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际上古埃及分为两部分,尼罗河谷的上埃及和尼罗河三角洲的下埃及,埃及文明诞生的标志正是上埃及征服了下埃及。所以第一段说“埃及文明为什么兴起于三角洲地带”,至少是不全面,忽视了上埃及。
2.第三段说“在2000多年前,如果是冲积平原,海岸线附近的三五公里的地方,必然是沼泽地或者海滩地,不可能形成城市”,引用的论文内容却是““距今2000——3000 a 以后,海平面已十分接近于现代,并趋于稳定,导致此时(尼罗河)三角洲平原上的澙湖已基本成型,但它们的规模远比现今大得多。”这是一个明显的概念偷换,而且也无法否定亚历山大里亚的存在,元作者可能不知道亚历山大里亚的地理位置就在大海与马列奥提斯湖之间。
至于冲积平原问题,始建于汉代的广州港也位于冲积平原之上,有什么问题吗?三角洲也有不同的分类,不能一概而论,期待有地理大神详细解读。
3.至于《非洲农业起源和传播的路线与过程》,他没有引全,我来补充
咦?说好的没有农业呢?原文引用的外国学者那段主要说撒哈拉沙漠地区的气候,被作者拿来论述尼罗河流域,这就是典型的又蠢又坏了。
@陆吾 说的问题,也非常明显。引用原文一句,“到此为止,本人不再展开议论。”
脑补地理学家连亚历山大的基本地质构造都搞不清楚(或者故意隐匿信息),拿6000年前的潟湖和长三角珠三角的河口沙坝南沙群岛的沙洲构造来脑补2000年前的亚历山大也是醉了,说得天花乱坠都是南辕北辙。
亚历山大里亚这座城市的地质特征是建在一条狭长的与海岸平行的更新世时期西南-东北走向的石灰砂岩山脊(Kurkar Ridge)上,划重点:砂岩山脊(图1黑色长条)。这个地区海拔可以达到十多米。包括西北的法罗斯岛,东北的港口边缘,以及近海的几个小岛,都是这种沿海的高地势碳酸盐岩地形特征的一部分。
亚历山大高程图
区域地质图
亚历山大到防波堤之间的剖面图,沉积物之下是高出海平面的基岩
亚历山大海岸和连岛沙洲的古地理历史重建
亚历山大海滨暴露出的岩脊的残余
在岸边基岩台地上的建筑
还有个最著名的例子:庞贝柱旁边的孔索加法陵墓(Kom El-Shuqafa Monuments),这是公元2世纪罗马人开凿在地下岩层里三层石墓。上上下下都是石头,拿长三角珠三角南沙群岛的泥滩沙坝来脑补亚历山大里亚地质的人,都该埋进孔索加法里去。
尼罗河的西支卡诺比克河(Canopic)受到台地的阻碍折向东注入阿布基尔湾,以及在山脊前面的低地汇聚形成马留提斯湖(Lake Mareotis)。马留提斯湖在古代时候是微咸的淡水湖,水源主要接受来自南部尼罗河支流水的注入,与之一条陆道相隔的Abu Qir湖是咸水湖,十九世纪英国人打通导致阿布基尔湖灌入马尤提斯湖变成了咸水湖。
亚历山大建城于此后建筑师修造了亚历山大运河(Canal of Alexandria)连接卡诺比克河为亚历山大城提供水和交通运输(也有人认为这条运河在亚历山大到来之前就有了)。此外在运河交汇卡诺比克河的地方建立了一个新的城镇Schedia,作为一个重要的河港,所有来自上埃及的货物都必须在这里转运到较小的船上。Alexandrias Hafenstadt am Nil
尼罗河的船通过运河抵达城市,也可以从运河进入马留提斯湖前往亚历山大——需要跨越的湖面并不很长。在中世纪卡诺比克河和运河都被淤塞是导致亚历山大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程碧波拿古地图去推敲埃及海岸线就是瞎胡闹,有哪篇正经的历史的学术文章是引用天涯的帖子来做证据的?他一经济学博士,不仅反埃及历史,在反相对论、反量子力学领域也是冲在一线的人物民科维基收集。地图可靠的前提是要能准确测量经纬度。在六分仪出现之前,经纬度的测量是相当不准确的,所以18世纪之前的地图只能做大概的参考。而有经纬度测量制图内容的托勒密的《地理学》译成拉丁文是14世纪,欧洲的绘图专家很长时间技术和地理知识远远落后于阿拉伯的地理学家,古代地理知识经过古代商人旅行家的转述有很大不准确性也毋庸赘言。他论证方式就是故意挑选材料和择性失明,凡一幅古地图不合己理论就强辩之为“被后人修改了”(比如Atlas catalan 地图),要么斥之“年代判断错误”(比如Fra Mauro 地图),还削足适履讲埃及人一直在玩“地名不断移动”。
