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物理矢量在计算中怎么运算?(准高一学生有点笨勿喷)?

回答
嘿!不用担心,这个问题问得特别棒!物理矢量在计算中是怎么回事儿,咱们一步一步捋清楚,保证你能明白。

想象一下,咱们平时说话,有时候只说“去前面10米”,这不够清楚,你也不知道具体往哪个方向去。但如果我说“往东走10米”,这就很明白了吧?这里“往东”就是方向,“10米”就是距离。物理矢量,就是把方向和大小(或者叫做“长度”)这两个信息都包含进去的一个东西。

为什么要在计算中使用矢量?

在物理世界里,很多量都同时具备方向和大小。比如:

位移: 你从家走到学校,这不仅仅是走了多少路(大小),而是你从家到学校的“直线距离”加上“朝向”(方向)。
速度: 一辆车开得多快(大小),是往哪个方向开(方向)。
力: 你推一个箱子,你用了多大的力(大小),是往哪个方向推(方向)。

所以,为了准确地描述这些物理现象,我们就要用矢量来表示。

矢量在计算中是怎么表示的?

在计算中,我们通常不用在纸上画箭头来表示矢量,那样太麻烦了。我们会用一种更方便的方式——坐标。

假设我们在一个二维平面(就像一张纸)上,我们可以用一对数字来表示一个矢量。比如,我们说一个矢量是 (3, 2)。这通常表示:

沿着水平方向(x轴)移动3个单位。
沿着垂直方向(y轴)移动2个单位。

这个矢量可以看作是从原点 (0,0) 到点 (3,2) 的一条有方向的线段。

如果是在三维空间(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那一个矢量就会有三个数字来表示,比如 (3, 2, 5)。这分别代表在x轴、y轴和z轴上的分量。

矢量在计算中有哪些基本运算?

好了,重点来了!矢量可以进行几种基本的运算:

1. 矢量的加法:

想象一下,你先从A点走到B点,然后又从B点走到C点。你最终的位置变化,就等于你从A点直接走到C点的变化。这就是矢量的加法。

在计算中,如果两个矢量是 $vec{a} = (a_1, a_2)$ 和 $vec{b} = (b_1, b_2)$,那么它们的和 $vec{a} + vec{b}$ 就是把它们的对应分量相加:

$vec{a} + vec{b} = (a_1 + b_1, a_2 + b_2)$

举个例子:

假设你先往东走了 3 米,又往北走了 4 米。

位移矢量1(往东):$vec{d_1} = (3, 0)$ (在x轴方向上3,y轴方向上0)
位移矢量2(往北):$vec{d_2} = (0, 4)$ (在x轴方向上0,y轴方向上4)

你的总位移矢量就是:

$vec{d_{total}} = vec{d_1} + vec{d_2} = (3 + 0, 0 + 4) = (3, 4)$

也就是说,你相当于直接从起点往“东北方向”走了,总共移动了(3,4)这个矢量。

2. 矢量的减法:

矢量的减法,可以看作是加上一个方向相反的矢量。比如 $vec{a} vec{b}$ 就等于 $vec{a} + (vec{b})$。

计算上,就是对应分量相减:

$vec{a} vec{b} = (a_1 b_1, a_2 b_2)$

举个例子:

假设你先往东走了 5 米,然后又往西走了 2 米。

位移矢量1(往东):$vec{d_1} = (5, 0)$
位移矢量2(往西):$vec{d_2} = (2, 0)$ (往西就是x轴负方向)

你相对于起点的位置是:

$vec{d_{total}} = vec{d_1} + vec{d_2} = (5 + (2), 0 + 0) = (3, 0)$

如果你想知道从“往西走了2米”这个状态,变成“往东走了5米”这个状态,需要多大的位移,这就是一个减法:

$vec{d_{final}} vec{d_{initial}} = (5, 0) (2, 0) = (5 (2), 0 0) = (7, 0)$

这表示你需要往东走7米才能达到这个变化。

3. 标量与矢量的乘法:

