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湘水之盟之后 孙权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属于背信弃义吗?

回答
话说当年,天下三分,孙刘联盟正是如火如荼,共抗曹操。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利益的纠葛和地缘的考量,总是会在最牢固的联盟中埋下裂痕。湘水之盟,便是这道裂痕的起点,而孙权“白衣渡江”袭取荆州,是否算作“背信弃义”,这桩公案,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也颇有争议的话题。

要说清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更早的时候,也就是赤壁之战前后。当时,刘备虽然实力不济,却凭借着诸葛亮的智谋,和孙权的联盟,得以在赤壁大破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荆州,这块兵家必争之地,也因此落入了孙刘共同掌控的局面,具体而言,荆州牧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南下时,刘备趁机占据了荆州大部分地区。而孙权,作为联盟的一方,对于荆州也一直垂涎三尺,毕竟,荆州是连接江东和关中的战略要地,得荆州者,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

赤壁之战后,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孙权为了拉拢刘备共同抗曹,慷慨地“借”了南郡给刘备。但这份“借”是带着条件的,也是有期限的,更重要的是,在刘备逐渐坐大,势力扩张之时,孙权一方肯定也感觉到,这块地盘,如今是被刘备牢牢握在手里了。

湘水之盟,正是发生在公元219年。当时,关羽正镇守荆州,而孙权为了夺回荆州,也确实是在“借兵”的名义下,派遣了吕蒙带领大军南下。但为何说是“盟”呢?这其中牵涉到当时复杂的政治格局。曹操当时正在攻打汉中,与刘备激战正酣。孙权抓住这个机会,一方面向刘备示好,假意承诺支持刘备,另一方面则暗中调集军队,准备对荆州动手。

关于湘水之盟的具体内容,史书中记载得并非十分详尽,但大致的意思是,孙权和刘备曾有过约定,大致是关于荆州的归属或者划界的。比如,一种说法是约定以湘水为界,湘水以西属刘备,以东属孙权。也有说法认为,是孙权假意答应刘备攻打合肥,以牵制曹操,从而让刘备能全力对付曹操。然而,这边的刘备还在和曹操较量,那边的孙权却已经按捺不住了。

“白衣渡江”是孙权军事生涯中的一次经典操作,其精妙之处在于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当时的荆州守将是关羽,虽然关羽勇猛过人,但却因为北伐曹操,主力部队远征襄樊,留守荆州的力量相对薄弱。孙权派遣大将吕蒙,乔装打扮成商贾百姓,轻装简行,从水路悄悄潜入荆州。这“白衣”并非真的指穿着白色衣裳,而是泛指士人、文士,或者说是一种伪装,目的是避人耳目,麻痹守军。

吕蒙的军队在夜色的掩护下,迅速而悄无声息地控制了荆州的关键地区。荆州守将麋芳和傅士仁,因为与关羽素来不睦,加上吕蒙的出兵打着“讨伐曹操”的旗号,又以“交易”的方式收买了城中士卒,二人便不战而降,献上了荆州城。就这样,关羽费尽心思从曹操手中夺取的荆州,在自己北伐的关键时刻,被孙权以一种近乎“偷袭”的方式,轻而易举地夺回。

那么,这算不算“背信弃义”?

从 道义 的角度来看,很多人会觉得是。毕竟,刘备和孙权是联盟关系,是共同对抗曹操的盟友。孙权在这种时刻,趁刘备主力在外,偷袭其后方,并且夺取了原本约定或是默认由刘备掌控的荆州,这无疑是在朋友背后捅刀子。尤其是关羽,可以说是为联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而孙权的这一举动,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关羽个人功劳的漠视,也是对整个联盟的背叛。

然而,从 政治和现实 的角度来看,事情就变得复杂许多。

利益至上:在那个乱世,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孙权一直对荆州念念不忘,那是他扩张势力,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刘备实力日渐壮大,甚至威胁到江东的利益,孙权当然会担心刘备会像曹操一样,成为更大的敌人。夺回荆州,是孙权维护自身利益和战略安全的一种选择。
联盟的脆弱性:孙刘联盟并非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而是建立在共同敌人曹操的威胁之下的战略需要。一旦曹操的威胁减小,或者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联盟就容易出现裂痕。湘水之盟,可能已经是双方在荆州问题上的一种妥协,但这种妥协是脆弱的,因为双方都无法真正满足对方的野心。
刘备的过错?:有些人认为,刘备在荆州问题上也并非完全无辜。他在壮大自身实力后,对荆州的控制越来越强,并且让关羽在联盟内部表现出一定的傲慢和强势,比如拒绝出兵支援东吴攻打合肥,这可能也让孙权感到不满。虽然不能以此为孙权背叛联盟辩护,但可以看出,双方在利益分配和合作方式上,早已出现了分歧。
“非吾所能制”:事后,孙权可能也会辩解说,关羽驻守荆州,不服从东吴的号令,甚至对东吴有威胁,而吕蒙的行动是“非吾所能制”的,是为了国家长远利益不得不为之。

