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越国的结局是怎样的,最后为什么没成为战国七雄?

回答
越国,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古老国度,其兴衰过程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最终越国并未能跻身“战国七雄”之列,其结局充满了历史的遗憾。

要理解越国的结局以及为何未能成为战国七雄,我们需要从其兴盛到衰落的关键节点进行详细梳理。

一、 越国的兴盛:卧薪尝胆的传奇

越国的兴盛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卧薪尝胆”的故事,这与越王勾践的励精图治密不可分。

春秋时期的越国: 越国在春秋时期曾是一个重要的东方大国,其地理位置大致在今天的浙江一带。在越王允常时期,越国已经开始显露实力,并与北方的吴国结下了深仇大恨。
越王勾践的崛起: 越王勾践继位后,经历了与吴国的惨烈战争。公元前494年,越国在夫椒之战中被吴国大败,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夫差求和,并屈辱地做了三年吴国的奴隶。
卧薪尝胆与复仇: 勾践忍辱负重,在吴国期间,他尝粪问疾、亲耕亲喂,极尽讨好之能事,以麻痹夫差。回国后,他发誓复仇,任用范蠡、文种等贤臣,励精图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他“卧薪尝胆”,时刻提醒自己亡国之耻。
灭吴称霸: 经过二十年的休养生息,越国国力大增。公元前473年,越国发动反攻,最终灭掉了强大的吴国。此后,越国声威大振,越王勾践更是被尊为“霸主”,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称霸的诸侯。

二、 越国由盛转衰的苗头与原因

灭吴之后,越国本应迎来一个辉煌的时代,但勾践的雄心似乎并未止步于称霸。他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的中原地区,试图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然而,正是这种过度的扩张和一些决策失误,为越国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北伐与战略失误: 灭吴后,勾践率兵北上,会盟于徐州,迫使齐国、晋国等强大诸侯向他臣服。这种咄咄逼人的姿态,虽然一度使其声势达到顶峰,但也引起了周边国家,尤其是晋国的警惕和敌视。越国地处东南,远离中原的政治中心,其军事力量和经济基础,似乎难以支撑长期的北上战略。长期的对外征战,消耗了越国的国力,也使得国内的建设受到影响。
人才的流失与继承问题: 越国的成功离不开范蠡和文种的辅佐。然而,在越国称霸后,范蠡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选择功成身退,离开了越国。而文种虽然留了下来,却最终被勾践赐死,这反映了越国政治中的不稳定性。勾践死后,继位的越王们虽然也曾有过努力,但都未能达到勾践的水平,国家逐渐走向衰落。
地理位置的局限性: 越国虽然一度称霸,但其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与北方的中原强国相比,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影响力始终受到限制。当诸侯争霸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中原地区时,越国便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三、 越国在战国时期的境况与最终结局

随着春秋时代的结束,中国进入了战国时期。这是一个更加残酷、更加激烈的诸侯争霸的时代,各国都在进行变法改革,国力飞速发展。而越国,此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锐气和活力。

战国初期的越国: 在战国初期,越国仍然是一个具有一定实力的国家,也曾经参与过诸侯之间的战争。例如,在公元前400年左右,越国还曾攻打过齐国。
外部势力的崛起与冲击: 战国时期,北方的晋国分裂为魏、赵、韩三国,三国进行了变法改革,实力大增。同时,秦国在西方崛起,变法图强。这些新兴的强国,其国力和战略视野都远超已经疲惫的越国。
内部的衰败: 越国未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政治和军事改革,国内政治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国力持续衰退。加上之前北伐的消耗,使得越国在面对新兴强国的冲击时,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被楚国所灭: 越国最终的结局是被南方的楚国所灭。具体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75年左右。当时,楚国在楚悼王时期进行了改革,国力强盛,并且将扩张的目标指向了越国。在楚国的强大攻势下,越国无力抵挡,最终被楚国吞并。

