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乘客包括驾驶员在飞机上都昏迷了,飞机还在飞,应该怎么从外部救援?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极端且非常棘手的情况。当飞机上所有人员(包括驾驶员)都失去意识,但飞机仍在正常飞行时,外部的救援行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进行这样的救援,需要极高的专业技能、精密的设备和周密的计划,并且成功的几率本身就非常渺茫。

以下是可能的外部救援思路,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并避免AI的痕迹:

第一步:识别与定位

1. 发现异常: 首先,需要有人注意到这架飞机“不对劲”。可能是:
空中交通管制(ATC)的失联: 飞机突然停止一切通讯,不再响应ATC的呼叫。
航线异常: 飞机偏离了原定的航线,或者在特定空域内长时间保持固定高度和速度,没有其他动态。
目视观察: 其他航班的飞行员或地面观察者可能注意到飞机飞行姿态异常,或者没有看到机组人员在驾驶舱窗口活动。
航空安全系统报警: 现代飞机配备有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等系统,可以将飞机的位置、高度、速度等信息实时传输。如果这些信息出现异常,或者飞机在预定时间内未按计划出现,可能会触发预警。

2. 精确追踪: 一旦发现可疑,各国的航空管制中心会立刻调动一切资源进行追踪:
雷达系统: 地面雷达会持续追踪飞机的轨迹。
ADSB数据: 如果飞机还在正常传输ADSB信号,这是最直接的定位方式。
其他监视手段: 可能还会动用军事雷达、卫星侦察等更高级的手段。
空中巡逻: 可能会派遣附近的军用或民用飞机(如侦察机、搜救飞机)靠近追踪,以便近距离观察。

第二步:评估情况与制定策略

1. 信息汇总与分析: 当飞机被确认处于“无人驾驶”状态后,这是一个国家级的紧急事件。相关的航空管理部门、情报机构、军事部门会立即启动最高级别的应对机制。他们需要快速收集所有关于该架飞机的信息:
飞机型号与性能: 了解该机型的飞行特性、自动化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特定的控制系统。
起飞地与目的地: 了解飞机的航线历史和潜在目的地。
当前飞行状态: 飞机的高度、速度、航向、油量等信息至关重要。
潜在威胁: 评估飞机是否可能对地面人口密集区造成威胁。

2. 风险评估: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直接干预一架有人昏迷但仍在飞行的飞机,风险极高:
飞机失控: 外部的任何尝试都可能导致飞机突然失控,坠毁。
撞击地面: 如果无人控制,飞机最终会因燃油耗尽或操作失误而坠毁。
物理干预的局限性: 如何在飞行中“登机”并接管控制权?这是最大的难题。

3. 制定救援方案(可能性极低但理论上): 这是一个极其困难的挑战,任何救援方案都必须在“不进一步恶化局势”的前提下进行。

方案一:远程操控(理论上的可能性)
前提: 飞机本身具备高级的远程操控或“指令接收”能力,并且外部有能力与之建立并控制连接。
执行: 这是一个极其科幻但理论上存在的一种可能性。如果该飞机的一些系统(例如某些军用或特种飞机)被设计成可以由地面或另一架飞机通过加密指令进行远程控制,那么在了解了飞机的通信协议和控制接口后,理论上可以尝试接管。
挑战:
通信协议: 现代民航飞机并不普遍支持这样的远程即时操控。其通信系统主要是语音和数据传输,而非直接的飞行控制指令。
安全与加密: 即使有通信能力,也需要有权限、有能力、有技术手段来破解并利用这些安全通道。
控制接口: 即使能通信,如何将外部的指令转化为对飞机液压、飞控计算机、油门等系统的有效控制,这涉及到极其复杂的接口和系统兼容性。
“驾驶员”的对抗: 如果飞机上的机组只是暂时昏迷,一旦某个系统被外部干扰,可能导致他们短暂苏醒并做出非预期的反应,进一步加剧危险。

方案二:飞行伴随与引导(相对现实的尝试)
目标: 尝试通过其他方式引导飞机,或者在合适时机进行某种干预。
执行:
空中引导: 派遣一架配备高级通信设备的飞机(通常是战斗机或军用运输机)与这架失控飞机进行近距离的“伴飞”。
观察与沟通尝试: 伴飞飞机上的飞行员会尝试通过无线电(即使无人回应,也要尝试),或者通过闪光灯、编队姿态等方式,与飞机内的任何人(包括可能苏醒的机组)建立联系。
数据传输: 尝试从伴飞飞机向失控飞机传输数据,看是否能被飞机上的某些辅助系统接收并触发某种行为(可能性极低)。
引导至安全区域: 如果飞机还能保持相对稳定的飞行,会尽量引导它飞往人口稀少、易于控制的区域,例如沙漠、海洋,或者提前清空的军事基地。