所以,要给“白衣渡江”定性为“背信弃义”,是符合大多数人的道德判断的。孙权违背了盟友的信任,采取了阴谋诡计,直接导致了关羽的败亡,改变了天下大势。

但是,如果跳出道德的框架,从政治现实的角度去理解,孙权的行为,更像是一种在乱世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采取的“不择手段”。他看到了机会,也看到了危险,然后毫不犹豫地抓住了机会,消除了潜在的威胁。这是一种冷酷的政治算计,而非单纯的背叛。

更何况,刘备集团在夺取荆州的过程中,也并非完全光明正大。当初刘备从曹操手中获得荆州,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赤壁之战的战利品,而孙权在其中也出了大力。之后刘备又以“借荆州”的方式实际占据,其间的利益往来和权利划分,都充满了博弈。

因此,与其简单地给孙权的“白衣渡江”贴上“背信弃义”的标签,不如说,这是乱世之中,君主为了国家利益,在复杂政治博弈中,做出的一项充满争议但又符合其利益的选择。它暴露了联盟的脆弱,也印证了“利益是政治的唯一法则”这一残酷的现实。这场“白衣渡江”,不仅夺走了荆州,也彻底击碎了孙刘联盟的信任,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埋下了更加深刻的伏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属于背信弃义,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孙权自己也没洗过,就背了咋地吧,你刘备也不干净,咱口头说不明白是非,能动手就别比比。

孙权牛逼就牛逼在,我就背信弃义了,你能拿我怎么着?