四、 为什么越国没有成为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是指战国时期最强大的七个国家,它们分别是:秦、楚、齐、燕、韩、赵、魏。越国之所以未能跻身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国力衰退的根本原因: 越国虽然在春秋末期一度称霸,但其国力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在与晋国等中原强国相比之下。灭吴之后,勾践的北伐战略消耗了越国大量国力,并引发了周边强国的戒备。随后的继承者未能维持国家的强盛,内部出现衰败。
2. 缺乏有效的变法改革: 战国时期,各国之所以能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效的变法改革,如秦国的商鞅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等。这些改革使得国家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焕发新生。而越国似乎未能及时跟上这一变革的步伐,在国家治理和军事制度上可能存在落后。
3. 战略定位的局限性: 越国地处东南,相对远离中原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虽然其地理位置使其免受一些北方战乱的直接影响,但也限制了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治影响力的能力。当诸侯争霸的重心在中原时,越国难以像中原国家那样有效地进行战略互动和扩张。
4. 内部政治的动荡与人才凋零: 范蠡的远见和文种的悲剧,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越国政治的不稳定性。一旦核心人才流失或受到排挤,国家的决策和执行能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5. 外部强国的压制: 当越国由盛转衰时,北方的魏、赵、韩三国以及西方的秦国已经崛起并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同时,南方的楚国也逐渐强大起来。越国在面对这些新兴强国的联合打压或局部战争时,显得力不从心。

总结:

越国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凭借着越王勾践的坚韧不拔和贤臣的辅佐,最终灭吴称霸,创造了春秋时期的辉煌。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战国时代的到来对各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国未能及时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在国力、改革、战略和政治稳定性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最终被强大的楚国所灭。它的结局,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国度,未能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最终被历史潮流所淘汰的悲壮故事。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警示,也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引人深思的历史教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越王勾践用自己国家的国运,给了五百年之后的孙权一个血淋淋的教训

越国的家底

越国虽然地盘大,但是在春秋时期江南尚没有得到开发,这些地盘都是虚的。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越王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时候,为了生孩子爆兵,可谓是把行政催生的力量用到了极致: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

为了不浪费生育资源,老少配是被禁止的。如果女子十七,男子二十不婚配,父母就要被问罪。要生育的时候,国家提供接生服务;生男子,赐予两壶酒一只狗;生女子,赐予两壶酒一头猪(?)如果生了三个人,怕奶水不够,政府提供乳母;如果生了两个,那么政府提供粮食。

就这样整个国家突突的生了十几年,才凑出一支几万人的军队伐吴:

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

而这已经是将越国的十几岁以上的成年男子能征发的都征发的倾国之兵了。这点军队在后来的战国时期,根本不够看。

吴灭楚,越灭吴,从某种意义上,都是灵蛇吞巨象式的斩首行动。小国灭大国的问题就是,灭了之后往往守不住成果。楚国后来借了秦兵,就复国了;而越灭吴之后,吴国的旧地也很多被楚国给侵占,越国根本无力反击。

这个时候的勾践,和五百年后的孙权面临的难题是一样的:作为长江中下游的割据势力,是往北还是往西寻求生存空间

往北是逐鹿中原。对孙权来说,就是往青州、徐州的方向发展;而对勾践来说,就是和齐国去掰手腕。

往西是一统江南,对勾践来说,那就是逆流而上和荆襄之地的楚国死磕,对孙权来说,那就是全据荆州,谋图四川,争取两分天下。

勾践选择了往北,而孙权看到了勾践的下场,所以选择了往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性。当时的中原文明和江南有代差,逐鹿中原,获得周天子的承认,这个诱惑是越国、和之前的吴国都很难抵挡的,吴国如果不慕虚名,硬要和晋国在黄池争霸,勾践都未必有机会能灭得了吴国。

在灭了吴国之后,勾践在琅琊建立了新的都城,和齐国隔水相望:

越国的琅琊在现在连云港的锦屏山,就是地图中的那一座山,现在还出土了大量的越国文物。可以看到这已经是越国,乃至于吴国旧地的最北边了。勾践这一手天子守国门,就决定了之后几十年,越国的发力方向,那就是北上中原。

但是越国的人丁还是单薄,越王在琅琊的布置,也不过八千精兵,三百战船。

越王既已诛忠臣,霸于关东,从琅邪,起观台,周七里,以望东海。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

当时的孔子已经去世。但是在『吴越春秋中』不知道怎么就复活了,还面见越王求用:

居无几,射求贤士,孔子闻之,从弟子奉先生雅琴礼乐奏于越。越王乃被唐夷之甲,带步光之剑,杖屈卢之矛,出死士,以三百人为阵关下。孔子有顷到,越王曰:“唯,唯,夫子何以教之?”孔子曰:“丘能述五帝三王之道,故奏雅琴以献之大王。”越王喟然叹曰:“越性脆而愚,水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然,去则难从,悦兵敢死,越之常也。夫子何说而欲教之?”孔子不答,因辞而去。

孔子说:我能讲五帝三王之道,所以用琴奏雅乐献给大王。

勾践说:越人没那么多讲究,船楫为生,打仗不怕死,夫子怎么教化他们呢?

