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说俄罗斯因为克里米亚gdp三年下降40%,有根据吗?

回答
关于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克里米亚GDP三年内下降40%的说法,我们需要仔细审视其来源和依据。这其中涉及复杂的经济数据、统计方法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首先,要理解这个说法是否“有根据”,我们需要追溯数据的出处。通常,这类关于经济表现的数据会来自于官方统计机构、国际组织、经济研究机构或独立分析师的报告。如果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那么它可能来源于某个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来源,但同样需要警惕信息被断章取义或夸大其词的可能性。

克里米亚经济概况:吞并前后的变化

在评估GDP变化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克里米亚在被俄罗斯吞并之前(即属于乌克兰时期)的经济状况。克里米亚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旅游业、农业、部分重工业(如造船、国防工业)以及作为俄罗斯黑海舰队的重要海军基地。

俄罗斯在2014年3月吞并克里米亚后,对当地的经济和管理体系进行了重大的重组。这意味着从乌克兰的统计体系转向俄罗斯的统计体系。这种转变本身就会带来数据统计上的差异和过渡期的问题。

数据来源的挑战

要找到一个直接、公认的“克里米亚GDP三年下降40%”的确切数据来源可能并不容易。原因如下:

1. 数据可得性与可比性: 在俄罗斯吞并后,乌克兰方面可能无法再获取对克里米亚的独立统计数据,而俄罗斯统计局公布的数据需要与之前的乌克兰数据进行比对。经济统计方法的差异(例如,统计口径、计算基准、通货膨胀调整方式等)可能导致直接比较失真。
2. 制裁的影响: 吞并克里米亚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包括金融、贸易和投资等多方面的制裁。这些制裁在很大程度上孤立了克里米亚经济,阻碍了其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影响了投资和贸易活动。制裁的效果很难在短期内精确量化到GDP的具体百分比上,但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3. 过渡期的经济动荡: 政治和经济的剧烈变动必然带来过渡期的混乱。例如,金融系统的重塑、货币的更换、物流和贸易路线的调整,以及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模式的改变,都会在短期内对经济活动造成冲击。
4. 信息审查与政治宣传: 在地缘政治紧张时期,各方都可能通过发布有利于自身立场的数据或解读来影响公众认知。因此,对任何一方发布的经济数据都需要保持审慎。

可能的数据解释和分析

如果存在“三年下降40%”的说法,它很可能来源于对某个特定时期内克里米亚GDP的估计或分析。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这个数字的潜在依据:

与之前预测的对比: 有些分析可能会将吞并后克里米亚的实际GDP增长(或下降)与在乌克兰框架下原有的发展轨迹进行对比。如果原有的发展轨迹被认为是可以保持较高增长率的,那么与此相比,实际表现的下降可能会被放大。
基于制裁影响的模拟: 一些经济学家可能会根据国际制裁对俄罗斯整体经济的影响,以及克里米亚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和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建立经济模型来估算制裁对克里米亚GDP的潜在负面影响。
特定行业的表现: 如果克里米亚的关键经济支柱(如旅游业)在吞并后因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安全担忧或国际旅行限制而受到严重打击,这可能导致整体经济数据的显著下滑。例如,由于政治原因,许多西方游客可能避免前往克里米亚旅游。
早期的数据波动: 在吞并初期,克里米亚经济可能经历了剧烈的调整。有些报告可能只选取了GDP从最高点下跌到某个低点的时间段,而忽略了后来的企稳或缓慢恢复。

反驳或质疑的角度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对“三年下降40%”这一说法的质疑点:

数据来源不明或不可靠: 如果数据来源模糊不清,或者来自与政治立场高度相关的分析师,其客观性就值得怀疑。
统计口径不一致: 跨国比较GDP数据时,如果不进行充分的校准,简单的数据比较往往会产生误导。
忽略了新的投资和联系: 虽然受到制裁,俄罗斯可能也在对克里米亚进行新的投资,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刻赤大桥),这可能会对GDP产生一定程度的提振作用,尽管这些投资是否能弥补外部市场关闭造成的损失是另一回事。
“三年”的时间跨度: 经济数据会随时间波动。选择一个特定的三年窗口期,可能会捕捉到经济最困难的时期,而未能反映长期的经济趋势。