你拿我有招,我立马就投降,干啥都行。

你拿我没招,对不起,滚一边呆着去,谁都不好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话说当年,天下三分,孙刘联盟正是如火如荼,共抗曹操。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利益的纠葛和地缘的考量,总是会在最牢固的联盟中埋下裂痕。湘水之盟,便是这道裂痕的起点,而孙权“白衣渡江”袭取荆州,是否算作“背信弃义”,这桩公案,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也颇有争议的话题。要说清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更早.............
  • 回答
    豫湘桂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一次极其惨痛的失败,其失败的惨烈程度,甚至可以说是一场灾难性的溃败。这场战役国民党军队损失兵力超过了80万人,占其在正面战场投入兵力的一半以上,丢失了大片中原和华南的土地,为后来解放战争的走向埋下了极为不利的伏笔。造成这场战役国民党军队如此惨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
  • 回答
    豫湘桂战役,也称为“一号作战”,是抗日战争末期国民党军队一次灾难性的失败,其惨烈程度至今令人唏嘘。然而,在如此重创之后,国军竟然能够实现全面反攻,这其中的原因复杂而深刻,绝非简单的胜利或失败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豫湘桂战役失败的根源,以及国军随后反攻的战略和基础。豫湘桂战役的惨败:.............
  • 回答
    要评价《鬼吹灯之怒晴湘西》,我得说,这绝对是近年来《鬼吹灯》系列改编剧里的一股清流,甚至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正名”。它不仅仅是抓住了原著的精髓,更是在制作上交出了令人信服的答卷。首先,从还原度和氛围感上说,简直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怒晴湘西》最让人称道的,就是它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既神秘又压抑的湘西秘.............
  • 回答
    《鬼吹灯之怒晴湘西》这部作品,给观众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其中对卸岭和搬山这两个盗墓门派的描绘,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说卸岭不如搬山“牛逼”,这种说法,我倒觉得挺有道理的,而且这种“不如”并非简单的好坏之分,更多的是在“专业性”和“影响力”上,搬山道人展现出了更强的底蕴和更具代表性的光芒。咱们先捋捋这.............
  • 回答
    陈玉成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太平天国名将,在面对曾国藩主导的湘军时,除了三河一役的辉煌,确实遭遇了更多的挫折。然而,曾国藩那句“汉唐以来,未有如此贼之悍者”,并非仅仅是对战绩的简单评价,而是饱含着他对陈玉成这个人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复杂的感情。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从多个角度去剖析。一、超越战绩的“悍”:陈玉.............
  • 回答
    孙权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选择与刘备在湘水达成议和,这背后有多重考量,并非一时冲动,也不是单纯的军事上的得失就能完全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特定的历史节点,梳理当时孙权的处境、战略目标以及他对刘备的认知。首先,我们得明白,孙权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优势”,但这“优势”并不是稳操胜券,.............
  • 回答
    湘菜的“重口味”并非自古就有,而是一个随着历史发展、地域环境和文化交流逐渐形成的特征。并且,“重口味”也并非一成不变,在现代湘菜中也出现了许多改良和创新的方向。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湘菜的“重口味”是如何形成的?湘菜的“重口味”,主要体现在油大、盐多、辣椒多等方面。这种口味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
  • 回答
    湘军用买来的枪炮打赢了太平军,这确实是晚清史上一段引人深思的军事变革。很多人会疑惑,太平天国作为当时势力最庞大、一度占据半壁江山的起义军,为何在火器采购上如此被动,最终输给了同样购买了洋枪洋炮的湘军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错综复杂的局面,绝非简单的“没钱”就能概括。太平天国并非完全不买枪炮,但他们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实在,毕竟吃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要说湘菜、鲁菜是不是“比”河南菜好吃,这其实很难下一个绝对的定论,因为“好吃”这个标准太主观了,跟个人的口味偏好、成长经历、甚至当下心情都有关系。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三者之间的特点,这样大家心里就能有个大概的判断了。湘菜:.............
  • 回答
    您好!关于湘雅附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是否能直接分配病床,这确实是大家去急诊时非常关心的问题。我来给您详细说说,尽量把情况讲得清楚明白,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白急诊的运作模式。湘雅附二医院作为一家大型三甲医院,它的急诊科承担着全天候接诊各种突发疾病和危重病人的任务。急诊的核心是.............
  • 回答
    湘西通报教师李田田事件,表示已成立工作组进行调查,这事儿确实是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弦。从官方通报里能挖出不少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信息点,一起来捋一捋。官方通报的核心信息与解读: “已成立工作组进行调查”:这绝对是通报里最关键的一句话。官方表态要调查,意味着事情不会被轻易按下,至少程序上走起来了。 .............
  • 回答
    宝玉听到湘云的话,脑子“嗡”的一声,像是被人狠狠扇了一巴掌。湘云那带着几分不经意的语调,却像针一样刺入他的心窝。他看着面前这个与黛玉身形有几分相似的戏子,再看看旁边笑得明媚的湘云,一股复杂的情绪瞬间翻涌上来。此刻的宝玉,最需要的是一种冷静,一种能够穿透湘云的玩笑,直达事情本质的冷静。但宝玉是什么人?.............
  • 回答
    湘北与山王工业那场惊心动魄的较量,绝大多数观众心中都有一个清晰的MVP人选,但要深入剖析,其实这场被誉为“篮球漫画史上最伟大的对决”的MVP归属,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也更加引人深思。从数据和影响力来看,三井寿无疑是这场比赛MVP最有力的竞争者。请想象一下,在山王那密不透风的防守下,在连续的失利.............
  • 回答
    近代的中国军队,从湘军、淮军到后来的新军、北洋军阀,乃至最终的国军,似乎都逃不开“兴盛数十年,便迅速腐败,不堪一击”的循环。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错综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与其说每隔三十年就“腐败不堪一击”,不如说这种衰败的种子早已埋下,并在特定历史阶段集中爆发。一、 湘军.............
  • 回答
    提起湘北,多少人心中都会涌起一股热血。那支由樱木花道、流川枫、三井寿、宫城良田、赤木刚宪组成的队伍,用他们拼搏、热血、不屈的精神征服了无数观众。《灌篮高手》的结局,湘北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全国大赛上击败了强大的山王工业,圆了“称霸全国”的梦想。然而,在我们回味那段辉煌的时候,一个略显“残忍”的问题浮.............
  • 回答
    说起湘潭大学法学和上海政法学院法学哪个更好,这确实是个让不少同学纠结的问题。我尽量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清楚,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两所学校在法学领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定位和侧重点不太一样。湘潭大学法学:稳扎稳打的综合型实力派湘潭大学的法学,我个人觉得可以用“底蕴深厚,综合实力强”.............
  • 回答
    湘江战役,这四个字背后,藏着的是一段中国人永远无法忘怀的血与火。它不仅仅是一场战役,更是一次对生命极限的拷问,一次对信念最残酷的淬炼。说它惨烈,那不是一点半点,而是惨烈到了骨子里,惨烈到了让参与者至今想起,依旧会不自觉地攥紧拳头,眼角泛湿。那一年,是1934年末,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
  • 回答
    湘南和桂北,这片山峦叠嶂、溪流纵横的土地,孕育了极其丰富多样的方言。它们就像这片土地上无数颗散落在山间、点缀在田野的珍珠,每一颗都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要说清这“数不清的各种土话”是如何形成的,那真是一个庞杂而有趣的话题,需要我们一点点拨开历史的迷雾,去探寻隐藏在语言深处的密码。地理的天然屏障:山高皇帝.............
  • 回答
    要说湘北第二年能不能称霸全国,这可得好好说道说道。毕竟,他们那一年虽然声名大噪,但说实话,离“称霸”那两个字,还有那么点距离。首先,咱们得看看他们自身的基础。第一年,湘北之所以能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全国大赛,靠的是一股子“燃烧的篮球魂”,还有就是那几个天赋异禀的球员:樱木花道、流川枫、三井寿、宫城良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