孔子不说话,告辞了。

这个小故事当然是假的,但是这简短的对话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越文化和周文化之间有深深的隔阂,而勾践也试图引入周文化来改造越国。

注水的霸业

乘着灭吴的威慑力,勾践似乎做成了一点事业,居然能迫使当时处在低谷期的秦桓公低头:

勾践乃使使号令齐、楚、秦、晋皆辅周室,血盟而去。秦桓公不如越王之命,勾践乃选吴越将士西渡河以攻秦。军士苦之,会秦怖惧,逆自引咎,越乃还军。军人悦乐,遂作‘河梁之诗’。

但是有什么用呢?马上就进入战国时代了。春秋早期的这套尊王攘夷,慕虚名而不取实地的风格已经过时了。越和秦相隔千里,攻秦胜则利楚,攻秦不胜自折锐气。

而真正和越国接壤的楚国,在史记里面有两段微妙的记载:

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但是另外一段是:

是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

哪有打了大胜仗,慷慨割地的道理,本传很可能是文过饰非,把越国伐吴之后的虚弱,粉饰成了主动割让罢了。楚国占据了淮水和泗水周边的那一堆小国的资源,吴国好容易从中原割下来的一块肉又还给了宋,鲁。越王有什么资本去逐鹿中原呢?

是能打得过齐国么?还是能从楚国把淮泗诸侯再夺回来?

并且在古代,原始的地方离心力很强。越王迁都琅琊,跑到了自己国境的最北边,那么对其他越国领土的控制力就会下降。原始部落往往乡土气重,保卫本土可以,出去打仗困难,这一点在孙权时代尚且如此,勾践时代只会更加的严重。这样就导致反吴的时候可能会出力,但是你要逐鹿中原,谁跟你去送死?

勾践的这一败笔,直接导致了之后数百年越国的不利地位。

越国的衰落

别说是春秋战国,就是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荆襄对扬州都有很大的战略优势,这个是天然的上下游的优势,很难逆转。所以越国真正的威胁,不在齐鲁,而在楚国

楚国虽强,但是楚国架子铺的很开,一边和秦国拉拉打打,一边又要应付中原诸侯,旁边还有一个越。利用楚国和中原诸侯的矛盾,蚕食楚国,力图恢复旧吴国的疆土,这是一个可以尝试的发展策略。而勾践在自己丢掉了淮泗之地,丢掉了楚国支持的情况下,还试图经略中原,结果是七十年间消耗了大量的国力做了无用功,而自己原来的越国旧地也控制不稳,后代越王在齐楚的压迫下又迁都回了吴地。

国家发展能有几个七十年?发展的窗口错过了,那就要受到惩罚。之后的楚国不断的侵占越国的领土,而越国后来也陷入了争权的内乱。到越王无疆在位的时候,他有一点勾践的雄风,把越国治理的中兴了起来,又有了争霸的本钱。厉兵秣马,准备北上伐齐。

结果半路被齐国的使者忽悠去伐楚,想再来一次趁着敌国国力空虚的时候来一次斩首行动。但是这次楚国精锐尽出,直接击杀了无疆。无疆死,越国群龙无首,楚国趁机尽取吴地。越国被分成琅琊和会稽为首的两块飞地。到此时,越国基本上就是大势已去了。

到了楚怀王时期,楚国取琅琊,秦始皇时期,秦军下会稽。越王的后裔跑去了更加偏远的福建。好在越国虽然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但是『幅员辽阔』。所以越虽然不在战国七雄编制之内,但是一直存活到了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如果连闽越王也算上的话,那么一直到公元前110年因为内乱投降汉朝,才算彻底亡国,比秦朝都多存在了将近100年。

user avatar

勾践轰轰烈烈的灭吴之战,竟是依赖的楚国军队(“籍楚之前锋,以摧吴王之戈”《吴越春秋》),高端人才更全靠从楚国输入。所以只要越国摆脱不了对楚的依赖,想真正称霸就很难。