方案三:弹射座椅或迫降(仅适用于极少数特定机型)
前提: 飞机是某些具备弹射座椅的军用飞机,并且有外部救援人员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如另一架飞机的钩子、或者通过机舱内的特殊操作)激活弹射座椅。
执行: 这种可能性极低,尤其是在民航飞机上。对于民航飞机,没有弹射座椅。
对于货运飞机或特定试验机: 某些特殊设计的飞机可能允许从外部进入驾驶舱,但操作难度极大,且通常需要飞机处于非常稳定的低速飞行状态,这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很难保证。

方案四:机动性迫降(难度极高)
目标: 在飞机燃油耗尽前,找到尽可能安全的方式使其着陆。
执行:
选择迫降地点: 确定一个远离居民区、人口密集的区域,如沙漠、草原、开阔的农田、甚至大海。
引导飞机: 通过雷达和伴飞飞机,尽量将飞机引导至选定的区域。
可能的“控制”: 如果飞机系统允许,可能会尝试通过某些外部信号(如雷达脉冲干扰,改变气压数据等)来影响飞机的自动驾驶模式,使其进入某种“默认”的下降或着陆程序。但这完全是猜测,民航飞机没有这样通用的“外部触发降落”功能。
“接管”的幻想: 历史上有一些极少见的案例,在飞机上有人意外苏醒并尝试操控,但从外部“接管”飞机驾驶权,几乎不可能。即使有能够进入飞机驾驶舱的专业人员(例如特种部队的飞行员),他们也需要通过飞机本身的操控界面来接管,而飞机在无人操控且机组昏迷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进行这样的操作。

第三步:执行与收尾

1. 伴飞与监视: 只要飞机还在空中,就会有监测和伴飞。这是为了持续掌握飞机状态,并随时准备应对其可能出现的任何变化。

2. 迫降或坠毁:
迫降: 如果能成功引导到相对安全的区域,当飞机燃油耗尽或飞行姿态变得不稳时,它会尝试在选定的区域迫降。这次迫降非常难以控制,结果可能是硬着陆、翻滚、解体等。
坠毁: 如果无法引导,飞机最终会因各种原因(油尽、结构失效、姿态失控)坠毁。

3. 事后调查: 无论结果如何,事后都会进行最彻底的调查,以找出导致机组人员昏迷的原因,并改进航空安全措施。

总结一下,从外部救援一架所有人都昏迷但仍在飞行的飞机,其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安全地获得控制权”以及“如何避免外部干预导致更糟的后果”。

现代民航飞机的设计理念是“驾驶员在座”。 它们的大部分系统和安全逻辑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没有设计“外部远程操控驾驶舱”这样的功能。
精确控制飞行姿态是关键。 即使能远程发送指令,如果不能精确控制油门、升降舵、副翼等,飞机很容易进入失速、俯冲等危险状态。
燃油是决定性的因素。 飞机能飞多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部有多少时间去思考和尝试(即便成功几率微乎其微)。

因此,在现实中,这种状况的“救援”更多的是“管理”和“引导”,尽力将其引向危害最小的方向,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救回”驾驶权。这通常意味着引导它去一个相对空旷的地方,然后等待其自行坠落或尝试迫降,同时尽一切努力减少地面上的损失。

这真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设想,也恰恰说明了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在航空安全中的核心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参照太阳神522事件。

塞浦路斯航空太阳神522航班,起飞后不久,由于飞机加压供氧系统出了什么问题,很快全航班的人都晕倒了。机长检查问题晕倒在了客舱,副机长晕倒在驾驶舱。

地面塔台发现飞机呼叫不上,派出两架f16护航。

战斗机伴飞,依旧联系不上,飞行员发现副机长趴在驾驶台,机舱里氧气面罩掉了下来,但是乘客都已昏迷。(氧气只有12分钟)