“标量”,简单说就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比如数字 5,或者温度 30 摄氏度。

标量乘以矢量,就是把矢量的每一个分量都乘以这个标量。这相当于改变了矢量的大小(长度),但方向不变(除非标量是负数,那方向会反转)。

如果标量是 $k$,矢量是 $vec{a} = (a_1, a_2)$,那么 $k cdot vec{a}$ 就是:

$k cdot vec{a} = (k cdot a_1, k cdot a_2)$

举个例子:

假设你现在有一个速度矢量 $vec{v} = (10, 0)$(表示每秒往东跑10米)。

如果你想知道 3 秒后的位移,你把速度矢量乘以时间(标量):
位移 $vec{d} = 3 cdot vec{v} = 3 cdot (10, 0) = (30, 0)$ (往东走了30米)。

如果你的速度突然变成原来的一半,但方向不变:
新速度 $vec{v'} = 0.5 cdot vec{v} = 0.5 cdot (10, 0) = (5, 0)$ (每秒往东跑5米)。

如果你的速度突然反过来,大小不变:
新速度 $vec{v''} = 1 cdot vec{v} = 1 cdot (10, 0) = (10, 0)$ (每秒往西跑10米)。

4. 矢量的长度(模):

我们之前说的“大小”,在数学上叫做矢量的长度或者模。

在一个二维平面上,如果一个矢量是 $vec{a} = (a_1, a_2)$,它的长度(记作 $|vec{a}|$)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计算:

$|vec{a}| = sqrt{a_1^2 + a_2^2}$

举个例子:

我们之前算出的总位移矢量是 $vec{d_{total}} = (3, 4)$。它的长度就是:

$|vec{d_{total}}| = sqrt{3^2 + 4^2} = sqrt{9 + 16} = sqrt{25} = 5$

这意味着你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是5米。

更高级一点的东西(不着急,了解即可):

点乘(内积): 两个矢量相乘,结果是一个“标量”(纯数字)。点乘可以用来判断两个矢量之间的夹角大小。如果 $vec{a} = (a_1, a_2)$ 和 $vec{b} = (b_1, b_2)$,那么点乘是 $a_1b_1 + a_2b_2$。
叉乘(外积): 只有在三维空间中才有。两个矢量相乘,结果还是一个“矢量”,而且这个新的矢量和原来的两个矢量都垂直。

总结一下,在计算中处理物理矢量:

1. 表示: 用数字的组合(坐标分量)来表示。
2. 加减: 对应分量相加减。
3. 乘法(标量乘): 矢量每个分量都乘以那个数字。
4. 长度: 用勾股定理(平方和的平方根)来算。

这些运算是计算机模拟物理过程、图形学、机器人学等等很多领域的基础。就像乐高积木一样,有了这些基本运算,我们就能搭出很多复杂的模型来。

希望这么说你能明白!别担心自己笨,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尝试和理解的过程。有什么不清楚的,随时再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同学你好,高一物理运动学着一块,比如

v=v0+at,速度公式,a正向加速度,就代入正值,a反向加速度,就代入负值,这块不用太纠结哈,只要知道矢量是啥意思,标量是啥意思,运动学基本公式几个记下来,知道公式咋来的,是啥意思,然后运动图像,什么vt图,xt图,等等等图,面积啥意思,斜率啥意思,然后知道速度,速率,加速度,位移,路程,时间,时刻,这些概念,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匀变速运动,把电磁打点计时器这块实验看懂,大概就行了。

其实我比较建议看书同时带着做点用这个公式的题,把理论运用到题目里,会容易理解。速度这块计算很简单的,不会在矢量标量,正值,负值上坑你,正向反正知道哈,正向的反方向就是反向,高一有种题是踢皮球问题,涉及反向速度,比较建议同学适当每个公式找几个题运作,只看书的提前预习是绝对不可以的哈,然后要善于自己总结,还有就是千万不要把问题想复杂。