更要命的是,越灭吴是复仇战争,打的是生死架,对吴国摧残得很彻底,以至繁华一时的吴京姑苏,到了战国时代已沦为人烟稀少的“吴墟”,也就是一片废墟,以往的生产力被严重破坏。所以,虽说吞并了吴国,却不但没有增加越国的国力,反而成了负资产。毕竟,要融合怀着深刻世仇的吴国遗民,要恢复生产,重新盘活旧吴这个摊子,需要钱,需要时间,从哪来? 更不要说自身也在战争中“豪士死,锐卒尽,大甲伤”。过去越国依靠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培养起来的一点元气也耗尽了。

越灭吴,本就是超越自身国力的勉力为之,越本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生产力、文化都极度落后,最大的短板是人口少。当年面对吴王阖闾的三万吴军,都打得非常吃力,靠侥幸才击败之。后来败于吴王夫差,一度被摧残得只剩方圆百里之地,人口被打出了一个断层,更加稀少。

所以勾践才不惜代价,疯了似的鼓励生育。命令全国的年轻男子不许娶老妇,老年男子不许娶年轻女子,以免影响生育;凡女孩十七岁不嫁,男子二十岁不娶者,罪其父母。有的措施细致入微:妇女要临盆了须预先报告官府,官府好派来医生照料,确保母子平安,绝不损失一人;如果生下儿子,官府赏两壶酒、一条狗,哪怕生个女儿,官府也会给两壶酒、一头猪的厚赏。 要是一胎生两个孩子,官府供他们粮食,如果一胎生三个孩子的,官府出钱派人帮养(皆见《国语》)。可见越国的人口底子一穷二白到啥地步。

靠着楚国的大笔“融资”,越才能用短短二十年时间奇迹般的翻盘,一举灭吴。

可笑的是,灭吴之后,勾践对越、楚同盟依旧抱有幻想,借贷借顺了手,在两国的共同敌人已不复存在情况下,竟还向楚借兵去跟晋国争霸,天真的指望用别人的军队来承载他越国的霸业。“越已胜吴,又索卒于荆(楚)而攻晋”(《韩非子》)。

如此一厢情愿,被打脸是自然的,楚人不但不借,反而敲起了竹杠,趁着越国虚弱,直接翻脸进攻,“起师而从越”,一举占去大片越国领土,“越已灭吴,而不正江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史记》卷40)。

勾践大丢脸面,要知道,刚灭吴时,他还狠是风光了一阵,真的尝到了霸主的威风:

“当是时,越兵横行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史记》卷41),所谓“宋、郑、卫、鲁、陈、蔡执玉之君皆入朝”(《国语。吴语》)。

可楚国一但停贷,越国这“霸主”立马现了原形,勾践无奈之下,只得听从文种的意见,将淮泗大片领土割让给楚国:“割露山之阴五百里”(《韩非子。说林下》)。

然后,又不放心文种也是楚人,把文种给赐死。范蠡、文种一去,越国连脑力资源都一落千丈。

所以,勾践才会做出令后人惊讶的举动:从浙江绍兴,迁都到近二千里外的山东青岛附近的琅琊。

此图鸣谢:布哈林、王靖海

勾践此举,明显是为避开强楚,而改去山东发展。因为那里的齐、鲁、郯、邾、滕等国,都被吴国欺侮过,一个个都是软柿子,更不要说齐国正处于“田氏代齐”的过渡期,难于外顾。

可离了楚国的“贷款”,勾践的本钱实在太小了。我们记得,当年勾践向吴国发起第一次进攻时,军队是什么阵容:

“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史记勾践世家》)。

水军、武士、军官团、车兵部队,好一支兵种齐全的五万熊貔之师!

如今勾践单干了,他带到琅琊的家当,却才“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吴越春秋》)。阵容小了一大截,兵力少,随迁人口也非常少,所以堂堂春秋第五霸主的勾践,号称天下四强之一的越国(《墨子》)在海边建立的新都琅琊,不过才“台周七里,以望东海”,寒酸得可以。

这点本钱,虽说曾灭了几个小国,但想去灭鲁吞齐显然差得老远。只能靠着三晋伐齐,自己也跟着打打秋风罢了。可打秋风终不是长久之计,不过八九十年,“家境贫寒”的越人就不得不黯然放弃琅琊,将国都迁回到江浙。

