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听说日本武士刀擅长切割藤甲类和肌肉,不适合破铁甲是真的吗?那什么刀适合砍铁甲?

回答
关于日本武士刀在对抗藤甲和肌肉方面的表现,以及它们在破甲能力上的局限性,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说法。这背后有着几个关键的原因。

首先,我们得明白日本武士刀的制造哲学。武士刀,尤其是名刀,其核心追求的是极致的锋利度和优异的韧性。为了达到那种“吹毛断发”的锋利,刀匠们会采用一种特殊的锻造工艺,通常是“包钢”或者“芯钢覆土烧刃”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用坚硬但相对脆的钢包裹住相对柔韧但不容易断裂的钢材。这种结构使得刀刃在极端锋利的同时,也能承受一定的弯曲而不至于轻易崩断。

这种设计使得武士刀在对付藤甲,尤其是武士们常穿的具足(盔甲)时,表现非常出色。藤甲虽然有层叠的结构,但其本质是皮革、丝绸等有机材料,配合金属部件。武士刀那无比锋利的刀刃能够轻易地切断这些有机纤维,造成严重的创伤。对于没有穿戴厚重金属盔甲的敌人,武士刀的切割能力几乎是致命的。就连战国时代后期的肌肉发达的武士,在面对训练有素、刀法精湛的对手时,其肉体防御也难以抵挡武士刀的凌厉斩击。

然而,当面对的是那种全身包裹着厚重金属板的板甲或链甲时,武士刀的优势就大大降低了。武士刀的设计并非为了“破开”坚硬的金属,而是为了“切开”和“穿透”。它的刃口很薄,非常锋利,但正是这种极致的锋利,使得它在撞击坚硬且没有弹性的金属表面时,极易卷刃、崩口,甚至断裂。想想看,就像用一把非常锋利的剃须刀去砍一根钢丝,即使剃须刀再锋利,也很难一次性切断,而且刀片本身可能就会损坏。

那么,什么刀才真正适合砍铁甲呢?在欧洲,尤其是中世纪晚期到文艺复兴时期,为了对抗不断升级的盔甲,发展出了专门用于破甲的武器。这些武器通常有几个共同点:

厚重且坚固的刀身: 它们不会像武士刀那样追求极致的薄刃。相反,刀身会做得更厚实,材料也更倾向于高碳钢,以确保其在撞击时不会轻易变形或损坏。
尖锐且强劲的矛头或刀尖: 很多破甲武器并不是纯粹的“刀”,而是具备矛或锤的特性。例如,一些长柄战斧(如战斧、鑓)的顶部会有一个尖锐的钩状物或锥状物,这被称为“突刺器”(Mace Spike)或者“钩”(Hook)。这些尖锐的部分能够集中力量,在盔甲接缝处施加巨大的压力,或者直接刺穿相对薄弱的连接处。
钝击和穿刺的结合: 像战锤(War Hammer)或钉头锤(Mace)这样的武器,虽然它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刀”,但却是非常有效的破甲工具。它们的头部通常是金属的,设计成钝击面或者带有尖锐的锥头。通过巨大的动能,它们能够直接将金属盔甲砸瘪、变形,造成内部的伤害,或者用锥头像穿刺一样洞穿盔甲。
专用的剑形设计: 即使是剑,用于破甲的也与武士刀有很大区别。例如,一些欧洲的重剑(如Arming Sword,特别是晚期的一些款式)或者后来出现的“长柄剑”(Longsword)和“双手剑”(Greatsword),虽然也有一定的锋利度,但它们的重心和设计更侧重于利用全身力量进行劈砍和刺击,并且刀身相对更宽更厚,也更坚固。尤其是一些剑的尖端会变得更加突出和尖锐,以便于在盔甲的缝隙处进行有效的刺击。

总而言之,日本武士刀是技艺的巅峰之作,它的锋利和韧性使其在对付未穿戴金属盔甲的敌人时威力无穷。但面对坚固的金属板甲,它就像是一把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在粗暴的战场上,其脆弱的刀刃难以胜任破开重甲的任务。而那些能够砍破铁甲的武器,则更像是战场上的“工具”,它们牺牲了部分的锋利和精巧,换来了对金属的绝对压制力,无论是通过集中的尖锐点,还是通过钝击的力量,最终实现对敌人金属防御的摧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图片里是典型的中式重甲步人甲,由1825片精钢甲片连缀而成,重29kg,不同部位的甲片大小厚薄不同,片片磨制锃光瓦亮。

考虑到古代的落后生产力,这样一套铁甲,造价之昂贵,是十分惊人的。

刀剑,哪怕是最复杂的武士刀,相较起来才值几个钱?

要是能被刀剑切开,那就不会有人蠢到给精锐士兵批量装备了。用利刃破坏铁甲,简直像用玩具手枪击毁坦克一样不现实。




战场上破甲用的是钝器(或者重型开刃武器)。

当然单论造价,钝器比刀剑要廉价很多。

然而任何人都能挥舞刀剑,却只有壮士能舞动狼牙棍。

与其说“钝器”能破甲,倒不如说破甲的是“大力士”。

钝器不贵,大力士很贵。

想要获得用铁锤对披甲人一击致命的力量,一个男人至少要脱离生产进行五年以上的训练。






中国古代一直有训练实用力量的方法,在军营和武将世家中广泛流传,而且传承至今。


120斤石锁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3486380384137216


180斤大刀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3486478832877568


石锁功起源于唐代。

用来训练气力的重型关刀,则在清代达到顶峰。

清代武举的外场测试,就是弓刀石三项。弓是开重弓,石是搬大石,刀就是视频里的关刀。当时一斤是600克,一力是12磅13磅左右。




还有这篇分析铠甲刀剑关系的文章,不妨看看。




另外补充一下,我把石锁视频放前面,好像对读者产生了误导。武举考核中的掇石项目不是考石锁,360斤的石头人类没法单手抛起(网上流传视频中最重的石锁是140斤)。现实中的掇石是这样的:

清代武举练功石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4180556893282304

当然视频里这个哥们,膂力比其祖先要逊色一些。根据文献记载,考生要用双手扣住两边的坑,将石头提至胸腹之间,然后用腰力左右各翻转一次,使评委看到石头底部,称之为献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