经从实力方面详细分析过各个国家,但是我要说的是另一个方面:

谁有想法统一全国?

答案是除了秦国,并没有哪个国家想统一七国或者说统一思想在其他国家只不过是一些边缘化的思想。其他六国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分封制意识,做霸主是最高目标,对于削弱对手或者消灭对手兴趣浓厚,但也仅仅止于此,消灭对手的目的不是统一,而是保证自己的强势地位,正是由于这样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合纵这种东西。秦国因为后起之秀,又是在西周灭亡之后才诞生的,受周朝封建意识的影响基本没有,基于比较朴素的奴隶主地主阶级思维,目标很明确,一个一个干掉你们,天下是我的。

所以,你看几个国家打来打去,除了秦国,其他国家基本上都是以维持自己强势地位为目的。。。

user avatar

首先是齐国。

齐国在垂沙之战把鼎盛期的楚国按在地上摩擦,又伙着韩、魏打破函谷关,逼迫秦国割地求和。转头吞了天下最肥的宋国,一时风头无二,准备混一九州:

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谁料步子迈得太大,咔吧,扯到蛋了。过扩超百,恶名值炸点,直接引发包围网事件,在济西被五国联军轮了。

搞出合纵大新闻的,刨去秦国也就是齐国,果然东西二帝,佩服佩服。

如果齐国顶住联军,抑或之前外交方面少作点死,一旦消化了宋国,真是天下事未可知也。说起来这位齐闵王也算是半截英雄了,末了成王败寇,居然以小丑形象著名,也是悲剧。

其次便是楚国。

楚国实力一向雄厚,即便混到战国末年,亦有橫则秦帝,纵则楚王一说。

楚怀王伐秦,一路杀到蓝田,距咸阳咫尺之遥,秦人已经跑去搞《诅楚文》扎小人了,如果不是三晋乱入背后捅了一刀,胜负尚未可知。

不过楚国外强中干,内部问题不解决,总归力有不逮。

说起来,险要的形势对于秦国的帮助不次于商鞅改革。正所谓百二秦关,秦人出的昏招也不少,但每次都可以缩回函谷关闭门反省,搁关东哥几个,一堆趁你病要你命的邻居,欲反省,可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战国七雄,要说除秦国之外,谁最有希望完成统一,这真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视角拉回到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看看各国当时的实际情况,而不只是停留在“秦强其他弱”的简单印象上。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挑一个最有力的竞争者,那么楚国是最有可能的那个。当然,这并非说楚国一定能胜,而是从当时.............
  • 回答
    战国时期,秦国最终一统天下,这已是历史的既定事实。但如果跳出这个框架,站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审视各国强弱、战略布局和内政外交,我们不难发现,除了秦国,还有那么一两个国家,在某些时期,也曾有过问鼎中原的资本与潜质,只是最终种种原因未能如愿。要说“最有可能”统一诸侯的国家,在我看来,魏国和楚国是最有力.............
  • 回答
    战国时代,齐国确实是个耀眼的军事强国,但若细究其领土扩张,你会发现除却破燕吞宋这两笔大账,其后的扩张似乎陷入了瓶颈。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无战役”,而是复杂的战略选择、地缘政治以及国力制约的综合体现。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齐国并非“再无任何领土扩张的战役”。在战国七雄的漫长历史中,各国之间的攻伐、兼并是.............
  • 回答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风起云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每个国家都在努力生存和扩张。要论七雄中最弱的,大多数历史学家会倾向于认为是韩国,其次是燕国,但它们之间的强弱对比并非绝对,会随着时间推移和具体情况有所变化。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仔细剖析一下韩国和燕国:一、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韩国:.............
  • 回答
    既然要谋划一统天下,那我就选那最有可能,也最具有战略眼光的一方——秦国。为何是秦国?虽然其他六国各有千秋,但秦国在当时的地理位置、改革基础、以及民风上,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先机。 地理位置: 秦国地处关中,易守难攻,且沃野千里,能够自给自足,为长期的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而其他国家,如中原.............
  • 回答
    战国七雄军队人数,以及动辄几十万人的大会战,这问题实在太有意思了,也触及了我们对古代战争一个很普遍的疑问:古人的动员能力真有那么强吗?这事儿吧,得一件一件掰开了说。一、 战国七雄,到底有多少兵?咱们得明确一点,战国时代不像现代有精确的人口普查和兵役登记。史书上的数字,往往是统治者为了宣扬武功、鼓舞士.............
  • 回答
    战国七雄,皆是一方霸主,纵横沙场数百年,最终皆化为历史的尘埃。论及谁的灭亡最令人遗憾,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因为“遗憾”本身是一种主观感受,取决于观者的视角和价值判断。然而,如果非要从历史影响、文化传承、以及对后世的启示等方面来考量,我个人认为,韩国(韩 [hán] )的灭亡,或许是最令人扼腕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探讨的是战国七雄和欧洲陆地大国在构建“均势”方面的差异。虽然都是在相对封闭的区域内,多个主要力量为了自身安全和利益相互制衡,但战国七雄最终走向了统一,而欧洲大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维持了多极的均势。这背后有很多深层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一、 历史进程与内在动力:从分裂到统.............
  • 回答