然后就是越王无疆趁着楚怀王被暴秦欺负,楚兵被秦军斩首八万的机会,孤注一掷向西攻楚,最终结果大家也看到了。

所以,要成为战国七雄,首先自己得盘子大,稳实,立得住。别小看韩国,韩国的资本,根本不是越人能比的。

最后,对于勾践依赖楚国的史料发掘、考证,皆出自罗有锣文章:

user avatar

限制吴越发展的首要因素还是地理和人口。勾践反攻吴国时发布维甲令,要求举国男子都要参军,这才勉强打败了吴国,而吴国在吴楚战争中以十万敌楚国无尽的人力,最终导致了吴国自身的灭亡。恶劣的生存条件造成吴越人口较少的局面。时至今日,钱塘江地区的潮水位都高于平原的平均海拔,所以土地普遍盐碱化,即使水稻的粮食平均产量要比北方高,但越国的农业也还是不发达,供养不起太多人口。这也在根本上决定了越国在战国耕战环境下的劣势局面,其经济难以支撑长时间的兼并战争消耗。

而越国在后期的内乱以及战略形势的变化对越国影响极大。越国在战国初期是墨子眼中的四大“好战之国”,而自朱勾以降越国王位继承几乎都是依靠宫廷暴力完成。战略上,越国前期主要战略方向还是在北方的山东诸国,但是在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后形势发生变化,越国于是不得不在战国早期从中原转向楚国。楚国同时受到三晋、秦、齐以及越国的威胁,所以也必须尽可能削弱敌人中相对孤立和落后的越国。纵观战国形势,越国基本上不是在内战就是在被楚国压制,难以称得上一个大国。

吴越战争后楚国虽然没有直接和越国翻脸,但越国还是割让吴国占领的大量领土以缓和关系。而自越国最后一位雄主朱勾死后,越国又爆发了一系列宫廷内乱,庄子描述为“越人三世而弑君”,越国王子为躲避权力斗争躲进山洞中,但国人还是将他用烟熏出山洞令其强行即位,直到史记中越国最后一位君主无强越国才重建了稳定的政权交替秩序。无强之前的无余之属于越国在位时期较长得君主,而无强在先君休养生息基础上,向北向齐国进军,齐国和魏国长年交战国力衰退,于是引诱越国攻打楚国,当时楚国正在和三晋作战,果断反攻越国到钱塘江,打完越国还去攻打齐国以惩罚它的所作所为(还因为齐魏徐州相王),但越国自此一蹶不振,在史记的记录中,公元前333年越国灭亡。

在战国中晚期,楚越战争仍在继续,楚方在越国南北通道的邗沟修建了广陵城扼住了越国咽喉,并且派出了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镇守吴越前线,派出召滑挑起越国宫廷内乱。而《战国策》记载:

(公元前306年)用昭滑于越而纳句章,昧之难,越乱,故楚南塞濑胡而郡江东。计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乱而楚治也。

句章据考证是今天的宁波一带,楚国此战后占领了越国大部分地区,并在今天的苏州建立了江东郡管理越国故地,江东也是后来项羽的起兵之地,项羽在姑苏城杀会稽太守随后起兵反秦。

史记中,秦始皇统一楚国后,还继续“降越君,置会稽郡”。而根据这种说法,越国可能只是楚国下面的附属国或者羁糜地区,越地另有名义上降服于楚国的君主治理。《韩诗外传》中甚至还记载在秦始皇统一前夕,越国伙同赵国、燕国密谋抗秦。而在史记楚世家中,楚人也说:

(公元前281年)十八年,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顷襄王闻,召而问之。对曰:……北游目于燕之辽东而南登望于越之会稽,此再发之乐也。

所以越国可能并没有降服或者降服后再度叛乱,当时楚国人并不认为自己领有越地。而在越绝书中,记载了越国的另外一种结局:

无疆子之侯 ,窃自立为君长。之侯子尊,时君长。尊子亲,失众,楚伐之,走南山。亲以上至句践,凡八君,都琅玡二百二十四岁。无疆以上,霸,称王。之侯以下微弱,称君长。

前面已经提到楚国在邗沟旁设立广陵,而越国在北方的统治中心在琅琊。基本上在前述差不多的时间段,楚国攻破越国故都的琅琊,由于邗沟已经被楚国控制,大批越国人只能从海上迁移到当年夫差围困勾践的南山之中,越国的王系也在此时终止。

