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新冷战”?

回答
“新冷战”这个词,近些年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不安。它不像我们过去历史课本上讲的那个冷战那么清晰明了,有明确的两极阵营、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以及核武竞赛的阴影。现在的“新冷战”,感觉更像是一种氛围,一种趋势,一种复杂纠缠的状态,而且不同的人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侧重点。

要说怎么看待,我觉得得先弄清楚,它究竟“新”在哪儿,“冷”又体现在哪里。

“新”在哪里?

首先,阵营的模糊性是一个重要区别。过去是美苏两大阵营,基本泾渭分明。现在呢?虽然很多人强调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但要说中国和美国各自代表一个铁板钉钉的阵营,我觉得还差得远。很多国家,尤其是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它们更倾向于在美中之间寻求平衡,不愿意被迫站队。它们既需要和美国在安全、经济上有联系,也需要和中国在贸易、供应链上有合作。这种多边主义和“不结盟”的倾向,使得“新冷战”的阵营划分远不如过去那样简单粗暴。

其次,竞争的维度更加多元化。过去的冷战,虽然也有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但最核心的是意识形态和军事实力。现在,“新冷战”的竞争触角伸得更广。除了传统的军事和经济,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半导体、5G等关键技术)、数据安全、网络空间、信息传播、甚至太空和极地资源,都成了新的角力场。这些领域往往没有明确的边界,而且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竞争的规则和赛道也一直在变化。

再者,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拉扯。过去的冷战,虽然有经济封锁,但全球化的大趋势并未停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局面。一方面,全球化在经济上依然存在,但另一方面,出于国家安全、供应链韧性等考虑,一些国家开始强调“脱钩”或“去风险化”,例如在关键技术领域限制出口、鼓励本土制造等等。这种经济上的摩擦和技术上的壁垒,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切割过去的全球化成果,但又不是完全的断绝。

最后,意识形态的差异虽然存在,但不再是唯一的驱动力。过去,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是主线。现在,虽然民主与威权的论调也时常被提起,但更多的时候,国家利益、经济利益、地缘政治考量,以及对未来全球治理模式的不同设想,成为了驱动各国行为的更重要的因素。尤其是一些国家,它们或许政治制度与西方不同,但在经济上却高度融入全球资本主义体系。

“冷”又体现在哪里?

这里的“冷”,我认为更多的是指缺乏直接的、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虽然地缘政治的紧张感在加剧,局部地区的冲突和代理人战争依然存在,但 unlike过去,我们并没有看到两大主要力量之间直接开火。核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但似乎在一种相互遏制和有限试探中被小心翼翼地维持着。

然而,这种“冷”也体现在信息战、舆论战、网络攻击、经济制裁、科技封锁等非军事手段上的广泛运用。这些领域的竞争,虽然不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但同样能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造成巨大的影响。它们像是一种“阴影中的博弈”,在不引起全面战争的前提下,削弱对手,争夺优势。

如何看待“新冷战”?

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这是一种对当前国际格局变化的描述,而非必然的定论。 很多学者和政治家使用“新冷战”这个词,是为了概括当前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中存在的竞争加剧、关系紧张的现象。但它也可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描述,未来国际关系的发展依然充满变数,并非一定会走向一个类似冷战那样僵化的局面。过早地将一切定义为“新冷战”,可能会让我们自己也陷入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势,反而不利于我们去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现实。

2. 它反映了全球力量对比和利益格局的重塑。 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一些传统强国的相对衰落,全球力量的天平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带来新的摩擦和调整,试图维持原有秩序的国家和希望改变现有格局的国家之间,必然会产生新的张力。

3. 它对全球合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核不扩散等全球性问题,都需要各国携手合作才能解决。但如果世界被“新冷战”的思维所笼罩,国家之间的猜疑和对抗会加剧,合作的空间就会被压缩,这将对人类共同的未来构成威胁。

4. 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和独立思考。 “新冷战”这个概念本身,有时候也可能被用作一种话语策略,来论证某些政策的正当性,或者煽动某种对立情绪。我们需要辨别哪些是真实的挑战,哪些是被夸大的风险,哪些是出于特定目的的宣传。

总的来说,与其说“新冷战”是一个已经发生的既定事实,不如说它是一个我们正在经历的复杂过程,一个我们对当前世界政治经济趋势的一种解读方式。它提醒我们要警惕世界走向碎片化和对抗化,但也促使我们去思考,如何在这种充满挑战的环境下,维护和平,促进合作,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找到新的路径。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过去的经验,而是要用更开放、更审慎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这个正在迅速变化的时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什么新冷战,目前越南体量和实力也搞不起什么新冷战。

简单来说就是供应链威胁渠道,乙方觉得自己比甲方厉害的事情。

甲方和渠道现在做的事情就是一面积极拓展新的乙方和供应链,一面勉强敷衍旧乙方和供应链。

等新供应链差不多了,所谓新冷战也就结束了。

user avatar

想多了。

冷战好歹是在国际上的两个看起来体量在同一数量级的,由意识形态维系“阵营”之间的斗争。美苏双方都有坚定的,和己方有着相同意识形态的盟友,而双方也都在不断试图在世界各地传播己方的意识形态。