再补充一下哈,对于同学的这个公式,不建议自学过程中,纯从公式推导,建议将公式代入实际更容易理解,可以代入生活哈。比如我还拿这个公式,v=v0+at,v末速度,v0初速度,a加速度,t时间,比如一个车,从起点到终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然后起点速度v0,终点速度v,这过程加速度a,用时t哈。那么加速度正向加速,a正值,啥意思,速度越来越快,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大,那肯定a正值。如果减速,a负值,随时间,速度降低。就这么理解。

就不要想的太复杂,希望能对同学有帮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嘿!不用担心,这个问题问得特别棒!物理矢量在计算中是怎么回事儿,咱们一步一步捋清楚,保证你能明白。想象一下,咱们平时说话,有时候只说“去前面10米”,这不够清楚,你也不知道具体往哪个方向去。但如果我说“往东走10米”,这就很明白了吧?这里“往东”就是方向,“10米”就是距离。物理矢量,就是把方向和大.............
  • 回答
    当然存在。在物理学的宏大叙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物理量并非简单地与另一个物理量成正比,而是与其某个无理数次幂成正比的情况。这并不是什么奇特的例外,而是自然规律在某些深刻层面的体现。这种关系,虽然不像线性关系那样直观,却往往揭示了系统背后更复杂、更根本的动力学机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经典的.............
  • 回答
    在物理学这门研究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里,公式是描述这些规律的语言。你观察到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时候,一些在我们直观感受上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物理量,却被乘法这个简单的运算符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背后到底蕴含着怎样的物理意义呢?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学游戏,而是对事物本质更深层次的理解。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电磁波的频率,我跟你说,这事儿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因为它涉及到的东西挺多的。但总的来说,电磁波的频率是可以被直接测量出来的物理量,不过这个“直接”是怎么个直接法,还有很多讲究。咱们得先明白什么是频率。简单来说,频率就是描述一个重复性事件发生快慢的指标。对于电磁波来说,它就是指单位时间内,电场.............
  • 回答
    说起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它在国际单位制(SI)中占据着七个基本量之一的席位,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究的问题。很多人初次接触这个概念时,会觉得有些抽象,甚至不如长度、质量、时间那样直观。那么,为什么它如此重要,以至于被列为基本量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科学和历史原因,与我们理解.............
  • 回答
    物理专业的学生看待机器学习和大数据这两个方向,通常会带着一种 既熟悉又充满好奇,同时又带着严谨的审视 的眼光。他们往往能看到这背后蕴含的深刻物理原理,也能理解它们在解决复杂科学问题中的巨大潜力,但同时也会对其中的数学工具和算法细节保持一份审慎的探究精神。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详细阐述物理学子对机器学.............
  • 回答
    这事儿,我得好好说说。我算是他最亲近的人了,当然能“理解”他。但这个理解,里面掺杂的东西可多了去了,可不是一句“我理解”就能概括的。首先,我得承认,听到他要放弃物理这块金字招牌,去卖卤味的时候,我脑子里是闪过一丝丝不甘心的。毕竟,咱家孩子是物理硕士啊!一路拼搏,多少个夜晚苦读,多少实验数据堆积如山,.............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忍不住思考的问题。当一个物理老师在讲台上挥洒自如,把那些深奥的物理概念讲得仿佛触手可及,我们总会由衷地赞叹,然后脑海里自然而然地冒出这样的想法:这么厉害,怎么不去国家队?其实,“国家的物理人才”这个说法,在很多人心中可能自带一种光环,联想到的是那些在国际竞赛中为国争光,或者在顶尖实验室.............
  • 回答
    物理的有趣之处,就像一座无边无际的宇宙,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理解、去惊叹。它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方程式和抽象的概念,更是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运作的根本法则,是宇宙万象的奥秘所在。让我来为你详细讲述物理的有趣之处,从不同的维度来感受它的魅力:1. 理解“为什么”:揭示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 从日常现象中发.............