    战国七雄并不都严格意义上位于“东西南北”的边疆。更准确的说法是,它们占据了当时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的主要地缘政治板块,并且它们之间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们在扩张和对抗中的战略方位。让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这个问题,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机器生成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战国七雄”的地理分布和它们的核心区域: 秦.............
  • 回答
    韩国在战国七雄之列,这并不是因为韩国像秦国、楚国那样,拥有广袤的疆土和强大的军事力量,能够与列国进行长期的兼并战争。韩国之所以能跻身“战国七雄”这一行列,其原因更为复杂,是历史进程和政治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韩国的地位,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春秋时期的格局。当时,周天子的权威日益衰落,诸侯国之间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三家分晋并没有完全发生,而是演变成了秦、晋、燕、楚、齐这五雄争霸的局面,那么秦国能否统一天下,这个问题的答案变得复杂而充满变数。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探讨:一、 晋国依然存在,是最大的变数“三家分晋”的核心是晋国的分裂,削弱了它作为超级大国的影响力。如果晋国没有彻底分.............
  • 回答
    公元前471年,正是战国时代风云激荡的开端,各国为了生存和扩张,都在进行着或明或暗的较量。然而,如果在这个时间点,一股强大的力量——秦国——突然从历史舞台上消失,那么其他六国中,谁最有机会一统天下呢?这无疑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需要我们仔细梳理当时各国的实力、地缘以及潜在的发展方向。首先,我们需要排.............
  • 回答
    自从《全面战争:幕府将军2》的成功,许多玩家都对历史题材的《全面战争》续作充满了期待,而中国战国时期,这个群雄逐鹿、思想碰撞的伟大时代,无疑是极具潜力的背景选择。为什么说战国七雄是绝佳的《全面战争》背景?想象一下,《全面战争:战国》会是什么样子?光是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 极富深.............
  • 回答
    越国,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古老国度,其兴衰过程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最终越国并未能跻身“战国七雄”之列,其结局充满了历史的遗憾。要理解越国的结局以及为何未能成为战国七雄,我们需要从其兴盛到衰落的关键节点进行详细梳理。一、 越国的兴盛:卧薪尝胆的传奇越国的兴盛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古文字学和历史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要说能否“完全”还原战国七雄各自独立的文字和语言系统,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但是,我们可以说,依靠我们现有的文献资料,我们已经能够相当程度地勾勒出它们的面貌,并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战国时期的“文字”和“语言.............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了古代军事史、政治格局和文化碰撞的多个层面。要详细探讨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印度后能否击退战国七雄,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亚历山大大帝的军事力量与战术优势亚历山大大帝能够席卷希腊、波斯,并在印度取得一定成就,依靠的是其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和训练有素的军队。 马其顿方.............
  • 回答
    看到图上魏国那一点点,确实容易让人产生疑问:这样一个地图上显得袖珍的国家,凭什么能挤进“战国七雄”的行列?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面积大就强”就能解释的。魏国之所以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并不仅仅是国土大小,而是它在特定历史时期,凭借着一系列独特的优势,成功地从春秋时期的列国争霸中脱颖而出,并在一众强国之中.............
  • 回答
    战国与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两者之间相隔约250年,中间经历了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战国与汉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文化思想的传承上。以下从时间线、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阐述: 一、时间线与历史背景1.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
  • 回答
    战国时期魏国的衰落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并非由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内外部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下将详细阐述魏国由盛转衰的关键因素:一、 称霸初期的辉煌与隐患(魏文侯、魏武侯时期)魏国在战国初期是毋庸置疑的霸主,这主要归功于其领导者的雄才大略和一系列成功的改革。 任用贤能,改革图强: 魏文侯是.............
  • 回答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赵、魏、韩、燕、齐、楚)的“爱国”意识并非一蹴而就地消弭,而是一个复杂且循序渐进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一、 概念的转变:从“邦国”到“天下”的模糊化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战国时期“国”的概念与我们现代的“国家”有所不同。当时的“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