难道你还真打算把古巴朝鲜伊朗委内瑞拉这几个除了反美之外没有任何共同点的国家划分成和中国一个阵营吗?中国丢不起那个人……

user avatar

冷战的鼻祖是乔治凯南,他那份著名的《长电报》分析了苏联的政治和政策,给美国提出了五点建议,也就是冷战的指导思想

一、我们的第一步必须是对我们所面对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质予以了解,并认识其客观存在。我们必须像医生诊断一个难以控制的不可理喻的病人那样,用同样的勇气,同样客观态度,同样的中立立场和同样的决心去研究这个问题,避免受其感情上困惑或干扰。
二、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公众了解俄罗斯问题的真相。对这一点的重要性,我无论如何强调都是不过分的。为此,单靠新闻界已无法做到,政府必须担负起主要责任,因为政府对所面对的实际问题的认识更为清晰,处理问题的经验更为充分。我们没有必要在问题的黑暗面前怯而止步。我坚信,一旦我们的民众了解到这个情势的真相,那种歇斯底里地反苏情绪会得到大大缓解,因为没有什么再比不知情要更为危险,更为可怕。
三、(我们应对苏联问题的挑战)相当程度上必须依赖于我们社会的健康和活力。....每一个能够解决我们自身社会问题(的政策),每一个可以提升我们自己人民的自信心、纪律性、士气和集体精神的勇敢而坚定的举动,都是针对苏联的一个外交胜利,这要比集体精神的勇敢而坚定的举动,都是针对苏联的一个外交胜利,这要比数千个(与莫斯科之间产生的)外交文件和共同声明要更有价值得多。
四、我们必须对其他国家展现和描绘出一个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但要比以前更加积极、更加富有建设性的世界的前景。....我们必须比苏联提供更多他们所需求的领导。
五、最后,我们必须有勇气和自信,坚守我们的人类社会的信念和方式。毕竟,在应对苏联共产主义挑战中最大的危险,是我们让自己变成了我们所需要应对的人那样。


看到这些,你觉得美国今天的“新冷战”还叫“冷战”吗?

  1. 美国政府有认真地研究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吗?有像乔治凯南提到的的,避免受其感情上困惑或干扰。

看看国会上那些讨论,什么中国留学生都是间谍,什么新疆种族灭绝,什么香港亮丽风景线……

2. 美国政府有按照凯南说的,教育我们的公众吗?

什么贸易逆差是中国赚了钱,一部苹果手机美国赚了9成中国拿了一成,有哪个新闻媒体提过这个事儿呢?什么贸易战又好又容易,什么中国制造病毒……

3. 美国有专注于解决自身问题吗?特朗普应对疫情就是不断甩锅,关中国领事馆跟防疫有一毛钱关系吗?拜登上台就满世界浪窜,自己的通膨那么严重有拿出像样的手段吗?有多次视察港口吗?

4. 美国有描述出一个“更加积极、更加富有建设性的世界的前景。”吗?气候峰会美国做了什么承诺?防疫工作美国捐了多少疫苗?基础建设美国有怎样的世界愿景?人权理事会炒作新疆议题遭到绝对多数71国反对。

最后,“坚守我们的人类社会的信念和方式”自己搞的伊核协议,自己推出,自己搞的TPP,自己推出,推出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候峰会,世界人权理事会,然后又再加入,这算是坚持信念

所以看到了吗?冷战大战略的所有一切,今天的美国政府都与之背道而驰。所谓“新冷战”不过是狐假虎威,想借着一个名号来吓唬对手给自己打气罢了。说白了就是东施效颦,这一代的美国领导跟75年前的美国领导者不可同日而语。

公元947年,刘知远建立了汉王朝,史称后汉。结果其国祚跟东汉西汉完全无法相提并论,只存在了三年……

看看历史上的大王朝,借尸还魂的没有一个能长久。本来用冷战思维来应对中国挑战就已经够荒唐的了,结果还买椟还珠,取其糟粕去其精华,就这还“新冷战”真是会往自己脸上贴金。


然后,冷战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为了维持跟美国的战略平衡,长期维持占GDP10%的军费支出。这笔支出无法产生更多利润,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裹挟了苏联政府的决策。比如入侵阿富汗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紧要和必要的行动,但是高额军费支出下,导致政府更加愿意发动战争,把武器和部队变成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就是军事变现。

今天,中国的军费支出只占GDP的1.8%,美国的军费支出却占了3.7%,仅从比例上是中国的两倍,而从绝对数目上则是中国的三到四倍。但是尴尬的是,中国用四分之一的支出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对美国进行追赶。

冷战胜利的经验就是用军事恫吓诱使苏联增加军费,最终拖垮经济。而今天,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挑衅,但尴尬的是发现原来是自己才是那个需要不断增加军费开支一方,而且增加的额度和比例都要在中国之上还不能维持优势。

合着自己给自己挖坑往里面跳!还管这个叫“新冷战”。冷是够冷的,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冷笑话儿!

任何战争(包括冷战)都需要把对手带到对自己有利的战场上,然后再开启。只要对手进入预设战场就意味着已经胜利了一半。

但是美国好像没有意识到,军备竞赛是中国的主场!因为现在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成本最低的造船,速度最快的造舰,都在中国。而且无人机,超音速导弹,隐形轰炸机都以1/4于美国的成本一件一件被制造出来。以美国今日的财政状态,再增加军费?

因此,放过“冷战”吧!现在美国这些肉食者鄙啊!真的不配谈冷战!乔治凯南泉下有知,不知道要怎么骂这帮孙子。

你们管这个叫“新冷战”?你确信不是猴子请来的逗比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