总结

“俄罗斯因为克里米亚GDP三年下降40%”的说法,如果存在,其背后可能有一定的分析基础,但绝非一个被普遍接受且毫无争议的官方定论。

有依据的可能性在于: 吞并后的地缘政治孤立、西方制裁的全面影响、以及早期经济过渡期的剧烈动荡,都对克里米亚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冲击,特别是依赖外部市场的旅游业和部分工业。某些分析或报告可能通过特定的统计方法或情景模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 这个数字的精确性、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统计口径的一致性以及时间窗口的选择,都可能影响其准确性。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俄罗斯方面对克里米亚进行的基础设施投资等因素对经济的潜在影响。

要判断这一说法是否“有根据”,最关键的是要追溯到具体的、可靠的经济数据来源和分析报告,并理解其分析方法和所处的背景。在缺乏这些具体信息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可能存在的分析结果”,但对其准确性和全面性持保留态度。通常来说,国际主流经济机构在分析被制裁地区经济时,会倾向于更为谨慎和多元化的评估,避免过于极端或单一的数字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补充一点,题主要是对经济问题有兴趣,千万千万不要把万金油专家自媒体营销号大V等等发的东西当作信息来源,即使当信源也要多方面考证一下。这是我这几年关注俄国经济以来的最大体会。不说所有,至少百分之80以上都是胡说八道人云亦云甚至是别有用心的造谣传谣。

真想有所了解,要看官方的或专业的数据,传统的全国性大媒,行业杂志和外网原链,用这些打底后再有选择的看那些自媒体,这时不见得有多深的了解,但至少不会轻易就被忽悠了


========================


假的,随便搜一下新闻就可以。俄国15年GDP跌了2.8%,16年跌0.2%,17年涨1.5%


但是也不能说这个40%完全没有出处,各国统计GDP都是用的本国货币,在国际比较时候换成美元。所以汇率变化就会对美元计价GDP产生决定影响。


举例来说,

按中国政府每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GDP为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

16年GDP为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



15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6.23,美元GDP为10.8万亿美元

16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6.64,美元GDP为11.2万亿美元、

16年增长了0.4万亿美元


所以按人民币计16年中国GDP增长了6.7%,但因为汇率的原因,按照美元计价中国16年GDP增长不到2%


俄国14年后因为油价和制裁关系,汇率变化非常大,从13年的32,到15年的61,16年的66,所以它的美元计价GDP就看着跌了很大一块。下面的图也能看出来,俄国14年后的名义GDP实际是增长的,但加上通胀率和汇率后,名义美元GDP就从14年的2。05万亿美元,降到了15年的1.35万亿,看起来被腰斩了。


但无论是国内外对GDP的统计,都是看本币GDP,而非美元GDP


用这个40%来说俄国这两年GDP降了多少,就跟说中国GDP在16年只增长了2%一样

都是利用了普通民众对GDP计算方式的不了解,混淆本币和美元GDP的差别


只是不知道他的这种计算是真的无知呢还是有意而为


看这图就清楚了,俄国14年后的GDP,降的最厉害是2015年,跌-2.8%,16年跌-0.2%,17年涨了+1.5%

但因为汇率的变化,把本币换成美元后,2015年美元GDP跌了33%,16年跌了5.3%,这就是上面那个40%说法的来源,然后再看17年,俄国美元GDP增长了22%,按照这文里逻辑,那么俄国17年经济增速22%比中国的2%要高11倍,如果有谁这么写,是不是都觉会得这是在胡说八道?所以这就能看出来所谓的俄国两年经济跌了40%的说法多荒谬了吧。