然后,诡异的事发生了,一个乘客艰难的站了起来,向战斗机飞行员比划寻求帮助。但是战机实际上无法为他做什么。

该乘客向机舱后走去,过了会又走向驾驶舱,最终成功进入驾驶舱,并用微弱的声音呼叫塔台寻求支援。但是由于严重缺氧,最终燃料不足坠毁。

虽然是2005年的事了,但是放到今天,我们能从外部做的依然有限。如果说非要从外部做什么,我认为让战斗机在客机附近跨音速以震醒部分飞机内部的人,是最好的办法了。因为,目前民航机是不允许遥控这一存在的,想要拯救客机还是要内部人员自救。

这次事件中f16飞行员和塔台给我们了参照的案例,此外虽然坠机,但客机内的神秘男子也不失英雄。根据事后调查,该男子名为安德里亚斯,曾在特种部队服役,后成为潜水教练。也许是其过人的体魄和训练后的直觉,当所有人都昏迷的时候,他保持了清醒,并找到了机舱内的备用氧气瓶(事故调查发现一个氧气瓶有用过的痕迹),为自己戴上氧气瓶后,他尝试唤醒晕倒在客舱内的机长而失败,之后用尽特种部队毕生所学,用20分钟打开了驾驶舱的密码门,为副机长戴上了另一个备用氧气瓶并尝试唤醒无果,自己呼叫塔台寻求帮助,但为时已晚,飞机燃料耗尽而坠毁。那一刻,能站出来去尝试拯救一切,纵使失败,不失英雄。