举一个栗子:12 世纪阿拉伯著名地理学家 Al-Idrisi的著作罗杰之书 ( Tabula Rogeriana,1154年 )的最古抄本MS Arabe 2221(法国国家图书馆藏,约1250-1325年),民科用里面的圆形世界地图来证明12世纪尼罗河三角洲不存在,然后斥常见的MS Pococke 375抄本(1553年制作于开罗)是“被西方人篡改了”,看起来似乎有道理啊。
但是他隐瞒了关键信息是——该 Arabe 2221抄本里明确就有一幅尼罗河三角洲地图。其上描绘了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灯塔、马留提斯湖、廷尼斯湖、拉希德、杜姆亚特等诸多三角洲城镇皆赫然在列。Al-Idrisi在书中以文字大量描述了尼罗河三角洲的地理状况。问你能拿这部书做证据大谈12世纪时尼罗河三角洲不存在?
以下Konrad Miller的现代摹本能看得更清楚:
罗塞塔石碑也是隐匿关键信息。罗塞塔石碑是1799年7月工程师皮埃尔·弗朗索瓦·泽维尔·布沙尔指挥士兵拆除15世纪凯特贝苏丹建造的朱利安堡垒的旧墙时在旧墙的基础发现的,这块石碑15世纪作为建筑石料搬运过来,它原本可能放置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塞伊斯(Sais)神庙,后被移往六十四公里外充当修建防御要塞的建筑石料。何劳程先生论证拉希德三百年前在海里,不如直接论证凯特贝苏丹(Qaitbay,1468-1486年在位)不存在更有效?
哦,不对,程先生已经将7世纪以降穆斯林占领埃及后的历史生生砍去几百年了,他结论是公元15世纪是一个异教的托勒密王朝在埃及割据——诸多埃及穆斯林王朝都没了(包括马穆鲁克王朝的凯特贝苏丹自然也没了吧),所有的阿拉伯史书都完蛋了——欢迎他写一本《伊斯兰伪史考》。
参考文献:
1.Bilan hydrologique et biosédimentaire de la lagune du Maryût (delta...
3.Alexander the Great's tombolos at Tyre and Alexandria, eastern Mediterranean
问题很多,难以一一列举,只说明显的。
这幅最佳证据里面,西西里岛严重失真的轮廓大家可以自观。
用地图上标明的“6000年前泻湖”轮廓来证明2000年前的亚历山大港泡在水里。
关于上埃及环境的部分,一直在用法尤姆绿洲的情况说事。然而法尤姆只是古埃及的耕地集中地区之一,尼罗河两岸还有大片可耕地。法尤姆也代表不了上埃及的情况。
另外,就算是不断衰退的法尤姆绿洲,直到君士坦丁一世的时代都算宜居地区,且可以供养大量人口。公元1至4世纪有一种罗马式肖像被称为法尤姆像,就是因为当地居民最常把这种东西当做遗像。除非罗马行省的人脑子不正常了,才会大量聚居在所谓“生存环境极度艰难”的地方
罗马学者老普林尼的《自然史》中记载过法尤姆画的颜料制法,前苏联画家赫沃斯金科分析过画的样本,并记录在了美术专著《蜡画技法》里面,符合当时的工艺水平。想说这种画也是假的的老兄们,麻烦先写本沙皇俄国伪史考,把苏联人的祖宗也放进伪造大军里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