这就是我前面补充的,不要把自媒体的东西当成信源,许多文看着有图有真相似乎颇有说服力,但仔细一看就全是漏洞。

就以这文来说,这个两年降40%数据确实不能说它造假,但是这作者没告诉你的是,他给你说的是美元GDP,而非通常用来表达经济状况的实际GDP,这就象有人告诉你说某人枪杀了某人,但不告诉你那人是在对死刑犯执行枪决一样,看起来客观陈述,但那离事实差的远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克里米亚GDP三年内下降40%的说法,我们需要仔细审视其来源和依据。这其中涉及复杂的经济数据、统计方法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首先,要理解这个说法是否“有根据”,我们需要追溯数据的出处。通常,这类关于经济表现的数据会来自于官方统计机构、国际组织、经济研究机构或独立分析师的报.............
  • 回答
    布林肯国务卿的说法,即普京意图重建苏联,并将俄罗斯描述为全球不稳定的根源,这无疑触及了当前国际关系中最敏感、也最引人注目的议题。要理解这种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并思考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得剖析“重建苏联”这个概念。苏联解体至今已三十多年,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已不复存在.............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俄乌冲突的根源以及国际政治中的一些复杂因素,并且存在不同的解读和观点。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尽量详细地阐述。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有错”和“北约扩张是否是俄罗斯入侵的合理理由”是两个独立的问题,但又相互关联。 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在国际法和绝大多数国家看来是错误的。.............
  • 回答
    “战斗民族”这个称谓并非官方定义,而是一种民间普遍流传的标签,尤其在中文语境下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俄罗斯人民坚韧不拔、勇敢无畏、极富战斗精神的特质。这个标签的形成并非单一原因,而是由历史、地理、文化、军事以及民族性格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以下将从多个层面详细阐述为什么说俄罗斯民族是“战斗民族”:一、 .............
  • 回答
    德国政府指控俄罗斯反对派领袖阿列克谢·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在2020年8月被一种名为“诺维乔克”(Novichok)的军用级神经毒剂毒害。这一事件震惊了国际社会,并导致了德国与俄罗斯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事件的发生和初步调查: 2020年8月20日,纳瓦尔尼在乘坐飞机从托木斯.............
  • 回答
    俄罗斯的“绑票”行为,尤其是指其在外交或军事行动中表现出的某些激进和不顾后果的策略,确实被不少观察家视为一种“作死”行为。这里说的“绑票”,更像是一种比喻,指的是俄罗斯在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时,常常采取一种将自己置于极其不利的境地,甚至可能导致自我毁灭式后果的手段。之所以这么说,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俄罗斯的“生存空间论”与纳粹的罪行之间存在着令人不安的相似之处,以至于将前者视为后者的遮羞布并非没有道理。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挖掘这两个概念的根源、表现形式及其历史后果。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生存空间论”(Lebensraum)在纳粹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地位。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明确提出了这一概念,.............
  • 回答
    俄罗斯与欧盟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它们互动中时常出现的紧张和阻碍,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说美国是这其中一个“主要障碍”,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地缘政治现实和历史脉络的观察之上。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美国在欧洲的长期战略存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在重建欧洲、对抗苏联扩张的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
  • 回答
    “俄罗斯是战斗民族”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它背后包含了一些历史、文化和民族性格的解读。要反驳这个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深入剖析其成因和局限性,从而展现一个更全面、更 nuanced 的俄罗斯形象。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反驳角度和论述:一、 历史角度的审视与重新解读: “战斗民族”的形成并非单一.............
