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北欧是全世界最平等的地方,甚至有人说北欧已经完成了共产主义。
却不知,北欧的’平等’背后,也有着一些不完美的地方。说‘劣根性’有点太夸张,但阻碍发展创新(阻碍创新不严谨,根据建议改为’压抑人的独特性‘),那是实打实。
‘詹代法则’出自某挪威作家,这些法则潜移默化影响了好几代北欧人。以下摘抄一些:
1、不要以为你很特别。
2、不要以为你比“我们”聪明。
3、不要想像自己比“我们”好。
4、不要以为你懂得比“我们”多。
5、不要以为你比“我们”更重要。
6、不要以为有人很在乎你。
这些法则,在北欧慢慢演化,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在丹麦它以‘Hygge’的形式出现 - 丹麦人追求‘hygge’,简而言之,就是没有任何攀比,没有任何争论的一种‘其乐融融’的环境。在瑞典,詹代法则演化成了‘lagom’,简单说,就是不多不少,知足常乐。在挪威,演化成了‘koselig’,意思和hygge差不多。这几个词都出了书,被当作一种高级的生活方式。
但是,在“平等”的背后,是对“出色”潜移默化的打压。
在北欧,‘朴实’、‘低调’是受人尊敬的,而’野心‘,’上进‘(尤其是对金钱和地位)会被主流社会当做没有品位。在北欧的学校里,成绩好很可能会被排挤,说不定还得挨欺负(好在我成绩稀烂)。
在北欧,一个人如果想要去街头卖艺,或者去非洲做义工,都会受到大家打心眼里的尊重。但是假如一个年轻人的目标是赚钱,行为是努力加班拼命工作,那十有八九会被当作一个没格调的人,遭人暗暗嫌弃。
在北欧,’致富‘’上市‘不是主流的向往。做艺术行业,比如设计吊灯沙发,比当老板更容易得到认同。在北欧,宣扬梦想的“阿里巴巴”不会出现,马云会被当作传销犯人抓起来。
在北欧,号称绝对“言论自由”,但假如你和人聊天,谈到敏感话题,例如种族,男女平等,对难民的看法,那很有可能,对方会打岔打过去,把话题支到周末的晚餐吃了啥。因为他们打心底不乐意说出’政治不正确‘的话。
这一切背后,或多或少都是‘詹代法则’在作怪。北欧确实成为了世界上最平等的地区,但某种程度上,北欧挺无趣,也没有什么活力。也许,‘詹代法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算得上他们的‘劣根性’吧。
整了个公众号记录我在国外快二十年攒的生活小段子,叫’维京女侠‘,可以来和我唠唠嗑,留言都会看会回。
坐标美国,
劣根性:形而下。
待我慢慢叙说……
下图的商店,估计很多中国人不知道是干啥的,经常开在Walmart、Target或者Costco附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