虽然史学界对于《越绝书》、《吴越春秋》真实性存疑,其和《战国策》一样有着演绎的性质。但也有学者考证越绝的绝是侗台语中“记录”之意,所以推测越绝可能是后人修改后的越国官修史书。而在这两本书中,记载了秦始皇的最终处置:将大越改名为山阴,在越国圣山之地勒石记功,将钱塘江以东故地的越人迁移到太湖流域,将汉人罪犯迁移到越国故地以防备海外的越国残余势力。在此之后越国的语言文化都逐渐从历史中消失。

补充:

  • 《史记》在勾践以后王系错乱缺漏,所以不建议去引证。“或为君或为王”一句更多反应出越国的分封制度,越国国内本来就君王一堆,《越绝书·吴地传》里面就记载越宋王和周宋君的战争:
巫门外麋湖西城,越宋王城也。时与摇城王周宋君战于语招,杀周宋君。毋头骑归,至武里死亡,葬武里南城。午日死也。
  • 越绝中类似的分封君主还很多,例如越干王、越摇王,都不属于越国世系但于史无载,越国的太子在金文中是作“嗣王”,王在越国本身也并不稀奇。可以推测,越国的内乱也很大程度是和这套分封制度有关。
  • 另外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闽越和瓯越是不是勾践后裔问题。个人立场上不是,姓氏就不一样,出土青铜器中越王姓者旨,有学者考证是诸稽,并且史书中还有勾践大夫诸(柘)稽郢,或被认为是勾践太子鹿(适)郢的别称。依据双重证据法的原则,越国王系更可能是者旨姓氏,而非所谓骆越的骆或者大禹的姒。汉末所谓的越国后裔姓氏是骆,有可能是来自越人的不同部落或者越国的羁糜君主。还有一点就是地理,瓯越王在越绝书中属于越国的封国,但闽越不在越国版图中,两者关系可能近似于野人和建州。用古人话说,《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曰:
自交阯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不得尽云(夏代)少康之后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越国,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古老国度,其兴衰过程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最终越国并未能跻身“战国七雄”之列,其结局充满了历史的遗憾。要理解越国的结局以及为何未能成为战国七雄,我们需要从其兴盛到衰落的关键节点进行详细梳理。一、 越国的兴盛:卧薪尝胆的传奇越国的兴盛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两个问题,我们来一一探讨一下。 1. 易经得出的结果有什么科学依据/推导依据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对易经产生好奇和疑虑的根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易经。从历史和文化层面看:易经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年代。从其.............
  • 回答
    这说法有点意思,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说在中国大城市结婚越少女方收彩礼,这事儿啊,得分两头看。首先,有没有“不收”的情况?确实,在大城市,尤其是那些经济发达、思想观念比较开放的城市,比如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等,你确实能听到不少新人结婚时女方家“没收”彩礼的例子。这其中,有的是真的没收,就是男方一家.............
  • 回答
    国足在大年初一输给越南,这确实是一个让许多中国球迷心碎的结果。要探讨这究竟是越南队进步的体现,还是国足自身水平滑坡的证明,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分析。越南队的进步,我们看到了什么?毋庸置疑,越南足球在过去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他们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系统.............
  • 回答
    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本应是驱动组织和个人达成目标的重要工具,但设计或执行不当的KPI考核,确实可能造成“越努力越吃亏”的荒唐结果。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以下几种维度:一、 KPI设计本身存在根本性缺陷这类情况是KPI本身就存在逻辑上的扭曲,无论员工如何努力,都会被现有指标所“绑架”。1. 静态、.............
  • 回答
    关于发达地区女性结婚晚或选择独身比例增高这一现象,确实存在,而且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发达”与否就能一概而论,但整体而言,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趋势和关联。现象的观察与验证:在一些经济高度发达、社会观念相对开放的国家和地区,如北欧、西欧部分国家,以及一些亚洲发达城市(如东京、首尔、新加坡),女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对战争结果的评价标准以及历史背景的理解。简单来说,越南在美越战争中的结果,相较于朝鲜在“美朝战争”(朝鲜战争)中的结果,以及满清在鸦片战争中的结果,确实在某些层面上显得“更好”或更“不差”,但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更好”和“不差”。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满清与鸦.............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沮丧但又无比普遍的现象。明明是心里最渴望成功的事情,投入了最大的精力去追求,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甚至以失败告终。这种感觉就像是手里握着一颗种子,浇水、施肥、晒太阳,精心呵护,结果种子烂在地里,或者长出来的全是什么歪瓜裂枣。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错综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
  • 回答
    这年头,能干、优秀的人,确实好像越来越“不着急”往婚姻里跳了。不是说他们不喜欢爱情,也不是说他们就抗拒组建家庭,而是当你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更清楚地看到人生的各种可能性,你可能会对婚姻这件“大事”有了更审慎、更个性化的考量。首先,得聊聊“优秀”本身带来的变化。以前,社会给你的人生剧本可能更标准:读书.............