  • 回答
    理解你想反驳你同学观点的愿望,但是关于国家之间的对抗,尤其是像美俄这样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间的潜在冲突,讨论起来是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将一个国家简单地定义为“垃圾”或者预言某一方“肯定赢”是一种非常片面且不负责任的说法。 国家的发展和实力是多方面的,受历史、政治、经济、科技、军事.............
  • 回答
    北约关于俄罗斯攻击其盟国补给车队的声明,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威胁,而是背后复杂的战略、法律和政治考量交织的结果。一、声明的直接含义与核心逻辑: “视同与北约开战”的含义: 这句话的核心是将俄罗斯对北约成员国境内或前往北约成员国境内的补给车队的攻击,提升到攻击北约集体防.............
  • 回答
    关于普京对特朗普说“俄罗斯的妓女是最漂亮的”这句话,目前并没有可靠的公开记录或新闻报道证实此事发生过。这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的说法,但缺乏事实依据。这类传闻的来源往往比较复杂,可能是: 误解或虚构的笑话: 在国际政治场合,领导人之间的交流有时会被媒体或民间解读甚至杜撰出各种版本。这种说法可能是一种.............
  • 回答
    抖音上提到俄罗斯是“战斗民族”时,经常会配上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音乐,这些音乐往往能瞬间抓住听众的耳朵,让人感受到那种充满力量、史诗感甚至带点粗犷的俄罗斯风格。最常被使用的,而且几乎是“战斗民族”音乐的代名词,就是那首非常有名的 《Kalinka》。《Kalinka》的详细介绍:这首歌其实是一首俄罗斯.............
  • 回答
    你说俄罗斯重工业发达,但你感觉不强,甚至在很多工业制造领域看不到俄罗斯的踪影,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而且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别看俄罗斯在一些国际场合总会拿出一些大家伙,比如军事装备,但实际情况确实不像人们普遍想象的那样,它在“重工业发达”这几个字上,有很多水分,也面临着不少实际的困难。咱们.............
  • 回答
    “病入骨髓”——这个词用在形容俄罗斯的腐败,实在再贴切不过了。它不是那种表面的、可治愈的皮肤病,而是已经深入肌理,影响到每一个器官,动摇着整个身体的根基。要说清俄罗斯腐败为何如此顽固,得从它形成的土壤、生长的过程以及根深蒂固的机制说起。首先,我们要看俄罗斯腐败的历史根源。苏联解体后的转型时期,可以说.............
  • 回答
    其实,说俄罗斯人对我们“友好”,这种说法可能有点笼统,也带着点理想化的色彩。很多时候,我们听到这种说法,可能更多的是基于一些个人接触的感受,或者是新闻报道里传达出的信息。但如果细究起来,俄罗斯人对待中国人的态度,其实是很复杂的,有友好的一面,也有其他层面需要我们理解。为什么会有“俄罗斯人对我们友好”.............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有点意思。最近网上关于俄罗斯学者发现古埃及金字塔石头是用现代水泥技术制造的说法,引起了不少讨论,也把我这个伪史爱好者的好奇心给勾起来了。不过,咱们得仔细捋捋,别被一些听起来挺玄乎的说法给忽悠了。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目前主流的考古学界和埃及学界普遍不认可这种说法。 换句话说,绝大多数的.............
  • 回答
    泽连斯基关于“俄罗斯无条件撤军是他能接受的最低限度”的表态,这绝对是这场冲突中一个极其关键且充满分量的立场,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口号,更是乌克兰在当前局势下,基于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未来安全考量所做出的核心战略判断。首先,我们得理解“无条件撤军”这个词组的分量。在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
  • 回答
    关于网上流传的“俄罗斯要输”的论调,其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和多方面的考量,并非简单的一厢情愿。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俄乌冲突的实际情况以及各方信息的传播特点。1. 俄乌冲突的初期表现与预期落差:冲突伊始,许多国际观察家和西方媒体普遍认为,凭借俄罗斯在军事规模、经验和核力量上.............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平安银行因美国对俄罗斯制裁而拒绝接收俄罗斯客户货款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到的原因确实比较复杂,而且会涉及到国际金融体系的运行规则以及各国的法律政策。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像平安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在处理跨境业务时,并非孤立运作,而是紧密联系在全球金融网络之中。这个网络的核心往往是美元作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