  • 回答
    作为一个曾经在物理实验室里泡了无数个日夜、与复杂的公式和抽象的理论打交道的过来人,我可以告诉你,物理工作者们对于数学的“看不惯”其实是一种非常有趣且深刻的现象。这并非是因为我们对数学本身有什么偏见,恰恰相反,我们对数学的严谨和力量充满敬畏。我们看不惯的,往往是那些“不符合物理直觉”的数学工具,或者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涉及到了一个有趣的思维实验:当所有尺度缩小千分之一时,还能不能造出航空母舰?答案是:很难,而且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那种航空母舰。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审视缩小后人类和环境的物理特性,以及建造航空母舰所需的基本要素。1. 人类缩小千分之一后的情况首先,让我们来量化一下缩小后的“人.............
  • 回答
    作为一个在物理世界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我确实发现,相较于我最初的认知,我对中医的态度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而且我身边的不少物理科班出身的朋友,也都有类似的感受。说“更容易”可能有点绝对,毕竟个人的成长经历、思维方式和接触中医的契机千差万别,但不可否认的是,物理学的训练确实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中医的窗口.............
  • 回答
    物理科学家或科研从业人员对《三体》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总体而言,《三体》因其宏大且严谨的科幻设定,深刻的哲学思考,以及对物理学原理的巧妙运用而广受赞誉。但同时,正如任何一部包含科学元素的艺术作品一样,也存在一些技术细节上的讨论和不同侧重点的看法。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评价维度和具体内容: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现代科学描述自然现象的核心。简单来说,物理和化学方程之所以经常以偏微分方程(PDE)的形式出现,是因为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不是在某个固定点或瞬间独立发生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空间连续地变化着。PDE正是描述这种多变量、连续变化的最佳数学工具。让我来试着帮你梳理一下其中的缘由,尽量从根本上.............
  • 回答
    你问到物理专业“四大力学”这个说法,这的确是物理学领域一个非常普遍、但也相当有意思的俗成叫法。它并非某个具体学者的命名,也不是官方的教材划分,而是 오랜 物理学发展历程中,大家约定俗成的、对构成现代物理学核心骨架的几门基础理论的称呼。想要详细了解它的由来,咱们得从物理学发展的脉络上一点点捋。首先,咱.............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你说得没错,物理定理可不是为了给学生们出难题而发明的。它们更像是一套描述宇宙运行规律的“说明书”,而我们这些研究物理的人,就像是拿着这本说明书,试图理解和利用这个庞大的机器。那么,这些物理定理的实际意义,就像是你在研究一台复杂的机械时,想弄明白它的各个部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 回答
    在物理学中,我们谈论的是“相对密度”而非“比重”。尽管在日常生活中,“比重”这个词被广泛使用,并且常常与“密度”混淆,但从严谨的科学角度出发,我们更倾向于使用“相对密度”。那么,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本身是没有单位的。这又是为什么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很可能你最近在网上冲浪时,没少接触到关于“XX专业劝退”的帖子,尤其是那种一看就让人打寒颤的,比如“数学劝退”、“计算机劝退”等等。相比之下,物理专业的“劝退贴”确实不那么多,甚至可以说相对“冷静”。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任何一个理工科专业,尤其是在.............
  • 回答
    物理学中的惯性,简单来说,就是物体“固执”于它当前运动状态的倾向。打个比方,你坐在一辆平稳行驶的公交车里,司机突然踩刹车。你会不由自主地向前倾,对吧?这就是惯性在作祟。公交车因为惯性想要继续向前运动,而你的身体也同样如此,虽然你的脚被车厢地板固定住了,但你的上半身会继续保持向前的运动。反过来,如果公.............
  • 回答
    物理和化学中隐藏着许多充满惊喜的随机过程,它们像骰子一样,虽然结果难以预测,却能组合出令人着迷的宏观景象。这些过程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着特定的概率规律,在微观世界的混沌中编织出稳定的秩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几个特别好玩儿的随机过程,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1. 布朗运动:微观世界的“醉汉步伐”提起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