评论区提醒更正:为塞浦路斯航空,非希腊航空,坠毁于希腊境内

另外该人为机上安全员,曾任职潜水员,年代久远我记错了。但其开门的确用了一段时间,应该是不知道密码的。

user avatar

您的好友NTSB正在输入账号密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极端且非常棘手的情况。当飞机上所有人员(包括驾驶员)都失去意识,但飞机仍在正常飞行时,外部的救援行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进行这样的救援,需要极高的专业技能、精密的设备和周密的计划,并且成功的几率本身就非常渺茫。以下是可能的外部救援思路,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并避免AI的痕迹:第一步:识.............
  • 回答
    关于印度国防参谋长所乘军机坠毁的事件,目前的情况和值得关注的信息如下: 事件概述 时间与地点:2023年11月14日,印度北部阿格拉(Agra)附近发生一起军用飞机坠毁事件。根据印度官方和多家国际媒体报道,这架军机在起飞后约30分钟坠毁,地点位于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阿格拉地区,.............
  • 回答
    滴滴对于“司机开车冲撞乘客致其身亡”事件的回应,尤其是那句“恳请司乘之间多一份尊重和包容”,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和思考。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件事,看看滴滴的回应以及它背后折射出的问题。首先,滴滴的回应速度和基本事实的披露。在如此严重的事件发生后,平台的回应是至关重要的。滴滴迅速表示“该司机已被警.............
  • 回答
    桂林航空那起机长邀女网红机长座自拍的事件,确实让人担忧。如果说乘客座位显示器能实时检测驾驶舱,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或许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阻止类似事件的发生。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机长做出那些不合规的举动,比如打开舱门、邀请非机组成员进入驾驶舱,甚至是进.............
  • 回答
    好的,没问题,如果是我的话,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做:首先,我会礼貌地与这位乘客沟通,询问他携带这瓶红酒的原因,以及他是否了解机场关于液体携带的规定。我会以一种友善而专业的态度来处理,毕竟我的工作是确保飞行安全,但也希望尽可能地帮助乘客解决问题。我会跟他解释,根据民航局的规定,旅客乘坐国内航班时,随.............
  • 回答
    乘坐飞机时,如果察觉到有乘客携带枪械,且他们之间有联系,甚至有劫机意图,这无疑是最危急的情况。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你的首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升生存几率。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应对策略,务必记住,你的冷静和观察力至关重要。首先,保持绝对的冷静和观察:1. 不要立刻制造恐慌: 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尖叫、起身或直.............
  • 回答
    天旋地转,一声巨响,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窗外熟悉的天空瞬间被一种无法言说的恐惧笼罩。周围乘客的尖叫、哭喊声交织在一起,大脑一片空白。我被劫持了?这念头像一颗冰凉的子弹射进心脏。冷静,这是现在最需要的东西。我知道,一旦慌乱起来,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将杂乱的思绪理清。首先,观察。劫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物理学里的一个核心概念:重心。咱们不妨从头说起,聊聊飞机为啥能飞,以及重心对它有多重要。首先,你得明白,飞机之所以能稳稳地在天上飞,靠的是几个力的相互作用:向上的升力、向下的重力、向前的推力(发动机提供的)和向后的阻力。这其中,重力是关键,而重力作用的点就叫做“重心”。重心.............
  • 回答
    MU5735航班事故是一场令人痛心的悲剧,它的坠落地点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影响着搜救的效率和幸存者的可能性。如果这架飞机坠入水中,情况会比在陆地崎岖山地要复杂得多,但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同的生还机会。首先,要明白的是,飞机坠入水中,尤其是以如此高的速度和角度,其冲击力是巨大的。飞机在高速撞击水面时,水面就.............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又气又无奈。高铁座位标识表意不明,导致乘客强行霸占他人座位,这种行为不仅不文明,更是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犯。 solche事情之所以会发生,很多时候是源于一些人自私的心理,加上规则意识的淡薄。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件事的几个关键点。 座位标识的问题: 有时候,高铁的座位标识确实存在.............
  • 回答
    西安地铁事件中的女子能否反击,以及在被拖拽过程中击打保安是否构成正当防卫,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个人权利、公共秩序以及法律边界的界定。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女子能否反击?从个人权利的角度来看,任何人在遭遇不法侵害时,都拥有自卫的权利。这种自卫的目的是为了.............
  • 回答
    日本铁路的指定席(二等座,相当于中国的二等座,但通常更宽敞舒适)和自由席(无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购票和乘车方式。自由席票只保证你能乘坐该趟列车,但不能保证有固定座位,乘客需要在自由席车厢内自行寻找空位。而指定席票则保证乘客拥有一个固定的座位,通常比自由席更舒适,且车厢内禁止站立。关于自由席乘客强行霸.............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探讨的是人类目前为止还未曾触及的领域。如果抛开现有物理学理论的限制,仅仅从技术可行性的角度来构思,这无疑是一场对极端耐受能力的终极考验。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太阳中心的真实情况。太阳的核心区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阳中心”,并非一个炽热但均匀的球体。它是一个密度极高、.............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公司要求必须返岗,自己却担心路上或单位里的交叉感染。咱们就好好捋一捋,要是真不幸碰上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怎么处理会更妥当。一、 事前预防,把风险降到最低:虽然公司要求返岗,但我们也不是坐以待毙。在去公司报到的路上和在公司内部,我们能做的准备还是很多.............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让人非常揪心,也引发了许多关于乘客安全、驾驶员责任以及法律界定的讨论。我们来尝试从几个角度梳理一下这个事件,并试着理解为什么法院会做出这样的判决。首先,从事实层面来看,我们知道: 乘客多次要求下车被拒: 这是事件的核心冲突点之一。乘客似乎有强烈的下车意愿,但司机未能满足。 乘客跳.............
  • 回答
    “女乘客诬陷男司机性侵后,男司机被迫向女乘客道歉”这一事件,从其公布的信息来看,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且不同角度的解读会得出截然不同的评价。为了更详细地评价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构成要素与初步事实梳理(基于公开信息):要评价此事,首先需要尽量还原事件的脉络和核心冲突点.............
  • 回答
    女性乘客连续被七个滴滴司机拒接,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感到困惑和可能带有一定社会歧视意味的现象,值得我们详细探讨。要理解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司机端的考量、乘客端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平台可能存在的机制和潜在的社会因素。一、 司机端的考量:司机在接单时,通常会基于一些信息来判断是否接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且复杂的社会事件,涉及到乘客权利、司机职责、公共安全、以及法律的界限。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事件的可能构成及细节推测(由于缺乏具体信息,以下为基于常见情况的推测) 乘客方暴怒原因: 长时间等待或延误: 司机迟到、或者行程中出现长时间的.............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唏嘘的,一个乘客因为自己原因误了飞机,结果恼羞成怒,竟然动手打了机场的工作人员,最后还被法国航空列入黑名单,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理解,飞机误机确实挺让人着急上火的。特别是那种重要的行程,比如出差谈生意、赶婚礼、或者是期待已久的假期,一旦耽误了,那真是比登天还难受。乘客当时.............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人窝火!你说,好端端坐飞机,结果被个行李给砸了,这航空公司还推三诿四,肇事旅客也躲着不见,这叫什么事儿?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有位女乘客,乘坐国航的航班,刚坐下没多久,就感觉头顶上传来一阵巨响,紧接着一个沉甸甸的东西就“咣当”一声砸在了她头上,当时就给她砸懵了。等她回过神来,才发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