  • 回答
    关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对季子越事件的处理和调查进展缓慢的问题,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详细解释为什么调查可能需要这么长时间,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尽量避免生硬的“AI痕迹”,而是以一种更具人情味和条理的方式来呈现。事件的复杂性:不仅仅是“一件事”首先,我们得明白,季子越事件并非单一、.............
  • 回答
    2021年6月,一次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备受瞩目的对撞测试落下帷幕,主角是两款在紧凑型SUV市场搅动风云的车型——本田缤越和吉利缤越(这里我推测您是指吉利缤越,因为本田缤智是另一款车型,但鉴于您提到“缤智21年6月的对撞测试结果”,并且与“缤越”并列,我还是倾向于您可能是在询问吉利缤越。如果确实是指本田.............
  • 回答
    这可真是件棘手的事,既要撑起部门,又得应付这档子“裙带关系”。说实话,这种情况我见过不少,尤其是咱们这个圈子,关系网错综复杂。你现在挂着常务副总的牌子,按理说,这位大小姐的秘书,名义上确实是你的下属了。她越级找大领导哭诉,这事儿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一种示威,或者说是在明确告诉你:她不把你放在眼里。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命名中一些微妙的因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从历史的宏观视角来看,越国灭吴国是确凿无疑的史实。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一举吞并吴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这本该让“越”这个名字在后世的政权命名中占有更重的分量,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东南政权更倾向于使用“吴”。这背后,我认为.............
  • 回答
    评估越南先进武器对中国军队的威胁程度,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武器的类型、性能、数量、部署区域、战术运用以及中国的应对能力等。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一问题:一、 越南先进武器的重点领域与具体型号:越南近年来在军事现代化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尤其是在海军和空军领域,引进了一些相对先进的装备.............
  • 回答
    越南经济能否在未来超越广西,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当前的经济体量、增长潜力、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策支持等。一、 当前经济体量与增长速度的对比首先,我们来看看两地目前的经济规模。根据最新数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经济总量(GDP).............
  • 回答
    越南军事实力:实力与挑战并存的地区力量越南,这个在东南亚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国家,其军事实力是观察其国际地位和地区影响力的关键维度。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越南人民军已经构建起一支规模庞大、装备日益现代化、并且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军队,但同时,它也面临着一些固有的挑战。 整体实力概览:规模与现代化并进从.............
  • 回答
    关于越南能否超越中国,甚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讨论,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细致剖析。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因为这涉及到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构性问题、外部环境以及历史遗留等诸多因素。首先,我们来看看越南的经济增长势头。不可否认,过去几十年,越南经历了令人瞩目的经济腾飞。从一个.............
  • 回答
    越南官方历史对高骈(Gao Pian)的评价,总体上是负面的,将其描绘成一个残暴、贪婪且好大喜功的统治者。然而,要深入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他在中国唐朝晚期在安南(当时越南北部的称谓)的统治时期,以及这在中国官方史书中的记录。高骈治下的安南:一段动荡与压迫的时期高骈,字高君,是唐朝末期的一位著名将.............
  • 回答
    在越南,权力集中体现在党的领导核心上,而最能“说话算数”的,毫无疑问是越南共产党的总书记。总书记这个职位,虽然没有直接的国家元首头衔,但他掌握着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他是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灵魂人物,是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的领导者。简单来说,党总书记的意志,就是国家政策和发展方向的最终决定。他代表.............
  • 回答
    越南的平均工资水平,这个问题挺实在的,也是很多人想了解的。跟咱们中国比,那得分开看,因为中国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区差异也挺大的。先说说越南的平均工资大概是个什么水平:总体来说,越南的平均工资水平还是偏低的。根据一些公开数据和报道(比如越南统计总局、世界银行等),越南的月平均工资大概在 200300 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